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作为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四人,究竟谁最厉害?按照正史来分析,他们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答案出人意料!

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厉害的是周瑜,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护住了江东的安全;其次是陆逊,因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之后更是出将入相,乃是文武全才;再然后是吕蒙,因为吕蒙不费吹灰之力地拿下了荆州,帮助孙权干掉了关羽这一强敌,开拓了东吴的领土;四大都督中,最差的则是鲁肃,因为鲁肃这人老是被诸葛亮忽悠,他基本就没啥战绩,所以不少人都认为,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差的!

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非也!东吴四大都督的排名其实被很多人搞错了,四大都督中最厉害的人并不是周瑜,也不是陆逊,更不是吕蒙,而是最被人看不上的鲁肃!为何这么说呢?我们接下来一个一个地来分析!

周瑜

首先我们拿大家最欣赏的周瑜来分析!不得不说,周瑜的军事才能确实是非常不错的,赤壁之战中,周瑜逆风翻盘,干倒了曹操,令众人惊讶。之后,周瑜乘胜进攻,又在南郡之战中击败了曹魏名将曹仁,打出了赫赫威名,可以说,以周瑜在这两战中的表现来看,他的军事才能确实是属于一流的!但,这仅仅是带兵打仗的本事!在战略眼光方面,周瑜还是差了不少!

很多人因为周瑜曾经提出过进攻益州的想法,所以认为周瑜的战略眼光不错,但这其实是错误的!相反,正是因为周瑜提出了进攻益州的计划,所以才说他短视!

很多人看到刘备进攻刘璋,轻松拿下了益州,便认为益州非常好打,只要按照周瑜的计划,必定可以拿下益州,这就大错特错了!因为益州并不好打,刘备是被邀请进去了,另外,刘备为了打益州,可是耗费了大量的精力,连军师庞统都战死了,最终把诸葛亮、张飞、赵云等一众猛将全部调集多来,才成功的拿下益州,这前前后后花了近三年的时间,怎么看也不是非常好打!若是换成周瑜,他能保证三年内拿下益州?

我们都知道,益州多山,属于易守难攻的好地方,所以说一旦刘璋有了防备,那么周瑜就很难顺利地打进益州!当年刘备是被邀请进去了,所以免去了很多的麻烦,即便如此,他仍然遭到了顽强的抵抗,损失惨重,若是周瑜冒冒失失地去进攻益州,怎么可能轻松打进去?要想打进益州,他必定要付出更惨重的代价!

除了益州比较难打,荆州的防守也是一个大问题!在周瑜的计划中,他是准备让孙权软禁刘备,趁机吃掉关羽张飞的军队,然后以荆州为基地,进攻益州。首先我们要想想,周瑜能够拿下关羽张飞吗?在三国正史中,关羽张飞乃是出了名的万人敌,军事能力非常强,虽然他们的军队数量比不了周瑜,但周瑜想要彻底吃下他们,也不是非常容易的。到时候关羽张飞跟周瑜打游击,趁周瑜进攻益州时出兵切断周瑜的后勤,试问周瑜怎么办?

除了关羽张飞,曹操也在一旁虎视眈眈!赤壁之战曹操虽然失败,但他的败得并没有小说中说得那么惨!曹操军队之所以撤退,是因为遇到了瘟疫,等到瘟疫得到控制,曹操势必卷土重来!从江东到荆州,如此漫长的接壤线,谁知道曹军从哪里进行突破?以东吴的那点兵力,挡得住曹军?

所以说,周瑜进攻益州的计划,简直是漏洞百出!益州本身不好打,刘备集团和曹操还在一旁虎视眈眈,这些原因综合起来,基本就决定了周瑜的失败!若是周瑜强行用兵,等待他的必将是惨败!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周瑜一死,孙权立马改变了进攻益州的计划,把南郡借给了刘备,让刘备帮助抵挡曹操!

可以看到,周瑜的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是他的战略眼光其实还差了一点,所以说他无法成为东吴四大都督之首!事实上,当年周瑜和孙策联手攻略江东时,他选择离开孙策,去投靠袁术,就已经证明了他这个人的战略眼光略显不足!

陆逊

陆逊这个人,在军事上的表现,其实比周瑜还要厉害,只不过他在战略眼光上的表现,也和周瑜差不多,略显不足!

