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已经吸取了金朝灭北宋的教训,隔岸观火,为何还是被蒙元灭?南宋应该不应该救金?
蒙古是有野心的,而且野心非常大。在这种情况下,南宋无论怎样做都会遭受亡国的命运,正所谓: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
南宋绝不会救金无论在何时何地,无论是在什么情况下,南宋都不会去救金的。因为在南宋人的心目中,金简直可以用十恶不赦来形容。
南宋与金的恩怨情仇,可以延续百余年,从北宋开始就有着这种特殊的怨恨。当年的北宋,一共有两大敌人,分别为西夏和金。而这两个敌人中,最为强大的就是西夏。
可是,西夏强大归强大,可终究是懂规矩的,知道拿钱办事这个道理。西夏与北宋建立澶渊之盟,相互之间维持着盟友关系。而西夏作为胜利方,每年都需要北宋给西夏上贡一定的白银。尽管数额巨大,可对于富庶的北宋来说,还不算很多。
而金却截然不同了,他们依托野蛮战法,在短时间内便把北宋赶到了南宋。在这样的一个前提之下,要想指望南宋对金有好感,无异于痴人说梦。
隔岸观火的假设很难成立事实上,南宋在蒙元进攻金的时候,南宋非但没有隔岸观火,反而狠狠地踹了金一脚。只不过,在这场混战中蒙元敏锐的察觉出一个问题来:南宋并没有我们嫩想的那么强大。
于是,一切的一切看起来就自然而然了。蒙元与南宋合力灭了金,由于少了金这么一个缓冲物,蒙元与南宋成为了邻居,只不过,蒙元很不友好,一来二去就把南边的邻居给干掉了。
是事实如此么?好像是。不,恰恰相反!
蒙元一开始根本没想和南宋打,南宋占地不多,而且没有发展前景。事实上,一开始蒙元之所以打金,是为了开通一条纵深,从金开始,一直往西打,打出一条血路,杀出一个帝国来。
可事与愿违,忽必烈击败阿里木哥之后,蒙古帝国四分五裂,忽必烈再也无法染指西方,只能把矛头对准了南宋。
可怜的南宋,还没明白怎么回事,就再次被人给灭了国。
结语:究其宋长朝两室,都没能逃过亡国的命运。最主要的一点就是:自身军事实力不够,被别人压在身上打。其实,救不救金都无法改变南宋的命运,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罢了。南宋已经吸取了金朝灭北宋的教训,隔岸观火,为何还是被蒙元灭?南宋应该不应该救金?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笔者还是先从大势、乃至历史规律来分析朝代的更迭、战争的胜负。古今兴亡多少事,迷信来讲都是定数。客观来讲都是势之必然。金朝和蒙古都是少数民族,也是游牧民族,他们在崛起的过程中,经历过无数的血腥的拼杀,不断兼并、扩大。
少数民族的特点是就是人数少。少,就意味着生存的危机,枕戈待旦,时刻忧愁着怎样才能不被他族吞并、歼灭。少,就意味着团结,拧成一股绳,一致对外。少,就意味着必须为生存而战,为种族而战。所以,士气之旺,非汉人可比。
游牧民族的特点是四海为家,不恋故土、故园;兵强马壮,来去如风,灵活机动。大马长刀,风扫残云,势如破竹。在冷兵器时代,“一寸长一寸强”。据说,秦能统一六国,就是因为秦兵长剑比六国略长。另外,战机不可失,在没有机动车的时代,马匹是最快的战略工具。这也是,汉族军兵不低的因素之一。
还有一点也比较重要,少数民族相应来讲“头脑比较简单”,关系相应比较单纯,所以,朝廷与军官之间、军官于军官之间、军兵与军兵之间关系比较简约。相反,汉人朝廷内部却是关系重重、盘根错节、千条万线、云遮雾罩,互相掣肘。最为典型的就是:杨家将出征,潘仁美支流不仅不派兵支援,反而,见死不救,上屋抽梯,火上浇油。还有就是岳飞抗金时,朝廷不仅不相助、嘉勉,反而是九道令牌,令其撤兵,随后竟然以“莫须有”的罪名,惨遭杀害。怎不令其他将士寒心?
