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的实力排名是怎样的?这个问题其实非常好回答,只需要把他们在军事、政治方面的成就都摆出来看一下,自然就知道他们谁的实力最强了!按照本文的排名,这五个人中,实力最强的是诸葛亮,其次是司马懿,再次是周瑜,之后是庞统,最后则是郭嘉!对的,你没看错,从各种战绩来看,郭嘉就是在五人中排名最后的,甚至本文认为都不应该把郭嘉放在这个排名中,而应该把荀彧或者荀攸放进来!

郭嘉

先说大家最关心的郭嘉!很多人都说,郭嘉不死,孔明不出,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的谣言,反正从正史中来看,郭嘉水平还不错,但也没有大家吹得那么神。就拿军事方面的成就来看,郭嘉相比于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就要差得多了,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庞统都有过独立统兵的经验,而郭嘉没有,说白了,郭嘉顶多算是个参谋,和真正的领军人物相比差多了。关于郭嘉的成就,被大家拿来说的无非就是这么几条。

一、十胜十败论。当时曹操讨伐张绣失败,袁绍写信来羞辱他,曹操非常生气,想要反驳,但想到袁绍军事实力强大,担心自己打不过袁绍。正在这个时候,郭嘉提出了著名的十胜十败论,提振了整个曹军的士气。在提升士气这一方面,郭嘉做得还是不错的。

二、预测孙策的去世。孙策一统江东后,实力愈发强大,曹操对此非常担忧。但是郭嘉却说,孙策这个人轻而无备,完全不用担心,他肯定会被刺客诛杀的。没过多久,孙策被许贡门客刺杀的消息果然传来,大家对郭嘉愈加佩服。

三、劝谏曹操远征乌桓。当时曹操本想远征乌桓,但是又担心刘表在背后作乱,不敢放手一搏。最终郭嘉向曹操分析了利弊,劝谏曹操大胆追击,成功地击败了乌桓。

上面这三件事,是大家提起郭嘉,常常说到的,也是通过这三件事,大家把郭嘉夸得如若神明。然而我们仔细分析,会发现,这三件事情,郭嘉不过都只是在说,根本就不用付多大的责任!用我们现在的话说,这就完全是在耍嘴皮子啊。比如十胜十败,这说白了就纯粹是鼓舞人心而已,根本没有实操的策略。预测孙策去世,则更像是在开玩笑一样。至于劝曹操远征乌桓,这可是差点把曹操给坑死了。就连曹操自己也不得不承认,这一次赢得实在是太侥幸了。

《曹瞒传》:时寒且旱,二百里无复水,军又乏食,杀马数千匹以为粮,凿地入三十馀丈乃得水。既还,科问前谏者,众莫知其故,人人皆惧。公皆厚赏之,曰:‘孤前行,乘危以徼幸,虽得之,天所佐也,故不可以为常。诸君之谏,万安之计,是以相赏,后勿难言之。

曹操自己都承认了这一次赢得太过侥幸了,下次再也不敢这么玩了,这岂不就是变相再说郭嘉的这个计谋太过凶险?

总的说来,郭嘉确实是有才之人,但很明显,相比于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庞统四人,他还是差上了不少的!仅从单独领军的战绩来看,郭嘉就比其他人差上了许多,至于政治能力,那就更不要说了。

诸葛亮

说完郭嘉,我们来开始说诸葛亮,其实诸葛亮排名第一,基本是毋庸置疑的,从诸葛亮在历朝历代的地位就能够看出一丝端倪。先说诸葛亮的政治能力,这一点是他的强项,三国时期应该没几个人比他更厉害吧?就从刘备去世后的那一段时间,就能够清楚地看出,诸葛亮是多么的强大!

