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个诸葛亮,那就表明诸葛亮的人品是独一无二的。史上那么多有能力的权臣,最后都谋朝篡位了,但是诸葛亮没有,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从他培养儿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庞统不一样,他未必就会有诸葛亮那种赤诚之心。庞统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后,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么就会窝在蜀汉内部,大权独揽之下,庞统会做些什么呢? 很可能会跟东吴的诸葛恪一样,成为架空皇帝的权臣。刘禅就会成为庞统的傀儡,即使庞统不会谋反,但是刘禅也不会拥有权力。 发展到最后的话,庞统会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这么一来蜀汉不用等到司马昭来讨伐,内部就会像东吴一样,出现各种内乱。

事实上,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蜀汉的形势可能会好得多!若是操作得当的话,蜀汉甚至能够问鼎天下,即便不能一统天下,那也至少可以多存续几十年!

庞统

庞统这个人,其实是非常有才能的,深受各方的器重!庞统最开始是在周瑜手下效命,而且他知道周瑜想趁刘备前往东吴之际,秘密扣押刘备,可见庞统和周瑜的关系应该是比较亲密的,不然他不可能知道这等机密之事。周瑜死后,庞统负责送丧到东吴,受到了东吴名士的好评,遗憾的是,孙权并未能重用庞统,导致庞统这么一个大才离开了东吴

离开东吴的庞统,投奔到了刘备的麾下,鲁肃和诸葛亮都极力推荐庞统,希望刘备重用庞统,于是刘备和庞统进行了一番深入交流,自此,庞统开始受到刘备的重用。刚开始庞统和刘备的关系还比不上诸葛亮和刘备的关系,但随着庞统和刘备二人的脾气相投,两人的关系愈发亲密,庞统的地位迅速提升至和诸葛亮相同。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刘璋邀请刘备前往益州,帮忙一起抵抗张鲁,这对于刘备集团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消息,因为他们本来就对益州有意,想要夺取益州。于是刘备带着庞统开开心心地出发了,把诸葛亮和关羽张飞等人留在了荆州。

建安十七年(公元212年),刘备驻扎在葭萌关,迟迟没有对张鲁动兵,且不断向刘璋催取粮草,想要回荆州了,于是双方矛盾激化,刘备开始出兵进攻刘璋,实际上这都是刘备搞的计划,就算刘璋不翻脸,刘备还是得进攻他。刘备进兵,一路势如破竹,大败刘璋军。不过由于刘备本身带来的军队比较少,所以他又命诸葛亮率军前来增援。

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在进攻雒城的时候遭到流箭攻击,遗憾去世。

《三国志》: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关于庞统的死,正史的记载和三国演义略有不同。在演义中,刘备是因为庞统战死了,被张任痛揍了一顿,所以才写信给诸葛亮,让诸葛亮领兵前来相助。但是在正史中,其实刘备是先让诸葛亮领兵前来相助的,之后庞统才战死的。而且在三国演义中,庞统是遭到了张任的伏击而死,但是在正史中庞统其实是被流箭给射死的,非常倒霉!

正史中的庞统,死得实在是太倒霉了,正常情况下,到了他这种位置,怎么可能被流矢射中,只能感叹庞统太倒霉了,令人遗憾。也正是因为庞统天纵奇才,却这么草率地死去,所以很多人不甘心,都在揣测要是当时死的并非庞统,而是诸葛亮,那么接下来的剧情该如何发展呢?蜀汉能否一统天下呢?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荆州的局势!

隆中对大家都是知道的,诸葛亮制定的策略乃是占荆州,夺益州,东和孙权,北拒曹操。这份策略被大多数人所熟知,且奉为圭臬,认为这个策略完全正确,但是大家却忽略了其中的一个巨大问题,那就是如何做到既占有荆州又能和好孙权?

