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胃胀是一个临床上常见的胃肠道症状,临床上有一些患者经过检查并没有发现胃炎、胃溃疡、胃癌等消化系统疾病,但是吃完饭或者吃一点东西就会感觉胃胀,这是消化不良的表现,可能与胃肠动力不足、遗传、心理、饮食习惯、幽门螺杆菌感染等因素有关,今天孙药师就带大家了解一下治疗胃胀的药物。

  • 抗酸剂:常见药物有氢氧化铝、铝碳酸镁等,这类药物可以迅速中和胃酸,抑制胃蛋白酶和胆酸对胃的损伤,对胃胀有一定缓解作用。
  • 促胃肠动力药:常见药物有多巴胺D2受体拮抗剂,如多潘立酮、伊托必利等,这类药物可直接作用于胃肠壁,增加胃窦和十二指肠动力,协调幽门收缩,促进胃排空,可明显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5-HT4受体激动剂,如莫沙必利,这类药物通过激动5-HT4受体,从而促进乙酰胆碱的释放,刺激胃肠道,发挥促动力作用,可显著改善消化不良引起的胃胀。
  • 助消化药:常见药物有复方消化酶、多酶片、乳酶生等,这类药物由胃蛋白酶、胰蛋白酶、胰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多种食物消化酶所组成,可促进食物消化,驱除肠内气体,刺激胆汁分泌,加速食物的消化吸收,改善胰脏功能,可有效改善胃胀等消化不良症状,常与促胃肠动力药联合使用。
  • 根除幽门螺杆菌: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引起胃胀,感染者应进行根除治疗,根除方案为:两种抗菌药物+质子泵抑制剂+铋剂四联方案,两种抗菌药物的组合方案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甲硝唑、四环素+呋喃唑酮、阿莫西林+甲硝唑或阿莫西林+四环素,质子泵抑制剂可选择奥美拉唑、艾司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或雷贝拉唑等。
  • 抗焦虑抑郁药:长期紧张、焦虑、情绪抑郁、神经衰弱可引起消化不良,从而导致胃胀,氟西汀、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文拉法辛等抗抑郁药,可缓解患者抑郁、焦虑、紧张等情绪,对改善胃胀有一定作用。
总之,胃胀是消化不良的常见症状,对于胃肠动力不足的胃胀患者,应选择服用促胃肠动力药,对于胃酸分泌过多的胃胀患者,应选择服用抗酸剂,对于消化酶分泌不足的胃胀患者,应选择服用助消化药,对于有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胀患者,应选择根除治疗,对于有抑郁焦虑情绪的胃胀患者,应联合使用抗焦虑抑郁药。

参考文献:

中国功能性消化不良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

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首先胃胀这种症状在日常生活中很常见,而且胃部也是很不舒服,导致胃胀的因素有很多,有饮食习惯导致的,也有胃部疾病导致的,但是最常见的还是消化不良性导致的,也就是胃蠕动减弱所导致的。胃胀主要是胃内产生的气体过多所导致的,饮食习惯方面主要是暴饮暴食,进食一些腥辣刺激油腻食物、进食一些容易产气的食物(可乐、豆制品、红薯等),容易导致食物在胃内集聚发酵产生大量的气体,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精神压力过大导致胃部消化液分泌异常及胃部蠕动不足,导致食物消化排除延迟,导致出现胃胀。还有一种疾病也会导致出现腹胀,就是萎缩性胃炎,主要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胃部腺体萎缩,胃液分泌减少,胃粘膜上皮异常化生,所以容易导致胃内食物无法及时排泄出现胃胀、腹痛、打嗝嗳气等症状。因此对于胃胀的治疗首先需要注意饮食习惯,饮食主要是以清淡高蛋白饮食,适当进食一些蔬菜水果,有利于促进吸收及消化,还要饭后适当运动,有利于促进胃肠道蠕动,而药物治疗,首先在确定没有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情况下用一些促进胃肠道蠕动的药物(吗丁啉、西沙比利),还可以用一些促胃液分泌的药物(姨酶片、乳酸菌素片),但是萎缩性胃炎需要具体治疗。

喜欢点关注,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识,谢谢!

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胃胀该吃什么药?