荆州丢失,蜀汉失去半壁江山,人心各异。之后刘备率军北伐,夷陵之战,刘备大败,损兵折将,此时的蜀汉已经是人心浮动了,不少地方甚至发生了叛乱。刘备阵营本来就是外来的势力,天然受排斥,军事强的时候还能够压住众人,一旦军事转弱,很多人便会站出来对抗。夷陵战败对蜀汉来说可谓是一记重击,连刘备去世前都不得不做出妥协,让诸葛亮便宜从事,刘禅扶得起就扶,扶不起就君可自取。刘备为啥会在临终前如此交代?实际上是因为刘备知道蜀汉现在的局势很危险,接连两次大败,已经耗尽了蜀汉国力,现在刘备又撒手人寰,蜀汉国内势必发生动荡,稍微处理不好就很有可能亡国,所以刘备才说出那番话,希望诸葛亮能稳住蜀汉。

当时的曹魏和东吴其实都不看好蜀汉,大家普遍认为刘备一死,即便诸葛亮能力逆天,也需要十几年才能恢复蜀汉的实力,结果没想到,短短几年间,诸葛亮就稳定了蜀汉,还使得蜀汉国力恢复如初,这等手段、这等能力不得不让人叹为观止!实话说,本文认为,无论是换作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中的任何一人,估计都收拾不了蜀汉的那种混乱局面!历朝历代之所以把诸葛亮放在那么高的位置,正是因为诸葛亮的政治、治国能力太强了,几乎是把死棋走活了。

对于诸葛亮的治国能力,很多人还是比较认同的,没办法,完全挑不出大的问题啊,但是大家对于诸葛亮的军事能力,则比较怀疑了。因为北伐战争中,诸葛亮并没能取得大胜,所以大家普遍认为诸葛亮军事能力一般。可我们换个角度想,如果诸葛亮的军事能力真的一般,那被诸葛亮压着打的司马懿算是什么呢?司马懿坐拥更多的军队,却被诸葛亮堵在门口打,这要是说诸葛亮军事能力不行?那谁才行?

诸葛亮北伐,之所以并未取得决定性的胜利,其实并非是诸葛亮的军事能力不行,而是魏、蜀两国的实力差距天大,战争的胜负,最终还是取决于国力。

司马懿

司马懿这人,军事能力不用说,自诸葛亮死后,天下间基本无人是他的对手。任何狂妄的对手,遇到司马懿都会被胖揍一顿。而除了军事能力,司马懿的政治能力则更显出色。当然了司马懿的这个出色,在于隐忍!

在古代历史上,单单凭借三千死士和自身的声望,就能击败对手,掌握大权的,几乎没有!而且司马懿的对手还是当朝大将军,有皇帝在手,拥有无上兵权,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大司农印,可以随意征发粮草,可以说司马懿的对手是立于“不败之地”的!然而,最终司马懿却能凭借手段逼降对手,不得不感叹,司马懿这人,太会玩了,这等政治能力,有谁可以比拟?整个历史中,估计也就只有司马懿一人取得如此成就吧?

周瑜

周瑜军事能力非常强大,曾于赤壁之战中击败了曹操,之后又于南郡之战中击败了曹仁,可以说,周瑜的军事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不要被演义中的那个周瑜给骗了。除了超强的军事能力,周瑜的战略能力也不弱,在击败曹操后,周瑜曾制定了攻取益州的计划。

《三国志》:瑜乃诣京见权日:“今曹操新折衄,方忧在腹心,未能与将军连兵相事也。乞与奋威俱进取蜀,得蜀而并张鲁,因留奋威固守其地,好与马超结援。瑜还与将军据襄阳以据操,北方可图也。”权许之。

从周瑜的这份谋划来看,他的战略能力丝毫不弱于诸葛亮,周瑜也想着攻取益州以为基地,对抗曹操。而且当时的孙权,也已经被周瑜说服了,接下来的事情就是坐等实施了。可就在这个时候,周瑜却意外去世了,留下了诸多遗憾。假如周瑜活着,天下的局势必将发生大变!退一步说,即便周瑜没有攻下益州,益州还是属于了刘备,那偷袭荆州之事、击杀关羽之事也不一定会发生!因为周瑜是有战略头脑之人,他一心想的是问鼎天下,而不是固守江东。当关羽发动北伐时,他肯定会从另一边出兵曹魏,到时候曹操面对两大压力,或许真的只能迁都,以避锋芒!

