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事实上,关于“三国中的姜维有多厉害”这个问题,用网友们总结的这句话可以充分地解答,这便是“武将中智谋最高,谋士中武功最高”!
姜维
姜维在三国时的出场非常华丽,他最开始只是魏国的一个小将,然而他首次出手,便直接识破了诸葛亮的计谋,而且将计就计,伏击赵云,并成功的击退了赵云,给了众人以极大的震撼!当赵云回到诸葛亮身边时,还大夸姜维,说从没想到会在这种偏僻的地方碰到姜维这种对手,姜维的枪法大不一样!虽说此时的赵云已经七十多了,老了,但他仍然是赵云,在不久前,他还曾力斩韩德一家,可见其武力仍然维持在一个不低的水平。姜维能够击退赵云,且受到赵云的夸赞,足见其实力还是非常不错的!
那么一出场便击败赵云的姜维,究竟有多厉害呢?和三国前期的那些顶级猛将相比,姜维还有多少差距呢?事实上,关于姜维有多厉害,用一句话最好形容,这便是“武将中智谋最高,谋士中武功最高”!接下来我们就根据这句话来分析一下姜维的战绩,看看姜维究竟有多厉害?
武将中智谋最高的
姜维乃是武将,这一身份地位应该不会有很多人质疑吧?但是他在三国的首次露面,却并不是靠武力,而是靠智谋!
当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通过声东击西的计谋,成功地打入了陇右,并逼降了三郡。在此基础上,诸葛亮准备派人去假装魏军,引诱天水郡的魏军出城营救南安城,然后命赵云率军偷袭占领天水郡。诸葛亮的计谋非常高超,天水郡的太守完全被骗,正准备率军出城,结果姜维站了出来。
姜维以南安城被诸葛亮围得水泄不通为由,怀疑前来求援的魏军乃是假冒的,诸葛亮的真正目的乃是将天水郡的守军引出城池,趁机偷袭天水郡!姜维的计谋得到了太守的认可,随即太守询问姜维,该如何破掉诸葛亮的计谋?姜维则直接使出了将计就计的计谋,先让太守假装中计,率军出城,引诱蜀军前来袭击,之后太守再率军迂回包抄,和城内的姜维一同夹击蜀军,这样便可以一举击退来犯之敌!
就这样,诸葛亮的计谋被姜维给识破了,而且还被姜维顺势来了个反击,要不是赵云勇猛,对战场形势把控精准到位,蜀军很可能全军覆没。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用兵,向来诡诈,基本没有人能玩得过他,更不要说直接识破他的计谋了,然而在陇右这么个小地方,竟然有人能够识破诸葛亮的计谋,这可是破天荒的第一次啊,于是诸葛亮决定,亲自带兵去会一会姜维,结果诸葛亮又一次见识到了姜维的厉害!
原文:赵云归见孔明,说中了敌人之计。孔明惊问曰:“此是何人,识吾玄机?”……孔明曰:“吾今欲取天水,不想有此人。”遂起大军前来。
原来在击退赵云后,姜维深知蜀军不会善罢甘休,于是他立马着手准备伏兵,提防诸葛亮的偷袭。姜维将天水守军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埋伏在城东,用以阻截蜀军的到来,一部分呆在城头防御,另外两部分则埋伏在城外,形成对蜀军的包围圈。从这里可以看到,诸葛亮的行动是完全被姜维给预料到了,诸葛亮在此战中,表现不如姜维!
之后的战事完全如姜维所料,诸葛亮亲自率军前来,却遭到了姜维的伏击,搞得诸葛亮都放弃了他心爱的四轮车,转而骑马逃亡了,令人惊叹!试问各位网友,何曾看到诸葛亮在战场上表现得如此惊慌,何曾看到诸葛亮不坐四轮车,转而骑马逃亡?当年司马懿占据天时地利人和,也没有把诸葛亮逼得如此窘迫吧?