中老年人经常是胃肠功能减弱,再加饮食不当、运动减少或情志不遂,容易造成消化功能异常,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或减弱,导致腹胀、腹痛等。

腹胀是常见的消化系统症状,一部分或全腹部胀满,可能的原因有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先天性巨结肠、肠狭窄、肠旋转不良、糖原累积症、吞气症、肠梗阻、阑尾炎等。部分以腹胀为主要表现的疾病甚至可危及生命。治病,找病因,很重要。

功能性腹胀是指反复发作的腹部胀满感、压迫感或者气体堵胀感(功能性腹胀),和(或)可观测到(客观的)腹围增大(功能性腹部膨胀)。

治疗药物

相应的治疗药物有很多,患者需要去医院就诊,由医生选择用药,不可自行判断用药。

作用于外周的药物包括缓泻剂如PEG电解质溶液等;促分泌剂如鲁比前列酮、利那洛肽等;减少气体的药物如二甲硅油、α-半乳糖苷酶等。

作用于全身的药物包括解痉剂如薄荷油等;抗抑郁药物如地昔帕明、西酞普兰等;促动力药物如新斯的明、溴吡斯的明等。

微生态及免疫调节剂包括益生菌如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等;抗生素如利福昔明等。

除了药物治疗,有生活中,保暖、饮食、心态都很重要。

重视腹部保暖。可用暖水袋隔衣热敷腹部,或服用姜汤温中祛寒,消除腹胀。

少吃土豆、萝卜、红薯、豆类等产气食物,因为这些食物容易引发腹胀。

细嚼慢咽、少用吸管。进食太快、边走边吃,引起腹胀。

保持愉快平稳的情绪。焦躁、忧虑、悲伤、沮丧、抑郁等不良情绪可使消化功能减弱,并刺激胃部产生过多胃酸,使胃气增多,腹胀加剧。

总体来说,调节生活方式,合理膳食,多运动;养成规律的排便习惯,避免肠道产气增多。养成良好的心态,健康的生活态度,都是利于身体健康的。

我是李药师,坚持用简单易懂的文字传播疾病知识,为健康中国奉献自己的微薄之力。如果您觉得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请留下一个赞吧!另外,如果您还有相关问题,欢迎留言,我们共同探讨!

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您好,首先感谢邀请!

根据题主的描述,因有明确的急性胃肠炎病史,现出现的腹胀不适考虑与急性胃肠炎后胃肠功能及肠道菌群尚未恢复而导致的消化不良的表现。

对于消化不良的处理

对于消化不良,主要是胃肠的蠕动功能、分泌功能尚未完全恢复,可以通过促进胃肠动力(如多潘立酮、枸橼酸莫沙必利等胃肠动力药)、促消化(如胃蛋白酶、复合消化酶、胰酶肠溶片等促消化药物)进行处理;

以上药物,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用,尤其是促消化药物,如果腹胀主要是在上腹部且伴有早饱、嗳气等情况时应考虑选用胃蛋白酶制剂;而如果腹胀在中下腹部,且伴有肛门排气恶臭、便秘等症状时应考虑选用胰蛋白酶制剂;如果同时有,应当选择复合消化酶制剂。

对于肠道菌群失调处理

在急性胃肠炎时,肠道菌群会明显失调,当急性胃肠炎病情控制后其失衡的肠道菌群仍未完全恢复,所以需要进行肠道菌群的调节,可以加用益生菌(如双歧杆菌三联活菌等)和益生元,进行肠道菌群调节!

但最好是在正规医院的消化内科门诊就诊,医师面诊后对症处理为宜。

温馨提示:由于未能面诊,无法准确采集病史、查体及相关辅助检查支持,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不作为诊疗意见!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所帮助!

【小小内科医师||营养师一枚】

【欢迎关注、转发、留言探讨】

【才疏学浅,如有不足,望批评指正】

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您好,胃胀气是临床症状,根据临床症状和辅助检查确诊疾病后,才可以考虑使用什么药物。引起胃胀气的原因与胃肠动力障碍有关,正常情况下,胃肠平滑肌具有节律性蠕动的特点,慢性消化系统疾病均可影响胃肠蠕动,造成胃肠胀气,如慢性胃肠炎症,慢性胆囊炎,慢性胰腺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焦虑症,肿瘤,糖尿病等。中医认为“胃以通降为顺”,胃气郁滞无法通降形成痞满不通之病证,清代医学著作《医宗金鉴》明确的提出了“气滞胀,血滞通”,胃胀气由胃气郁滞所引发,疏导气机是调治的主要方法,判断引起胃气郁滞的病因,是中医治疗胃胀气的关键。接下来,我将结合中西医理论为您做全面准确的解答。

