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由于疾病可以表现为数病相兼,因此中成药在临床具体应用中,为了适应复杂的病情,提高疗效,常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这就包括中成药之间的配伍。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党参、炒白术、干姜、甘草组成。具有温阳祛寒,补气健脾的功效,主治脾胃虚寒较甚,或脾肾阳虚证。脘腹冷痛,下利清谷,呕吐泄泻,手足不温等。
人参归脾丸由人参、白术(麸炒)、茯苓、甘草(蜜炙)、黄芪(蜜炙)、当归、木香、远志(去甘草炙)、龙眼肉、酸枣仁(炒)组成。具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怔忡,失眠健忘,食少体倦,面色萎黄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带下诸症。
首先从二者组方上来看,白术和甘草这两味药是两种药品均有的,但这两位药并不是毒性药品,临床上用量灵活且比较安全,所以,两味药的重复使用并不能判断为重复用药。同时,二者同时服用也不存在十八反、十九畏等配伍禁忌。
其次,从二者适应症上来看,附子理中丸主治脾胃虚寒,人参归脾丸主治心脾气血两虚证。
二者在国家医保目录(2019版)中的分类也能体现出二者的区别,附子理中丸属于温里剂中的温中散寒剂,而人参归脾丸归属于扶正剂中的补气养血剂。所以,二者的治疗目的是不同的,不属于重复用药的情况。 综上,二者联合使用适合脾胃虚寒,气血两虚的患者,可以同时服用。
参考文献:附子理中丸、人参归脾丸说明书
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首先应搞清楚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这两种中成药的组成、功效与主治和适应证。应该指正附子理中丸为温里药,并非是胃药。
附子理中丸由附子、人参、甘草、白术等组成。功能温中祛寒,补益脾胃。主治太阴脾胃虚寒证。证见脉微肢厥,昏睡露睛,或寒中内脏之霍乱吐利、转筋、口噤、四肢强直等脾肾阳虚之阴寒重证;呕吐腹泻、腹满不食;阳虚失血;小儿慢惊;胸痹由中焦虚寒而致。
本方附子大辛大热,温阳祛寒,回阳救逆;人参甘温入脾补中益气,强壮脾胃为主;干姜辛热温中扶助阳气,故以为辅;白术甘苦温燥湿健脾。炙甘草为使,补中扶正,调和诸药。
人参归脾丸由人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黄芪、木香、远志、龙眼肉、炙枣仁、炙甘草等组成。功能益气养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而虚,气血不足之心悸、失眠、食少乏力、面色萎黄、月经量少、色淡、便血、带下、崩漏等诸证的治疗。
参、苓、术、草为四君子养气健脾;木香调理中焦气机;枣仁、远志安神定志;当归活血补血;黄芪补益中气;龙眼肉、甘草补血和营。
综观全方人参、黄芪益气为主药,辅以当归、龙眼补血和血,佐以枣仁、远志宁心安神,使以木香通利气机,甘草调和诸药兼益气。
附子理中丸为脾肾阳虚,中焦寒用药;人参归脾丸为补气益血,养心健脾用药,其适应证完全不一样。在则气血虚衰不一定就是脾肾阳虚,中焦虚寒。而且人参、甘草、白术叠加,意义不大,因此不要随便同时服用。
中医通过四诊八纲辨证施治,用药如用兵,丝丝入扣,精兵强,有的放矢,将直捣病所,而收大功。不可下大包围,而产生不良反应。气血虚大多又有肾阴虚症状,故用大辛大热,回阳救逆的附子、干姜更为火上浇油,助阳抑阴,使阴亏愈甚,适得其反。
故建议最好不要两药同用。孰轻孰重,可请当地名老中医通过四诊合参,辨证确定。是脾肾阳虚,中焦虚寒证就用附子理中丸;是心脾气血两虚,欲求调养就用人参归脾丸。总之,要抓住主要矛盾,各个击破,诸证才可平熄。
明白了吗?欲知更多相关知识,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一叶轻舟85将为你的咨询解答,感谢阅读和热心赞评。未经允许,不得搬袭。