吕蒙偷袭荆州,主要的谋划者、实施者中就有陆逊,此一战,吴军轻松拿下荆州,陆逊居功至伟。之后的夷陵之战,陆逊对阵刘备,再次展示了他超强的军事能力。总的说来,陆逊的军事才能,完全是不用质疑的。不过在战略眼光上,陆逊还是欠缺了不少。

吴、蜀两国,只有联合在一起,才有击败曹魏的可能性!然而陆逊在这一点的认识上,并不是非常充分。如果说拿下荆州算是为了东吴的自身安全,那么夷陵之战全歼蜀军,就完全是在削弱联盟的实力了。说白了,蜀国败得越惨,曹魏越高兴,而对于东吴来说,曹魏乃是真正的生死大敌,曹魏高兴了,那么东吴就得哭!所以说,夷陵之战,从军事上来说,是一场大胜,但从战略上来说,其实对东吴没有丝毫好处!相反,这一战打过之后,东吴就再也不可能有机会一统天下了,要不是曹丕拉胯,东吴完全有可能在此战后快速亡国!

不得不说,陆逊这个人军事能力确实不错,但是战略眼光和周瑜有得一比,都是只看眼前的胜利,不管东吴的长远发展!也许,对于陆逊这种世家大族的人来说,东吴能否统一天下,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江东短时间稳固,他们仍然能够享受生活就行了!

吕蒙

事实上,在本文看来,东吴四大都督中,能力最差的人便是吕蒙!在军事上,吕蒙其实表现不错,偷袭荆州这一战,如果站在客观的角度来看,确实漂亮,但是站在东吴的整体角度来看,偷袭荆州,其实就是一大败笔!不是说荆州不能打,而是打的时机不对,关羽都还没把曹魏彻底打趴下,东吴对荆州动什么手?

一开始的时候,孙权受到鲁肃的影响,还是想的北伐,去攻打合肥或者徐州,但是吕蒙坚决反对,反对的原因很简单,打不过,守不住!当时鲁肃还活着,孙权还是认为鲁肃的方法比较好,但是等到鲁肃一死,孙权失去了主心骨,吕蒙偷袭荆州的计划就被提上了日程,于是东吴和蜀汉的联盟关系,彻底破裂!

鲁肃

为何说鲁肃是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厉害的一个呢?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鲁肃的战略眼光非常不错,他对于孙权来说,就相当于是刘备的诸葛亮!

刘备在荆州遇到诸葛亮前,一直四处流窜,无法做大做强,结果遇到诸葛亮后,获得了三分天下的战略规划,于是一路开挂,很快就成就了基业。相比于刘备,孙权的实力要强得多,不过他对于自身的定位,其实是上不了什么台面的,因为他只想守好父兄留下的基业,并没有想过一统天下。是鲁肃给孙权带来了一统天下的规划,打开了孙权的眼界!

在此之前,孙权只想守好一亩三分地,最多像齐桓公那样做一个天下霸主,结果鲁肃跟他说,汉朝要完了,救不了了,孙权可以进攻荆州,占据长江沿线,和北方势力划江而治,之后稳定好南方,再出兵北伐,一统天下,成就皇帝霸业,令孙权大吃一惊!自此,孙权开始转变了自身的定位,开始向统一天下迈进!

赤壁之战后,周瑜拿下了南郡,建议孙权软禁刘备,然后由周瑜拿下关羽张飞,之后以南郡为基地,进攻益州。这个计划看起来宏伟,看起来高大上,但是鲁肃却看到了此计划中的危机,于是他对孙权说了这么一番话!

《汉晋春秋》:吕范劝留备,肃曰:“不可。将军虽神武命世,然曹公威力实重,初临荆州,恩信未洽,宜以借备,使抚安之。多操之敌,而自为树党,计之上也。”权即从之。

鲁肃的这番话有两个意思,一是江东实力不足,没办法消化荆州,二是曹操强大,单靠江东抵挡不住,况且江东内部并未完全统一,所以说最好联合刘备一同抵抗曹操。很多人质疑鲁肃的决断,其实我们从曹操的反应便可以看出,鲁肃的战略眼光,真的是远超周瑜!