诸葛亮的计划是占荆州,然后以荆州为战略要地,到时候配合刘备从汉中北伐,两路进攻曹魏。而在东吴这边,孙权他爸孙坚就是死在刘表手上的,自此孙坚是和刘表接下了大仇,无论是孙策还是孙权,都以进攻荆州为己任,可以说东吴孙家对荆州,那是势在必得的!双方都对荆州如此看重,这就意味着荆州这个地方必将是争夺焦点!

很多人把荆州的丢失,归因于关羽的骄傲自大,然而事实上,荆州乃是东吴的核心利益,就算关羽表现得非常和善,东吴仍然会对关羽动兵,因为东吴对荆州的觊觎之心,从未消失!尤其是上刘备集团实力迅速膨胀以后,孙权必须拿下荆州,因为刘备完全可以通过荆州攻入东吴的腹地,灭亡东吴!所以说,站在东吴的角度,无论是关羽守卫荆州,还是赵云守卫荆州,亦或是诸葛亮亲自来守卫荆州,该打还是得打,因为荆州乃是东吴的核心利益!

所以说,关羽丢荆州,其实是早就注定的!孙权是肯定会去打荆州的,只是具体时间大家不知道而已!

某种意义上来说,隆中对看似非常有道理,但是它一经提出就已经蕴含了巨大的风险!曹操、孙权哪一个不对荆州虎视眈眈,刘备扛得住另外两方的觊觎?所以说从某种程度来讲,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虽然看起来非常漂亮,但太理想化了,其中含有致命的缺点!接下来我们再看庞统的策略。

《九州春秋》:统说备曰:“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出必具,宝货无求於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

诸葛亮认为荆州乃是一个非常好的地方,但是庞统却认为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且有孙权和曹操虎视眈眈,不好在这里长久和曹操孙权鼎足,而应该进取益州,以益州为基础向外开拓。不得不说,庞统的眼光非常毒辣,在众人都认为刘备必须占据荆州时,庞统直接点明了占据荆州的弱点——遭到曹魏和孙权的觊觎!

综合庞统和诸葛亮的不同战略思想,本文认为,如果在诸葛亮死在了落凤坡,庞统活了下来,他肯定会改变诸葛亮的荆州策略,采取收缩防御措施,甚至会将关羽和荆州兵抽调入益州,准备从汉中进行突破!这样的话,关羽不一定会死,而且东吴和蜀汉的联盟关系,还会一如既往地牢靠。

如果刘备不愿意将关羽和荆州兵撤出,那么等待关羽的结局将会是必死!而当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时,庞统很可能也不会参与,因为庞统本身就不看好荆州!很多人认为有庞统相助,刘备不一定会被击败,本文却认为,有庞统在的话,刘备很可能就不会去打夷陵之战!大家还记得刘备战败后,诸葛亮说过这么一句话吗?

《三国志》:章武二年,大军败绩,还住白帝。亮叹曰:“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诸葛亮的意思是,要是法正不死,肯定能够劝阻刘备不要发动夷陵之战。这个法正,其实就是庞统死后,顶替庞统之人,若是庞统活着,想必也是完全可以劝阻刘备的。所以说,如果庞统活着,那么刘备很可能不会发动夷陵之战,不会将蜀汉的精锐和人才全部葬送,这样的话蜀汉的实力将会保持在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有人会说了,假如刘备不听庞统的,要坚持执行诸葛亮的隆中对策略,坚持伐吴,要重新夺回荆州,事情全部按照原本的历史在走,那接下来的蜀汉会如何发展呢?庞统在北伐上能比诸葛亮表现得更好吗?

不可否认,诸葛亮后期的军事才能确实非常不错,把司马懿这个聪明人都压着打,搞得司马懿不得不和曹睿唱双簧,令人耻笑。但是在前期,诸葛亮其实一直干的都是后勤和内政的工作,很少参与军事指挥,缺乏实战经验,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第一次北伐过程中,诸葛亮遭到了大败!