见识到了姜维的厉害之后,诸葛亮兴趣更浓,因为蜀汉缺人才,他急需姜维这种将才的加入,于是诸葛亮利用姜维的母亲引爆了魏军内部的信任危机,搞得姜维遭到了魏军内部的排挤,被迫加入了蜀军。之后诸葛亮更是表示,要将姜维收作徒弟,把自己一身的本事传给姜维,并一直将姜维带在自己的身边,言传身教,彻底收服了姜维的心。而在诸葛亮的悉心教导之下,姜维的表现也确实非常不错!
诸葛亮死后,姜维数次北伐,胜多败少,给魏国造成了不小的麻烦,搞得司马昭想要伐蜀时,魏国群臣都表示反对,因为蜀汉还有姜维,大家都担心伐蜀之战未必能成功。遗憾的是,蜀汉内部也出现了混乱,宦官黄皓当权,压迫姜维,逼得姜维只能远避沓中,给了魏国进攻的机会。最终,魏军分三路进攻,成功地打进了汉中,邓艾更是走阴平小道杀入了蜀汉腹地,逼降了刘禅,令人大跌眼镜!
刘禅宣布投降,意思是蜀汉已经没了。但是姜维不愿意放弃,他仍然想着复兴汉室,于是他撺掇钟会,先干掉邓艾,再干掉魏军内部的骨干,伺机寻求自立。遗憾的是,钟会对于魏军的掌控算不上牢靠,最终钟会在斗争中失败,遭到魏军的诛杀,姜维也被认为是钟会的同伙,被魏军一并斩杀!到此为止,如果我们不开上帝视角,只会觉得姜维就是一普通名将,蜀汉灭亡后他就投降了魏国,跟随了钟会,但事实上,这一切都是假的!
当时的众人,都被姜维给骗了,他们都被姜维玩弄于鼓掌之中了!就连钟会、邓艾、司马昭这些当事人,都不知道姜维内心的谋划,他们都以为姜维是真心投靠了钟会,殊不知,魏军内部的混乱其实都是姜维故意制造出来的。姜维的本意是撺掇钟会搞乱魏军内部的指挥系统,然后趁机复国!关于姜维的这个计谋,就连《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不知道,直到后世人发现了姜维写给刘禅的密信,众人才知道姜维的复国谋划!
不得不说,姜维的智谋实在是太厉害了!那些精英人物,都在他的谋划之下,只不过蜀汉国力实在太弱,大势在魏国一边,所以姜维的复国谋划最终彻底失败!
谋士中武功最高的
三国时期,谋士众多,荀彧、贾诩、郭嘉、法正、诸葛亮、庞统,这些人都是一等一的顶级谋士,然而他们都只是谋士而已,武力上并不强悍!这就让姜维在这些人中显得非常亮眼了!
姜维一出场,直接击退赵云,而且还受到赵云的夸奖,这足以证明姜维的超强武力。
原文: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赵云又夸奖姜维的枪法,与其他人大不同。
之后的作战中,姜维又一枪干掉徐质,令人拍案叫好。要知道徐质可以算是曹魏后期的顶级猛将了,他曾两回合击败张翼,足见其实力之强。可就是这么强悍的徐质,却被姜维一枪干掉,可见姜维是多么的厉害!然而事实上,姜维更厉害的表现,还在后面!
试想一下,一个人如果只有弓,没有箭,能不能击杀敌人呢?很多人的答案是否定的,然而姜维却创下了奇迹!
在和郭淮的作战中,姜维遭到伏击,被迫逃亡,郭淮紧追不舍,而姜维的箭枝也在逃跑中散落,于是姜维只能用弓弦虚张声势。连续数次,郭淮终于发现,姜维只有弓没有箭,于是便放心大胆地放箭攻击姜维,结果经典的一幕来了。姜维直接顺手接住了郭淮射过来的箭,然后搭弓上箭,一箭将郭淮射落马下!
原文:维手无器械,腰间止有一副弓箭,走得慌忙,箭皆落了,只有空壶。维往山中而走,背后郭淮引兵赶来;见维手无寸铁,乃骤马挺枪追之。看看至近,维虚拽弓弦,连响十余次。淮连躲数番,不见箭到,知维无箭,乃挂住钢枪,拈弓搭箭射之。维急闪过,顺手接了,就扣在弓弦上;待淮追近,望面门上尽力射去,淮应弦落马。
不得不说,姜维简直太强了!空手接箭,搭弓反射,这一套操作简直惊呆了众人,没见过有人敢这么玩的,而且玩得这么溜!人才啊!
