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手动挡在坡道上面遇到堵塞,车流移动速度慢,有时候都只能挪动半个车身的距离,一两百米得挂半个小时,这情况新手手动挡司机会吓得不寒而栗。其实哪有那么可怕,就在一档,该走就走,该停就停!只能规规矩矩的半联动,没有捷径。

遇到这样的情形,如果你的手动挡是新款,花哥教你当自动挡开。[耶]

详情分析如下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手动挡遇到堵车挺烦人,但很多司机就好这一口,只为了寻求那种在车流里面频繁换挡的驾驶乐趣,这是每一个手动挡司机难以割舍的情怀,你让他突然去驾驶自动挡汽车,他会觉得很索然无味。但手动挡啥都好,不会打瞌睡,随时都能精神高度集中,因为得不停地根据车速变换挡位。

花哥今年正月初五从丈母娘那里回家,吃过晚饭那会儿五点多吧!为了不在夜间开车,五点半就起身回家,咱开着手动挡的车距离城区还有五公里时,就只能以龟速前进了,只是慢而已还能走。

临近城区时,有一个最多150米的缓坡,尽头是红绿灯,一个十字路口嘛!因为四面八方都有车,咱们这个方向的绿灯时间特别短,过几台车就不行了。好家伙,150米的缓坡全是车走不动,最多能挪动半个车身(2-3米),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跟着车流移动。

还好,花哥这车有自动驻车功能,开启时,仪表盘会显示一个绿色的A标示(车辆静止不动情况下),发动机没有熄火的话,必须摘到空挡,否则肯定憋熄火。因为自动驻车功能等同是手刹,这样子脚底下刹车离合都不用管。

注意,有自动驻车功能的话,这样走走停停和自动挡区别没两样了哈!

因为开启了自动驻车功能,发动机在启动状态时档位是空挡,脚底刹车离合不管,车未动,咱们需要起步的话,左脚踩下离合摘一档,右脚放在给油踏板,有自动驻车,左右脚就用来控制离合油门就行了,等同自动挡。此刻左脚缓慢抬起,同时右脚给油,一给油,自动驻车功能自动解锁(仪表盘绿色的A变为黄色,位置会改变),这边离合也松到位了,车辆就可以平稳地起步了。

如果是半坡堵塞的情况,也没有关系,开启自动驻车功能情况下需要停车,咱们同时踩下离合刹车,车轮静止不动时,自动驻车功能便自己开启拉起了手刹一个样子。停车时间太长,咱就摘到空挡,左右脚离合刹车都不用管,手脚都可得到彻底的解放,不会溜车。

ok,前面车动了,咱左脚踩离合摘一档,一边松离合右脚一边给油,车便起步了。

特别适合走走停停,但车停下时踩住离合的左脚要拿开的话,必须摘空挡,因为发动机在工作时车辆不动,不摘空挡车就憋熄火了。

有一个情况需要给大家说明一下,如果咱们不是上坡,在平路是开启了自动驻车功能,停车的话,只是踩住离合没有踩刹车,自动驻车功能是不会开启的,等于右脚的刹车才是自动驻车功能的开启方式,不同的是,一经开启,脚底下刹车踏板便可以不管了(和电子手动驻车功能相同)。

如果没有自动驻车功能的手动挡,遇到走走停停的堵塞,就会比较难受了。起步的话,只能摘一档,左脚离合,右脚踩住刹车以半联动方法起步,左右脚基本得不到什么解放,除非用手刹会好点,但如果停车时间不长就没意义了,或许你刚挺稳车,这边摘空挡拉起手刹,离合刹车踏板上的左右脚刚拿开,前面的车流又动起来了。

写在最后:堵塞情况为走走停停时,唯一的方式,只能是左右脚长时间放在离合刹车踏板上,档位也一直是一档,需要起步时,离合缓抬,感觉到引擎开始抖动右脚给油,右脚的刹车松开,迅速给油。

不用担心离合器片被磨损,因为在一档低转速,属于正常磨损,事实上只有高转速半离合才是真伤离合,同时离合器原本就是易损,到了一定的程度需更换的零部件。

全文完/感谢阅读

原创图文/头条首发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手动档汽车上坡走走停停是一件让人非常心烦的事情。此时如果对离合器油门刹车控制不好的话,容易让人崩溃!

