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事实上,很多传统意义上被大家认为,死的比较冤的三国名将,他们并不怎么冤枉!比如张飞,张飞之死,其实早有预兆,就他那种鞭打手下的做法,早晚都会死在底下人手上,这也是为何刘备在得知张飞去世时,只简单的说了四个字!

再比如说魏延,魏延这人,为人高傲,脾气非常怪,快赶上关羽了,和朝堂的同僚关系相处得非常差,尤其是和杨仪,几乎到了剑拔弩张的地步,也就是诸葛亮活着的时候会保护着他,诸葛亮一死,魏延的糟糕日子就到来了。所以说,张飞魏延二人的死,严格意义上来说,真的算不上是冤枉,因为早就注定了!

事实上,三国死得最冤的六大名将,分别是下面几人!

一、丁原

丁原出身在贫寒之家,由于自己作战勇猛,且颇有谋略,逐渐受到重用。可以说,丁原的升迁之路,完全是他自己一步一步打出来的。丁原这人,除了英勇善战,其实对于汉室,也算是比较忠心的!

当年何进为了威胁太后根除宦官,命令董卓和丁原前来洛阳,结果董卓丁原还没到,何进就被宦官给干掉了,随后便是袁绍等人打着为何进报仇的旗号,冲进皇宫,将宦官屠戮殆尽,也让皇室威严荡然无存。洛阳内部发生动乱,董卓率先赶到洛阳,收编了何进的军队,控制了局面,之后董卓野心膨胀,竟然开启了夺权之路,甚至想要擅行废立之事!

当时的众人,都惧怕董卓的武力威胁,唯有丁原直接站出来反对,并直接出兵,要和董卓一决雌雄。丁原的兵力并不弱,董卓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击败丁原,于是董卓买通了丁原的义子吕布,以赤兔马相送,成功的策反了吕布,诛杀了丁原。

原文:是夜二更时分,布提刀径入丁原帐中。原正秉烛观书,见布至,曰:“吾儿来有何事故?”布曰:“吾堂堂丈夫,安肯为汝子乎!”原曰:“奉先何故心变?”布向前,一刀砍下丁原首级。

丁原堂堂并州刺史,实力与董卓旗鼓相当,最终竟然因为一匹赤兔马,死于自己最信任的义子手中,真的是冤枉至极!丁原并没有什么大的人格缺陷,军事策略也没有大的纰漏,结果因为义子吕布的背叛而死,这难道不算是冤枉?

二、典韦

典韦乃是曹操手下数一数二的猛将,战斗力非常彪悍,被曹操称为古之恶来。典韦为人忠义,所以一直担任曹操的护卫统领,结果因为曹操作妖,最终把典韦给坑死了。

曹操出兵进攻张绣,原本张绣都已经投降了,局势稳定了,接下来就是如何改编张绣的军队了。双方其乐融融,都在幻想美好的未来,结果就在这个时候,曹操的色心犯了,竟然看上了张绣的婶婶,并将其据为所有,令张绣非常恼怒!

很多人其实不是非常明白,张绣为何会生气?他叔叔张济已经死了,婶婶寡居,按说重新再找一个,似乎也不是什么大事?而且如果他婶婶攀好了曹操这条线,张绣未来在曹营的路,恐怕会更加顺畅,这岂不是好事吗?

事实上,道理是这么个道理,可人呐,都是好面子的,在江湖中心中,面子是非常重用的!如果曹操明媒正娶,好好同张绣商议,光明正大的谈判,估计张绣也会愿意把婶婶嫁给曹操,毕竟张绣也能从中获得不少的好处,可现在曹操直接把张绣的婶婶给接过去霸占了,这就非常不尊重人了!张绣作为张家的掌舵人,他是一家之主,就算是他的婶婶,也应该听他的话,现在曹操不打一个招呼就直接把人接过去了,这算怎么回事?这让张绣的面子往哪里搁?

曹操接张绣婶婶这件事,其实就有点类似于我们现代社会的男女同居,偷偷领结婚证。在父母辈眼中,没到谈婚论嫁的那一步,就不能外出同居,没有见过双方父母,得到父母的认可,就不能去领结婚证。如果两个年轻人不经过父母的同意,直接去领了结婚证,这其实就是不尊重父母!虽然都在说婚姻自由,但年轻人也是双方父母的儿女,这种人生大事是需要提前打招呼的!