不过呢,话说回来,虽然姜维的武功不错,但和三国前期的那些顶级猛将相比,姜维还是要差一点!当年诸葛亮收服姜维时,曾让王平和张翼二人围攻姜维,结果姜维力穷而退,可见姜维并非王平和张翼两人的对手。而王平和张翼两人,都只能算是二流高手,他俩联手并非张郃的对手,由此可见,姜维应该比张郃要弱一点,这一点,从诸葛亮北伐时期,不让姜维对阵张郃,却让魏延对阵张郃也可以得到印证!
也就是说,演义中的姜维,真实武力应该就是在一流水平左右,但弱于张郃魏延等人!不过呢,就他的这种实力,已经足以吊打所有谋士了,说他是谋士中武功最高之人,没有丝毫问题!
结语
总的来说,要评价姜维究竟有多厉害,其实用一句话便可以总结到位,这便是“武将中智谋最高,谋士中武功最高”!对此,你是怎么看待的呢?欢迎留言探讨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作为蜀汉后期的全军统帅,大将军姜维的武艺到底如何呢?很多三国迷朋友彼此也争执不休,始终没有达成一个共识。姜维的武艺是不是能与蜀汉五虎旗鼓相当呢?
归根结底,要推断一个武将的武力值,还得从他的战斗表现来进行判定,这是最直接的依据。当然,也要与其他武将之间进行参考和对比,才能够更加准确。
姜维初次出场是在诸葛亮北伐攻打天水关的战役中。诸葛亮设下“调虎离山”之计,派赵云率兵准备乘虚拿下天水。没想到被姜维识破,来了“将计就计”,提前在天水城外设下埋伏,张网以待。赵云来到城下,正欲攻打,伏兵四起,姜维“挺枪跃马”杀出来了。
原著中说,赵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精神倍长”是不是说明姜维有优势呢?未必。大家记得,在虎牢关之战中,吕布追击公孙瓒,被张飞拦下,张飞“抖擞精神,酣战吕布”,但张飞并没有占上风;襄樊之战时,关羽和庞德打斗“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也没有说谁占了上风。这说明“精神倍长”只是进入了亢奋状态,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现象呢?因为遇到了强大的敌人,必须要集中精力将自己的武力发挥到极致。
在与姜维的打斗中,赵云非常震惊,书中描绘了赵云的心理活动:“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这样的描写能说明赵云落在下风吗?当然也不是。赵云随诸葛亮北伐以来,根本就没遇到个象样点的敌将,西凉韩德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四个儿子“皆精通武艺,弓马过人”,但被赵云在凤鸣山一战灭了满门。随后赵云又力敌八将,打得众魏将“陆续奔走”。此时的赵云是蜀汉五虎仅存的硕果,虽“寿已七旬”,仍威名赫赫,是真正的天下第一猛将,在疆场上全无敌手。
赵云从来不怕埋伏,他非常擅长打突围战,按照他的战斗风格,必须是“斩将破围”。而在天水关遇伏,赵云仍然是这个想法,要干掉最嚣张的敌将,破围而出。但突然遇到了姜维这样一个强手,短时间内不可能拿下来,而敌人的包围圈可是越收越紧。诸葛亮安排的战斗计划已经破灭,任务失败,赵云的必须首先保障部队安全撤离才是上策,因此赵云没有与姜维纠缠不休,而是迅速撤退了。
所以说,赵云并非被姜维击败,而是主动撤退。而姜维的武艺也得到了赵云的认可,“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赵云性情忠厚诚实,即使是敌人,也愿意认可对方的优点。