第一次北伐,乃是蜀汉北伐成功几率最大的一次,因为当时曹魏的防守力量非常薄弱,大多数军队都被调去攻打东吴了,所以诸葛亮才能一出兵就攻占了陇右三郡。可接下来那么长的时间,蜀军却未能继续攻城略地,拿下剩下的城池,足见诸葛亮刚开始在军事指挥上,还是有点欠缺的。更为重要的是,诸葛亮力排众议,却用了一个蠢材马谡,最终产生了街亭之败,导致全局崩溃。如果此战换成庞统,结局肯定会大不相同!

首先,庞统的军事指挥才能非常厉害,应该是能指挥蜀军攻下其他城池的。其次庞统是肯定不会重用马谡的,因为马谡根本没有统兵的经验,庞统对马谡也没啥特殊感情,他不至于重用马谡。只要庞统换一个有作战经验的人去守卫街亭,坚守城池,那么街亭短期内就不会被攻破,等到庞统全据陇右了,再增援街亭,张郃将不得不自行撤退!自此蜀汉完成全据陇右的目标,实力将进一步提升,北伐的局势豁然开朗!

结语

综合来看,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那么蜀汉的发展肯定会好得多。首先,庞统肯定会改变荆州的战略,吴蜀之间的关系不至于太过恶化,双方还能通力抗曹。其次,庞统会阻拦夷陵之战的爆发,蜀汉精锐不至于大量损失。最后,在北伐的过程中,庞统的表现会优于诸葛亮,街亭不会丢,陇右将被蜀汉占领,北伐将更加有利于蜀汉。接下来就看庞统能活多久了,他活得越久,局势越有利于蜀汉,要是东吴的表现再给力点,说不定蜀汉还真有争夺天下的希望,即便不能问鼎中原,那至少也可以多存续几十年!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卧龙、凤雏都是旷世奇才,但说得一而安天下,那还得看客观条件。

他们本事再大,也不可能绝对的具有扭转乾坤的能力,不可能根本改变历史的走向。

诸葛亮更注重名声,做事谨慎,事无巨细;庞统更注重实效,只求结果,决不拖泥带水。

从历史史实看,不是诸葛亮没有本事,是蜀汉的实力决定了诸葛亮不可能有更大的作为;诸葛亮病逝后,蜀汉能够继续维系近三十年,并非其继任者多么了不起,是得益于曹魏集团内部出现问题,无暇顾及蜀汉。曹魏的主要敌人是孙吴,根本就没把蜀汉太当回事。

就此看来,庞统换作诸葛亮,蜀汉的命运不会有大的变化。

第一,蜀汉依然没有实力北伐成功,三足鼎立并不会改变。

第二,战略上,庞统一点都不逊于诸葛亮,他不会出现战略失误,导致蜀汉灭亡。

第三,诸葛亮在世期间,曹魏仅有一次灭蜀计划,而且因为天气原因,不战自退。

第四,如果庞统不像诸葛亮那样频繁北伐,只要对曹魏保持足够的压力,孙吴不彻底倒向曹魏,蜀汉就会依然存在。

第五,庞统行政更加讲究实效,也就是注重结果。他可能不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更多的会发挥别人的作用。适度的放权,也会减少臣僚之间的矛盾,更利于团队合作。

第六,从庞统的行为看,他并不像是权臣,也不是贪婪无度之人。

庞统力主刘备入川,以“逆取顺守”来劝导刘备,就看出其思想理念是注重结果,不图谋虚名;

从给刘备建议取成都的三条计策,足以看出庞统实战能力很强,这与诸葛亮隆中对的战略规划不同,是具体的战役规划,具有直接的操作性;

从落凤坡被箭射死来看,庞统不是贪婪之人。贪婪之人最珍惜生命,生命没了,一切都没了。庞统不惜生命,就不是贪婪之人。

庞统更注重实效,他就更不会代刘禅而自立。

蜀汉的命运已经注定,不会有大的前景,庞统也是回天乏力,他去做几天皇帝又有何益?徒留骂名而已。

因此,如果庞统换做了诸葛亮,豹眼认为,蜀汉的结局基本不会有大的变化。既不会很快灭亡,也不会有大的发展前景。

庞统(179年-214年),字士元,号凤雏,汉时荆州襄阳(治今湖北襄阳)人。

而且,就庞统那个急躁脾气,不会像司马懿那么长寿,恐怕也不会比诸葛亮活的更长久。庞统坚持不到司马昭伐蜀就会挂掉了。

那么,庞统之后的继位者,恐怕几乎也就是诸葛亮留下的那些人。蜀汉官僚体系庞大,并不缺乏人才,但像诸葛亮、庞统这样的人才是可遇不可求的,即便是庞统能够发掘出来,又能有啥作为呢?