  • 胃是人体的消化器官,具有分泌和蠕动的功能,包括分泌胃液盐酸,消化酶类以促进食物的分解,规律的蠕动推动食物进入肠道并进一步消化吸收,在这个过程中,胆汁和胰液的分泌也参与脂肪和蛋白的消化。所以,凡是引起胃肠蠕动障碍或者消化液分泌不足的疾病,均可导致胃胀气的症状,常见的疾病有:
  • ①急,慢性胃肠炎
  • 急性胃肠炎多由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的急性胃肠粘膜炎性改变,也可因大量饮酒或者辛辣等刺激所引发,胃肠粘膜充血水肿,蠕动功能障碍,可出现胃肠胀气,这种情况可采取积极抗炎治疗,结合保护胃肠粘膜的药物,儿童或者老人若伴有腹泻引起脱水时,应请专业医生给予治疗,防止水和电解质紊乱,引起严重后果。急性胃肠炎引起的胃胀气多可很快痊愈。
  • 慢性胃肠炎是指胃肠粘膜出现慢性的炎症性改变,慢性胃炎多由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除了胃胀气外,常伴有嗳气反酸,胃痛,发生胃和十二指肠溃疡时常出现规律性上腹部疼痛,慢性胃炎病程长,多反复发作,伴有幽门螺杆菌感染时应当明确诊断,如电子胃镜或者C13吹气实验,发现阳性使用胃三联或者胃四联杀灭幽门螺杆菌。去除病因后,胃胀气可改善或缓解。慢性肠炎肠道粘膜充血水肿异常敏感,肠道蠕动障碍导致肠胀气可继发胃胀气,肠道菌群失调常导致产气过多,一般情况可使用益生菌来调治。
  • 功能性胃肠病:这种情况多是功能性病变,胃肠道常无器质性疾病,以消化功能减弱为主,如饭后腹胀,嗳气打嗝,排气多,多由胃下垂,或者焦虑症引起,给予消化酶类,促胃动力药,适当的抗焦虑治疗。
  • 慢性胆囊炎或者慢性胰腺炎,包括胃肠道内,外的肿瘤压迫均可出现胃胀气,这种情况应当明确诊断,不可自行用药。
中医理论胃胀气的调治
  • 中医认为胀气是气滞不通,一般要辨别两种情况,一是因气过多郁滞而不通,二是因脾胃虚弱,气虚没有推动力量。二者的症状表现完全不同,治疗时区别很大。
  • 肝,脾胃气滞不通:多因情绪不畅,生气恼怒后肝气郁结,气结滞于脾胃导致胃胀气,伴有打嗝嗳气,喜欢叹气,经常心烦,两肋胀痛,排气后胃胀气缓解,生气后明显加重。轻度患者给予舒肝和胃,复杂情况请中医师辨证治疗。
  • ②脾胃虚弱,气虚推动无力:多因饮食不节,长期的不规律饮食,心事过重思虑过度,脾胃受损后,气虚推动无力引起的胃胀,伴有便溏腹泻,胃部怕冷,轻度患者给予四君子或理中,复杂情况如脾胃虚弱,寒热错杂互结于肠胃应当请中医师调治。
总结

首先,胃胀气要确诊疾病后再考虑用药,促胃动力和胃三联易掩盖病情,故不要随意使用,排除肿瘤等疾病后,可以采取中医调治,日常饮食中,慢性胃炎注意饮食清淡,吃饭不要过快,豆类,淀粉含量高的易产气食物尽量少吃,胃下垂或者消化不良病人应多吃软烂食物,凉菜等生菜要少吃,牛奶可以改为酸奶,水样稀粥易稀释胃液故不要多吃,改为粘粥,同时,保持心情舒畅,适当运动,规范治疗胀气多可很快解决。

  • 最后,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
  • 备注:大家好,我是中医朱旭阳,文中参考了中医理论专著,结合个人经验,图片来源于网络。

胃胀应该吃什么药?什么药的效果比较好?

胃胀是慢性胃病患者最常见症状,笔者用经验方健胃祛痛方(太子参、白术、薏苡仁、女贞子、黄连、法半夏、蒲黄、蒲公英、陈皮、甘草)加牛皮冻、厚朴、大腹皮治疗,对改善胃胀有较好疗效。如果伴有焦虑、烦躁,失眠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症状,可将上方中薏苡仁改茯神,再加合欢皮、夜交藤、柏子仁。

很多胃病患者临床都表现为胃胀,进食后明显,可伴有嗳气、上腹隐痛、嘈杂、灼热感等消化不良症状。换句话说,慢性胃病患者大多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难以凭临床来诊断具体是哪种胃病。此外,胃病患者自觉症状的轻重与胃镜病理等检查结果常常不一致。也就是很多症状重者,胃镜病理等结果不严重:不少胃镜病理结果检查病情重者,临床症状轻微甚至无。因此,如果病人胃胀程度较重,尤其是逐渐加重,常规治疗效果不明显或反反复复,建议做胃镜检查明确是功能性消化不良还是器质性消化不良。笔者临床体验,对于功能性消化不良,中医治疗效果优于胃动力药。而器质性疾病如胃溃疡、肿瘤、炎症伴糜烂或幽门螺旋杆菌感等所致消化不良,中西医结合治疗效果较好。

如果诊断排除胃器质性疾病,明确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而常规治疗疗效不好或不稳定,要注意排除胆囊胆道、胰腺及抑郁症、胃神经症等疾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