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刘备诸葛亮忌惮他,陈寿却说他名不副实,此三国猛将究竟有多厉害?

事实上,张郃作为五子良将之一,在当时天下的知名度非常高,就连刘备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忌惮,然而三国志的作者陈寿却对此颇有微词,认为张郃言过其实了,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五子良将之一

说起三国名将,大多数人的第一反应便是蜀汉的五虎上将,不过在三国正史中,蜀汉并没有五虎上将,倒是曹魏,有一个五子良将,他们分别是张辽、乐进、于禁、徐晃、张郃五人!我们今天要谈到的主角张郃,便是曹魏的五子良将之一!

张郃本是袁绍手下,后来他在官渡之战中投靠了曹操,受到了曹操的礼遇,开始跟随曹操作战。汉中之战时,当黄忠斩杀汉中曹军的主帅夏侯渊之后,刘备并没有夸奖黄忠,反而说了这么一句话,引得众人侧目!

《魏略》: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按照刘备此话的意思,就是说夏侯渊是比不上张郃的,黄忠斩杀夏侯渊,不值得骄傲,只有斩杀了最厉害的张郃,黄忠才算是立下了最大的功劳!由此可见,刘备是多么的看重张郃!而除了刘备,诸葛亮等人也对张郃非常忌惮!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就遭到了张郃的严厉打击,马谡的街亭之战便是败于张郃之手!而后的北伐之战中,张郃表现得非常骁勇,以至于蜀汉众人,上至诸葛亮,下至普通士兵,对张郃都非常忌惮!可以说,从表面来看,张郃简直就是三国中后期战神一般的人物,深受蜀汉众人的忌惮,也深受各位读者的喜爱。然而在《三国志》的作者陈寿眼中,张郃的光环似乎扒下来了!

原文:太祖建兹武功,而时之良将,五子为先。于禁最号毅重,然弗克其终。张郃以巧变为称,乐进以骁果显名,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

陈寿点评,曹操时期有五大良将,其中张郃以擅长巧变而出名,乐进以骁勇果敢而出名,看似这个点评非常到位,非常美好,但随后陈寿画风一转,补上了这么一句:“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意思是看这两位的战绩,似乎和传说的不一样,属于名不副实!这就非常奇怪了,在大众心目中,张郃强悍无比,连刘备诸葛亮都对他非常忌惮,为何陈寿会点评他为“名不副实”呢?正史中的张郃,究竟有多厉害呢?

事实上,陈寿的点评还是非常到位的!诸葛亮、刘备忌惮张郃的说法,确实存在于史书中,但这些说法其实是经不起推敲的,从张郃的战绩来看,其实他远没有大家想象中的那么厉害!接下来我们就来好好分析一下张郃的战绩!

官渡之战

在大部分人的认知中,张郃在官渡之战中的表现非常不错,算是忠义的代表了,是因为郭图进谗言,想要诬陷张郃,所以张郃才背叛了袁绍,投靠了曹操的。然而这只是三国演义的说法而已,正史中的张郃,在此战中的表现非常不堪!

首先,从军事能力来看,张郃在此战中表现并不是非常出色!当时曹操率军偷袭乌巢,众人都建议率军前去增援,但事实上增援已经来不及了,所以袁绍才会决定,让张郃率军强攻曹操的营帐,准备趁机攻破曹操的老巢,使得双方重新站在同一水平线上。你曹操不是偷袭了袁绍的粮仓吗?那袁绍也占领你的老巢,双方也算是打平了!然而张郃却未能成功,没能击破曹军营垒,使得袁绍的计划功亏一篑!

其次,从操守来说,张郃在此战中表现得也非常拉胯!按照三国演义的说法,张郃是因为谗言才选择了投降的,然而从正史来看,其实并没有人说张郃的闲话,是张郃自己眼见乌巢粮仓被毁,主动投降的曹操!更为重要的是,张郃的投降直接引起了连锁反应!

原文:臣松之案武纪及袁绍传并云袁绍使张郃、高览攻太祖营,郃等闻淳于琼破,遂来降,绍众於是大溃。是则缘郃等降而后绍军坏也。

裴松之在考证三国志的时候,参照了《武帝纪》的说法,认为张郃是主动投降的,正是因为他的主动投降,才使得袁军军心大乱,最终大败。而《后汉书》等史书的记载,也印证了这一观点!