《三国志》: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於地。

曹操当时正在写信,听闻孙权把南郡借给了刘备,非常震惊,连笔都掉到了地上。曹操为何会有如此反应?不就是因为鲁肃的这个计谋正好踩中了曹操的尾巴,令曹操非常难过吗?

很多人认为,正是因为鲁肃把荆州借给了刘备,所以才导致刘备做大,这是鲁肃的失误。实际上,刘备做大,对于东吴来说,并没有多大的坏处,因为曹魏才是东吴最大的对手,不干趴下曹魏,东吴必亡!除此之外,东吴想要拿下荆州,其实并不难,当年的湘水之盟,东吴已经拿到了荆州的大部分控制权,只要等到吴蜀两国把曹魏干趴下了,东吴完全可以轻松拿下荆州,对蜀汉动手!还是那句话,对于东吴来说,荆州并不是不可以打,而是打得时间节点不对,至少要等曹魏被打崩了,东吴才能对荆州动手!否则就是在帮曹魏,害东吴自己!

结语

综合来看,东吴四大都督之中,最厉害的一个,其实既不是周瑜也不是陆逊,而是鲁肃!从正史角度来分析,他们根本不在同一档次!鲁肃乃是真正的军事家,非常有战略眼光,他是和曹操、诸葛亮同一档次的人物,至于周瑜、陆逊和吕蒙,他们就要差远了!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汉晋春秋》)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四大都督中,周瑜文武全才,拒曹操于赤壁,保江东之不失,奠定三分天下之雏形;鲁肃长于战略,为孙权订百年大计,力主联刘抗曹,巩固孙刘联盟共图天下;吕蒙勇而有谋,勤而好学,白衣渡江,袭取荆州,为东吴扩大地盘;陆逊智勇双全,沉着冷静,大破刘备于夷陵,为东吴解除亡国之险。

周瑜是帅才,鲁肃是谋才,吕蒙是将才,陆逊是相才。那么谁更历害呢?

周瑜一生最大的贡献就是领导赤壁之战,大破曹操,赤壁之战明显是一场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争,在弱者对抗强者时,没有胆怯,非常冷静,在东吴与曹操的首次交锋中能够凭借自身优势,合理选择战术,一举击破曹操,周瑜功不可没,其眼光、胆识、能力、思维均优于常人。

周瑜的才能不仅体现在军事上,而且在战略上很有眼光,赤壁之战前,周瑜就是坚决的主战派,力主孙权统一长江以南,与曹操划江而治,二分天下。赤壁之战后,看出刘备绝非善类,力主孙权软禁刘备,分化其党羽,但孙权不听,只可惜英年早逝,要不然就能看到周瑜西征益州。

鲁肃一生最大的贡献是替孙权拟定三分天下的战略,早在孙权刚接手东吴时,鲁肃就为孙权谋划了江东版的“隆中对”,比诸葛亮的隆中对要早7年,可见其眼光深远,在赤壁之战前,力主孙权联合刘备共同抵抗曹操,赤壁之战后,在周瑜死后接任大都督位置,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仍然奉行联刘抗曹的战略,确保了东吴能在三分天下有其一。

然而正是由于鲁肃的战略,才导致刘备集团的坐大坐强,包括后来刘备不愿意归还南郡,都是联刘抗曹的副作用。

吕蒙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袭取荆州、攻取益州、伺机消失刘备集团,吕蒙的行为让东吴用最小的代价获得了最大的利益,不仅占有大半个荆州,而且将刘备势力彻底赶出荆州,让东吴的领土增加近三分之一,成为仅次于曹操的第二大割据势力。

吕蒙与孙权的谋划偷袭荆州,有利也有弊端,在战术上看是成功的,在战略上看是失败的,幸好还碰到曹丕这个二楞子皇帝,要不然带给东吴的就是灭顶之灾。由于吕蒙偷袭荆州,导致了后来的夷陵之战,当时魏国皇帝曹丕选择了坐山观虎斗,没有听从刘晔的建议联蜀击吴,事后来看刘晔的建议是完全正确的,退一万步讲,如果当时曹丕听从了刘晔的建议,联蜀攻吴,那么东吴的灭亡就是完全有可能的,而造成这一切的原因,就是吕蒙的偷袭荆州,导致吴蜀联盟破裂,这是相当危险的一步棋。

