阿卡波糖片0.1克和50亳克有什么区别?
阿卡波糖片是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通过与α-葡萄糖苷酶竞争性结合,抑制该酶的活性,从而使淀粉、糊精、蔗糖等碳水化合物无法顺利分解为葡萄糖、果糖等单糖,延缓小肠黏膜对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从而达到降低餐后血糖的目的,通过降低餐后血糖,可间接改善空腹血糖,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适用于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以及空腹血糖不高、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尿病人群。除此之外,阿卡波糖还具有调节血脂、降低血压和心血管保护作用,长期服用可显著降低心肌梗死的风险。 阿卡波糖片主要作用部位在小肠,很少被吸收进入全身血液循环,可延缓碳水化合物在小肠吸收,使碳水化合物分解和吸收时间变长,这样肠道菌群会将碳水化合物分解,从而导致排气增多、胃肠胀气、消化不良、腹泻、腹痛等胃肠道反应,多在治疗初期的2-3周出现,是阿卡波糖片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服药时应小剂量起始,逐渐增加剂量,可有效预防胃肠道反应,一般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这些胃肠道反应可减轻或消失。
临床上使用的阿卡波糖片有100mg(0.1g)和50mg两种规格,它们的药物成分相同,作用机制相同,只是药物剂量不同,由于阿卡波糖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对于那些耐受性较差的患者,如果起始给予0.1g阿卡波糖片,可能会影响用药的依从性,最终导致患者停药,那么这些患者起始应给予50mg的阿卡波糖片,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逐渐增加给药剂量,提高用药依从性,提高血糖的达标率,因此,0.1g和50mg的阿卡波糖片主要区别在于,50mg的阿卡波糖更方便增减剂量,提高用药耐受性和依从性,避免患者停药,中断治疗。 总之,阿卡波糖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口服降糖药,属于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主要用于降低餐后血糖,常见胃肠道不良反应,与0.1g的阿卡波糖片相比,50mg的阿卡波糖片更加方便增减剂量,提高患者用药的耐受性和依从性,避免停药,中断治疗。
参考文献:
阿卡波糖片说明书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
阿卡波糖片0.1克和50亳克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这两者的区别就是剂量的区别而已,阿卡波糖片0.1g是指这种药物每一片含有有效成分——阿卡波糖0.1g,也就是100mg;而阿卡波糖片50mg是指这种药物每一片含有阿卡波糖50mg。可以认为0.1g的药片一片相当于50mg的药片两片。
阿卡波糖是一种一种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其结构类似寡糖,这种非寡糖的“假寡糖”可在小肠上部细胞刷状缘处和寡糖竞争而与α-葡萄糖苷酶可逆地结合,抑制各种α-葡萄糖苷酶如麦芽糖酶、异麦芽糖酶、葡萄糖淀粉酶及蔗糖酶的活性,使淀粉分解成寡糖如麦芽糖(双糖)、麦芽三糖及糊精(低聚糖)进而分解成葡萄糖的速度减慢,使蔗糖分解成葡萄糖和果糖的速度减慢,因此造成肠道葡萄糖的吸收减缓,从而缓解餐后高血糖,达到降低血糖的作用。长期服用,可降低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浓度。
由于人体小肠上面分布着丰富的α-葡萄糖苷酶,可以快速分解食物中的淀粉类物质,使其成为可以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简单糖类物质进入血液,而有研究提示在2型糖尿病患者体内肠道的α-葡萄糖苷酶在肠道上的分布面积要远大于正常人,因此会导致糖尿病患者进餐、特别是进食淀粉较为丰富的饮食后,餐后血糖上升迅速并持续较长时间。因此针对这种升高血糖的机制相应开发出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阿卡波糖就是其中的一种。
采用阿卡波糖治疗的过程中,由于其药理特性能够延缓减弱淀粉类物质的吸收,因此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相对是比较明显的。但也正是由于其特殊的作用部位——肠道,抑制了小肠部位淀粉的吸收,使其进入结肠,从而在结肠内淀粉会被人体正常肠道细菌分解产气,从而导致了此类药物特殊的副作用——胃肠胀气和放屁较多。
目前的研究越来越集中于肠道菌群与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在一系列的研究中可以看到服用阿卡波糖后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肠道菌群的丰度会增加,有益菌明显增加超过有害菌,因此也有学者会认为此类药物其实本质上可能是一种肠道益生元——也就是益生菌的养料。在一些临床研究中还提示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卡波糖还会发现肠道α-葡萄糖苷酶会逐渐从小肠往结肠分布转移,因此临床中会有部分患者在服用了50mg的阿卡波糖后一开始控制得不错,后来会慢慢效果减弱,所以才会有增加药物剂量来达到同样或更好效果的做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