《后汉书》:绍闻操击琼,谓长子谭曰:“就操破琼,吾拔其营,彼固无所归矣。”乃使高览、张合等攻曹营,不下。二将闻琼等败,遂奔操。于是绍军惊扰,大溃。

说白了,正史中的张郃,其实远没有那么光鲜!当时乌巢虽然被袭,但袁绍实力强大,后方稳固,军心原本是可用的,正是因为张郃这等大将率先投降,才导致袁军军心崩坏,最终大败!

汉中之战

“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这句话被用来证明刘备非常看重张郃,那么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张郃在汉中之战的表现!

早在汉中之战前,张郃就曾率军入侵蜀汉的巴西郡,结果被张飞吊打,最终只带着十几个手下逃脱,近乎全军覆没。从此战便可以看出,张郃虽然名气大,但很明显他还是比不上张飞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法正力劝刘备,赶紧出兵进攻汉中!

《三国志》:二十二年,正说先主曰:“……今策渊、郃才略,不胜国之将帅,举众往讨,则必可克。……”先主善其策,乃率诸将进兵汉中,正亦从行。

可以看到,法正参考了夏侯渊和张郃的表现,认为他俩的才能也就一般般,不足以被评为顶级,所以刘备应该尽快出兵进攻汉中。而从定军山之战的表现来看,法正的说法乃是非常正确的!

当时夏侯渊和张郃出兵围困定军山,刘备选择进攻张郃,打得张郃抵挡不住,只能向夏侯渊求救,而当夏侯渊分兵给张郃之后,刘备立马命黄忠出兵夏侯渊,一战将夏侯渊斩杀,直接打破了汉中僵局,令天下震惊!

《三国志》:二十四年正月,备夜烧围鹿角。渊使张郃护东围,自将轻兵护南围。备挑郃战,郃军不利。渊分所将兵半助郃,为备所袭,渊遂战死。

三国正史中,刘备的统兵之才,只能算是将才,远远达不到帅才的地步,然而他却能将张郃与夏侯渊耍得团团转,可见张郃、夏侯渊的军事才能,确实达不到顶级!

诸葛亮北伐之战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败在了张郃手中,于是不少人认为,张郃实力超群,然而从三国志的记载来看,张郃之所以能胜,完全是因为他的对手太菜了!

《三国志》:诸葛亮出祁山。加郃位特进,遣督诸军,拒亮将马谡於街亭。谡依阻南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

马谡这哥们,和赵括有的一拼,乃是纸上谈兵的典范,街亭明明有城池,他不去守,反而跑到山上去,最终被张郃击败,此战若不是马谡不听诸葛亮调令,放弃城池,张郃怎么可能取得如此大功?不信你看张郃击败马谡后,在遇到王平时的表现是什么样的!

《三国志》:众尽星散,惟平所领千人,鸣鼓自持,魏将张郃疑其伏兵,不往逼也。於是平徐徐收合诸营遗迸,率将士而还。

在王平的计谋之下,张郃竟然吓得不敢前进了,使得自己错失了围歼蜀军的机会,其军事才能,确实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而除了这一次面对王平吃瘪,在卤城之战中,张郃又一次在王平手中吃瘪,愣是没办法击破王平守卫的城池,导致诸葛亮能够集中兵力攻打司马懿,把司马懿打了个大败,损失玄甲三千!之后诸葛亮撤退,张郃不甘心,贸然追击,又中了伏击,遭到射杀,再次令人震惊,这张郃的表现,真的是不敢恭维啊!