上坡跟车,首先要与前车保持车距,最好留半个到一个车身距离。这样可以防止前车溜车对自己构成不利,又可以不让其他车加塞。说完跟车距离,接着说一下停车技巧。坡道跟车走走停停一般车速都是非常慢的,看到前车尾灯亮起停车的时候,需要把刹车和离合器同时踩下去,既可以防止溜车又可以不让熄火。

说一下关键点,手动档汽车坡道起步技巧,大家记一下,考试要考,圈起来也可以!踩下离合器挂1档,慢慢的松离合器踏板,感觉车子抖动看到转速表下降的时候稳住离合器,此时是汽车的半联动状态,这是关键所在。右脚给油的同时松掉手刹,车子即可起步了。油门一定要控制好,油门过大车子会蹿。

熟能生巧,只要多加练习,大家都能够把手动档汽车开的很好。还要记得,新手坡道起步不要紧张哦,尤其是遇到后车鸣笛催促的时候。自己的一点经验,分享给大家,希望本文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喜欢的朋友可以留言,点赞哦。更多用车知识问题记得点击关注哦,谢谢!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一些新手司机驾驶手动挡汽车最怕的就是坡起堵车,需要频繁的起步,走走停停,这就要求驾驶员技术娴熟,良好的掌握半联动,控制安全车距,一是防止前方车辆溜车,二是怕自己溜车,因加油过猛引发追尾事故。

驾驶手动挡汽车最难的就是半联动,和如何掌握换挡时机问题,相对于自动挡汽车,手动挡驾驶要求相对高一些,也是新老司机经常交流驾驶经验的原因,这就需要驾驶员灵活的运用半联动。

一般平道跟车起步,离合器、油门、刹车之间的配合可以同时进行,也就是松离合器至半联动,放手刹、加油,坡起建议还是后放手刹,感觉车身有向前的动力时在放手刹,这就不会有向后溜车的情况发生,老司机常用的方法就是油离配合,要全靠半联动保持车辆静止和移动,这是非常伤车的,驾驶技术要求相对高一些,不建议长期使用,会加速离合器的磨损,增加我们的养车费用。

下面说说坡起车距,为了防止前车溜车和加塞发生,建议与前车保持半个车身的距离,如果怕前车溜车,也可以留出一个车身的距离。

驾驶车辆一定要注意力集中,多观察路况,以上内容属个人观点,小伙伴们有不同意见请留言,我们一起学习。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看样你还是新手!我个人建议你可以先去找一个地方!好好的练练坡道起步!开车坡道起步还是很实用的!我曾经就专门练过!因为新手的时候我过地下桥通道的时候,我把地下通道两车道给堵满车,堵成三车道过!曾经的丑事都不好意思露脸说,反正堵得路口四个小交警都跑过来了,说哥你快点来走啊……我说不好意思我坡道起步一下子忘记怎么开了哈,要不你帮我开上去吧……然后有个很和气的小交警帮我把车一把就开上去了……有一个态度不好的小交警问我怎么开的车,我指了指车屁股后面的实习贴,没说话,那位和气的小交警说你快走吧你快走吧……然后我们都憋不住笑了……其实你问坡道起步走走停停怎么跟车!我有个朋友说让我拉手刹…然后用脚只控制离合器和油门的,如果你是新手我建议你可以这样先用他说的方法,防止新手开不好溜车,我呢……就是找了个地方练坡道起步!就是在找自己坡道起步的那感觉!只要你找到了就知道怎么开了!说实话我现在开车就是靠自己的感觉开!熟能生巧吧……开车吧,就是要多开,以前的理解是车感!不过我现在的理解就是开车注意力一定要集中!尽量养成良好的驾驶习惯!不要学我们那些开车吊儿郎当的,有点熟能生骄的人!呵呵兄弟你的也是手动挡呀!用不用我教你手动挡不用踩离合器也能挂档开啊?手动挡开出了自动挡汽车…呵呵那就是偶尔拿出来得瑟下,不能常玩,对离合器不好,我在这里就不告诉你了……真好奇想知道!我在告诉你怎么得瑟的吧……你还是先去找个地方把坡道起步练好了吧……找到感觉了!老司机也不敢欺负你的!我开车一个月后再次走那地下通道上坡,遇见三辆一路压单黄线逆行,欺负不了别人,看我车上系红丝带就来欺负我的,我不让他们加塞,他们在怎么挤就加不了塞!而且他们还不敢碰我,一碰就会是他们全责……遇见那种欺负新手的人,他们也就是大胆吓唬新手的……找个地方自己练一下坡道起步!不用两个小时就应该练成了,不过最好带个老司机!防止新手没有练会,车开不走了,我有个弟弟就是自己最后放弃练了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都2022年了,新车一般很少有手动档卖的,即使有卖的,也很少有人买,2022年还在买手动挡车的人一定都是老司机,而且对手动挡那绝对是真爱