庞统

庞统在三国时与诸葛亮齐名,不过庞统这个人其实更加擅长军事作战,最开始的庞统就是在周瑜手下任职,很可能还参与了周瑜进攻益州的计划。只不过随着周瑜的早逝,庞统逐渐不受重用了,所以转而投靠了刘备。在刘备这边,庞统积极劝说刘备进攻益州,并为其做出详细谋划,可以说,庞统在刘备进攻益州之战中,出力极大,只不过庞统比较倒霉,竟然在战场上被流箭给射死了,失去了建功立业、名扬千古的机会。

事实上,周瑜和庞统二人都是比较倒霉的,因为他俩死得太早了。就他俩在生前所表现的才能来看,他俩要是活着,日后的成就肯定会非常高,说不定整个排名都需要重新排列。所以说,综合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的分析来看,活得久的优势太大了,郭嘉、庞统、周瑜三人去世得太早,导致他们的实力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而司马懿要是没有活那么久,五六十岁就死了,他也不可能有篡夺曹魏大权的机会,他展示给大家的实力,自然也就不会那么强了。

结语

综合军事能力和政治能力来看,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五人中,实力最强的应该是诸葛亮,其次是司马懿,第三是周瑜,第四是庞统,而最后一个则是郭嘉!对此,你是否有不同看法呢?欢迎留言评论!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志》《曹瞒传》)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引言

三国,一个混乱的时代,从东汉末年,到西晋统一天下,百姓颠沛流离,始终被战乱所困扰着。贫穷、饥荒、战争、死亡,妻离子散,家破人亡,无尽的凄凉让那些生活在最底层的人看不到希望所在。

同时这又是一个悲壮的年代,魏蜀吴天下三分。一时间多少英雄豪杰登上历史舞台,他们或是为了野心,或是为了理想,或是为了黎明苍生,用自己的才干、智慧,在为这个时代做着一些什么。

这还是一个辉煌的年代,虽然说这百年来百姓们的生活是困苦的。但它开启了一个思想解放的潮流,同时间在这百年里涌现出的人才数量堪称历史之最。

混乱带来的悲壮,悲壮引发的思考,思考促动了辉煌。遍观整个人类历史,三国是独一无二的。

分析

三国,给大家带来最为直观的感觉除了乱之外,还有一个就是人才济济。

如果从公元184年黄巾起义开始计起,到公元280年西晋统一天下结束,这段时间不过百年。就是这百年,出现了多少被后世所铭记的人才。

论武,关羽、张飞、马超、赵云、张辽、于禁、乐进、周泰、黄盖、甘宁、太史慈、吕布,这些人都是如雷贯耳。

论谋,诸葛亮、法正、庞统、荀彧、荀攸、郭嘉、贾诩、程昱、毛阶、董昭、沮授、陈宫,哪一个不是名驰宇宙。

论才,孔融、王璨、陈琳、徐干、阮瑀、应玚、刘桢、杨修、曹植、张昭、许靖、向朗,皆是文采风流之人。

不过,所有爱三国的人,最爱比的就是武与谋。而武与谋之中,谋的比较频次又要高于武。没别的原因,因为这个年代出现了太多传奇般的智慧人物。

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想比较谁的“谋”更高,那真的是一件难事。因为在“谋”的背后,支撑他们的还有所处实力的国力、君主的信任、其他人才是否充沛,等多重因素。

  • 从官职来看实力

从官职来看一个人的实力,或许有些偏颇,但也有其一定的合理性。

毕竟曹操、刘备、孙权都不是昏聩之人,他们都有识人之能。而且,也能把合适的人安排在较为合适的位置。

诸葛亮:丞相。在蜀汉诸葛亮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人物。他是蜀汉地盘的奠定者,制度的制定者,政策的策划者。

司马懿:大将军、太尉。在曹叡死后,曹魏集团基本上就算被司马懿所控制。他是曹魏集团的掘墓人,同时也是护卫曹魏的守墓者。没有他,三国的历史或许会被改写。

郭嘉:军事祭酒。我不否认郭嘉的才干,但这个地位足以说明一定问题。曹操身边有很多军事祭酒,他们都有各自的贡献。郭嘉喜好用险,绝对是一流的谋士,但他没有唯一性,曹操身边只有荀彧是唯一的。

庞统:中郎将。庞统的情况比较特殊,他死的太早了。他死的时候,刘备的团队还没有稳定。刘备能给的最大的官职就是中郎将,当时的诸葛亮也是中郎将。如果不是因为英年早逝,他的官职一定要高于中郎将。