结语

总的来说,相比于我们普通人,张郃确实算得上是一个名将,人家确实会用兵!但是和那些顶级名将相比,张郃就要差上了不少,无论是刘备、张飞还是诸葛亮、王平,都曾让张郃吃了不少大亏,可见张郃确实算不上顶级名将!怪不得陈寿在陈述了“张郃以巧变为称”后,立马补上了一句“而鉴其行事,未副所闻”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魏略》《后汉书》)

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张郃,字儁乂,河间鄚人。东汉末年,参加了镇压黄巾起义,先在冀州牧韩馥手下任军司马,后来投奔袁绍,在讨伐公孙瓒的战斗中立下战功,被袁绍所器重,升为宁国中郎将。在官渡之战时,投到曹操麾下,其后追随曹操屡立大功。陈寿所做的《三国志》里,对于张郃有如下记载:

张郃之谋,郭图之妒

张郃在黄巾之乱的时候,在冀州牧韩馥的手下担任军司马,后来韩馥将冀州让给了袁绍,张郃就成为了袁绍的手下。在讨伐公孙瓒的战斗中,张郃立下大功,被升为宁国中郎将。

官渡之战爆发,曹操亲自率领精锐袭击袁超的屯粮之地乌巢,张郃向袁绍建议道:“曹操的部队英勇善战,淳于琼将军尽管英勇善战,但必然不是曹操的对手,请你速派援军,一旦乌巢被攻破,您的大业就危险了。” 袁绍的谋士郭图嫉妒张郃的能力,就说:“曹操现在亲自带领大军袭击乌巢,其大营必然空虚,可以攻击其大营。”张郃反驳道:“你说的不对,曹操深通兵法,其大营必然牢固,如果我们攻不下来,而淳于琼又被曹操所破,那我们就都会成为曹操的俘虏了!” 袁绍不听从张郃的建议,派张郃和高览攻打曹操大营,结果徒劳无功,乌巢也被曹操所破。

弃袁投曹,东征西讨

郭图为了逃避罪责,就造谣说张郃等人口出狂言,张郃和高览怕被郭图所害,便都投奔了曹操。曹操对张郃归降十分高兴,说张郃将军对于我就想是韩信对于刘邦一样重要,封张郃为偏将军,官拜都亭侯。 张郃受到曹操的赏识,跟随曹操东征西讨,破邺城,攻渤海,围雍奴,和张辽一起彻底击溃了袁氏的部队。张郃还随同曹操击溃了马超、韩遂的部队,讨伐氏族叛军和流寇,以弱势兵力讨伐陇西宋建的几万部队,连战连捷,很快就杀死了宋建,占领了他统治的地区。

平定汉中,驻守南郑

建安二十年,曹操西征张鲁,抵达陈仓准备从武都郡进入氐族部落。氐族人阻挡曹操部队不让前进,曹操令张郃为先锋,率领五千人马从散关进入汉中直抵阳平,张鲁投降了曹操。曹操让张郃和夏侯渊、徐晃驻守汉中以防刘备。 张郃南下讨伐巴东、巴西两郡,将两郡的百姓都迁移到了汉中。刘备派张飞统兵对抗张郃,两人在宕渠对抗了五十多天相持不下。张飞带领精兵数万从小道偷袭张郃得手,由于道路狭窄,首尾不能相顾,张郃大败带领残兵败将退守南郑。

力拒刘备,稳定军心

建安二十三年,刘备进攻汉中,屯兵于阳平,夏侯渊、徐晃、张郃率军迎击,张郃负责驻守广石。 建安二十四年,刘备亲自率领精兵数万人,分为十部,夜袭张郃的部队。

张郃带领亲兵和蜀军对抗,刘备不能击败张郃,便写信到益州,让诸葛亮速发援军。诸葛亮迟疑不决,从事杨洪说道:“汉中是益州的门户,没有汉中就没有益州,有什么好迟疑的呢?”诸葛亮恍然大悟,立刻派兵增援刘备的部队。

夏侯渊知道张郃兵少,便分兵来救,途中被刘备的部队劫杀。曹军大败,夏侯渊被杀,张郃收拢残兵退守阳平关东。刘备听闻杀死了夏侯渊,不禁懊恼道:“要是能杀死张郃就好了,夏侯渊是无能之人,死与不死无关紧要。” 此时魏军没有统帅,随时有被蜀军消灭的危险,郭淮等人共同推举张郃为帅,起到了稳定军心的作用。刘备想渡过汉水来进攻,但是发现魏军在张郃的带领下,在汉水以北列阵以待,便放弃了渡河的念头,和魏军隔水对峙。 曹操率军亲自进攻汉中,但是没有取胜,于是撤出了汉中的部队,只留下张郃率军驻守陈仓。

