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什么周瑜和鲁肃对刘备的态度都是友好联盟的,而吕蒙和陆逊则转变为进攻态势?
因为赤壁之战前期的刘备手下只有关羽张飞赵云这几个猛将,士兵一两万人,周瑜鲁肃手下的将领都比刘关张三兄弟多好几倍,士兵差距更加大直接多十倍,此时的刘备集团还没有太大的实力,刘跟孙两家就像14岁初中生对25岁大学生一样的差距,东吴集团要收拾刘备集团并不费力,而他们共同的敌人曹操集团实
-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一句可见孙权当时怎样的神情和心理?说明了什么?
谢悟空小秘书之邀回答这个问题。这句话是孙权对吕蒙说的。准确的说,这不是孙权对吕蒙一个人说的,而是孙权对吕蒙和蒋钦两人个说的。孙权做为三国时期,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一代君主,是一位文武全才的人物,他的上位,不仅仅是因为父兄之故。父兄虽有开创之功,能够守住祖业,成鼎足之势还是证明了孙权非
-
《鲁肃过猛屯下》和《孙权劝学》为什么都写鲁肃和吕蒙结友而别?
谢邀。这个问题很简单。因为两篇文章要表达的最终意思都是一致的,也就是,好好读书有学问气质好,才能受到别人的尊重。否则的话,就算当了很大的官,别人照样会睢不起你,不愿和你结交。总之一个目的,劝人努力读书,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鲁肃过蒙屯下》出自《三国志.吕蒙传》。《孙权劝学》出自司
-
三国东吴四大功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四人都为孙权建立大功,为何无一人善终?
感谢邀请!错了,他们只是英年早逝而已,周瑜,鲁肃,吕蒙,陆逊,都是东吴的大功臣,同时他们也都得以善终,这是三国中最和谐的一面!咱们不妨来看看这四个人都是怎么样的结局!周瑜;“世间豪杰英雄士、江左风流美丈夫”,正史中的周瑜可以说是三国时期最为完美的人物之一了,论文,他有经世治国之才
-
鲁肃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觉得鲁肃是一个最有投资眼光的人,目光最为远大的人。鲁肃的第一笔投资是投在周瑜身上,周瑜路过他的地方,他有两仓粮食,随便指了一仓,一下子就把周瑜镇住了。所以通过周瑜的引荐,他见到了他的一生主人孙权,同时他还成了接替周瑜的大都督。成功的从一个商人转成一个政客。鲁肃的第二笔投资投在孙
-
"忠厚无用"的鲁肃,为何能代周瑜镇守荆州?
这是三国演义对鲁肃的最大矮化,鲁肃我觉得是三国里面比周瑜还要厉害的人物。坦白讲,三国演义里面对鲁子敬矮化真的是非常厉害,把他塑造成一个忠厚的长者,微微诺诺的,似乎就是被诸葛亮提着鼻子走的老好人。但是三国志里面记载的鲁肃不是这个样子的。联合刘备是鲁肃提出来的,鲁肃主动跟孙权说,我们
-
沮授的战略眼光不输孔明、鲁肃,袁绍为什么就算是屡战屡败,也不肯听他的劝谏?
这个问题呢,主要出在袁绍这里,袁绍这个人呢,疑心病比较大,他是外宽内忌型的,也就是说他可以信任你,但不是百分百信任你,很有可能随时会怀疑你,只要有人进谗言。特别是到了后期,袁绍得意洋洋,因为剿灭了公孙瓒。一个人掌握了权力之后,他就会担心别人分享自己的权力。这个最关键的时候,沮授做
-
三国时,鲁肃向孙权推荐庞士元,孙权为何不用?
我是历史笑春风,谢谢邀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三国演义》里有鲁肃向孙权推荐庞统的情节,但是在《三国志》中却没有看到这样的情节,只有鲁肃为庞统向刘备写推荐信的情节。那么,孙权为什么没有用庞统呢?我认为可能有以下几个原因:1、鲁肃根本就没有向孙权推荐过庞统。我们看看庞统的经历。他原
-
诸葛亮和鲁肃都有各自的隆中对和榻上对,世人为何认为诸葛亮的战略目光要高于鲁肃呢?
在三国时期,东吴和蜀汉各自有各自的战略方案。东吴的战略方案是鲁肃的《榻上问对》,而蜀汉的战略方案是诸葛亮的《隆中对》。双方按照自己的战略方案进行着奋斗,最终因为双方的战略方案在荆州的归属上产生了无法调和的矛盾,爆发了战争。这使得双方都退出了争夺天下的行列。后人对诸葛亮的《隆中对》
-
明知刘备不可能还荆州,鲁肃为何还坚持让孙权借给他?
大家俗语中所说的刘备借荆州,在现实中实际上只是借南郡的北半部。不过即便是这样,也让孙权耿耿于怀。在孙权评价周瑜、鲁肃和吕蒙这三个人时,对鲁肃的评价还是很高的。他对鲁肃的战略眼光,治军才能都大加赞扬,可是唯独对鲁肃劝孙权借南郡给刘备颇有微词。孙权甚至认为这是鲁肃一生的短处。那么,鲁
-
历史上三国时期的鲁肃究竟有多厉害?