曹操迎娶张绣的婶婶,不是不可以,只是必须要礼节到位,不然就会视为不尊重人,严重点的话甚至会被认为是一种挑衅!最终,曹操为自己的无礼行为付出了代价,张绣率军进攻曹操营地,大败曹军,连曹操的长子曹昂都因此而死。作为曹操的护卫,前一秒还在开开心心喝酒的典韦,下一秒就遭到了张绣军队的进攻,最终寡不敌众,为掩护曹操撤退而死!

可以说,典韦在此战中基本是没怎么犯错的,他完全是被曹操的好色之心给坑死了,死得太冤枉了!

三、颜良

颜良的死,其实也是比较冤枉的,按照他表现出的武力来看,他是完全可以和关羽硬碰硬而不落败的!

白马之战,颜良出阵挑战曹军,一回合斩宋宪,三回合斩魏续,二十回合败徐晃,直接把曹军众将打得不敢出战了。从曹营众将的反应来看,颜良此战表现出了超高的武力水平,可以说是完全不输于关羽的,要知道曹营众将面对关羽,可从来没有不敢挑战的时候,但是他们面对颜良,却怂了。

曹军众将不敌颜良,曹操只能请出关羽,结果关羽一出马,直接一回合斩杀了颜良,令众人大惊!但我们仔细回顾关羽斩颜良的细节,会发现,颜良死的还真是冤枉啊!因为颜良压根儿没打算和关羽作战!

颜良出征前,刘备曾找到过颜良,告知了颜良关羽的容貌,并让颜良劝降关羽。所以说当关羽冲过来时,颜良并没有出战,而是让手下放来一条路,让关羽冲进来,直接来到颜良的麾盖之下。颜良正想告诉关羽刘备的去处,结果关羽出手太快,直接斩杀了颜良。

原文:原来颜良辞袁绍时,刘玄德曾暗嘱曰:“吾有一弟,乃关云长也,身长九尺五寸,须长一尺八寸,面如重枣,丹凤眼,卧蚕眉,喜穿绿锦战袍,骑黄骠马,使青龙大刀,必在曹操处。如见他,可教急来。”因此颜良见关公来,只道是他来投奔,故不准备迎敌,被关公斩于马下。

按照颜良二十回合击败徐晃的作战表现来看,他的功夫应该是非常厉害的,不可能被关羽一刀斩杀,结果却出现了戏剧性的画面,可见颜良死的是多么的冤枉!

四、马腾

在演义中,马腾是因为参与衣带诏所以被曹操诛杀,但是在正史中,马腾压根就没参加过衣带诏,他真正的死因是被马超给坑了!

马腾打了一辈子仗,想要享受生活了,所以把军队交给马超后,举家投靠了曹操。结果他的这个儿子太不省心了,居然错误判断了形势,主动进攻曹操,丝毫不顾他这个老父亲。在和马超的作战期间,曹操并没有诛杀马腾,甚至到马超战败,曹操也没有动马腾一家。直到马超不服输,再次举兵叛乱,攻占凉州,曹操才怒不可遏地抓捕马腾一家,将其全部处死!

可以看到,马腾之死,其实是非常冤枉的。原本他是放下了刀兵,准备安安稳稳地过日子的,结果因为自己的儿子马超作乱,害得自己被杀,这简直是无妄之灾啊!

五、张郃

张郃是三国时期出了名的猛将,深受刘备和诸葛亮的忌惮。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张郃也曾多次给诸葛亮造成麻烦,最终被诸葛亮在木门道设计伏杀,殒命战场。不过关于张郃的死,其实有这么一种说法,说张郃其实是被司马懿给坑死的!

《魏略》:亮军退,司马宣王使郃追之,郃曰:"军法,围城必开出路,归军勿追。"宣王不听。郃不得已,遂进。蜀军乘高布伏,弓弩乱发,矢中郃髀。

诸葛亮退兵的时候,其实张郃并不想追击,但是司马懿执意让张郃出兵,最终导致张郃中伏被杀。可以说,张郃死的是非常冤枉的,完全是被司马懿给坑了。在网络上甚至有不少看法认为,司马懿就是故意坑死张郃,以便掌握军中大权!