周瑜:偏将军兼任南郡太守。这个官职虽然看似不大,但也是周瑜在世的时候,孙权能给到的最高位置。他是东吴势力的奠定者,在东吴他的存在也是唯一的。

从这五个人的官职中,我们可以看出来,官位最高的是诸葛亮、司马懿,次之是周瑜,再之后是庞统、郭嘉。

这个官职不能说明所有问题,因为周瑜、庞统死的时候,孙权和刘备的政治系统还没有完备,因此他们的官职都不高。不过,却是能给到的最大职位。这种职位足以说明,他们在各自政权中的地位。

而郭嘉不同,郭嘉死的时候,曹魏集团的政治系统已经完备,可他的职位迟迟没有提升。这是否也能说明一定问题呢?

如果仅从这个标准来看,他们的实力排名应该是:诸葛亮、司马懿、周瑜、庞统、郭嘉。

  • 从表现来看实力

官职能够说明一定问题,后世的地位也能说明一定问题,但最能说明问题的还是表现。接下来,咱们就看看各自的表现。

诸葛亮:

有人说诸葛亮不会打仗,我觉得这个评价对诸葛亮不公平。毫不夸张的说,换任何一个人到诸葛亮的位置,表现都不会超过诸葛亮。《三国志》中对诸葛亮的用兵是这样说的: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如果没有诸葛亮,就不会有后来的三国。《隆中对》是诸葛亮给刘备贡献的战略目标和策略。这对刘备而言是独一无二的。也是当时任何一个有识之士都会有的想法。

诸葛亮的表现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是内政,二是军事。

论内政,诸葛亮是蜀汉政策的制定者,蜀汉政策无一不出于诸葛亮之手。而论军事,他北伐中原,充分展现了其军事能力。

以弱对强,还能取得多次胜利。最终连对手都不得不赞叹他是天下奇才。有人说诸葛亮的主动进取是不对的,而我想说的是,如果他不主动进取,那么龟缩的蜀汉就等于是自取灭亡。

他是选择了最适合蜀汉的生存发展方式,当时只有主动进攻,才能让蜀汉更长久。怎奈何东吴方面配合的不到位,诸葛亮只能独木难支。

司马懿:

司马懿是真正的三国大赢家。从司马懿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得出一点,能耐大,不如活得久。

我肯定司马懿的能力,他是杰出的文武全才,而且在曹魏末年有着独一无二的特殊地位,是无人可以取代的。

他的战绩除了抵御蜀汉的北伐外,最大的战绩就是平定辽东。平定辽东之战,可以说是三国时代里面含有的对外作战,其历史地位是值得肯定的。

而抵御蜀汉,司马懿充分的运用了“耗”字诀。这个“耗”其实也是《孙子兵法》的真谛,说白了就是等待敌人的失误。而司马懿等待的就是诸葛亮的死亡。

虽然诸葛亮与司马懿没有你来我往的谋略交锋,但司马懿能够从战略角度,用最稳妥的方式对付诸葛亮,仅此一点就足以被人称道。

郭嘉

人们提及郭嘉,就会说到郭嘉的十胜十败论。诚然,十胜十败论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战术上,包括对人心的揣测上,都被郭嘉准确的预测到了。