对于老司机来说,手动挡上坡都不是什么事,即使是在上坡路上跟车行驶,那也是得手应手,不会存在熄火和后溜的问题,也不存在跟不上车的问题。

现在汽车的功能越来越多,让人操作是越来越简单,如果你的手动挡车有自动驻车和自动启停功能,哪怕是新手,也不会在乎什么上坡路堵车。

自动驻车与电子手刹

就拿自动驻车功能来说吧,配备自动驻车功能的手动档车,一般都是电子手刹,当你开着手动挡车在上坡路踩刹车停车时,自动驻车会自动启动,帮你拉起电子手刹,然后你得踩离合器挂上空挡,松掉脚刹和离合器,让手脚都得到休息,最重要的是:整个过程中电子手刹会自动启动,你不需要担心车子会后溜

起步时跟你平常起步一样,只不过有自动驻车功能,你的车不会后溜,踩离合器挂前进挡,然后松离合起步,带点油门时,自动驻车自动解除,就能前进了,相当于整个过程中都有手刹帮你防止后溜,而且手刹是自动启动和自动解除的,你甚至都不需要按那个电子手刹。

如果你的车没有这些功能,你就只能老老实实地靠驾驶技术来实现正常行驶,这也是手动挡老司机引以为傲的驾驶乐趣,那么如何操作才能保证坡道正常行驶呢?

坡道行驶

新手开手动挡车在坡道跟车最怕两个现象:一是溜车,二是熄火。告诉新手一个秘密,有两个办法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原则就是:用手刹阻止溜车,用加油阻止熄火

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需要停车的时候,刹车与离合器同时踩到底,如果是短暂停车,比如10秒钟之内的停车,就维持这个动作不变,两只脚仍然踩住刹车与离合器不动,把挡位挂在1挡,手刹可以拉起。

2、如果停车需要的时间长一点,超过了10秒,同样先把刹车与离合器踩到底,然后把挡位挂在空档,拉起手刹,接下来把踩离合器与刹车的两只脚都松掉,这个时候手与脚都会休息,而且还不会溜车与熄火。

坡道起步

3、需要起步时,如果是两只脚同时踩住了刹车与离合器,那么左脚慢慢松开离合器,同时右脚离开刹车踏板移到油门踏板再慢慢加油,因为手刹拉起,车子不会后溜,当左脚松到半联动位置就停住,右脚持续缓慢加油,这时汽车会产生一个向前冲动的动力,可以明显听到发动机声音开始轰轰轰,车头向前窜动,这时就可以迅速放下手刹,右脚开始迅速加大油门,越大越好。

很多新手在这一步做不好,要么容易熄火,要么容易后溜,这一步的关键在于配合,左脚松离合的过程其实是车辆产生动力的过程,右脚缓慢加油其实是给车辆增加动力的过程,刹车是阻止车辆后溜的设备,问题的关键就是当汽车产生前进动力后,你的手刹没松开,这就会把汽车憋熄火。

油门、刹车、离合、手刹要配合好

起步的过程中可以用声音和眼睛来判断放手刹的时机,发动机的声音轰轰轰地响,明显比正常行驶的声音大,说明发动机已经产生动力,另外眼睛可以盯着车头看,车头在向前抖动,可以明显感觉到车辆在震动,同时能够感受到发动机的动力在与手刹的阻力及汽车自身重力在比大小,感觉车辆在向前动同时又有个力拉住了车,这个时候就应该迅速松手刹,同时加大油门。