六、邓艾

灭亡蜀汉,最大的功臣应该就是邓艾了!若不是邓艾从阴平小道杀入蜀汉腹地,光凭钟会,是根本打不进剑阁的。邓艾敢于冒险,敢于放手一搏,而且最终搏对了,成功的杀入了蜀汉,逼降了刘禅,立下了不世之功,受人尊敬。但就是立下如此大功的邓艾,却遭到钟会和卫瓘的诬陷,惨被诛杀。

实话说,邓艾根本没有作乱的行为,他完全是一心为国,倒是钟会与卫瓘各怀鬼胎,结果邓艾这么一个忠臣遭到诛杀,卫瓘倒是平步青云,令人惋惜。邓艾死的实在是太冤枉了,而且从司马家的操作来看,似乎他们还并不想还邓艾一个清白,直到10年之后,司马炎才下诏为邓艾昭雪。可惜了邓艾,摊上了司马家这么一家人……

结语

三国死得最冤的六大名将,分别是丁原、典韦、颜良、马腾、张郃、邓艾。他们这几人本身都并没有犯下什么大错,完全是因为外因致死,相比于张飞魏延这种性格有问题的人,他们确实是死的比较冤!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丁原,马腾,孙策,颜良,关羽,张飞。

丁原让自己最亲近的人,干儿子杀掉了。

马腾准备平安的隐居时被衣带召连累被曹操所杀。

孙策被一群猪狗不如的小人用暗箭所伤而死。

颜良在未通名姓时被关羽斩下马,到死还不知杀他者是何人。

关羽没死在强将手下,而死在了弱者手下。

张飞堂堂的五虎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却死在裁缝的剪刀之下,到死还不知是谁杀了他。

大家说这几位赫赫有名的将军死的冤枉不冤枉。

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那些战场上兵败被杀,完全不冤,战死或拒绝投降而被处死是武将的宿命,马革裹尸是他们的荣誉。一,魏延。魏延蜀汉名将,勇冠三军,深受刘备信任,是诸葛亮北伐的得力助手。可是为人高傲,与杨仪势同水火,诸葛亮死后,杨仪诬陷魏延反叛从而被杀。

二,张飞,蜀汉名将,如此勇猛的人没有战死沙场而是死在手下的手上,着实可惜。

三,典韦,忠心耿耿,为曹操的好色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四,鞠义,汉末名将,界桥之战击败公孙瓒的白马义从,可是后来功高震主,被袁绍所杀。

五,孙策,一代英雄,为刺客所杀,否则东吴在其手上也许是不同的景象。

六,董卓,肯定有人说董卓死的怎么冤?试想,你被自己信任的手下杀了,还是自己的义子,你觉得冤不冤?

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这是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对三国里面的描述,可以想象那是一个英雄辈出豪杰并起的时代。其中不乏能征善战的 猛将,当然他们最后的结局又那么令人唏嘘不已!

NO5魏延,

魏延,字文长,益阳人,随刘备入川数有战功被任命为牙门将军,深受刘备重用。后刘备攻下汉中被任命为镇远将军统领汉中成为独当一方的大将。曾多次追随诸葛亮北伐,功绩显著。因其想奇袭子午谷,攻打长安一计未被诸葛亮采用,认为自己不被重用而心怀怨怼。诸葛亮死后渐渐狂妄自大,又与长史杨仪不合,被诸葛亮设计终被马岱斩于马下!

NO4夏侯渊

夏侯渊,字妙才,曹操本族八虎骑之一,作战勇猛但其性格刚烈,不善计谋,曾戏言黄忠乃一七旬老儿,何足惧哉,于定军山一役被黄忠奇袭,刀劈于马下身亡,分析原因也是此人他过于自大傲慢轻视对手所致。

NO3张颌

张颌,官渡之战时投降曹操,后随曹操攻乌桓,破马超,降张鲁,屡立战功。曹丕称帝后,于228年西拒诸葛亮,在街亭大败蜀军。公元231年,领兵追蜀军,至木门被埋伏蜀军乱箭射死,中了司马懿的诡计。张颌戎马一生,以用兵巧变,长于利用地形著称,却死的糊里糊涂。

NO2张飞,

张飞,刘备的把兄弟,勇猛过人,嫉恶如仇但又过于鲁莽行事。桃园结义之后随刘备南征北战。丹阳桥一声大喝吓的夏侯杰肝胆俱裂,吓的曹操几万大军仓皇而逃。关羽死后急于报兄仇,当时刘备曾对其言“汝酒后鞭挞士卒,此取祸之道也,而复令在左右”可怜刘备 的一番苦心,张飞醉酒后鞭挞属下范强、张达致使二人心怀怨恨,趁其酒后睡着割下了头颅!