那么姜维的武艺能达到什么水准呢?咱们再看下一场战斗。姜维为了母亲的安全,率兵去守冀城,在期间他率部出城去劫夺蜀军粮队,遇到蜀将张翼,两人交锋,“战不数合”,王平又率领一支人马赶到,“两下夹攻,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
这场战斗可以看出,在一挑二的状态下,姜维打不过张翼和王平的联手夹击。王平和张翼只能算是二流水平的武将,但姜维仍然是“力穷抵敌不住”,这样的战斗力怎么可能与赵云相提并论呢?米仓山赵云发威,张郃和徐晃两员曹魏一流猛将都不敢往前凑,所以结论很清楚,姜维的武艺比起赵云来还差着一个很大的层次。
诸葛亮数次北伐,曹魏猛将张郃都屡屡为难,给诸葛亮造成了很大困扰。而诸葛亮为了抗衡张郃,首先选择的并非姜维,而是大将魏延。在街亭之战中,诸葛亮安排马谡和王平去守街亭,又派高翔去驻扎在列柳城,支擒马谡。诸葛亮仍然不放心,张郃太厉害,“必得一员大将,屯兵于街亭之右,方可防之”,然后派出了魏延。这个安排也说明,在诸葛亮的心目中,蜀汉军中的第一猛将仍是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作乱,率部到南郑关堵截蜀军主力的退路,姜维与杨仪商议:“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在兵力占优的情况下,姜维仍然如此忌惮魏延,可见在姜维本人的心目中,也承认自己武艺不及魏延。
魏延作乱,烧绝栈道,上表朝廷,后主刘禅说:“魏延乃勇将,足可拒杨仪等众,何故烧绝栈道?”,可见在刘禅心目中,也认为蜀军中无人能敌魏延,当然包括姜维也不行。
通过以上诸葛亮、姜维、刘禅的观点来看,姜维的武艺应逊于魏延。
姜维的作战风格比较独特,属于兴奋型的战将,遇强不弱,遇弱不强。打了鸡血兴奋起来,敢和赵云恶斗;状态不好的时候连邓忠这样的毛头小子也搞不定。越是危急时刻,越能超水平发挥――玩的就是心跳。
铁笼山之战,郭淮和羌兵突然袭营,姜维措手不及,慌忙逃跑,武器都没来得及拿,箭也丢了。郭淮穷追不舍,危急时刻,姜维空手接箭,反身射死郭淮。
长城之战,姜维遇到邓艾的儿子邓忠,双方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见邓忠枪法“全无半点放闲”,就诈败而走,暗箭射之,被邓忠早有防备避开,一枪刺向后心,危急时刻,姜维挟住敌人枪头,拔出剑来,惊退邓忠。
疆川口之战,姜维遇魏将杨欣拦截, 一个回合击退杨欣,然后追射之,连射三箭,都没有射中,姜维发怒折断雕弓,策马再追,却马失前蹄,栽落尘埃,杨欣回马来杀。危急时刻,姜维一跃而起,一枪刺中杨欣坐骑的马头,反败为胜。
通过上面这三场战斗,我们可以看出,姜维的发挥并不稳定,但他的反应速度非常迅捷,总能在危急时刻超水平发挥释放大招,转败为胜。
侯河之战、沓中之战,姜维与魏军主帅邓艾两次单挑厮杀,一次是“数十回合”不分胜负,一次是“十余合”仍然是平手。
这两场战斗也能看出姜维的武力值和邓艾基本上是在同一层次,属于一流战将中等偏弱的水平。低于张郃、魏延,和乐进、凌统相近,在三国武力排行榜上只能排到二十七八名以外了。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凤鸣山之战,是赵云最后的辉煌;天水关一战,是姜维最初的锋芒!
为了给赵云的退休做一个圆满交代,罗贯中安排了西凉韩德一家五口充当炮灰;为了给姜维的出场做一个惊艳亮相,罗贯中不惜安排了赵云和诸葛亮一起充当绿叶!
赵云生平恶战无数,而未尝一败,是演义中的常胜将军,但是遇到姜维,却险些毁了一世英名;诸葛亮生平用计无数,而算无遗策,是演义中的智圣化身,但是遇到姜维,却差点被包了饺子!