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要先了解一下这两种药的作用和适应症。
附子理中丸
附子理中丸主要成分为附子(制)100g,党参 200g,白术(炒)150g,干姜 100g,甘草 100g。功能主治:温中健脾。用于脾胃虚寒,朊腹冷痛,呕吐泄泻,手足不温。
适应症:
脘腹胀痛
属中阳不足,脾寒胃弱。症见脘腹冷痛,时作时止,喜温细按,泛吐清水,四肢欠温,舌淡苔白,脉细沉迟。
呕吐
属中焦虚寒,升降失调。。症见呕吐时作,泛吐清水,每遇饮食生冷或感受寒邪即发,食少纳呆,肢冷乏力,舌淡苔白,脉沉迟。
泄泻
属脾阳虚衰,阴寒内盛。症见大便时溏时泻,水谷不化,饮食减少,面色萎黄,肢倦乏力,腹中冷痛,手足不温,舌淡苔白,脉迟缓。
霍乱
属中阳不运,清浊混淆。症见吐泻不止,吐泻物如米泔汁,面色苍白,眼眶凹陷,手足厥冷,头面汗出,筋脉挛急,舌质淡,苔白,脉沉微细。
许多临床研究报道,该药也可用于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神经官能症,吐血、便血、子宫功能性出血、肌衄(过敏性紫癜),风湿性心脏病、肺心病、窦性心动过缓等。
另外,对口疮、小儿肺炎、小儿慢惊风及尿失禁、产后间隙性颈痉挛、男性不育症、急性胰腺炎、消渴、慢性迁延性肝炎、腰肌劳损、阳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以及Ⅱ度心衰等多种疾患也均有疗效。
人参归脾丸
人参归脾丸属气血双补剂,能益气补血、健脾养心,主治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之心悸不寐、眩晕,以及脾不统血所致的便血崩漏等血证;而人参健脾丸属补气剂,重在益气健脾,和胃止泻,主治脾胃虚弱所致之厌食、泄泻以及疳积等病证。
适应症:
心悸
属气血两虚。症见心悸头晕,面色不华,倦怠无力,舌质淡红,脉细弱。
不寐
属心脾两虚。症见多梦易醒,心悸健忘,头晕目眩,肢倦神疲,饮食无味,面色少华,舌质淡,苔薄,脉细弱。
眩晕
属气血亏虚。症见眩晕动则加剧,劳累即发,面白少华,唇甲色淡,发色不泽,饮食减少,身倦乏力,神疲懒言,心悸不宁,少寐多梦,舌质淡,脉细弱。
血证
属气不摄血。症见四肢、前胸甚则全身出血点或出血斑,或鼻出血,或牙龈渗血,刷牙时出血,女子还可见月经量多甚或崩漏下血,伴神疲乏力,面色苍白,头晕气短,耳鸣,心悸,夜寐不宁,舌质淡,脉细无力。
美好生活源于健康之初,健康之初,健康科普专业媒体!
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胃药附子理中丸和人参健脾丸可以同时服用吗?
首先,这两味药是可以同时服用的。它们都会对脾胃有很好调理功效的药物,但是也有所不同。下面给大家分别介绍一下这两个中成药的特点。
首先,附子理中丸是治疗脾胃虚寒证功效十分强大的药物,它是在理中丸的基础上进行药味增减之后形成的,因此祛寒湿的功效也相对来说更强。
附子理中丸是属于热性的中成药,并且它主要偏重于治疗中焦虚寒,如果出现明显的肚子怕冷,一遇冷就腹泻,大便常年不成形,而且平时也不敢沾一点凉的东西,不喜欢喝水等等症。
中医里面认为这都是中焦虚寒,脾胃虚寒,甚至会艰具肾阳虚的情况,这种情况,服用附子理中丸就比较合适。坚持一个月,脾胃虚寒证就能很好的改善。
而人参健脾丸是药性十分温和的健脾药,它主要是由人参,白术,陈皮,山药,茯苓,木香,砂仁,黄芪,当归,酸枣仁,远志组成,该药药性平和,有着健脾渗湿,止泻,理气消食,健脾益气的功效,对于这种饭后就立马拉肚子,脾虚便溏的症状可以有很好的调理作用。
这两味药一起服用并不会出现配伍禁忌,而且一起服用对于脾胃虚寒证功效会更加明显。但是用之前建议先咨询当地中医大夫,了解清楚自己的体质情况。
关注我!带您正确养生,改善脾虚问题!每日介绍养脾中成药!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附子理中和人参归脾尽量不要同服,虽然这两种药物虽然都有调整脾胃功能的作用,但药物组成和针对的病证特点有所不同,具体区别如下:
①附子理中是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作用较强的组方,针对脾胃虚寒的病证,实际上,东汉末年医学家张仲景在《伤寒论》中制订了温中散寒的理中丸,记录的病证表现以脾胃虚寒引起的喜唾(口水多),胃冷,霍乱因于寒(呕吐腹泻因寒而生),方中以人参,白术,炙甘草健脾益气,干姜温里散寒,四药相和形成了健脾散寒的作用,也是调理脾胃阳气受损的基础方。
脾胃冷弱,心腹绞痛,呕吐泄利,霍乱转筋,体冷微汗,手足厥寒,心下逆满,腹中雷鸣,呕哕不止,饮食不进,及一切沉寒痼冷——《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卷五,附子理中》
至宋代官方医药丛书《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将理中加了一味附子就形成了附子理中,虽然只增加了一味药,但温里散寒止痛的作用就增强了许多,书中记录了附子理中调“脾胃冷弱及一切沉寒痼冷”,脾胃冷弱就是脾胃虚寒,如脾虚食少,不爱吃饭,遇冷胃痛腹泻,手足不温舌淡脉弱。
所谓沉寒痼冷就是病证又深了一层,多是脾胃阳气大虚阴寒内盛,如出现腰腹冷痛,痉挛剧烈,呕吐腹泻遇冷加重,此时需用大辛大热之品补火助阳散寒止痛,附子辛热有毒,其性刚猛暴烈,其味辛辣麻口,其皮色黑入肾,其热通达内外,黄元御形容附子“入下焦温肾阳补垂绝之火种,走中宫温脾阳续将断之阳根”,如此辛热性烈之品入丸剂,因丸者缓也,丸药可以比较久的停留于胃中发挥治疗作用,渐消缓散脾胃寒证,再有蜜丸也可以缓解附子的烈性。
②人参归脾丸是健脾养心,益气补血的代表方,针对的证型是中医常说的心脾两虚证,原方是医学家严用和所创立,他根据《内经》“脾藏意”,“思虑伤脾”的理论而形成的依据,他认为精神虽然根于心神,但心神的活动离不开气血的滋养,脾胃是气血的来源之处,意念活动需要气血支持,脾胃虚弱气血不足,心神失去营养,常出现食少腹胀,继而气血不足心神失养,发生心悸头晕,失眠多梦健忘,乏力气短的表现,脾胃虚弱日久,不能固摄血液,还会引起出血如女子崩漏。《济生方》中说“思虑过度,劳伤心脾,怔忡健忘”。
盖脾主意与思,心亦主思,思虑过度,意舍不精,神宫不职——严用和《济生方》
总结:二药虽然都入脾胃,作用机理不同,脾胃虚寒胃部怕冷,遇冷胃痛,食少腹泻舌淡脉弱属脾胃虚寒以附子理中为正,若食少腹胀心悸心慌,头晕乏力失眠健忘,多梦易醒,舌淡有齿痕以人参归脾为佳。事实上,如果既有脾胃虚寒又有心脾两虚同时存在,应当请专业中医师给予调治,虽然二药并不相反,但病证复杂还是面诊为好。
提示: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著作和个人经验,图片源于网络,身体不适建议线下就医,文章不作为个人诊断治疗依据。
胃药附子理中丸与人参归脾丸能同时服用吗?
首先,附子理中丸和人参归脾丸理论上可以一起服用的,加重治疗脾虚的。
其次,附子理中丸和人参归脾丸它俩是脾胃药而不单单是胃药,所以有胃病的话,选择它俩作为主药是不可取的。
右上角关注帮忙点一下,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附子理中丸和人参归脾丸都是用来健脾祛湿的附子理中丸和人参归脾丸都是用来健脾祛湿的,其中附子理中丸对于脾虚导致的经常腹泻是有好处的,尤其是那种五更泻,就是天刚亮就腹泻,特别有效果。
而人参归脾丸主要是治疗脾虚导致心慌气短,胸闷失眠等症状的。
两种中成药理论上是可以一起服用的,都是治疗脾虚的,但两种药在临床上,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吃多了特别容易上火,加重失眠和出汗的症状,所以最好是不要一起服用。
附子理中丸主要是治疗脾虚导致的腹泻,如果是治疗脾虚引起腹泻的症状,可以把人参归脾丸换成参茸白术散,这两种药是可以一起使用的。
人参健脾丸或者人参归脾丸使用一定要注意一般来说,服用中成药的人都是中年人以上,年轻人要不就不注意身体,要不就吃西药来的快。
而对于人参健脾丸或者是人参归脾丸来说,使用应当特别小心,中年人身体虽然虚,但不受补,一吃这两种药就特别容易上火,尤其是人参归脾丸,含有人参和党参,吃两天就会出现上火的症状,影响睡眠质量。
所以在使用中成药方面,一定要小心谨慎,尤其是对于补药来说,不要乱吃。
喜欢的话帮忙点个关注,每天推送有意思有知识的文章给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