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事实上,要想知道诸葛亮能否守住荆州,我们必须破除偏见,不要站在演义的角度来看,而应该站在正史的角度来分析!从正式的角度来分析,有三大原因足以支撑诸葛亮守住荆州!

荆州丢失的真实原因

在大多数人的认知中,荆州之所以丢失,就是因为关羽脾气太过高傲,拒绝了孙权的求亲,得罪了孙权,所以才遭到报复性偷袭,最终荆州易手,关羽兵败。然而在正史中,荆州丢失的原因,远没有这么简单!

从大的方面来说,荆州的丢失,和关羽拒绝把女儿嫁给孙权儿子之事没有任何关系,这仅仅是一件小事而已,不足以引发两国的大战!毕竟当年孙权把嫁过去的妹妹召回,还差点把刘禅也抢过去当人质,也没有改变孙刘联盟的关系,所以说,国家和国家之间,主要讲的是利益,并不会因为不联姻这么一件小事就打仗。联姻只是表面意义上的和平,当年曹操和孙策联姻,双方不是照样互怼吗?

事实上,孙权之所以打荆州的主意,主要就是因为关羽将大量的军队带去了樊城前线,使得荆州后方空虚,让孙权看到了机会。关羽没有发动襄樊之战前,孙权的表现可是非常好的,即便刘备和曹操在汉中打生打死,孙权也没有对荆州下手,反而是跑到合肥刷了一波战绩,可见关羽驻守在荆州时,孙权根本就看不到任何机会!另外,除了看孙权的实际行动,我们还可以看看孙权和吕蒙的这一番对话!

众所周知,吕蒙这个人对关羽的敌意是非常大的,早在鲁肃活着时,他就一直在撺掇孙权进攻荆州,只不过当时的孙权,知道荆州不好打,所以心思一直在曹魏这边,他一直想进攻拿下徐州。

《三国志》:权深纳其策,又聊复与论取徐州意,蒙对曰:“今操远在河北,新破诸袁,抚集幽、冀,未暇东顾。徐土守兵,闻不足言,往自可克。然地势陆通,骁骑所骋,至尊今日得徐州,操后旬必来争,虽以七八万人守之,犹当怀忧。不如取羽,全据长江,形势益张。”权尤以此言为当。

孙权想要打徐州,问吕蒙的看法,吕蒙认为徐州能够打下来,但是守不住,因为江东增兵过去不好走,而曹军的骑兵可以转瞬即至,所以即便打下徐州也是守不住的,与其如此,还不如打荆州。孙权觉得吕蒙说得好,然而他转头就继续派兵去攻打合肥了,令人感到非常奇怪!其实孙权的行为很好解释,相比于荆州,合肥那块地方才是对东吴威胁最大的地方!

荆州在刘备的控制之下,对东吴的威胁算不上非常大,占了荆州,孙权能够得到一大块地盘,而不占荆州,孙权损失不大,所以说孙权对于荆州的态度是可有可无的。但是合肥却不同,合肥距离江东腹地太近了,是时刻悬在孙权头上的利剑,不拿下合肥,孙权寝食难安。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虽然孙权屡战屡败,但是他从未放弃过攻打合肥,相比于荆州,合肥更重要!

说白了,孙权对于荆州的态度是可有可无,能拿到手是最好的,拿不到手也无所谓!他之所以会出兵偷袭荆州,只是因为他看到关羽跑到樊城打仗去了,荆州空虚了,好打了,并不是因为他和关羽关系不好!

往大地说,荆州的丢失,只是因为荆州太过空虚,给了孙权可乘之机,而往小地说,荆州的丢失,则是因为糜芳傅士仁的背叛!

关羽出兵樊城后,他也知道荆州后方空虚,容易遭到东吴的偷袭,所以他亲自督促手下加固了江陵城,并将兵器物资及士兵的家人都迁入了城内,然后让最信任的糜芳负责守卫江陵城。在关羽看来,有此三项安排,足以守住江陵城,一旦荆州遭到偷袭,只要糜芳守住了江陵城,那么关羽就可以及时回军支援,关羽带兵回来,东吴自然就没办法拿下荆州了!