对于姜维的出场,罗贯中可谓煞费苦心,不惜动用两大主角为姜维保驾护航,这也算是长远伏笔,为姜维后续的接班做足了铺垫。
姜维称得上智勇兼备、文韬武略。姜维之谋略,不输于诸多高级谋士;姜维之武力,又是什么水平呢?
姜维VS赵云。诸葛亮首次北伐,攻克南安郡、安定郡之后,就定下计策想要引诱出天水郡的守城之兵。然而姜维识破此计,并将计就计,由部将梁绪、尹赏负责守城,太守马遵与部将梁虔率兵出城隐蔽,而姜维自己则率兵埋伏于路口,专等蜀军前来。赵云依计而行,引兵赶到天水郡下,正要攻城,梁绪却在城头上大笑道“汝中吾姜伯约之计矣”!忽然四面火光冲天、喊声大震,姜维挺枪跃马而来。
其实,不管是诸葛亮,还是赵云,都绝对不会想到,在这偏安一隅的天水郡,竟然隐藏着一位少年奇才!赵云的一生,对于诸葛亮之计,充满了崇拜甚至迷信,他根本不会料到钻进了敌人的包围圈。当赵云看到伏兵从四面举火而来,当赵云听到姜维高叫“汝见天水姜伯约乎”,绝对没有任何心理预期,内心肯定是慌乱的。
再看单挑过程,引用原文:
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正战时,两路军夹攻来,乃是马遵、梁虔引军杀回。赵云首尾不能相顾,冲开条路,引败兵奔走。
这一战,姜维到底打赢了没有?我们对几个关键词句做深入解读。
1.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
姜维“精神倍长”,并不能表明他占据了上风。
葭萌关之战,张飞血战马超,厮杀了二百余合之后,“两个精神倍加”;抬榇决死战,庞德火并关羽,“二将战有百余合,精神倍长”,两个人都精神倍长。试问这两场厮杀,到底是谁的气势更胜?明眼人都知道,他们斗了个旗鼓相当。
其实,所谓的“精神倍长”,只能表明姜维进入了最佳状态,或者说在气势上不落下风,敢打敢杀、毫不手软,打出了英勇果敢的斗志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仅此而已!
2.“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赵云的这句话,是否表示他吃亏甚至输了呢?当然不是!
赵云是名副其实的杀人王,那些被他刺死的数十位敌将,包括麴义、晏明、邢道荣、慕容烈、朱然、金环三结、韩德等人,基本都抵挡不住三个回合,大多都是一枪领盒饭,即便是高览这种猛将,都避不开赵云的突袭一枪,而姜维却能与赵云在数合之间厮杀的有模有样,足以了赵云眼前一亮。
此外,自汉水之战后,赵云大概有十年没遇到像样的对手了,而这个偏僻之城中忽然杀出的不知名少年,肯定会让赵云始料不及。
所以说,这句心内独白,只是表明了赵云的惊讶,但绝对不是说赵云落了下风。
3.引败兵奔走。
此败非彼败!赵云被三路夹击,保全部队的生命力为首选,不可能为了面子问题而继续逞强单挑,带领步卒全身而退才是最明智的选择。所以说,这是战场局面之败,绝非武力不敌之败。
我们分析问题,一定不要站在蜀汉立场上鼓吹赵云,也不能站在曹魏立场上尬黑赵云,而是要站在客观视角公平公正地评论。
4.此后,赵云在诸葛亮面前“又夸奖姜维枪法,与他人大不同”。
南郑之战,曹营四将与庞德展开车轮战,许褚放水而战之后,还夸奖庞德的武艺呢,难道许褚就不如庞德了?
姜维的枪法再高,也不会高过赵云!其实,赵云夸赞姜维的枪法,只能体现赵云对姜维的认可,这就好比一位伯乐或者名师,忽然遇到了一位后起之秀的好苗子,就会情不自禁地在人前夸奖赞叹,说他与别人如何如何不同!