诸葛亮、庞统做不到的事,其他人恐怕也很难做到,这是由蜀汉的大势所决定的,不是换了庞统就可以改变的。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庞统号凤雏,诸葛亮号卧龙,当年刘备落魄访贤时,曾找到了诸葛亮的好友“水镜先生”——司马徽。

当时司马徽说“我老了,不中用了,我向你推荐两个人吧”。刘备说:“多谢”。于是司马徽对刘备说:“得卧龙凤雏一人可安天下”。

刘备最后把诸葛亮和庞统都收到了麾下,二人都成了他的军师中郎将。

然而就在公元214年,庞统以军师的身份跟随刘备夺四川,在和刘璋死磕时,庞统被敌人乱箭射死,庞统临死前大呼“此乃天意也!”原来他死的这个地方叫“落凤坡”。

当时诸葛亮没在刘备身边而是留守大本营荆州,诸葛亮在庞统出发前叮嘱他不要急于冒进,庞统认为诸葛亮怕他抢了头功,所以没听诸葛亮的提醒,急于求成所以被敌人射杀。

假如在落凤坡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你觉得蜀国会怎样呢?

假如“落凤坡”射杀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换言之留下庞统辅佐刘备和后主刘禅,我认为刘备死得更快,后主刘禅也不会统治蜀国三十多年,兴许亡得更快。

其原因就是庞统的暴脾气不会笼络人,像诸葛亮这样好脾气的人他都怀疑,要知道庞统还是诸葛亮推荐给的刘备,庞统小肚鸡肠认为诸葛亮和他争功。

讲真庞统没有诸葛亮那样的胸怀,也没有诸葛亮鞠躬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高尚风格,庞统急功近利被眼前的利益冲昏头脑。从他不顾实际情况贸然进四川这件事来看,刘备后来为关羽报仇讨伐东吴他也不会阻拦。

诸葛亮如此精明和能掐会算,尚且六出祁山功亏一篑,何况庞统胸怀狭窄,他更加不能做好后方的安排。就凭庞统的暴脾气,他和同样是刘备肱骨之臣的刘巴和法正必定合不来。

刘巴和法正都是旷世奇才,诸葛亮对二人尊敬有加,庞统就未必对二人感冒。尤其刘巴自视清高,一般人他还真看不上,当初刘备都不入他的法眼,只是后来没办法才投降了刘备。

刘巴对诸葛亮还是很佩服的,他和诸葛亮、法正等人一起制定了《蜀科》,它是蜀国的第一部法律。试问庞统有这样的胸怀吗?想想他是怎样对待诸葛亮的?

诸葛亮乃百世一出的奇人,他尚且无法逆天行事,无法改变蜀国灭亡的最终结局,难道庞统比诸葛亮更厉害吗?

其实水镜先生早就看透了时局,他对刘备说过:“卧龙凤雏得一人可得天下”。意思是说二人只能得一人才能得天下。他接着又说了下一句“子初孝直若亡一人,则汉室难兴!(刘巴字子初,法正字孝直)。意思是说刘巴和法正死一人,汉室难兴,后来他俩先后去世,因此诸葛亮没有了后援和帮手,所以六出祁山无寸功。这都是刘禅听信宦官黄皓之谗言所致。

综上所述,庞统不比诸葛亮更高明,也不如诸葛亮平易近人,诸葛亮不能完成的使命,庞统同样改变不了蜀国灭亡的宿命,你觉得呢?