关羽的想法是好的,但是他漏算了一点!据《水经注》记载,关羽专门花了两年的时间加固江陵城,让人觉得非常奇怪,但如果我们把时间往前推,便会发现关羽之所以这么干的原因!两年前孙权率领十万大军进攻合肥,结果不仅合肥没拿下,吴军还被张辽打得大败,孙权差点身死。关羽曾经和张辽在曹营并肩作战过,他是了解张辽的,张辽能够把孙权打崩,那么关羽自然可以!而且从战事来看,吴军的攻城能力实在是太弱了,十万人竟然攻不下几千人的合肥,能力太拉胯了,所以说关羽加固江陵城,就是为了防备东吴!

关羽认为江陵城修得比合肥城还高大,吴军怎么可能打得下?但他却不知道,最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攻破的,而江陵之所以丢失,就是因为糜芳投敌了!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算是蜀汉的国舅爷,在关羽看来,糜芳的利益是和蜀汉捆绑在一起的,即便关羽平常看糜芳不顺眼,但大是大非面前,糜芳断然不可能投靠孙权,没想到,正是糜芳把他给卖了!

很多人认为,糜芳之所以投敌,是因为关羽威胁要杀他,但大家不要忘了,糜芳是刘备的小舅子,刘备这个人非常重感情,关羽怎么敢杀掉糜芳?这完全就是口嗨!按照《三国志·关羽传》的说法,糜芳很可能早就和孙权有勾结了!

《三国志》:於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总的说来,荆州丢失的真正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关羽把大部队带走了,荆州防守空虚,给了孙权可乘之机,二是糜芳突然背叛了关羽,打开了江陵城的城门!若非如此,荆州不可能丢,关羽也不可能死!那么若是诸葛亮留守荆州,能够改变这些问题吗?他能够守住荆州吗?

在本文看来,诸葛亮是完全能够守住荆州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一、诸葛亮善于协调人事关系

诸葛亮在刘备集团的地位有多高,这一点不用多说了吧?以他的威望,必定是能够统摄诸将的!除此之外,诸葛亮这个人其实非常善于协调人事关系,毕竟他是搞内部管理的嘛,这种人非常厉害,有他在其中斡旋,即便糜芳傅士仁对关羽不满,他们的矛盾也不会爆发,糜芳和傅士仁不会铤而走险的去背叛关羽,打开城门投降。

事实上,本文认为,若是诸葛亮留守荆州,那么关羽的大本营江陵城应该不会交给糜芳,而是交给诸葛亮,因为诸葛亮的地位远比糜芳要高,权力比糜芳要大,所以说负责守卫江陵城的人应该是诸葛亮,糜芳只能给诸葛亮打下手,权力被进一步弱化。这样的话,即便孙权暗中引诱糜芳,糜芳也不能甚至不敢打来江陵城!

二、东吴军队攻城能力弱

东吴军队的水战能力,确实首屈一指,但是他们的陆战能力,那可就真的不敢恭维了!数次合肥之战,早就撕开了吴军的遮羞布,相比较而言,吴军应该是魏、蜀、吴三国中陆战能力最差的军队。他们打了那么多次的合肥城,最终都铩羽而归,面对比合肥城还要坚固的江陵城,他们怎么可能打得下?

很多人对于江陵城的坚固性没啥了解,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证明!就在夷陵之战后不久,曹丕开始分兵南下,征讨东吴,各路吴军节节败退,唯有江陵城的吴军,牢牢地挡住了曹军。当时为了攻破江陵城,一举击败吴军,曹丕亲自前往宛城督战,张郃负责切断孙权对江陵城内吴军的增援,曹真、夏侯尚负责带兵攻城,结果在如此豪华的阵容下,江陵城巍然不倒,即便城内只有五千有战斗力的守军,曹军仍然攻不破将领,足见江陵城的坚固和易守难攻!