也许,赵云会遥想到四十年前的磐河之战,自己作为一个无名小将(请忽略赵云的年龄BUG),一出场就与名震河北的文丑大战六十回合。在姜维的身手,赵云估计会看到自己的影子吧。
小结:天水郡一战,姜维在用计成功的前提下,与略显慌乱的七旬赵云单挑,并没有占据任何上风。客观实际地讲,赵云只是在中计后心理预期不足,又遭遇前后夹击,吃了局面失利的大亏,为了保全实力,才引兵败走!赵云败走,绝非武力不敌。
其实,赵云遇到姜维的时候,已经过了退休年龄,武力值早就严重衰退了,比如在受到韩氏三兄弟围攻时,还出现了“弃枪于地,闪过宝刀”的现象,不服老是真不行啊!姜维与赵云一战,占尽先决条件的优势,却未能占得武力上的丝毫便宜,如果他遇到了巅峰赵云呢?估计走不到二十回合吧。
想要全面分析姜维的武艺,还要综合讨论他的各种表现。
姜维VS魏延。二人有过直接交手。姜维赶回冀城守护老母,于途中遇到了拦路的魏延,“二将交锋数合”,魏延诈败而走,姜维并不敢追赶,而是退到冀城坚守不出。
兵退陈仓,诸葛亮让魏延断后,没考虑姜维;引诱张郃,诸葛亮让魏延实施,也没考虑姜维;在诸葛亮心中,魏延是北伐时期的蜀汉第一猛将,肯定强于姜维。
姜维对于魏延是什么态度呢?五丈原之后,魏延烧绝栈道,拦在杨仪、姜维的大军前面,姜维身边有王平、张嶷、张翼、廖化等人相助,而且兵力占优,却不敢与魏延硬刚,反而问计于杨仪,“魏延勇猛,更兼马岱相助,虽然军少,何计退之?”
综合来看,姜维肯定不如魏延,而且略有差距。
姜维VS王双。这二人没有直接交手。
姜维守冀城的时候,被诸葛亮的粮车吸引,出城抢夺粮车。张翼杀出,姜维与之战不数合,未能分出胜负;王平赶来,“维力穷抵敌不住,夺路归城”。王平接近一流,张翼是弱二流,在这两人的夹击下,姜维就扛不住了!
反观王双,此人善使六十斤的大刀,三颗流星锤百发百中,在阵前连斩二将,又锤打张嶷,是蜀汉集团的绊脚石,如果论武力值,可能不输于魏延、张郃多少了!
王双锤打张嶷之后,然后挥兵大进,王平、廖化上前围攻,却挡不住王双的火力,引着蜀军败走。张翼、张嶷这哥俩,武力值可视为完全相等。
对比分析可知,姜维的武力值不如王双。
姜维VS徐质。徐质善使开山大斧,武力值不在王双之下,他第一次亮相,已经是姜维挂帅的时期了。徐质数合速败廖化,然后继续与张翼单挑,“战不数合,翼又败入阵”。姜维战张翼,数合战平;徐质战张翼,数合速胜;对比可知,徐质似乎更胜一筹。
这个时期,姜维肯定是蜀汉第一猛将,但他并没有选择与徐质单挑,而是问计于夏侯霸,“徐质勇甚,当以何策擒之?”后来还是用了弃粮之计,才把徐质引诱到包围圈中,等到徐质冒烟突火奔走到人困马乏时,姜维忽然从火光中跳出,“质大惊无措,被维一枪刺倒座下马”,在徐质翻身落马后,姜维率众上前,将其乱刀砍死。
如果姜维不用奇计,很难大败徐质,如果不用怪招,估计也不会将徐质干翻。综合来看,姜维应该不强于徐质。
姜维VS邓忠。邓忠是一个刚出道的小将,姜维与之有两次交手。
第一次,姜维在阵前与邓忠单挑,三十余合之后,姜维件对方的枪法毫无破绽,于是诈败而走,待邓忠追赶时,反身一箭射去,却被邓忠轻松躲过。姜维回头时,邓忠已经挺枪刺过来了,姜维大惊之下,再次使用怪招,竟然用胳膊夹住了邓忠的枪头,不知道算战术,还是仓促间的反应,反正看上去挺惊险被动的。不过邓忠毕竟经验不足,竟然心慌而退,连兵器都送给姜维了。
这场厮杀,姜维已经尽显疲态了!