文/秉烛读春秋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这个问题换一种说法,那就是打下益州以后,没有诸葛亮只有庞统的蜀汉,到底会变得如何?诸葛亮是蜀汉尤其是后期蜀汉的顶梁柱,如果让他在攻打益州的时候,就去世的话,那么蜀汉后来会怎样呢?庞统能够做的比诸葛亮要好吗?

庞统在军事上见长,治国未必就是诸葛亮的对手。

在军事上来说,庞统的确是一把好手,刘备进入四川以后,吩咐诸葛亮驻扎在荆州,而带上了庞统作为自己的头号军师。

所以说庞统在刘备心目中,分量是相当重的。在顺利击败了张鲁大军以后,庞统便为刘备谋划夺取西川的办法。他分析出了上中下三策,其中上策兴夜杀去成都,逼迫刘璋投降。中策杀掉刘璋大将,随后再夺取成都。下策则是退回白帝城,再想办法慢慢夺取成都。

这三个办法刘备选择了中策,下策刘备觉得太慢,而且选择下策的话,那这趟入川就白来了。上策则显得太着急,因为人心未定,就擅自杀掉刘璋,这不利于刘备统治西川。

所以刘备选择了中策,也正是因为中策,庞统才战死在了路上。不过庞统的策略是十分全面的,可见军事上他的眼光十分独到。但是我们看不到庞统的治国能力,反观诸葛亮,在夺取荆州以后,能够迅速稳定荆州局面。

在夺取益州以后,又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帮助刘备稳定益州人心。甚至在刘备夺取汉中的时候,诸葛亮这边居然能调动全成都的百姓前往汉中支援。可见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实在是太强悍了。

所以庞统的治国能力比不上诸葛亮,但是军事能力要优于诸葛亮,以这个作为大前提,我认为刘备集团的未来会是这样的。

庞统带领大军攻打汉中,因为后备不足,多次退回益州。

庞统的领军能力是没有问题的,所以出征汉中的时候,刘备就不会带上法正了,所带的一定是庞统。庞统进入汉中以后,虽然在战场上会有大的突破,可是后援粮草供应不上,这是非常致命的问题。

对于刘备集团来说,刚刚征服益州集团,人家都还不服气呢!你现在让人家无偿贡献粮草给你,这件事并不现实。所以必须要有一个合适的人选坐镇益州,才能调动粮草。

可惜诸葛亮在落凤坡就战死了,所以现在成都能够充当此任的人,或许只有法正。我们知道法正也是以军事见长,对于内勤方面的事务,他并不懂。

这个时候的庞统在多次断粮以后,只能选择撤军。汉中之地,将会再次落入曹操之手,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这件事跟后来诸葛亮北伐的遭遇是一样的,诸葛亮北伐因为常常供应不上粮草,所以总是半途而废。负责供应粮草的李严,显然能力不足,所以贻误了战机。

这个时候刘备和曹操将会因为汉中之地,展开各种殊死争夺。而汉中还没打下的时候,荆州就已经丢了,这对刘备来说是致命的打击。从此刘备就只剩下了益州这一块地盘。

庞统打下汉中,但是蜀汉已经无力北伐。

在多年的辛苦战斗下,恰逢曹操去世的时机,庞统终于打下了汉中郡。从此拥有了汉中的土地和百姓。这个时候汉中的百姓应该不会被曹操迁走,毕竟这里还是曹魏的地盘。

所以这个时候的蜀汉实力得到了一个重要的提升,因为他们得到了汉中的土地和军民。可这个时候五虎上将也相继离世,跟随庞统的将领们都是不怎么出名的将领,战斗能力上要差很多。