NO1潘凤

此人善使大斧,恐怕是经常在主将面前吹牛皮惯了,平日吹嘘自己多么厉害,当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时候,奉韩馥之命前往迎战华雄,一回合不到便被华雄斩于马下。此时又想到了韩馥那句“吾有上将潘凤,可斩华雄”

以上只是小编个人观点,你们觉得如何呢?

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三国死得最莫名其妙的当然是荆州水军正副都督,被曹操以通敌罪而杀。

京剧折子戏"蒋干盗书"。曹操手下蒋干,自告奋勇,去劝降周瑜。曹操说:"好!只要立功,就奖赏十万黄金。"

人报蒋干拜访,周瑜就连忙告诉部下"如何,如何。"

周瑜和蒋干相见,两人当年是同窗同床的好友,自然是十分欣喜,拥抱良久。

周瑜设宴招待蒋干,东吴大将尽出席。蒋干正欲开口劝降,同瑜命太史慈掌剑督阵:"今日只叙友情,不谈军情,谁违规可先斩后奏"。

蒋干倒吸一口冷气,看来劝降是行不通的。

一直喝到凌晨一点,周瑜已半醉,就要蒋干和自己睡在一张床上,就如当年学堂一样。蒋干自然求之不得,扶着周瑜到了卧室,周瑜倒在床上就呼呼大睡。其间还讲梦话"蔡都督,你提了曹贼脑袋过来,我就奖赏百万黄金…"

蒋干一听,无比震惊。连忙爬起打开保险箱,果然有许多书函,都是蔡都督的送来的,有关曹军水师布置图和各种军机。

蒋干拿了就跑,一口气跑到江边,找到手下隐藏的船,命令急速返航。东吴兵光叫不追,目送着小船逃离。

蒋干为了拿赏金,竟然编造了如何买通东吴机要员用了多少金条,才拿到了绝密文件。当曹操打开书函就大叫:"好险,再过一天,我的脑袋就要搬家。来人,将蔡x二个水师都督脑袋给我搬过来。"

连报销和奖赏给了蒋干,蒋干喜不自胜,发大财了,未开战就以再次赴东吴窃取情报为名逃之夭夭。

很快水师两大都督人头落地,至死也不知什么是原因就一命呜呼。而曹操看着首级突然想起了什么,皱了皱眉头,但很快就装着英明神武的样子,还是令人平葬了两人。

三国一流名将吕布竟是坐在椅子上打嗑睡,被部下连椅带身绑着送到曹操处,醒来大叫"不能耍赖,胜之不武!"曹操笑说:"兵不厌诈,谁和你玩家家"。

而五虎将张飞是死于酒醉后,被手下两将割了首级送到孙权处。

小霸王孙策打猎中,竟被冤家手下三个家丁冒充程普的士兵而身负重伤,不久就一命呜呼。

三国最冤而死的还得数邓艾父子,刚刚收降了蜀汉帝刘禅,建立了灭蜀大功,却被司马昭心腹监军卫瓘以谋反罪将父子一起杀了。

三国死的最冤六大名将分别是谁?