第二次,被邓忠、师篡围攻,急切间不能突围,幸亏夏侯霸引兵杀到,姜维才得救。
反观诸葛尚呢,一人吊打邓忠+师篡!
不得不承认,姜维到了九伐中原的时候,武力值衰退太明显了,实在不敢恭维。
姜维VS邓艾邓艾,是姜维一生的劲敌、苦手,论斗智,姜维并不占优,论单挑,姜维也从未沾光。
姜维与邓艾有过几次交锋。
第一次,姜维单挑邓忠之后,邓艾赶来,姜维失去了继续单挑的勇气;
第二次,侯河之战,这两人展开了激烈厮杀,“数十回合,不分胜负”;
第三次,沓中之战,这两人交手十余合,随后转入混战。
综合来看,姜维的武力值,可以认为与邓艾基本相当。邓艾只能算弱一流,他带着精兵救场,遇到了单枪匹马厮杀了一整夜的文鸯,与之单挑,五十回合占不到任何便宜。
可以说,姜维的武力值,在三国大后期,也排不进前三,明显弱于文鸯、诸葛尚,似乎弱于徐质,在邓艾面前也没有任何优势。
姜维VS其他人物。1.VS陈泰、司马师、王颀等人。
牛头山,姜维单挑陈泰,“战不三合,泰败走”;
兵退洮水,单挑司马师,“只三合,师速败”;
天水城,单挑太守王颀,三合取胜。
陈泰、司马师虽然是名将名人,但他们的武力值就是三流,至于王颀,更不用提了吧。这些人如果遇到前期的赵云,可能就是被一枪刺死!
2.对比关兴、马岱。
姜维自从归顺了蜀汉之后,在很长一段时期内,都没有什么武力展示,反倒是小关张、马岱等人各种拿人头,譬如在大破铁车阵之后,关兴一刀斩杀了越吉元帅,而马岱则生擒雅丹丞相,譬如在大破曹真后,马岱一刀砍死了曹魏先锋陈造。
在这几处战役中,姜维均有参战,但毫无斩获。关兴的综合表现,似乎比姜维还要生猛,比如关兴有幸参与了诱敌张郃,而姜维却落选了。
姜维的箭术。姜维有三次箭术展示。
第一箭,射死郭淮。很多人会夸大姜维的箭术,实则不然。
郭淮认为对方没有箭,放心闷头追赶,结果惨遭反杀,但这不能表明姜维的箭术有多么高超,能在这种情况下完成射杀的,在前期一抓一大把!姜维的这次表现,真正的过人之处是他的防箭能力,他能听风辨器,还能顺势空手接箭,放眼整部三国,也算得上出类拔萃!
再看姜维后期的箭术,简直就不忍卒视了。
第二箭,反射邓忠,差点被对方刺伤。
第三箭,怒射杨欣。疆川口一战,姜维遇到了不入流的武将杨欣(金城太守),“连射三箭皆不中”,盛怒之下,“自折其弓”,然后挺枪上前厮杀,却因为丧失理智而“战马前失,跌在地上”!杨欣回马杀来,姜维再次使用怪招,一枪刺在了杨欣的马脸上,逼迫对方惊慌而逃。这次的表现,实在不好再说什么了!
前后对照来看,对于姜维的箭术,说严重衰退可以,说本来就不算顶尖似乎也能站得住!
结语:通过对姜维的武力进行全面的剖析,我们大致得出,姜维的武力值,要弱于张郃、魏延、王双这些强一流猛将,在关兴、诸葛尚、徐质这些一流猛将面前也略显逊色,即便是在三国大后期,姜维的武力值都不是顶尖,如果把他放在五虎将出没的前期,最多就是李典、臧霸等人的水准。至于姜维的箭术,和他的武力值如出一辙,都是高开低走,到了后期,都不忍心看了!附带多说几句。姜维是智将,是统帅,是三军之主,是蜀汉最后的擎天之柱,他的精彩表现,在于谋略,而非勇武。计破诸葛亮、诈败赚曹真、背水大破敌、弃粮胜魏兵、斗阵破邓艾、一计害三贤,如果只有勇武,何来诸多高光之计呢!