《三国志》:魏遣曹真、夏侯尚、张郃等攻江陵,魏文帝自住宛,为其势援,连屯围城。……魏攻围然凡六月日,未退……尚等不能克,乃彻攻退还。

东吴猛将朱然,凭借江陵城抵挡曹军长达六个月,一举改变了战场局势,令天下震惊!此战的胜利,除了证明朱然军事能力强悍,更加证明江陵城的易守难攻,物资存储巨大,有此坚城在手,再加上诸葛亮亲自坐镇,吴军怎么可能打得下来?

三、关羽兵力未损

江陵城坚固,物资充足,但毕竟守军少,所以诸葛亮也无法守住很长时间,不过关羽那边,却带着大量的军队!襄樊战场,关羽虽然被徐晃暂时击退,但损失并不大,他仍然掌控着汉水的交通线,只要关羽撤军回来,不仅江陵城可以守住,而且关羽完全可以出兵击退吴军。历史中关羽之所以最终众叛亲离,乃是因为手下的家人都在江陵城,都被吴军俘获了,大家投鼠忌器,不愿意再打了,而诸葛亮守住江陵城,则保住了荆州兵的家人安全,为了保护家人,荆州兵必定能够发挥出极强的战斗力,击退吴军,守住荆州!

结语

总的说来,荆州的丢失和关羽对孙权的高傲态度没啥必然联系,荆州之所以会丢主要是因为防备空虚,核心人员背叛!而若是诸葛亮留守荆州,则可以解决这些问题,一方面诸葛亮会调节好糜芳等人的矛盾,并取代糜芳驻守江陵城,另一方面吴军攻城能力弱,江陵城又易守难攻,所以诸葛亮足以支撑到关羽回军,等到关羽的大部队回来后,吴军没有胜算,最终只能退兵。所以说,若是诸葛亮坐镇荆州,他完全是可以守住荆州的!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水经注》)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这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我觉得以当时那个情况来看,刘备阵营只要派一员老持稳重的大将在荆州(江陵城)坐镇,吕蒙和陆逊肯定无法拿下荆州。因为,关羽失荆州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如果不是因为关羽本身太傲气,得罪了太多的同僚,再加之东吴偷袭的太成功,荆州也根本不会丢。

先简单介绍一下关羽失荆州的全过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关羽北上,荆州空虚。

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关羽率领两万精兵北上樊城,发动樊城战役。随着关羽在樊城郊外水淹于禁七军,关羽的优势大大加强,拿下樊城的希望非常大。为了拿下樊城,关羽督促荆州方面赶紧派援军过去。于是荆州的城防兵力也就不足了。

第二阶段——东吴偷袭,荆州守将投降。

三个月后,孙权瞅准了关羽大军在外,荆州兵力不足。同时留守荆州的大将糜芳和傅士仁属于三心二意的半卧底,抵抗意志并不强烈的机会,发动了荆州偷袭战。很快糜芳和傅士仁就向东吴开城投降,荆州也就这么迅速的丢了。

第三阶段——东吴继续扩大战果,关羽回师不及时,未能夺回荆州。

吴军在攻陷荆州后,迅速向西推进,将东吴的战线推至夷陵的三峡口,并且用高压强迫武陵和零陵两郡投降。这样一来,既能堵住益州方面的援军,同时也堵住了关羽从夷陵走水路退回益州的可能性。荆州基本被东吴收入囊中。

注意了,这个时候的关羽其实并不知道荆州丢了,他以为荆州还在自己人手上。于是他赶紧从樊城撤兵,打算来个内外夹击,与荆州的守将一齐打退东吴的这一波偷袭。

但是我们知道,关羽在回师前,荆州已经沦陷了。因此当关羽率军抵达当阳,知道了荆州已失的消息后,关羽军队的士气迅速跌落到了谷底。不过这个时候的关羽其实也还有反扑的机会。