广义的三国时期是从东汉末年汉灵帝公元189年去世后董卓乱政开始算的,虽然汉献帝在位,但实际上只是傀儡,一生受人控制,接下来就是群雄并起、军阀混战,直到曹丕220年代汉建魏后,三国才正式进入稳定期,然后直到公元280年,晋武帝司马炎灭亡东吴后,三国才正式结束。

三国时期是一个名将辈出的年代,魏、吴、蜀三方政权都有不少名将出现,名将的结局也是各有不同,有的名将正常生老病死,比如张辽、赵云,有的名将战死沙场,比如夏侯渊、颜良,还有些名将则是非正常死亡,有壮年突然暴病死亡的,比如周瑜、吕蒙,还有些名将死得比较冤,下面是三国死得比较冤的六大名将。

三国

第六名:孙策

孙策是江东政权的实际开创者,为人英气杰出、勇猛冠世,喜欢结交英雄豪杰,孙策17岁的时期父亲孙坚被刘表手下大将黄祖所杀,孙策安葬好父亲并守孝一年多后,就去找袁术讨要父亲的旧部,以便继承父亲的基业,但被袁术拒绝,并让孙策寻找他的舅舅吴景与堂兄孙贲,孙策又用了一年时间依靠舅舅与堂兄招募了一支数百人的队伍,再次找袁术并讨回父亲旧部一千多人,这也是孙策起兵的家底。

之后孙策就利用这一千多人,再加上自己招募来的士兵开始开拓江东的过程,这个时候孙策才19岁,孙策打败了扬州刺史刘繇、吴郡太守许贡、山贼严白虎、会稽太守王朗、扬州刺史陈瑀、庐江太守刘勋、豫章太守华歆、江夏太守黄祖,差不多在五六年的时间中,就拿下了江东六郡,奠定了后来孙吴政权的初始规模。

孙策与周瑜

官渡之战期间,孙策趁曹操与袁绍对峙期间,准备北上袭击许都,迎立汉献帝,但在丹徒山中打猎时,遇到许贡的三个门客袭击,孙策射倒一人,另外两人射中了孙策面颊,随后被孙策随从杀死,孙策也因此重伤,在安排好后事之后,孙策没过多久就去世了。

孙策死的时候只有26岁,正当风华,他本可以不死的,只是因为仗着自己武艺高强,便单人行动,如果他带着随从一起行动,三个许贡的门客根本伤不了孙策,如果孙策不死,历史将会改变,因为当时孙策准备袭击许都,抢夺汉献帝,曹操当时与袁绍在官渡对峙,根本抽不出兵力来救援。

虽然曹操对许都的防卫也作了一系列的安排,但孙策在当时几乎就是战无不胜的军事天才,攻打江东六郡几年,几乎没有失败,而且知人善用,提拔了一大批年轻将领,比如周瑜、太史慈、董袭等人,孙策有当时孙坚的风范,孙坚可是关东联军唯一打败董卓的人,孙策几乎就是翻版的孙坚。

孙策射箭

正因为孙策被刺死,直接导致江东集团的扩张停止,也让曹操躲过了一劫,本来孙策作战勇猛,武艺高强,居然死在了许贡三个门客之下,孙策死得也算冤了,算是排第六名。

第五名:关羽

关羽是蜀汉第一名将,也是三国第一名将,他是三国所有武将中评价最高的,关羽被称为万人敌、熊虎之将、为世虎臣、勇冠三军,白马之战,关羽和张辽同为曹操的前锋,关羽看到颜良的麾盖,直冲过去,一刀就砍了颜良,然后从容下马割了颜良首级,再上马回营,整个过程中,袁军将士就这样看着,没有一人敢上前挑战关羽,这就是万军之中斩上将首级的例子,三国仅此一例。

关羽还参与了南郡之战,在江陵城北负责阻断曹军的援兵,先后与曹仁、满宠、李通、乐进、徐晃、文聘等名将交手,最终完成任务,协助周瑜拿下了南郡。

关羽被称为万人敌

关羽独立领导最有名的战役就是北伐襄樊之战,关羽以荆州三郡的兵力,首先打败了曹魏征南将军曹仁、汝南太守满宠以及襄阳太守吕常的联军,并且分别包围了襄阳城与樊城,然后又打败并俘虏了左将军于禁率领的曹魏中央军精锐三万人,同时还斩杀了名将庞德。

关羽此战威震华夏,曹操吓得几乎要迁都,为了对付关羽,曹操几乎把整个政权一大半的兵力拿来对付关羽,曹操派出徐晃率军支援曹仁,然后又派了殷署、朱盖带着十二营士兵支援徐晃,还派出了张辽从合肥赶往襄樊前线,同时曹操本人则率领最后的精锐军队守在许都与洛阳之间的摩陂,严防关羽。