渡江击吴,将帅之才

延康元年,曹丕继位后,命令张郃和曹真进攻安定一代的卢水胡人和东部羌人。获得胜利之后,曹丕又令张郃和曹真南下,和夏侯尚一起进攻东吴控制的江夏郡,张郃独自率领大军渡过长江,占领了百里洲上吴军的堡垒。曹睿继位后,让张郃和司马懿屯兵荆州,在祁口击败了孙权的部将刘阿。

智取街亭,平定三郡

太和二年,诸葛亮首出祁山大举北伐,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反叛,魏国朝廷震动。魏主曹睿并不惊慌,他说:“诸葛亮持险自守,我们很难进攻他,现在他主动出击,是我们击败他的时候了。” 曹睿派张郃总督各路军马,在街亭迎击诸葛亮的部队。 诸葛亮派马谡驻守街亭,马谡没有占领城镇,而是选择在险要的南山安营扎寨。 张郃断绝了马谡部队取水的道路,不久之后马谡的部队不战自溃,张郃又率军平定了南安、天水、安定三处的叛乱,让诸葛亮的第一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料敌于前,谋划于先

太和三年,诸葛亮又出祁山,率军猛攻陈仓。魏主曹睿召张郃进京,还亲自设酒宴为张郃壮行。曹睿派了三万精锐和武卫、虎贲两营将士护卫张郃左右,并问道:“将军到达陈仓的时候,是不是诸葛亮已经占领了那个地方呢?” 张郃不慌不忙的说道:“蜀军远道而来,粮草不济,按我的计算他的粮草只能支撑十天,估计我没到前线的时候,诸葛亮应该就已经退走了。” 果然,张郃领军刚到达南郑,诸葛亮就已经领军撤退了。曹睿召张郃返回京城,任命为征西车骑将军。

不避亲疏,为国举贤

张郃不是好勇斗狠的匹夫,而是精通谋略,善于排兵布阵的帅才,西蜀众将对他都十分忌惮。张郃虽然是武将,却不是个大老粗,他向魏主曹睿推荐自己的同乡,说他通晓经学,品德高尚。曹睿信任张郃的为人和眼光,便提拔张郃的老乡卑湛为博士。

战死沙场,马革裹尸

太和五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张郃率领部队迎击。在诸葛亮退入祁山后,张郃率军追击到木门谷中伏,被流矢射中了右膝盖阵亡。也有人说是司马懿强迫张郃追击,才导致了这位五子良将的战死疆场。 一个人的历史,一家之言。

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三国志》记载,张郃,字儁乂,河间郡鄚县(今河北任丘)人。汉末之时,他应征讨伐黄巾贼,在韩馥手下做军司马的官职。韩馥溃败后,他就带着部属依附袁绍;袁绍任他为校尉,让他率军抵御公孙瓒。公孙瓒被击败后,张郃功莫大焉,被袁绍攫拔为宁国中郎将。

后来曹操和袁绍对峙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袁绍派大将淳于琼等人转运粮草囤积在乌巢(河南滑县),曹操侦知后亲率大军拼命围攻。张郃劝袁绍道:“曹操兵多将广,一定会攻破淳于琼。万一淳于琼抵挡不住曹军的进攻,乌巢粮草尽失,将军大势去矣,所以现在必须派兵去乌巢增援淳于琼”。

谋士郭图却说:“张郃的计策不对,不如先派兵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曹操必定会回师救援其老巢,这样就不必派兵去救淳于琼,乌巢之围也就不攻自破了”。张郃说:“曹军的老营异常坚固,我军去攻打,恐怕很难攻克。而假如淳于琼兵败被俘,我等恐怕也很快会成为曹操的俘虏了”。

袁绍不听,只派少量兵马去救淳于琼,而以主力去攻打曹操的大本营,却久攻不克。曹操果然击溃淳于琼,夺了乌巢;袁军丢了粮草,士气瓦解,纷纷溃散而逃。郭图先头很惭愧,继而恼羞成怒,于是在袁绍面前诽谤张郃说:“张郃常常出言不逊,他明明预见了兵败,却不极力劝阻,事实果然如他所料,可见他早有异心” 。张郃畏惧袁绍听信谗言,只得率部投降了曹操。