所以庞统如果执意要北伐的话,我觉得成功的几率并不大。因为输送粮草是一个问题,没有优秀战将是另外一个问题。蜀汉就是因为缺少人才,所以才会在北伐的时候处处碰壁。

多次北伐无望后,庞统也只能回到朝中。但是他不甘心一直在家吃喝等死,一定还是要想办法北伐。可能导致的结果就是,蜀汉内部被掏空,不用外人来打,蜀汉自己就崩溃了。

这就跟后来姜维一直扬言要北伐是一样的,北伐的确对曹魏有威慑力,但是同时也在大量消耗蜀汉的经济。

总结:庞统北伐失意,可能会走上自立的道路。

天底下之所以只有一个诸葛亮,那就表明诸葛亮的人品是独一无二的。史上那么多有能力的权臣,最后都谋朝篡位了,但是诸葛亮没有,他甚至想都没有想过这件事,从他培养儿子就可以看得出来。

但是庞统不一样,他未必就会有诸葛亮那种赤诚之心。庞统在多次北伐失意以后,如果不打算北伐了,那么就会窝在蜀汉内部,大权独揽之下,庞统会做些什么呢?

很可能会跟东吴的诸葛恪一样,成为架空皇帝的权臣。刘禅就会成为庞统的傀儡,即使庞统不会谋反,但是刘禅也不会拥有权力。

发展到最后的话,庞统会成为曹操那样的人物,这么一来蜀汉不用等到司马昭来讨伐,内部就会像东吴一样,出现各种内乱。

东吴的内乱是他们逐渐衰弱的重要原因,所以庞统可能会直接将蜀汉带向灭亡。如果庞统没有这么做的话,那么自古权臣也是没有好下场的。

刘禅在庞统死后,重新掌握大权,一定会对庞统进行清算,而庞统的党羽大多数都遍布在军中,一旦清算起庞统的党羽,那对蜀汉来说又是一次致命的打击。

毕竟蜀汉内部压根经不起这种折腾,结果很可能会导致像李傕郭汜那种小人物,成为了蜀汉的掌权者,最终再次架空刘禅。

刘备辛苦打下来的天下,从庞统弄权开始逐渐走向衰败,一直到庞统被清算以后,走向了四分五裂的状态。这个时候只要曹魏或者东吴保持稳定,那么蜀汉一定还是第一个灭亡,而且速度比现实中还要快得多。庞统成了蜀汉的刽子手,这也是说不准的事情。

参考资料:《三国演义》、《三国志》。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应:说点不同看法。庞统若在诸葛亮被射死,因这两人思路不一样,庞统在世时计划放弃荆州,不让军力分散,集中优势兵力发展南方,更何况荆州是人家东吴的,其实刘备在世也想还荆州给东吴,是诸葛亮出的瘦主义,耍老赖,结果发生了魏,吴联盟关羽丢荆州而伤命的事件,不还荆州又怎会与东吴结盟,这本来就与诸葛亮本人的隆中对是相勃的。诸葛亮是需荆,益二州求发展,放弃荆州就不可能有张飞被杀和夷陵之战的事情发生,蜀汉可少损失八万将士,要知道这八万对人口百万的蜀汉是多大的财富啊!

庞统不用怀疑在军事是一流的,处理事情干净利索而果断,以他的才能固守益州求发展,蜀道之难是一夫挡道,万夫莫开,魏国再有实为也难以突破,他也不会去搞什么北伐,发展大西南不失为上上策。

第一蜀汉人口会大大增加,这八万死去的将士都是种子,蜀汉的经济实力也会大大的增加,这点要肯定承认,打仗古今中外都是消耗最大项目,再富裕的国家打上几次大规模的战争要倒退十年,这是无需怀疑的。

第二:庞统不会像诸葛亮一样事必躬亲,掌握一切大权,对有不同意见的人痛下杀手或软丢。让蜀汉后继无人。

有一点要说清楚,庞统是进攻雒城时中流矢而亡,在一线指挥作战,没有不危险的,这样军事主官往往都很利害,亡年仅三十六岁,这样的埸面诸葛亮肯定不会去做的。

所谓见了落凤坡庞统大叫一声才明白自己命该伤此地,想争功都是胡编乱造的,汉末根本没有落凤坡这个地名,什么诸葛亮己算了庞统会命伤此处,这是给诸葛脸上贴金,对庞统极大的侮辱,三国志记载是说得清清楚楚的,本人不再啰嗦。

