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同学聚会我从不参加,没意思!因为工作不在一起,职业不同,住得也远,平时没有联系,仅靠一顿饭能维系什么呢?
大概从2016年起,我们的子女都陆陆续续成家了,所以我们的同学聚会改成了参加孩子的婚礼,也就是大家一起出分子,然后见个面!
我和老公也是同学,所以呢,出分子这种事就让他自己代表了,我还是不曾参加。我儿子结婚时,同学们都来了,但是因为那天太忙,也没有和同学们有更多的交流。
其实同学聚会不在乎聊工作、聊老公老婆,聊子女,没啥意思。事业有成的人呢,大肆得瑟,像我这种默默无名的人,也就低头吃喝而已,想来也没意思!
还是不参加了吧!如果愿意,可以搞个小型聚会,这样的话,我还是愿意参加的!
友友们,你愿意参加同学聚会吗?你们的聚会有什么难忘的事情吗?欢迎交流分享!
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受同学的邀请出于礼貌应该参加,吃饭喝酒事小,人与人之间的情意事大。虽然是普通同学,但最起码能想起你。
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最好不参加,我就是一个农村老太太,没有什么能耐,种点地,干个临时工,没啥求头,所以也没人请我参加聚会。
我1988年,初中毕业,虽然同学们都是邻庄近土,但是毕业后也没机会见面。各忙各的,女同学往哪嫁的都有。
在2006年时,有几个同学组织了毕业后的第一次聚会。在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星期天,总共到了三桌,把初三的班主任老师也请来了。大家已经没有了学生时代的纯真,互相询问你干什么工作了,你爱人干什么工作啊,怎么来的,然后说话敬酒就有点不一样的感觉了。
都奔着那混得好的去了,跟人家套近乎,互相留联系方式,我们这些没能耐的人只能忙着吃了。有个跑保险的女同学上蹿下跳,前后忙乎。本来说是A A制,最后有两个当老板的男同学承包了费用。
从此定好每年正月十五后的第一个星期天聚会。因为带孩子我没有再参加过,到了2005年,那个跑保险的女同学,又打电话让我去聚会,不好意思再推,只好去了。到那儿一看就十多个人,有一个在房管局的,一个在防疫站的,三个老板,两个包工头,还有一个当村书记的,反正都是有点本事的人。他们都吃饱了,我一看这阵势,只是打了个招呼就撤了。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参加过同学聚会。
同学聚会已经变味了,肩膀不一般齐了,再也没有了纯粹的同学情谊,只剩下了利用价值。
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如果东家有邀请就得去,那怕是捧场,同学面子得给。如果东家不邀请,被邀请的同学硬拉着去,那也不能参加。情感没到那份上,去了会尴尬的。
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这话很有道理,参加这样的饭局或者是酒局非但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是惹上一肚子气。
不知道在什么时候兴起了同学聚会,而这样的聚会到后来竟然是变了味,聚会成了功成名就者的炫耀会,相比之下,让混得一塌糊涂、生活上捉襟见肘的同学处于了难堪尴尬的境地,更有甚者,有的聚会变成了男女同学再续前缘的偷情会,为社会的安定造成了隐患。
不得不说,同学聚会的初衷是好的,可以拉近距离,增进友谊,这样的聚会无可厚非,但是变了味的聚会还是少参加或者是不参加为好。
有人说“普通同学之间的饭局或者酒局,不必去参加”你怎么看?
我是赞同的,不是所有的饭局或者酒局都要参加的,这取决于每个人的个人素养和性格,可以婉转回绝即可,没有为什么,也不必要问为什么。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