曹操果然爱才如命,他得了智勇双全的张郃,非常高兴,于是拜张郃为偏将军,封为都亭候。曹操命他率军队攻打邺城(河南临漳),他果然不负厚望,一举攻克之。接着,他跟随曹操讨伐袁谭,并在渤海(今河北河间至沧州等地)一带击溃了袁谭。后来,他又随曹操攻打柳城(辽宁兴县),和张辽同为先锋,功劳很大,被封为平狄将军。

他还跟随曹操在渭水之南大破马超、韩遂;他率军围攻安定,逼降杨秋;后来,他再次击败马超,讨平宋建......曹操讨伐汉中张鲁,以张郃领5000步卒为先锋。大军才开到阳平 ,张鲁便闻风而降,曹操班师回返,命张郃、夏侯渊留守汉中,以抵御刘备的进攻。

张郃率部攻取巴东(今四川云阳、巫山、奉节等地)、巴西(四川阆中)两郡,并将两地百姓迁往汉中,然后向宕渠(四川渠县)进军,却被刘备麾下悍将张飞阻截击败,只得率军返回南郑(陕西褒城东南)。曹操封他为荡寇将军。

刘备驻守阳平之时,张郃据守广石,刘备派精锐万人,兵分十路,利用夜色猛攻张郃,张郃亲自率军奋力抵抗,一举击退刘备。后来,刘备在走马谷用火攻焚烧都邑之外围,夏侯渊见情况危急,忙领兵前去救火,半道上却遭遇了刘备主力,两军交战,短兵相接;是役,曹魏名将夏侯渊不幸为刘备部将黄忠袭杀。张郃引军回到阳平,因为刚刚失去了主将,将士们害怕刘备乘势来攻,都惶恐不安;军司马郭淮站出来大声疾呼道:“张郃将军乃国之名将,而且刘备最忌惮的人就是他,如今情况紧急,非得张将军出来统辖三军,才能稳定军心,安定危局” 。

众人深觉有理,于是公推张郃为主帅。张郃当仁不让,出任主帅,他整编队伍,部署防御工事,众将士都甘愿听他调度,军心渐渐稳定了下来。远在长安的曹操命人把主帅的印信送来交给张郃。之后,曹操亲自率军来到汉中,刘备死守高山(今山西左云以东)不敢前来应战,曹操因此把汉中的守军调出。他命张郃率部屯扎在陈仓(陕西宝鸡附近),以吓阻刘备。

曹操薨后,曹丕即位称魏王,任张郃为左将军,还封了个都乡候的爵位给他。等曹丕篡汉登基称帝,友加封张郃为鄚候。曹丕诏令张郃、曹真举兵讨伐安定、卢水(均在甘肃)等地的羌胡势力。后来又派他联手夏侯尚一起进攻江陵(湖北潜江)。张郃单独领一军渡江攻取了吴军在沙洲上构筑的军事堡垒。张郃率军东征西讨,屡立战功。

魏明帝曹睿即位后,派张郃率军南下驻扎在荆州,和司马懿一起合兵攻伐吴军副将刘阿,魏军一路势如破竹,一直打到祁口,两军恶战一番,吴将刘阿被打得大败亏输。

蜀相诸葛亮第一次兵出祁山(甘肃西河),攻伐曹魏时,曹睿提升张郃的爵位,派他率大军攻击据守街亭(今陕西固城县西)的蜀汉大将马谡,以截断北伐蜀军的退路;马谡不遵诸葛亮将令,擅自率守军登南山据险扼守,而不在城里沿街据守,身经百战的张郃一眼就看出了他的软肋,于是派兵断绝了他的汲(水)道,然后挥兵猛攻,终于大败犯了教条主义的“书呆子”马谡。

南安、天水、安定(都在今天的甘肃)三郡先后叛降诸葛亮,均被张郃一一击败平定。

张郃抵御蜀军北攻,居功至伟,魏明帝颁诏令曰:“面对如狼似虎的蜀国军队,将军能披坚执锐,所到之处都能克服强敌,寡人十分嘉许。论功行赏,增加千户的食邑,连同以前的封邑共4300户”。