陆逊一生最大的功绩就是在夷陵之战,以沉着冷静、处事果断一兴击败身经百战、老谋深算的刘备,直接导致刘备集团在荆州的彻底消亡,让蜀汉势力严重受损,间接导致刘备的郁郁而终。身为东吴四大家族之一的陆家,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其守土有责,进取无志,在夷陵之战后,再也没有意愿发动对曹魏更大的战争。

陆逊由于才能出相入将,成为东吴的丞相,能够很好的处理政务,但深受孙权猜忌,由于卷入太子与鲁王的争权,被孙权逼死。

综合起来看,周瑜最历害,其次是陆逊,再次是鲁肃,最后是吕蒙。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魏、蜀、吴三国中,说到蜀汉的将领,大多都会想到“五虎上将”;说到曹魏的将领,大多都会想到“五子良将”;但一说到东吴,大家首先想到的,并不是那些先锋猛将,而是东吴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大都督在东吴的名气,可谓是最高的,远远超越其他组合;

四大都督,与蜀国的五虎将,魏国的五子良将相比,显得更有意思;五虎、五子,都是同时期并列的名将;但四大都督不同,他们的关系,更像是一种传承;第一代大都督周瑜,在病重的时候,向孙权推举了鲁肃接替自己的位置;鲁肃死后,又由吕蒙接替鲁肃的位置;之后吕蒙又推荐了陆逊;所以!四大都督,与五虎、五子不同,五虎、五子的巅峰期,大抵都在同一时期,他们的表演,经常会出现在同一个舞台;而四大都督,他们都拥有各自的大舞台,拥有各自的巅峰时代;都曾独自在东吴的大舞台上,奉献过自己最精彩的表演;

他们各有所长,各有战绩支撑,他们是东吴最出类拔萃的几位将领,他们都是当代人杰,很难分出个胜负高低;

如果非要做一个军事能力排名,我只能说说我的个人意见;我眼中的四大都督,军事能力该如何排名呢?

第四名:鲁肃

鲁肃强于战略,弱于战术;鲁肃的大战略方针,大体上都是对的;不管是早期的“榻上策”,还是后期的“联刘抗曹”,都取得了预期的效果;但是!在某些细节问题上,鲁肃的方略,也有很多失误之处;比如!在借荆州的问题上,在对待刘备的问题上,鲁肃的做法并不是那么完美;

  • 孙权在与陆逊评价前三任大都督的时候,说到鲁肃;孙权的评价是“公瑾昔要子敬来东,致达于孤,孤与宴语,便及大略帝王之业,此一快也。”,此一快,应该是指鲁肃的“榻上策”,显然!孙权对鲁肃的“榻上策”有很高的评价;
  • “后孟德因获刘琮之势……,孤请诸将,咨问所宜,无適先对,至子布、文表,俱言宜遣使脩檄迎之,子敬即駮言不可,劝公急呼公瑾,付任以众,逆而击之,此二快也。”此二快,应该是指“赤壁之战”,鲁肃力主抵抗曹魏,为孙权出谋划策;
  • “后虽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不足以损其二长也。”一短,即谏言借荆州给刘备,坐看刘备做大做强,这是鲁肃战略上的一个失误;但总的方面,孙权也说了“不足以损其二长也”,整体上还是好的;
  • 另外!鲁肃的进攻性不强,在处理荆州关羽的问题上,不如吕蒙来得精彩;这边就不多说了,等一下说吕蒙的时候再说;
第三名:吕蒙

吕蒙一生的功绩,在于拿下了荆州全境,为吴国扩充了领土,给东吴找到了对外扩张的基石,给了孙权统一天下的梦想;可惜,吕蒙还没来得及邀功,就暴毙而亡了,老天爷并不给他进一步展示才华的机会;对于吕蒙,孙权同样作出过评价;

又子明少时,孤谓不辞剧易,果敢有胆而已。及身长大,学问开益,筹略奇至,可以次於公瑾,但言议英发不及而。图取关羽,胜於子敬。子敬答孤书云:“帝王之起,皆有驱除,羽不足忌。”此子敬内不能办,外为大言耳,孤亦恕之,不苛责也。