而且,郭嘉的神预测不止一次。对付吕布、对付孙策、对付袁绍、对付乌丸,郭嘉每一次都能准确的预测人心。

这是一个恐怖的对手,无论是谁都不希望有这样的敌人存在。而无论是谁,有这样一个谋士在身边,那都会如虎添翼。

但郭嘉的才干是奠定在强大实力基础之上的。他的预测人心可以影响战局,但无法左右战局。而且,他的能力仅局限于军事领域。

换言之,郭嘉只有配上了曹操才能发挥最大的能力。他能够最好的利用格局,但他创造不了格局。

庞统

如果说是诸葛亮为刘备制定了战略格局,那么庞统就是刘备开展战略格局所需要的信号弹。

正是庞统的到来,让刘备在除了诸葛亮之外,又多了一个可以依靠并且信任的“智囊”。如果没有庞统的到来,仅凭借诸葛亮,何时能拿下益州永远是个问号。

庞统来了,刘备心里有了底。诸葛亮防守荆州,可以保荆州无虞。而刘备则带着庞统去图谋益州。按照庞统和诸葛亮的思路,益州应该是“骗”来的,而不是打来的。

我很认同庞统和诸葛亮的想法。“骗取”益州,是实力不足的刘备可以用的最好办法。要真是那样操作,庞统不会死。

而庞统不死,在益州夺取之后,就可以由庞统到荆州前线与关羽共同防守,诸葛亮到后方参与到政治建设中。这样三国的格局或许能够改写。

周瑜

三国是一个出产少年英雄的时代。

诸葛亮的出场是在20岁,司马懿的出场是在22岁,郭嘉的出场是在21岁,庞统的出场是在25岁,周瑜的出场更小,是在15岁。

回首看,三国群雄在20岁左右已经显露头角,我们在那个年龄的时候还在上学。而周瑜登上历史舞台的时候,我们才是中学。

在周瑜的军事生涯里没有败绩。他是孙策临终之前,留给孙权最宝贵的财富。

当东吴面临危机的时候,是周瑜的决断挽救了东吴,同时也奠定了三国格局。对东吴而言,没有人可以替代周瑜。

结语

如果从个人成就而言,无疑司马懿是最大的。要是从历史地位来看,那么诸葛亮则是遥遥领先。

虽然说以这两个维度相比较,郭嘉、庞统、周瑜是远不如诸葛亮和司马懿。但如果仅从个人实力出发,那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我无法做到准确而又客观的对他们进行排名。无论我如何排名,都会有人持有不同意见。

所以,我的排名也只是根据个人情感而排的,按照先后顺序分别是诸葛亮、周瑜、司马懿、郭嘉、庞统。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关羽、张飞曾被曹操称为万人敌。但这是虚假的万人敌。什么是真正的万人敌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这是万人敌。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也是万人敌。鹰视狼顾之相的那位,遗计定辽东的那位,都是真正的万人敌。还有巧献连环计、为公瑾送丧、命丧落凤坡的虽然落魄,也是一位万人敌。

这五位分别是是蜀国丞相、三国智绝的诸葛亮诸葛孔明。一代鬼才的郭嘉郭奉孝。与“卧龙”齐名的“凤雏”庞统庞士元。东吴大都督、曲有误周郎顾的周瑜周公瑾。还有那位三国尽归其手的司马懿司马仲达。这五位可以说是无出其右的绝代智谋。那么,他们的实力排位是怎样的呢?我们分别看看这五个人(排名不分先后)。

诸葛亮

三国有三绝,义绝关羽、奸绝曹操,还有智绝诸葛亮。诸葛亮的一生可以说是光辉灿烂,从他一出场便是不出茅庐便知三分天下,到一路跟随皇叔征战,蜀汉军事集团的文修武备都是他的手笔。最后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为后世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但是诸葛亮最出色并非后世盛传的军事能力。据传他曾“新官上任三把火”第一把,火烧新野;第二把,火烧博望坡;第三把,火烧赤壁。但是这第三把实际上是周瑜烧的。空城计,也是仿照赵云而创造出来的。

诸葛亮最好的是他的后勤管理能力以及内政能力。他仅凭蜀国的十几万人口就能和百万人口的魏国相抗衡。又能辅佐刘禅,虽然阿斗的确扶不起。而他能保持蜀国的稳定已经充分显示他的能力了。

郭嘉

郭嘉为何被称为“鬼才郭奉孝”呢?他的一生虽然短暂,年仅三十八岁便早早离世。但是生前,他助曹操平了吕布,出奇策水淹下邳。又在官渡之战为曹操出谋划策,帮助他平了河北。后来跟随曹操北征乌桓也是计谋频出帮助曹操征服了乌桓,保证了北方的稳定。但是这时,他英年早逝了。其实距离评定北方还差个辽东。他也想到了。

郭嘉临死前,为出征的曹操留下一封书信,告诉曹操应该坐收渔利不应过早出兵。之后果然成功,这是遗计定辽东。郭嘉,计谋无出其右。

周瑜

周大都督,跟郭嘉的定位很类似。第一,帅。第二,草创班底。郭嘉跟着曹操打下基础,周瑜跟着孙策打下东吴的地基。第三,英年早逝。郭嘉三十八岁去世,而周瑜三十六岁就走了。

正史中,周瑜可不是被诸葛亮气死的心胸狭隘之人。他是孙策的托孤重臣,是赤壁之战的主谋,是威震天下的东吴都督。

庞统

卧龙凤雏,得一可安天下,这庞统的地位,也不需要多赘述了吧?