然而,陆逊太老谋深算了。他早在关羽回师之前就派人散布消息,说东吴对荆州的父老乡亲非常的好,让关羽身边的荆州籍士兵放心。结果他的这一举动,瞬间导致了关羽军队的军心涣散。几天时间,关羽的两万大军就军心瓦解了。

第四阶段——关羽兵败北逃,被吴军在临沮活捉后杀害。

军心涣散后,关羽打算逃到益州,但是此时东吴已经布下天罗地网抓他。最后关羽逃到离益州只有二十多里的临沮被抓获。后被东吴方面给斩杀。

以上这四个阶段,其中第二阶段,也就是糜芳和傅士仁没有守住荆州是关羽失荆州的最关键的一环。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只要荆州不丢,关羽率主力回师与东吴在荆州打野战。就凭东吴军队一贯的作战风格,最后一定会撤军。并且更关键的是,荆州不丢,江陵以西的夷陵和武陵也会丢!这样的话,益州与荆州的连接就不会被吴军所隔断。刘备在成都可以派出援军增援荆州方面。

因此,荆州丢失的关键点就在于——糜芳和傅士仁没有守住荆州(江陵城)!如果他们能守住江陵城不失,孙权是断然不会跟关羽在荆州死磕的。这既是孙权的性格所致,也是东吴当时的外部压力所造成的。

所以我个人认为:如果刘备能派一员老持稳重的大将随关羽镇守荆州,最起码保证陆逊在偷袭荆州时,江陵城不丢,那么荆州也有很大的概率不会丢。

另外,就是关羽主力的问题。

很多人都以为关羽的主力是被徐晃在樊城打败的。其实,这是个错误的印象。因为徐晃顶多是击退了关羽,并不可能在樊城重创关羽的三万精兵。理由有三:

第一、徐晃当时率领的是新兵,战斗力并不算强。虽然曹操说徐晃是自己的周亚夫,但是仅靠新兵就能重创关羽,就算是周亚夫本尊亲自指挥,也显然是不大可能的。

第二、关羽敢回师救荆州,这就说明了他当时撤军时的失并不大。看地图便可知,如果他要撤退,直接从襄阳往西就可以撤到上庸了,何必还要绕一大圈,最后还是往上庸方向逃呢?

第三、曹军在襄阳的防线也是稀烂。关羽退兵后,曹军也是如释重负。后来孙权在斩杀关羽后,派人偷袭襄阳,居然一举拿下了襄阳!由此可见,襄阳、樊城的曹军其实是在硬挺,实际上已经被关羽给打残了。

因此,一个主力仍在的关羽,加上城高墙坚的江陵城,以及从益州赶来的援军。关羽守住荆州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

不过话又说回来了。其实糜芳和傅士仁也并不是靠不住的将领,当年曹操拉拢糜芳,但是糜芳和兄长糜竺还是毅然决然的跟着连地盘都没有的刘备到处流浪。这一浪就是二十多年,糜芳从来没有因为刘备实力弱而背叛刘备。他在荆州之战期间的投敌,其实也还是关羽自己太作死导致的。

关羽的处事风格比较极端,他对待平民出身的士卒很友好,但对士大夫出身的将领却是臭脸一副。关羽出征前,因为后勤辎重的问题,他问罪于南郡太守糜芳。后来关羽出征襄阳,糜芳负责调运粮草,又未能让关羽满意。关羽再次放出狠话:等我回来了再收拾你!

这话到底只是说说,还是会真的照做?我们不得而知。但关键在于,当事人糜芳认为关羽是当真的。于是他作为一个跟了刘备二十多年的老资格将领,同时还是刘备的小舅子,居然就投降了东吴。

后来在东吴,糜芳的日子过得并不好,经常被东吴旧臣当众数落。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此时就算是有再大的委屈,糜芳也只能忍着。而糜芳的兄长糜竺在成都也过得非常的憋屈。

说他憋屈倒不是刘备对他不好。其实刘备并没有因为糜芳的事情怪罪于他,反而还是继续予以了相当的尊崇,名分地位在诸葛亮之上。然而糜竺要脸,因为关羽被杀和丢失荆州一事羞愧万分。一年多后,跟随刘备将近三十年的糜竺便因为羞愧而死,没有活着见到刘备称帝的那一天。

真是何苦由来!