如果手刹松晚了,汽车就会熄火,如果手刹松早了,汽车就会溜车,这个时机只要新手能掌控好,就能熟练驾驶手动挡车,关键就是要判断这个松手刹的时机。新手想要掌握这一点没有捷径,只有不断地训练,尤其是到城市中最堵车的上坡路去开车,一路训练下来,很快就能掌握。

手刹可以防止溜车

4、如果是空挡加手刹,需要起步时,左脚把离合器踩到底,右脚放在油门上做准备,先不踩,然后把挡位挂到1挡,接下来开始慢慢松开离合器,同时右脚开始慢慢加油,当感觉到汽车产生足够的动力前进时,就可以迅速放下手刹,然后加大油门,油门加得越大越不容易熄火,但要与前车保持车距,不要一下子地板油导致追尾前车,就得不偿失了。

5、在跟车行驶过程中,可以用半联动(离合器踩一半)加油门来跟车行驶,如果感觉跟车速度快了,就松一点油门,同时把离合器从半联动的位置向下踩一点,就会减速,如果感觉跟车速度慢了,就加重一点油门,同时把离合器从半联动的位置向上松一点。如果需要停车,就把离合器踩到底,油门完全松掉,右脚踩住刹车,也可以挂空挡拉起手刹。

6、如果跟车行驶速度正常了,能保持匀速前进,那么就完全松掉离合器,用1挡或者2挡跟车行驶,保持合量的车距,在城市中的上坡路跟车行驶保持一个车位的距离就行,也就是4~5米的距离,如果还是走走停停的状态,则依然用半联动来跟车。

加油可以防止熄火

所谓的半联动就是左脚踩下一半的离合器,这个时候离合器的主动盘与从动盘之间处于若离若合的状态,汽车有动力产生,但又不会很大,半联动状态下是可以加油的。

总有人说半联动加油会磨损离合器片,这么做当然会磨损,但这是正常的磨损,手动挡的离合器片有正常的寿命,不会因为你用了几次半联动加油就会损坏,离合器片可以承受27.5万次的分离与结合,正常使用的寿命至少是10万公里。

走走停停的情况下,手动挡上坡道怎么跟车?

对于手动挡的车来说,最怕的就是走走停停,很多人都说喜欢开手动挡,那样才能体验驾驶汽车的乐趣,我更想说在堵车的时候,你就会知道自动挡有多好。

手动挡的车在操控体验上确实比自动挡更好,毕竟多了一个离合和档位,不像自动挡的车型,一个“D挡”走天下,只要踩好油门和刹车就可以了。

但是手动挡对于新手来说特别不友好,就像问题上所说的,如果刚好是在上坡,车辆还走走停停,我敢保证大部分人都会熄火,一旦控制不好那么很容易会造成追尾。

无论是在学车还是真正驾驶机动车辆上路,上坡起步算是比较难的一个项目,稍微不小心就会造成熄火溜车。在训练场不怕后面有车,而且教练会坐在旁边,如果溜车还会帮你踩刹车。

但真正开车就不一样了,一切只能靠自己控制,如果控制不好,那就很容易造成意外的发生,所以今天教你们一个最简单地方法,保证不会熄火溜车。

当碰到在上坡的时候堵车,如果行走得缓慢,此时可以挂空挡拉手刹,让脚休息一下,但如果短时间就需要继续行驶,那么控制离合是关键了。

此时离合刹车踩到底,然后慢慢松开离合,感受汽车的抖动,当汽车抖动到比较剧烈的时候,稳住离合,接着慢慢松开刹车,汽车就会慢慢往上爬,如果刹车完全松开之后觉得动力不够,可以再轻给一点油门,那么汽车就会平稳起步。

如果此时你离合放得太快或者没稳住,那么很容易就会导致汽车熄火从而后溜,那最好的办法就是等汽车抖动得比较厉害的时候再慢慢松开刹车,肯定就不会出现熄火的情况。

不过现在有些汽车都具备上坡辅助,根本不用担心上坡起步困难,完全跟平地起步是一样的,通过对四个车轮施加制动从而阻止汽车后溜,这也是对不熟练的车主很好的帮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