拉拉杂杂说了这么多,总之一句话就是:战,要战到底;和,要彻底屈膝投降,敢当亡国奴。怕就怕犹豫不决、优柔寡断,不战不降,使兵民不知所措,进退失据。最终,肯定是失败。因此,不管是联金抗元、或者是联元抗金,南宋灭亡的下场是早就注定了的。
具体来说就是,宋、金、元三足鼎立之初,蒙古最为弱小。南宋出使金国的使者卫泾,就给宋宁宗做出精准判断:一弱虏灭,一强敌生,犹未足以为喜也。当金国还在浑然不觉,南宋已经发现了蒙古的威胁,而且也有开明大臣建议:应当增大对金国的援助,叫金国变成抵御蒙古的屏障。也就是“昔我之仇,今吾之蔽”。风云际会,金朝在河北、陕北等地陆续击败蒙古军,边地民团武装更是纷纷蜂拥,收复河北五十多座城池,形势一派大好。
我们都知道,三家打架,就怕二对一。任何两家联手,都会立于不败之地。正如三国,如果不是吴蜀联盟破裂,曹操要想拿下他们,恐怕还要再打好多年。宋金联盟也是这样,况且,他们是两强对一弱。
可就是在此时,金宣宗却头脑发热,竟为了朝南宋多讹诈几笔军费,大举进攻南宋。这无疑给了蒙古喘息的机会,也给金朝带来了灭顶之灾。由于金国北方兵力空虚,蒙古大军卷土重来,河北、山西、陕西更是全被蹂躏成白地。
此时的南宋,如果按照既定国策,就应该忍辱负重,极力维护宋金联盟,使之仍然陷入蒙金大战之中,互相消耗,严阵以待、隔岸观火、火中取栗。但是,南宋与金打得难分难解,互有胜负,但也互相消耗,金朝损失更大。 蒙古大军步步紧逼,经过三峰山大战大败进军,进而攻陷都城汴京。金军一边抵御蒙军,一边与宋军作战,两边受敌,兵力丧失殆尽。接下来的宋元大战,几经反复,最终南宋灭亡。
至于说南宋早有防备,但为什么还是输给了蒙元,除了开篇几点因素之外,最根本的一点是,蒙古一路打来,攻城略地,战争储备越来越多,而南宋在本土作战,连年战争,早已财政空虚,无力再战。多年兵祸不断,老百姓也早没有了斗志。另外,正如岳飞所说:若文官不爱财,武官不惜死,就好了!
至于,救不救金国,窃以为应该救。但要等灭了蒙古再打回来。
南宋已经吸取了金朝灭北宋的教训,隔岸观火,为何还是被蒙元灭?南宋应该不应该救金?
朝史暮想:
南宋第一次听闻蒙古崛起并大败金军是著名的野狐岭之战。这个消息是南宋使臣出使金国的途中得到的。
南宋知道后,因为有着联金灭辽,被金坑了的惨痛教训,所以对蒙古是持观望态度的。再者,当时南宋和蒙古并无直接的疆域接触。
而随着蒙古人在金国的军事行动节节胜利,蒙古人和女真人都在迫切要求南宋表态。
女真人的意思是,以前坑你南宋的事情也就过去了。现在蒙古人的战斗力比我们还强悍。与其你们南宋看着我们被灭亡,然后蒙古人顺势南下,还不如帮助我们女真人对抗蒙古人。你们出兵出粮都可以,我们帮你挡着蒙古人不好吗?
蒙古人的意思是,你们南宋以前被女真人欺负得这么惨,这么好的机会居然不动手?你们不如借道给我们蒙古人,然后双方一起出兵灭了金国,以前你们被女真人夺取的领土,我们蒙古人归还给你们,并且保证蒙宋永结兄弟之好。你们放心,我们蒙古人说话是很讲信用的。
然后南宋就开始盘算了,即使现在出兵救金,按照局势推算,金国也撑不了多久了。蒙古人的胜利基本已成定局。既然早晚都要和蒙古人做邻居,反倒不如先和蒙古人保持良好的关系。再者出兵后,能拿回以前的失地,这是南宋上下梦寐以求的。最后一点,金国以前欺负我们,实在是欺负得太过了。
所以南宋决定联蒙灭金。
而蒙古强大的军事实力和灵活的军事战术,的确不是南宋能够抗衡的。
朝史暮想,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
南宋已经吸取了金朝灭北宋的教训,隔岸观火,为何还是被蒙元灭?南宋应该不应该救金?
先说结论,不应该。
分两点来阐述。
一是不开上帝视角。宋辽是兄弟之邦,檀渊之盟后维持了很多年的和平。西夏虽然多年吊打北宋,但是由于实力差别,宋也在逐步占据优势。大理和宋长期友好,更不用说了。可见,从宋廷来看,大多数番邦里,金可能是最坏的一个。无冤无仇的情况下,居然就靠着快攻把北宋推了。而且通过野蛮的行径,成功把宋变成了死敌。在这种情况下,直接把蒙元看成头号敌人是缺乏认知基础的。
二是开了上帝视角。宋很富庶,但是对蒙元来说并非最佳征服对象。宋的地理位置处于大陆边隅,没有进一步开疆扩土的可能。所以,忽必烈攻宋的迫切性,是在击败阿里不哥,大蒙古国完全分裂后,他无法染指西部疆域的前提下才逐渐显现的。金国灭亡后,当时的蒙古最高统治者合罕首先组织的是大规模西征而不是南侵,就可证明宋并非蒙古当时的首要用兵方向。
因此,利用蒙古各汗国之间的矛盾拖延时间,谋求生存,对宋来说并非完全没有可能。
最重要的是,随着宋军事实力的上升,已经完全不用再倚重金国。从后世的史实来看,既然宋可以踏平蔡州,而灭金次年又敢于直接出兵(端平入洛)扩大战略缓冲空间,那么无论从实力还是心理,没有必要去养一个半死不活的金作为自己的挡箭牌。
最后,我们不能忘记的是,金国在灭亡前十年不到的时候还在主动进攻宋国。等到终于认识到自己几斤几两的时候,它的实力已经无足轻重了。
南宋已经吸取了金朝灭北宋的教训,隔岸观火,为何还是被蒙元灭?南宋应该不应该救金?
仔细去看一下历史资料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