赤壁之战也是多亏了庞统巧献连环计才能拿到如此辉煌的战果。他和张松一样,那时候,一个丑陋的人,走到这个地步。不容易。

司马懿

这位大晋(中华上下五千年最乱的大一统王朝)的开国君王(虽然没称帝),最擅长是是什么?

军事能力?内政?不,是政治能力。一直隐忍,到最后成功除掉曹爽一族。让司马家独掌大权,为之后他的孩子们篡魏立晋奠定了基础。虽然夺取孤儿寡母的天下不光彩,但这是实力的证明。

说了这么多,我依然没有排名。因为这五人的实力我认为各有千秋。实在无需按照实力排名。而且有三位英年早逝,他们的实力并不完全。对于这些人中龙凤,我认为他们说同级的。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我看是:第一诸葛亮、三国童子谣可以证明、第二庞统应该与诸葛齐名、但英年早逝、第三是司马懿、第四是周郎、第五是郭嘉、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愉怎样排名?

引子:资料记载粟裕大将给高级学员上课,学员问诸葛亮是军事家么?

粟裕大将讲诸葛亮不是军事家,战略家也不是,学员们一下都蒙了,其实一点不奇怪,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指挥过大军团作战的莫过于,林彪元帅,粟裕大将,彭德怀元帅,而林彪元帅还夸粟裕大将算无遗策,粟裕大将有资本评价诸葛亮,由他指挥的战争史诸葛亮是望尘莫及的。

评说:诸葛亮促使孙刘联盟是他一生最大的功绩,慬慎治国忠于刘备是无话可说,说到打仗基本上是败多胜少,可以说是常败将军或丞相,在培养接班人及用人问题上根本不行,历史的记载在那儿明摆着,忠心耿耿为蜀汉尽心尽力,留下千古美谈。

司马懿在三国志评论很少,由于作者是在晋代所记载,祥细资料要从晋书去考证,好像后人对司马懿评价不怎么样,其实司马懿有很多东西值得后人学习,司马懿三起三落,韬光养晦,跟诸葛亮的较量,培养儿子随军出阵,不是诸葛亮能办到的,司马师,司马昭都是狠角儿,讲到打仗诸葛亮与司马懿不是一个层次上的人,他扮猪吃虎,千里平判的那些事读者都清楚就不多言了。

庞统能人也,司马徽对其评价极高,精明能干,善阳谋,不恭维,不怕得罪人,打益州稍有成绩刘备就饮酒庆功,庞统很看不惯,一人喝闷酒,刘备问何因,庞统讲抢别人城池,占他人土地有什么值得高兴的,刘备大怒,庞统视若无物,也不道谦,庞统就是这样的性格,其实庞统那时心就凉了,他若不想死谁又能暗算得了他呢?难道他不知换刘备坐骑意为着什么,他是用自己的生命证明给刘备看。庞统杰出的军事家,他的能力不在诸葛之下。

郭嘉就不祥细介绍了,郭嘉不死,诸葛不出,其实这也是巧合,诸葛亮出山与郭嘉一点关系没有,事实能证明郭嘉的军事能力,随曹操征战北方,得心应手,曹操何许人也,放眼三国谁敢相齐并论,曹操佩服的人又有几个,可惜天不惜英才,人的知识是不断积累起来的,他若活到诸葛的年龄要胜出诸葛亮多多。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惊涛拍岸,乱石穿空,谈笑间墙橹灰飞烟灭…。

周愉能文能武,心胸广阔,深得孙策,孙权的器重,以少胜多,打赢了著名的赤壁之战,打败不可一世的牛人曹操,他的光点到极限,可惜流矢无情,周愉英年早逝。

结束语:以上五位名人,只有周公瑾指挥过三国时期三大战役的赤壁之战,其他人无此殊荣,要让本人排名的话是:周瑜,司马懿,庞统,郭嘉,诸葛亮。这是讲军事,不包括政治,闲聊!

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这五人实力排名是怎样的?