正史中的鲁肃有多厉害,其实可以用这么一句话来形容!鲁肃之于孙权,好比诸葛亮之于刘备,荀彧之于曹操!可以说鲁肃是三国少有的战略家,周瑜、陆逊其实在某种程度上都比不上鲁肃!若是鲁肃未死,继续辅佐孙权,那曹操的好日子就到头了,东吴真有逐鹿中原的机会!鲁肃我们先简单看看鲁肃的履历,可以发
-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谁最厉害?
作为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四人,究竟谁最厉害?按照正史来分析,他们根本就不在同一档次!答案出人意料!在大多数人的想法中,东吴四大都督中,最厉害的是周瑜,因为周瑜在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护住了江东的安全;其次是陆逊,因为陆逊在夷陵之战中击败了刘备,之后更是出将入相,乃
-
鲁肃这个人似乎挺平庸的,为何能当上东吴的大都督?
历朝历代,都有这样的人:他们看似平淡无奇,才智平庸,但是却往往身居要职,甚至有时发挥了巨大作用,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人物。鲁肃似乎就是这样的人,他反应迟钝、老实厚道,又没有什么心机,被诸葛亮耍的团团乱转,成了一个活宝一样的存在。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诸葛亮洞若观火,鲁肃却心
-
诸葛亮的隆中对、周瑜的天下二分计和鲁肃的榻上策,哪个更高明?
我认为:这三个策略,还是有高下之分的。鲁肃的榻上策:拉大了孙权与曹操的实力差距时间:200年 背景:孙权新立,对下步发展方向做探讨。形势:官渡之战尚在僵持中,北方未安定。孙策新去,江东不稳。对话详析:1、孙权试图延续孙策去世前“北向”的方略。孙权和鲁肃说:天下分崩,我想做齐桓公、
-
三国四大都督中,周瑜烧赤壁,吕蒙取荆州,陆逊败刘备,为什么独独鲁肃没战绩?
鲁肃没有赤壁之战、白衣渡江、夷陵之战这样的代表性战役。而孙权一句“内不能办,外为大言”的评价,更是使鲁肃被许多后人误解。那么,为何鲁肃没有代表性战役呢?他果真如此不堪吗?鲁肃“主动放弃”的代表性战役215年,孙权派吕蒙袭取南三郡。刘备在荆州的主要军力集中在南郡。因此,能否袭取南三
-
鲁肃劝孙权借荆州有什么目的?刘备野心之大鲁肃失算?
主张借南郡给刘备,是鲁肃人生中最具争议的事情。那么,鲁肃为何极力主张借南郡给刘备呢?这是否是一个明智的决定呢?刘备“借荆州”刘备“借荆州”,大致分为三步。赤壁之战后,孙刘联军发起反击,在周瑜的率领下直攻江陵。当时,荆州在长江以南的南四郡已经投降曹操。刘备提出:南四郡是江陵重要的粮
-
如果孙权一直支持重用鲁肃,把孙刘联盟工作做好,三国是什么结局?
孙权所坚持的战略方针,其实也是联蜀抗曹,与刘诸葛亮的主张是基本一致的。鲁肃是孙刘联盟的倡导者,也一直得到孙权的重用。周瑜死后,孙权依其遗言,任命鲁肃为肃奋武校尉,代周瑜领兵。鲁肃不仅尽收周瑜四千余士卒,还“奉邑四县,皆属焉”。后来,孙权又拜其为汉昌太守、偏将军。建安十九年(公元2
-
周瑜死后,鲁肃为什么会被任命为统帅全军的大都督?他究竟有何能耐?
因为三国演义的影响,鲁肃在很多人的印象当中,似乎都是一个才能平庸的老好人的形象。但实际上,这是对鲁肃的严重误解,历史上真实的鲁肃,其实是一个最顶级的战略家。鲁肃在东吴政权的出场次序,其实非常早。早在孙策还在世的时候,鲁肃就已经登场了。当时孙策正在扫平江东,在孙策率军过长江的同时,
-
东吴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陆逊,他们的军事能力排名如何?
东吴有四大都督,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周瑜、鲁肃、吕蒙还有陆逊。这四个人基本撑起了整个江东五十年的局势。现在要给他们的军事能力排一个名,我觉得有必要分仔细一点,下面江湖小晓生带大家一起来看看,我心目中江东四位都督军事能力是如何排名的。第一,我觉得排名第一的,应该是陆逊,堪称完人。作
-
如何评价《三国演义》中吴国的四大都督周瑜、鲁肃、吕蒙和陆逊?
在《三国演义》中,周瑜、鲁肃、吕蒙以及陆逊,是东吴集团的四大都督,掌握东吴集团的所有军队,相当于东吴集团的五星上将。如果要我来评价,这四个人应该要换一个排名。文治武功的杰出代表,应该是陆逊。为东吴做出巨大贡献的,应该是吕蒙。帮助东吴奠定基业的,那就是周瑜。给孙权指明前行道路的,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