司马懿在荆州训练水军,计划顺沔水进入长江,以便征讨东吴。朝廷命张郃率军前去接受司马宣王的调遣。张郃抵达荆州,恰逢冬天枯水季节,水位太浅,大船无法航行,于是率军回到方城(河北固安)驻守。

后来,诸葛亮重整旗鼓,卷土重来,率军猛攻陈仓,魏明帝急令张郃回洛阳。明帝调遣南北军士3万人由他指挥,并派虎贲护卫张郃,然后问他:“等将军到了陈仓,该地会不会已被诸葛亮攻占了呢”?张郃很清楚蜀军粮草不济,撑不了多久,于是很有把握地答道:“没等臣抵达陈仓,诸葛亮就已经退兵而去了。我估算了一下,诸葛亮大军的存粮已不够10天之用”。

果然,张郃率大军星夜赶路,刚到达南郑时,就听到了诸葛亮主动撤军的消息。魏明帝很是叹服,又诏命张郃回京师,攫为征西车骑将军。

史载,张郃深谙历数的演变,非常善于排兵布阵,能因敌而变,出奇制胜,他还会推算作战情势 以及利用山川地貌, 事后的结果基本全都能如他的计策,因此诸葛亮等人都非常害怕他。张郃是一员武将,但他非常尊敬儒雅之士;他曾经大力举荐同乡卑湛为经明行修的官职,后来,卑湛被明帝提升为经学博士。

张郃骁勇善战而又足智多谋,是曹魏不可多得的一员良将。诸葛亮后来又整饬军伍,率大军再出祁山。魏廷令张郃率大军向西开进略阳(今甘肃天水西南)抵御,诸葛亮被迫退守祁山,张郃率魏军穷追不舍,追到木门(天水以西)时与蜀军展开激战,不幸被流矢射中膝盖,后伤重而死。

魏明帝谥封张郃为壮候。他的儿子张雄承袭了他的一切职位俸禄。因为张郃征战一生,立功无数,明帝将他的4个儿子全部封为列侯,并将他的封邑平分给其4子,还特地赐给其小儿子关内侯的显爵。

【写作不易 剽窃必究】【插图源自网络】

参考书目:《三国志》、《魏略》

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陈寿曾经说过:郃识变数,善处营陈,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自诸葛亮皆惮之。也就是说张郃识兵机,善察地理,用兵如神,连诸葛亮都害怕。其实,不止是诸葛亮,连刘备当年都忌惮张郃。那么张郃真的有这么厉害吗?听我慢慢分析。

曹操在军事上相当程度的依靠两张,二张分别为张辽和张郃。张辽勇猛,张郃巧变。那么张郃是如何与曹操结识了呢?

张郃起点很高,东汉末年,黄巾军四起,张郃应征平叛叛军。当时职位是冀州牧刘馥的军司马,军司马是大将军的副官,俸禄千石,由此可见,刘馥对张郃是很重视的。后刘馥让出冀州给袁绍,张郃便归袁绍统领,后跟随袁绍破公孙瓒有功,迁宁国中郎将。

袁绍与曹操激战,双方相持于官渡。这时张郃提出了破曹之法,张郃认为:南军勇猛善战,而曹操治兵有方。因此不宜与曹军厮杀,应该派骑兵抄掠其后方粮草,这样的话曹军便不战自溃。此话可谓是一语中的,为什么呢?

但凡两军相持,说明势力均衡,谁也战胜不了谁。那么此刻什么最重要呢?军心和士气,而一旦一方发生动摇军心和士气的事情,那么此方必败。张郃建议偷袭曹操粮草就是这个意思,但是袁绍不听。袁绍不听不要紧,曹操听了,还付诸于行动。

许攸叛逃到曹营,对曹操说了袁军的粮草囤积在乌巢,应该派人偷袭。曹操二话没说,自己率领五千骑兵就去了。后果然打败护粮将军淳于琼,成功将袁军粮草烧毁。这样一来,袁军军心涣散。而袁绍错上加错,居然派张郃前去偷袭曹军大营,张郃偷袭没有成功,等听到粮草被烧的消息,于是顺势便归降了曹操,而张郃带走的是袁绍的主力,至此,袁军彻底没有了希望。

曹操很器重张郃,视张郃为归汉的韩信。其后张郃以职业军人的身份随曹操南征北战。他率军攻破邺城,相继打败袁谭、袁熙、袁尚,又和张辽一起在柳城击溃乌桓骑兵,斩杀冒顿单于。随后又随夏侯渊平定关中,击溃马超、韩遂联军。经过多年积累,战功赫赫。

曹操平定汉中后,留张郃和夏侯渊镇守汉中。这时刘备前来争夺汉中,而在刘备心目中,张郃比夏侯渊还要重要,为什么呢?