一个关羽带着荆州三郡的兵力就把曹操打成了这样,打败了多员名将,曹仁、满宠、吕常、于禁、庞德都败在关羽手中,曹操还派出徐晃、张辽来对付关羽,甚至曹操本人都想出战关羽,幸亏被人劝住,关羽如此大的能耐让曹操非常担忧,要不是后来曹操联合孙权,让孙权偷袭荆州,曹操还不知道会损失多大。

关羽被杀

孙权偷袭荆州之后,关羽的形势直转直下,后方被袭,前线战败,关羽走投无路只能败走麦城,从麦城突围后,还是被东吴军队俘虏,然后就地斩杀,孙权命人把关羽的首级斩下送给了曹操,曹操以诸侯之礼将关羽首级下葬。

一代名将就这样被杀,关羽被杀可真是冤啊,明明是盟友的孙权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而做出短视的军事行为,如果孙权与刘备继承联合,后来的西晋是无法统一天下的,关羽是政治斗争的牺牲品,如果没有孙权的偷袭,即使关羽在前线被徐晃打败,也不至于被杀,而荆州更不至于失去,所以关羽排第五。

第四名:张飞

张飞在三国正史上的评价与关羽是一样的,是三国唯二的万人敌之一,只是张飞的能力稍逊于关羽,张飞早年的事迹并不详细,很多没有记载下来,第一件被记载下来的事就是张飞据水断桥。

张飞据水断桥

当时曹操率领五千虎豹骑攻打刘备,在当阳长坂坡打败了刘备,刘备向江夏郡逃走,让张飞率领20个骑兵断后,张飞守着河岸,拆毁河桥,并且大喊:我就是张益德,谁敢与我来决一死战!结果曹操数千骑兵,无一人敢靠近,于是刘备安全了。

《三国志 张飞传》: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益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为什么张飞带着20余人,曹军就不敢追了呢?

至少有两个原因:

一是张飞武艺高强,作战勇猛,又是一副不怕死拼命三郎的样子,曹军也听说过张飞的威名,不敢贸然决战。

二是张飞拆毁了桥梁,没桥曹军就只能从河水中趟过,但曹军不敢过河,怕张飞来个半渡而击,所以不敢决战。

可见张飞是威名远扬的,除此之外,张飞在宕渠之战把曹魏名将张郃打得全军覆没,张郃手下近万人,最后只有十几个人跟着张郃一起逃走,张郃这样的名将也是战功赫赫,但与张飞比起来,几乎是不堪一击。

张飞被手下张达、范强所杀

除此之外,张飞还有率军入川义释严颜,汉中之战张飞与马超一起被曹洪、曹休、曹真、张既等人联手打败。

张飞的死则显得非常冤,发生在关羽被杀之后,刘备准备起兵东征孙权,让张飞做好准备,当时张飞驻军阆中,准备出发前,张飞被自己的部将张达和范强所杀,张飞被杀的原因可能是因为他经常鞭打士卒,有可能张达和范强就被张飞打过,这两人就了报复张飞,所以在暗中杀死了张飞,可惜了一代名将,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杀,张飞死得真冤啊,排第四名。

第三名:邓艾

邓艾是曹魏名将,出身贫寒,在士家大族掌控的曹魏政权中,寒族很难翻身的,邓艾小时候受过教育,读过不少书,后来成为普通的屯田兵,因为有才能,当上了屯田都尉,后来到洛阳向司马懿汇报情况时,被司马懿看中而受到提拔,成为司马懿太尉府的掾属,后来升任尚书郎,并且一步步走上仕途。

年轻时的邓艾

邓艾凭借在屯田上的成就,后来当上了南安太守,在陇西一带抵御蜀汉的北伐,在与姜维的较量中,双方互有胜负,不过邓艾也算是阻挡了姜维及蜀汉的北伐,邓艾还在东部联合司马师镇压了镇东将军毌丘俭与扬州刺史文钦的叛乱。

邓艾一生最有名的一战就是发生在公元263年的魏灭蜀之战,当时钟会是总指挥,邓艾负责率领一支军队,当钟会大军被姜维利用地势阻挡在剑阁时,邓艾提出了另辟蹊径、偷渡阴平的办法,随后邓艾就率军渡过了七百里无人区的阴平小道,从而绕开了剑阁,直抵江油、绵竹,并打败了诸葛瞻的军队,直捣成都,逼降了蜀汉皇帝刘禅。