孙权直言,吕蒙奇谋异略仅次于周瑜,言谈议论才气英发不及周瑜;在取胜关羽的问题上,吕蒙做得比鲁肃要好;鲁肃表面上说关羽不足为忌,实际上并不能办到,只是说说大话而已;

第二:陆逊

第二,第一,实际上很难抉择;陆逊,我们都知道,他是名副其实的“相才”;除了军事战略眼光,军事战术水平顶级之外,他的政治能力,同样是非同小可;

陆逊的军事能力强吗?肯定强啊!个人认为,与周瑜处在伯仲之间;图谋关羽,实际上也有陆逊的一份功劳;陆逊在给关羽的修书中,言语谦恭礼让,言己之不足,言敌之所长,一番甜言蜜语,足把关羽捧上了九霄云外;关羽撤走荆州边防重兵,陆逊功不可没;

夷陵之战,面对身经百战,经验丰富,处事老辣的刘备,陆逊先示人以弱,然后瞅准时机,出奇制胜,一举击破刘备大军,解除了东吴的亡国之危;

陆逊的军事能力,应该排在第二,比吕蒙、鲁肃稍强;但超越周瑜,还是有待考证的;毕竟夷陵之战,孙刘两边的兵力情况,基本在等同状态;周瑜只靠一场,赤壁之战,足以奠定第一军事大家的名头;就功绩和军事来说,陆逊都要稍弱于周瑜;

第一名:周瑜

大都督是谁?大都督这三个字,仿佛成了周瑜的代名词;一说到大都督,准会想起周瑜;那么?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周瑜的军事能力以及贡献吧;

首先,从历阳加入了孙策的队伍,带兵加入;当时孙策手中,只有千余军马,比周瑜带来的兵马都少,所以周瑜才是大股东;两人转战江东,攻城拔寨,所向披靡,无往不破,不费吹飞之力平定了江东之地;这里面,周瑜的功劳不小;自此,孙策视周瑜亲如兄弟;孙策说“周公瑾英俊异才,与孤有总角之好,骨肉之分。如前在丹扬,发众及船粮以济大事,论德筹功,此未足以报者也。”之后,孙策得桥公二女,为周瑜娶了小乔,自己娶了大乔;

孙策死后,周瑜与张昭等人共同辅佐孙权;曹操兵破袁绍,下书于东吴,要求孙权把儿子送去作人质,张昭等人迫于曹操威势,皆犹豫不决;只有周瑜一人,力劝孙权,以及权母,最终说服众人,拯救了江东基业;自此,权母视周瑜为子,对孙权说“公瑾议是也。公瑾与伯符同年,小一月耳,我视之如子也,汝以兄事之。”

之后,周瑜全权主管东吴战事,多年来,未出任何大的纰漏;直到曹操收降荆州之后,扬言举八十万大军攻打东吴;周瑜、鲁肃力主抗曹,周瑜分析了双方局势,指出了曹操所犯的数条兵家大忌;并指出,曹操的八十万之众,徒有虚名罢了,曹操带出来的兵力,顶多十五六万,加上荆州收降的七八万人,顶多也就二十来万兵马;周瑜扬言,仅需五万兵马,即可大破曹军;

周瑜在如此环境之下,在所有人听闻曹操的八十万大军都下破胆的情况下,还能如此冷静沉着的应对;分析问题头头是道,提出敌之不足,己之所优;周瑜之军事才能第一,当之无愧;

在孙氏集团最落魄的时候,助孙策东山再起,横扫江东之地;孙策能割据一方,周瑜功不可没;孙策死后,所有人都害怕曹魏,只有周瑜反对孙权以子为质,再救东吴一命;自此,孙权以兄长事之;当曹魏举八十万大军进攻东吴的时候,周瑜沉着冷静,揭破曹魏八十万大军的谎言,理智分析战事,最后将其击破,再度救东吴于水深火热之中;周瑜之功,功不可没,东吴上下,无人不服;

孙权得以称帝,总功归于周瑜;张昭也想表功,被孙权臭骂一顿;且看原文

吴主即皇帝位,大赦,改元黄龙。百官毕会,吴主归功周瑜。绥远将军张昭举笏欲褒赞功德,未及言,吴主曰“如张公之计,今已乞食矣。”昭大惭,伏地流汗。

所以说,不管是军事能力,还是功绩,周瑜都妥妥的位居第一;不光是四大都督之第一,而是整个东吴之第一;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紫气东来简单回答此题:

东吴四大都督,最利害的首选陆逊,二选周愉,按理该说周愉指挥了赤壁之战,打败不可一世的曹操,这里三国志有记载,曹操大军是赶上瘟疫,大军一触即溃,无法应战,曹操是有计划的撤退,加上北方有点乱,而陆逊在耍关羽如同玩物,结果白衣渡江收回荆州,灭了关羽,更主要的是夷陵之战把刘备打得几乎全军覆没,进一步可活捉刘备,此时陆逊的战略眼光并非刘备,即刻调整部队严防曹魏,这才是战略家,军事家的大手笔,刘备己不足为患,曹魏才是最大的敌人,陆逊牛啊!

所以陈寿作者,单独为诸葛亮,陆逊做传,足以证明这一点,东吴四大都督,鲁肃,吕蒙,个个能人,江东多後杰,才能远大于蜀汉,强者才是王。闲聊!!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孙权如果按鲁子敬的战略方真去做,不去必还荆州,吴蜀都不会灭亡那么早。三国时代鲁子敬应该称为第一最有智慧的人物。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东吴从周瑜到陆逊这几位都督每一位都为东吴做过很多贡献,今天笔者就应题目的要求,为这四位都督排一下名。

第四名,吕蒙。把吕蒙放在最后的原因很简单,他没有周瑜、鲁肃一样的战略眼光在他担任都督的时候,唯一拿得出手的战绩就是打下了荆州,吕蒙打荆州这个事情还很有争议,起码在笔者看来,攻打荆州是弊大于利的,为什么这么说呢?首先荆州在刘备手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其次吴蜀联盟可以说是当时最重要的战略合作。历史证明,吴蜀联盟是正确而且不可替代的。而且在偷袭荆州之前,孙权让吕蒙装病迷惑关羽的时候,陆逊也看到了战机,向吕蒙建议偷袭荆州,而且拿出的计划和吕蒙事先准备的大致一样。所以笔者把吕蒙放在了陆逊之后,但他勤奋学习的精神很值得大家学习!

第三名,陆逊。首先陆逊是唯一一位没有英年早逝的都督,他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更多。从建议吕蒙偷袭荆州初露头角,到夷陵之战火烧连营击败刘备,彻底奠定了在东吴的地位,之后石亭之战又大败曹军。证明了他的指挥才能,但他晚年却卷入了孙权父子的斗争之中,最后愤忿而卒。以上两位的格局和战略眼光都不如周瑜和鲁肃,如果周瑜和鲁肃不英年早逝,吴蜀联盟得以继续维持,三国的结局有可能会更改。

第二名,鲁肃。鲁肃绝不是演义中描写的老好人形象,他的战略眼光非常独到,对三国时局的分析堪比诸葛亮,在很早的时候就拿出了东吴版的“隆中对”,如果益州不被刘备先一步拿下,孙权按照鲁肃的策略,很可能出现二分天下。后来鲁肃坚持联刘抗曹,在荆州问题上周旋于孙刘两家之间,把孙权和刘备翻脸的时间整整延后了五年,让吴蜀两家都得到了恢复元气的机会,可惜的是后来两家都认为自己兵强马壮,虽然打不过曹操,灭了对方还是绰绰有余的,结果就在鲁肃死后几年的时间内打成了一锅粥,让曹丕逮到机会平稳度过了篡汉的不稳定时期。

第一名毫无疑问是周瑜的,一个赤壁之战让周瑜名扬天下,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舌战群儒的那一套说辞,历史上应该是周瑜向孙权讲的。赤壁之战大家都很熟悉了,此外值得一提的是,周瑜还是为孙权开疆拓土的功臣,为东吴打下了江左的大片土地。在战略眼光上和鲁肃不相上下,但他曾建议孙权干掉刘备,这可是先知一样的计谋啊,要是孙权当时真把刘备杀了,孙权能否统一中国不一定,但统一长江以南却是板上钉钉的了,所以把他排在鲁肃之前。

以上,就是笔者对东吴四大都督的排名,欢迎各位读者加以补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