总结:关羽失荆州,有他自己的问题。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荆州守将没有守住江陵,导致荆州门户洞开,被东吴一战席卷三郡。所以关羽失荆州的关键点在于,当时荆州的守将不是一个老吃稳重的大将。

换而言之,蜀汉当面缺一个张辽啊……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在三国时期,最让人们引发争议的事件,就是关羽丢失荆州。对于这个事件,众说纷纭。不过,作为镇守荆州的主将关羽,身上有着不可推脱的责任。正是由于他刚愎自用,狂妄自大,才使得荆州上下离心,与东吴关系恶化。他擅自出兵襄樊,在取得胜利后不愿意回师,使得后方空虚,给了东吴可乘之机。很多人为此感叹,如果当年诸葛亮能够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就可以保证荆州不失。那么,事实真的能够如此吗?

一、诸葛亮无法镇守荆州的原因。

在分析荆州丢失的原因时,很多人都将庞统的死作为了一个原因。他们认为,同为军师的庞统在落凤坡战死,是刘备调诸葛亮入川的主要原因。如果庞统没有战死,那么庞统与刘备镇守蜀中,诸葛亮就可以留在荆州了。

可惜这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其实不管庞统是否战死,诸葛亮都肯定要入川的。这是因为,刘备和诸葛亮在确定《隆中对》战略时就已经决定的。诸葛亮和刘备在战略的第一阶段,是以跨有荆益为目标的。第二个阶段是战略休整,第三个阶段则是当时机到来时,分兵两路发动北伐。

这两路北伐分别是刘备亲自率领的蜀军,从益州北伐秦川。而荆州的军队由关羽率领,北伐宛洛。从这一点我们就能看出,刘备的最终立足点是益州。所以,刘备夺取益州,是有着建立巩固根据地的深远目的。这是因为荆州属于四战之地,无法为刘备提供安全的保障。

在刘备夺取益州后,诸葛亮回首荆州的那段生活。他不无苦涩地说,当时刘备在荆州的时候,北有曹操的攻击,东有孙权的逼迫,身边还有孙夫人一行人,害怕她变生不测。在这个时候,刘备进退狼狈不堪。只有得到了益州之后,刘备才算有了真正安全的安身之地。

这样一来,刘备自然要把自己的大本营安置在益州,他的朝廷的主要成员自然也要随同一起入川。诸葛亮作为刘备阵营的文官之首,丞相之选,当然也要随同刘备入川,在蜀中进行政权建设。因此,让庞统坐镇蜀中,诸葛亮坐镇荆州是不可能的。

而且诸葛亮和庞统虽然都是军师,但是他们担负的职责不同。诸葛亮主要负责制订战略,并且负责训练兵马,管好后勤。如果拿一位历史人物打比方,他就是刘备手下的萧何,镇抚后方,足食足兵。而庞统则主要负责战术方面,他跟随刘备出入战场,为刘备出谋划策,克敌制胜。如果按照大家对军师的看法,庞统更适合军师这个形象。

当庞统战死的时候,刘璋的形势已经不利。刘备的军队已经将刘璋的益州占据近半,主力也歼灭大半。庞统战死后,他的位置由法正代替,对刘备的军事行动没有造成太大的影响。因此,庞统的战死,并不是诸葛亮入川的原因。

刘备在这个时候调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入川,一方面是里应外合,加速战争的进程。另一方面,则是刘备其实已经开始为下一步做准备。他调诸葛亮和张飞等人入川,为的是调整战略部署,与《隆中对》的战略相适应。