第三:要说唯恐庞统专权驾空刘禅仅是推理,但诸葛亮驾空刘禅到是铁的事实,刘备死后什么样的事不是诸葛亮说了算,有例子说明,诸葛病重刘禅还问他给诸葛亮的儿子封什么官衔,气得诸葛亮是口喷鲜血。

所以讲诸葛亮与庞统不是一样性格,不是一样的思维,进益州孔明写信不让冒进,庞统是一鼓作气拿下益州,自己冲锋在前,历史早已有公正的评价,

这就是我们要重新评价的庞统。

庞统若在不走诸葛亮的道路,蜀汉会是另一个天地,这个绝非虚拟。闲聊!

如果落凤坡被射死的是诸葛亮而不是庞统,蜀国会怎样?

庞统在夺取益州的过程中意外战死,刘备急调诸葛亮等人带兵前去支援,最终刘备夺取了益州。

从整个过程来看,即使没有诸葛亮,刘备夺取益州也是必然的。所以假设诸葛亮在夺取益州过程中意外身亡,刘备有庞统等人的辅佐,一样能够拿下益州。

关羽坐镇荆州这个史实,不会因为没有了诸葛亮而改变。荆州方面大概率和史实一样,荆州丢失关羽被杀。由于曹操对待汉中的态度,汉中方面大概率也会和史实一样。

这时候与史实不同的就是,多了一个庞统,少了一个诸葛亮。就因为这么一个变化,历史就会因此而改写!

刘备取得益州之后,益州就同时存在三种势力。久居益州的本土集团,刘焉带过去的集团,再加上刘备带过去的人马。这时刘备的情况就变得异常复杂。

在这段时期主要是诸葛亮在治理的。此时没有了诸葛亮,那么谁才能胜任这个角色呢?

史实上诸葛亮死后,是由蒋琬继任丞相一职。陈寿也评价“蒋琬方整有威重!”蒋琬也是跟随刘备入蜀的,属于刘备带过去的原班人马。

看来诸葛亮这个角色很有可能会由蒋琬来替代。问题是诸葛亮死了,所以蒋琬也必须死!

蒋琬跟随刘备入蜀之后,被任命为广都的地方长官。刘备去巡查广都时,发现蒋琬什么事都不干,整日喝得酩酊大醉。刘备当时就要杀掉蒋琬,是诸葛亮求情才没有杀蒋琬。

所以诸葛亮在夺取益州的时候死了,蒋琬也就被刘备杀掉了。

陈寿把庞统比作曹操的荀彧,把法正比作曹操的郭嘉。

庞统早期在孙权那里不被认可,到了刘备这里还是不被认可。如果不是鲁肃和诸葛亮的举荐,庞统依然还是默默无闻的角色。庞统的这个性格,也是会影响到刘备的选择。

法正一直受到刘备的喜爱,这一条也就够了,所以法正也很有可能会替代诸葛亮的位置。

法正睚眦必报的性格,很难能把益州的复杂状况处理好。或许由于这个原因,刘备也不太可能把这个位子交给法正。所以法正也是在两可之间。

如果法正替代诸葛亮,蜀国境内势必长期不稳。刘备恐怕也就无暇他顾,估计蜀国就此龟缩在那里了!

如果庞统替代诸葛亮,肯定会比法正要好的多。这时候,一要看庞统和法正谁能摆平谁?二要看庞统和法正谁能熬过谁?

如果庞统熬过了法正,那么庞统基本上就和诸葛亮一样了!

庞统没有诸葛亮那样过于谨慎的毛病,所以在用兵方面可能不会那么拘泥。

或许魏延提出的“兵出子午谷”建议,以庞统的秉性,大概率会同意这个出兵方案。

这时候历史的走向,就看魏延“兵出子午谷”能否成功了!

【我喜欢以连续的眼光看待历史上的节点。】

【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点赞、转发、评论。如果喜欢敬请关注@寄暇学宫】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