可以说魏灭蜀之战,邓艾居首功,可惜邓艾居功自傲,擅自做主蜀汉投降后的事项,并且擅自分封蜀汉群臣,被钟会及一帮魏将嫉妒,钟会联合卫瓘陷害邓艾,诬陷邓艾谋反,邓艾被司马昭下令抓捕送到洛阳,然而真正想谋反的人是钟会,钟会谋反引发了成都动乱,很多人被杀,包括邓艾,被卫瓘派人杀死。

邓艾灭蜀后被冤杀

邓艾本是灭蜀的功臣,他只是骄傲,并没有谋反之心,结果还是被杀,这就是冤,邓艾排在第三名。

第二名:魏延

魏延是刘备的部曲,因为作战勇猛,很有军事才能,并且立有战功,而被刘备破格提拔为汉中太守,成为独当一面的大将,魏延是蜀汉第二代将领中的佼佼者,军事能力超强,但为人与关羽一样,一是骄傲,看不起多少人;二是与人难以相处,人际关系很差;三是善待士卒。

魏延参与了入川之战、汉中之战与北伐之战,立了不少战功,曾经亲自打败曹魏后将军费瑶、雍州剌史郭淮,还在诸葛亮第四次北伐时与吴班等人打败了司马懿,魏延的悲剧是从诸葛亮去世后开始的。

诸葛亮去世后,把军队指挥权交给了杨仪,并且集合大军全军撤退回汉中,命令下达后,魏延不听,他认为诸葛亮去世后,魏延还可以领导北伐,这明显是抗命,并且魏延还率领自己的手下跑到杨仪大军的前面,把回汉中的栈道给烧了,迫使杨仪只能走小路。

魏延骁勇善战

然后魏延与杨仪分别上书刘禅,都告对方谋反,魏延先到南谷口,然后率军攻打杨仪,杨仪派王平迎战,王平只用了几句话就遣散了魏延的军队,魏延没军队了只能逃走,杨仪又派出马岱追上魏延,斩杀了他,并且诛灭了魏延三族。

与此同时,朝廷经过商议,以蒋琬和董允为代表的官员认定魏延谋反,杨仪没有谋反,最终给魏延定性也是谋反,但是,魏延至如至终都没有谋反,他没有投靠魏军,也没有背叛蜀汉,他最多只能算窝里反,与杨仪争权,违抗诸葛亮命令而已。

杨仪派马岱杀魏延多半是公报私仇的行为,因为两人一直不和,杨仪趁此机会杀死了魏延,他本来可以抓捕魏延上交朝廷处理,可是杨仪并没有这样做,而是直接杀了魏延,还杀了魏延三族,这杨仪就太狠毒了,所以魏延死得冤,排第二名。

魏延被杀

第一名:何进

三国死得最冤的人就是何进了,何进是东汉末年的大将军、外戚,他是汉灵帝的大舅子,妹妹是何皇后,在袁绍的怂恿下,何进准备诛死所有的宦官,但是他的妹妹何皇后不同意,于是何进听从了袁绍的意见,召董卓这样的军阀进京,以威胁太后同意诛杀宦官。

何进的这一行为把宦官逼急了,于是宦官联合起来,以何皇后的名义,把何进骗进宫中,何进一进宫就被宦官所杀,何进一死,天下大乱,袁绍、袁术及何进部将吴匡率军杀入宫中,斩杀所有宦官,整个京城洛阳一片混乱。

何进

然后就是董卓趁机率军进入洛阳,并且凭借军事强大控制了朝廷,成为东汉末年第一个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人,同时开启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时期。

何进本来是大将军,杀几个宦官,还要召董卓这样的地方军阀入京,况且宦官存在了几千年,存在就是合理的,根本没有必要全部杀了,可何进就是这样愚蠢,被袁绍给卖了,白白被宦官所杀,何进如果不死,天下的局势不会陷入混乱,仍然会在掌控之中,董卓也不可能乱政,这一切都是因为何进被杀,所以何进才是死得最冤的那个人。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