诸葛亮、张飞等人率领的荆州军进入益州后,势如破竹,很快包围成都,平定了西川。诸葛亮也随之接管益州政权,很快就稳定了益州的形势。在不久的汉中之战中,由于诸葛亮的努力,保证了刘备前线的需要。因此,诸葛亮入川,是出于刘备的战略需要。无论庞统是否战死,诸葛亮也必须入川,所以说让诸葛亮与关羽一起镇守荆州,只是一种美好的幻想。

二、诸葛亮与关羽镇守荆州时的情况。

在历史上,诸葛亮曾经与关羽一起镇守过荆州。这段时间是在刘备入川之后,直到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人率军入川之前。在这段时间里,虽然荆州也多次遭到了曹军的进攻,但一直都固若金汤。在这中间,诸葛亮的努力起了很大的作用。

诸葛亮在制定《隆中对》的时候,就定下了“北拒曹操,东和孙权”的战略。在诸葛亮的战略中,这一点也是两路北伐的前提。在蜀汉与东吴的外交中,诸葛亮也是支持孙刘联盟的主导人物。在赤壁之战前,正是他与鲁肃一起合作,亲自奔赴东吴说服孙权,才促成了孙刘联盟。在诸葛亮坐镇荆州的时期,孙刘联盟虽然有裂痕,但是基本上还保持着稳定状态。

再加上诸葛亮的个性十分谨慎。在他的治理下,荆州被治理得井井有条。诸葛亮是荆州的名士,与当地士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通过这些关系,招揽贤才,稳定地方。在诸葛亮的手下,荆州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这使得东吴对荆州无懈可击,就算是有吞并荆州的心理,也只能望洋兴叹。

在当时,东吴并非没有袭击荆州的机会。曹军就多次对荆州发动攻击,给荆州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乐进、文聘也因此得到了曹魏的嘉奖。但是,在关羽与曹军浴血奋战的时候,东吴却没有对荆州发动过袭击。这一切都与诸葛亮坐镇荆州后方有着直接的关系。

三、如果诸葛亮继续镇守荆州。

由于刘备把蜀中作为自己的大本营,他将大批的军政人才都带进了西川。诸葛亮、张飞、赵云这些人的离去,使得关羽成为镇守荆州的中流砥柱。虽然这体现了刘备对关羽的信任,但是也严重削弱了荆州的力量。

刘备为关羽留下了一批人才,比如潘濬、糜芳、傅士仁等人。这些人或者具有一定的才干,或者是国戚,或者是跟随刘备的老部下。可是他们与关羽相比,无论是能力、资历和地位上,都远远不及。再加上关羽这个人骄傲自大,对部下十分轻慢。这使得荆州内部暗流涌动,内部关系十分紧张,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

这使得荆州在遭到东吴袭击的时候,荆州的军政人员大多投降了。甚至傅士仁和糜芳这样的刘备老部下还是主动迎降的。在关羽的预计中,公安和江陵这样防御严密的城池,是能够抵抗东吴很长时间的。可这样的坚城也在一夜之间陷落了。这让关羽的大军进退失据,不战自溃。可以说,关羽的失败主要是由两个原因造成的,一是他对东吴袭取荆州没有思想准备,二是手下人的叛变。

由此,我们可以推断到,如果诸葛亮坐镇荆州,东吴对荆州的袭击是很难成功的。首先,诸葛亮会用外交手段,一直羁縻着东吴,让他们找不到袭击荆州的借口。其次,诸葛亮可以动用自己的关系网,对东吴的动向有所察觉。如果东吴企图发动对荆州的袭击时,诸葛亮可以预先准备,让东吴知难而退或者难以成功。

如果东吴真的铤而走险,非要袭击荆州的话,诸葛亮在后方也能够抵挡住他们的进攻。东吴偷袭荆州成功的原因,主要是关羽本人率领主力在外,后方的留守人员因糜芳、傅士仁的投降群龙无首。假如诸葛亮坐镇后方,他会预先做好严密的防范措施,让东吴无懈可击。这样,只要诸葛亮能够坚守一段时间,关羽的军队就能回援。如果再加上蜀中军队的来援,东吴就只能败退了。

结语:

在历史上,诸葛亮曾经和关羽密切合作,一起镇守荆州。当时刘备率领一部分军队入川,企图夺取益州。为了让他没有后顾之忧,诸葛亮与关羽在荆州保卫刘备唯一的根据地。在这段时间里,关羽防御曹军的多次攻击,诸葛亮在后方维持政局稳定,足食足兵。两人密切合作,保证了荆州的安全。

事实证明,如果诸葛亮和关羽合作镇守荆州,荆州是不会丢失的。在刘备夺取西川的时候,孙权就已经为此怒不可遏,大骂刘备是挟诈的猾虏。但是在诸葛亮的制约下,东吴一直没有对荆州发动袭击。但是,由于刘备把益州作为自己的大本营,诸葛亮和张飞、赵云等一大批军政人才调入西川,削弱了荆州的力量。这为将来的荆州之战的失败埋下了祸根。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如果诸葛亮的权力大,那就可以守得住,将会改写历史。如果关羽说了算,那就麻烦,关羽轻敌狂妄,骄兵必败。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应:这虽属一个常探讨的话题,但要分析透还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有人讲在蜀国究竟谁是第二把手,从名誉讲应该是诸葛亮,丞相,又是首席军事,但关羽跟诸葛亮并不融洽,而关羽是授假节的,全权负责荆州事宜,接下来是关羽听诸葛亮的呢?还是诸葛亮的听关羽的,这就是问题的交点,若关羽我行我素,那孔明就成了摆设,打仗打的是机会,情报,东吴就是掌握了这些细节,才白衣渡江,一举拿下荆州,再说如诸葛亮在,肯定会与刘封联系实行救援行动,一来是东吴不会这样轻易得手,二来东吴也不会派兵打这无握之仗,东吴的吕蒙,陆逊没有这么傻,而且是精明老到之人,抓住关羽后未经孙权允许立马处死,要知道关羽跟东吴是不太友好的,而如让关羽活着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这一着也是绝着,取了荆州,杀了关羽,蜀国要想做大做强巳是完全不可能的了,这也是吴国最不愿看到蜀国强过自己的绝着。

可以这么说,如有诸葛亮同守荆州,诸葛亮肯定会协调周边部队,保证后方的安全,而东吴也不会出兵,荆州丢不了,吴国陆逊一直忽悠关羽,深知关羽个性,利用了关羽狂忘自大的弱点,才能一战成功,骄兵必败这个原理是老祖宗留下的瑰宝,看来关羽的春秋是白读了,再见!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能否守住?

如果诸葛亮和关羽一起守荆州,一定守得住!甚至还可能北上进军洛阳,解救汉献帝于水火,兴复汉室!

关羽从感情上,特别是在华容道事件之后,是不怎么接受诸葛亮的。但从全局利益出发,从他大哥刘备集团的实际需要出发,从大哥刘备安排的人事安排和上下管理秩序出发,他还是会接受诸葛亮的领导的。智慧超人的诸葛亮,也一定有能力处理好和关羽的关系。

因此,有了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名声,和关羽勇冠三军的威名,东吴对荆州有再多的想法,是不会轻举妄动的,也不敢轻举妄动!

再说,有诸葛亮守荆州,他一定会很好地、长久地贯彻“东和孙权、北拒曹操”的既定方略。既不会给东吴可乘之机,也不会给东吴可乘之理。

最重要的,是诸葛亮和关羽都有一个共同理想:“忠于汉室,兴复汉室。”这方面,诸葛亮和关羽完全一致,最纯粹,最执着,最彻底,远远胜于高喊口号、装腔作势的刘备。

所以,若真的留诸葛亮和关羽守荆州,再假设庞统不被刘备的假仁假义葬送,而一直辅佐刘备拿下益州、汉中,这样就可以联合孙权,三路大军、三个方向北伐,这样必定令曹魏顾此失彼,直接直到被打倒。

总之,诸葛亮和关羽一起镇守荆州,东汉和三国的历史就可能被改写!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