当时刘备采用法正的车轮战战术,将军队分为十队,轮番攻击张郃,张郃抵挡不住,于是向夏侯渊求救。夏侯渊分兵给张郃,致使自己这边的士兵减少。刘备趁机在走马谷放火,烧了魏军的围营。夏侯渊领兵去修补鹿角,被蜀将黄忠突然冲下来击溃并斩杀。当刘备知道夏侯渊被斩时说:“夏侯渊死了没什么,主要是张郃还活着。”

渊虽为都督,刘备惮郃而易渊。及杀渊,备曰:「当得其魁,用此何为邪!」

后魏军果然推举张郃为新的主帅,列兵于汉水之北,和蜀兵对峙。刘备见魏兵军容齐整,于是没有敢渡河攻击。

张郃既然是职业军人,那么就会有胜有败。而张郃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句话: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站起来。

曹操平定汉中后即撤军还洛(洛阳),张郃却没有停下自己的脚步。他继续领军攻占了巴东郡和巴西郡。在巴西郡的宕渠遇到了前来阻击的张飞。张郃被张飞引诱到八濛山狭窄的山路上,遭到张飞突袭,溃不成军,最后仅以身免,带领几名随从逃回南郑。这是张郃一生中最大的失败,但是张郃很快便还了回来。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曹魏,南安、安定、天水三郡皆叛,响应蜀军。曹叡紧急派张郃前去阻击,而诸葛亮派马谡前去守街亭。马谡违抗诸葛亮军令,在山上扎营。张郃断了蜀军的水源,致使蜀军军心涣散,随后被击溃。而诸葛亮也因为失街亭而匆忙撤军,张郃成功平叛三郡叛乱。此一战诸葛亮及上下蜀军都见识到了张郃的厉害,而蜀中百姓听到张郃的名字也都为之害怕,张郃可以说一战成名,一举摆脱了当年兵败张飞的耻辱。

张郃因为击败诸葛亮之蜀军而被曹叡所倚重,曹叡加赏张郃丰邑一千户,加上之前的四千三百户,张郃丰邑达到五千多户。后诸葛亮率兵围攻陈仓,曹叡又想起来张郃,立即派快马接来张郃,让其去支援陈仓守军,并为他亲自送行。曹叡问张郃:将军要快呀,否则诸葛亮就要攻陷陈仓关了。而此时的张郃对军事已经了然于胸,他自信的对曹叡说:陈仓虽小,但易守难攻。而诸葛亮率大军必然缺粮,屈指算来,十日之后诸葛亮必定会因为粮尽而撤军。后来事情果然如同张郃预料的那样,尽管张郃日夜兼程,但是没等张郃到达陈仓,诸葛亮就因为粮尽而撤军了。

因问郃曰:「迟将军到,亮得无已得陈仓乎!」郃知亮县军无谷,不能久攻,对曰:「比臣未到,亮已走矣;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郃晨夜进至南郑,亮退。

既然张郃这么厉害,那么他是怎么死的呢?说来奇怪,张郃死于魏军和蜀军的联手,准确的说是死于诸葛亮和司马懿的联手,这一切又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一直忌惮张郃,所以总是处心积虑的想除掉他。而张郃在守关中和攻荆州(东吴)过程中表现积极,受到了司马懿的猜忌。两人慢慢开始有矛盾,等到诸葛亮再次北上伐魏,两人矛盾爆发。而此时三人关系很搞笑,诸葛亮忌惮张郃,而司马懿忌惮诸葛亮,所以到最后张郃死于两人联手。那么张郃和司马懿有什么矛盾呢?