姜维的武力以及箭术的衰退,其实象征了蜀国的命运。姜维太累了,独木难支,又得了心疼病,他扛得太久也太难了!
“臣等正欲死战,陛下何故先降?”
忠勇、坚毅、执着,为了诸葛亮的遗志,为了心中的理信念,姜维就像飞蛾扑火一样,虽然最终被敌军破腹取胆,却迸发出了人性的辉煌光芒,在读者心目中也种下了难以割舍的情愫。
“臣欲使社稷危而复安,日月幽而复明!”
丞相如果看到这句话,当瞑目矣!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先说结论:演义姜维武力大致是一流守门员,三国志标准,吕布100,五虎、颜良、典韦、许褚、庞德、文丑95+,张辽、夏侯惇、张郃、夏侯渊、魏延、徐晃等可以和超一流掰手腕(但最终不敌)的90——94,姜维89正好,与马岱、王平、程普不相上下。
出场平赵云。
分析:粗看似乎不错,但第一只有数合,第二这是已经七十岁,中计时感慨我不服老要死于此地的赵云,对比一下当年长坂坡单骑救主,汉水吓得张郃徐晃不敢交锋的赵子龙,衰退是非常明显的。三国演义不是武侠小说,人物衰老后实力会大幅度下降,这个在黄忠部分多次强调。当然赵云对姜维评价不低,可以加分。
数合平张翼,不明回合负于王平+张翼联手。
分析:封死姜维上限的点。对比一下超一流:
对徐质。
分析:两合击败张翼的徐质绝对是后三国最有希望争一的存在。间接对比是徐质对张翼表现(两合完胜)明显优于姜维(两合平手),直接对比是蜀军退三十里下寨,姜维和夏侯霸商量怎么阴死徐质。还有一个证据是姜维突袭疲劳徐质,也仅仅是刺中坐骑,小兵一拥而上杀的徐质。演义中其他强突袭弱的表现,关羽——颜良,赵云——高览,魏延——王双,都能做到秒杀,则姜维哪怕看突袭表现也不强于徐质。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姜维的武艺大约略逊于魏延,但是差距不大,因此也可以算一流水平。
姜维在《三国演义》中出场比较晚,已经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之时,大部分超一流高手都已经去世,不过姜维还是成功的赶上了最后一位,在天水城下他遭遇老年赵云,两人交手数合不分胜负。最后两人正在厮杀时魏军从两翼杀来,赵云败走。
此时赵云虽然年事已高,但是武勇不减当年。就在遇到姜维前,赵云对战号称有万夫不当之勇的韩德和他精通武艺,弓马过人的四个儿子,结果是秒杀四人活捉一个。因此姜维能和赵云战平,即使只是短时间内战平表现也算相当不错了。
而且战后赵云对姜维评价颇高,对诸葛亮说姜维枪法了得,与众人不同。赵云久经沙场,能得到他这个评价的人不多,可见姜维武艺还是有相当水准的。不过姜维的武艺和赵云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
就在姜维和赵云交手后不久的冀城之战中,姜维中计遭到张翼、王平两人围攻,战败而走。王平曾经和张郃战数十合不敌败走,张翼后来三合败给徐质,两人武艺并不算太强。从这点来看,姜维的武艺不如张郃。
此外在姜维归顺蜀汉,诸葛亮和司马懿对战时,认为只有魏延可敌张郃。而诸葛亮死后,魏延起兵作乱打到汉中城下时,姜维认为魏延武艺高强,不好对付,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姜维的武艺和魏延和张郃二人相比还是要差着一点。
当然,在汉中城下魏延对姜维也有一定的顾忌,不敢轻易和他撕破脸。可见姜维和他的差距并不是很大,两人真打起来魏延想取胜也有一定难度。
因此综合看,姜维的武艺大致属于一流水平,在《三国演义》后期也算顶尖级别的高手了。
姜维的武功怎么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