诸葛亮围祁山,寇天水,曹叡派司马懿坐镇关中,迎战诸葛亮。而司马懿的战略为留精兵四千守上邽,其余都去拯救祁山。为什么呢?因为上邽是关中之粮仓,而当时正值麦收季节,保粮要紧。而张郃有不同看法,张郃认为应该分兵驻守郿县和雍县,节节抵制。所以,分析两人分歧,司马懿主张进攻,解救祁山之围。而张郃主守,以求守住之后和祁山的魏兵两面夹击。

后司马懿没有听张郃的,率军援救祁山,而诸葛亮则大胆的率军逆战司马懿。两军擦肩而过,致使诸葛亮偷袭了上邽,隔走了上邽的麦子。这时司马懿表现很奇怪,他快速回头追上诸葛亮,但是一直是尾随,没有下令迎战。于是他畏敌如虎的行为遭到了张郃、贾栩、魏平等人的嘲笑。

司马懿脸上挂不住,于是在卤城强攻诸葛亮军营,结果遭到魏延、吴班等人的回击,大溃。不过司马懿损失不算太大,但是面子却丢尽了。战又不敢战,好不容易战一次又被打败。于是司马懿很郁闷,他将火气撒到了张郃身上。

诸葛亮见好就收,率军撤离,临走时不忘设下埋伏,至于能伏击到谁,诸葛亮最希望的是张郃,但是他知道,张郃用兵诡异,不会上当。谁知道天公作美,司马懿给他送了一个大礼。

司马懿见诸葛亮撤兵,于是派张郃前去追击。张郃当即提出了不同意见: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意思是穷寇莫追,恐有埋伏。但是司马懿不听,司马懿心想:你不是说我畏诸葛亮如虎吗?怎么轮到你上了,你也怂了。于是强行命令张郃追击,张郃追击到木门,遇伏而亡,身受数十箭。

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如果张郃不死,诸葛亮将会有一大敌。魏明帝曹叡听到张郃丧命的消息,大哭,直呼:国失一柱。一代英豪就此落幕,而司马懿在暗处偷偷的笑!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正史中张郃有多厉害,诸葛亮忌惮他,刘备忌惮他,司马懿忌惮他,曹叡依赖他。张郃在魏国五子良将中可排第一,这个结论你有意见吗?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当然很厉害。乃魏军许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张辽、张郃等八员虎将之一。

正史上真实的张郃到底有多厉害?

张郃属于被《三国演义》黑的挺倒霉的一个人物,明明是奉命进攻巴西,书里写成他自己擅自进攻巴西被张飞击败,明明街亭之战是他的功劳,结果却被写成了司马懿的,明明是他反对轻敌冒进、建议等蜀军粮尽再进兵,结果却被写成了他急于求战导致大败,明明是他反对追击,结果书里变成了他坚持追击中计被杀。

在《三国演义》的描写里,张郃是一个勇武但是缺少谋略、做事冲动的人,然而历史上张郃却擅长用兵,《三国志》评价张郃“以巧变为称”,“料战势地形,无不如计”,因为刘备和诸葛亮都很忌惮张郃。

早在袁绍手下时,张郃就在对公孙瓒的战斗中屡建战功。官渡之战时张郃建议“轻骑钞绝其南”,曹操攻击乌巢时张郃也是建议快调兵去救援,应该说这些建议都是非常正确的,如果袁绍听从张郃的建议,官渡之战的结果很可能是以曹操失败告终。

在归降曹操以后,张郃破袁谭、败马超、取汉中、据刘备、攻江陵,虽然此时他多半是担任副将,不过也是表现出色。而张郃最出色的一战则莫过于街亭之战。张郃奉命攻击街亭时以轻骑快速突进,大败马谡,只用十几天时间就赶到陇右,迫使蜀军匆匆撤退。曹睿评价张郃“被坚执锐,所向克定”,可见其能力确实非常强。

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司马懿统帅关中各军,张郃多次提出正确的意见却不被司马懿采纳,魏军被多次击败。特别是最后诸葛亮撤兵时,张郃认为“归军勿追”,司马懿却坚持让张郃去追击,最终在木门中伏,张郃膝盖中箭而亡。

当然张郃也打过败仗,在宕渠之战中张郃遭遇名将张飞,被打了一个全军覆没,可能因为这个原因吧,在武庙评选名将时,张郃未能入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