汉末三国魏晋南北朝到隋,近四百年的战争和饥荒使得大半个中国血流成河,尸骨如山,千里无烟,白骨蔽野,无疑这是一个使人民极为痛苦的时代。但是,这又是一个思想大解放的伟大时代。玄学、佛教、道教纷纷登场。都宣称自己有摆脱痛苦,获得幸福的“祖传秘方”。在这个风起云涌的乱世,文人思想家和战略家不甘寂寞走向政治舞台,战神武将挟漫天黄沙出现在各个战区。其中的佼佼者如诸葛亮、司马懿、郭嘉、庞统、周瑜,都是当年“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一时英雄,他们在一起究竟该如何排定名次呢?唯一标准是他们的成绩。

笫五名 庞统

庞统字士元,襄阳人。正如我开篇所言,思想大解放的庞士元,自然醉心于玄学、佛教、道教的钻研,苦苦思索怎样使残酷的现实转变。庞士元有个令每个人都愉快的优点,他总是夸大自己点评人物的优点,他的理由是:“方今天下大乱,正气哀败,正需要振兴风俗,扶助正道,所以把人说好一点,仰慕的人就多,就可以促进世风教化,社会变好。”当时庞统的职业可能就是评论家。

他刚开始进入政界是在南郡太守周瑜手下担任政府的“功曹吏”,后勤人事一把抓,赤壁之战后,周瑜病死于征途,庞统后来投奔了刘备。

如果各位以为庞统就是一个文职人员,那你就错了!此人是楚汉相争时的范曾式人物,益州牧刘璋与刘备在涪县的富乐山(今绵阳市游仙区)相会时,庞统耳语刘备,可以在酒宴中掷杯为号,抢先下手拿下刘璋,免得以后又费马达又费电的取成都。

被刘备拒绝后,又向刘备献上取成都的三条计策,刘备听从第二计,拿下了刘璋手下两员大将杨怀和高沛,转攻成都,沿途州县纷纷陷落。刘备回到涪县后,摆酒庆祝;他对庞统说:“今日聚会,真是快乐极了!”绵阳富乐山以此出名。

在进军围困雒县(今广汉市)的战斗中,被流箭射中而死,时年36岁,庞统曾为36岁的周瑜扶棺回苏州,四年后,以同样的36岁死于相同的箭下,实在是造化弄人!庞统与周瑜一样,都是英才,难得的英才,只是死得太早了,根据庞统生前的成绩,只能敬陪末席。

第四名郭嘉

郭嘉字奉孝,颍川郡阳翟(今河南禹州洛城县)人。郭嘉是一位战略家,他的目光往往越过眼前的现实,预计未来将发生的变化,主要事例有:

1.曹操三仗就打败了吕布,吕布只能固守待变。战争的要诀在于:“夫战,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军将士疲惫不堪,曹操想退出算了,郭嘉一声:“不可!要继续攻击,大有“宜将剩勇追穷寇”之势,结果是吕布白门楼被擒,所以奉孝功不可没。

2.曹操与袁绍大战于黄河边上时,江东孙策趁势扩充地盘,并想袭取许昌,曹操大惊失色,手下将领更是变脸变色,军心大乱,又是郭嘉分析了孙策的行为方式后,用地道的河南方言对曹军大吼一声:“你莫走.....”!因为他算好了孙策属于“刚猛而不防备,虽有兵众百万,和一个人独行原野没有区别。他必定要死于匹夫之手,在长江边,孙策果然被许贡门客暗杀。我认为,很有可能郭嘉的情报部门已经获得消息,所以郭嘉胸有成竹。

3.有所为,有所不为,懂得取舍,方为良将。在打败了袁绍后,曹操想一举拿下他的两个儿子袁谭和袁尚,使北方统一,但是郭嘉制止了,理由是这两弟兄必然会争夺自己父亲死后的权利,郭嘉力主取佯攻荆州之态,静静观其变。两弟兄果然为争权夺利大打出手,袁谭被袁尚打败后,投降了曹操。郭嘉这一手“以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战术,值得赞叹!

4.又是面对艰难的战略抉择,究竟是先征袁尚还是三郡乌丸,而荆州二刘虎视眈眈,会不会乘机袭取许昌,这种重大的问题,一旦决策失误,后果严重。郭嘉决定先征夷人的乌丸,因为乌丸以为自己地处偏远,曹军不会舍近求远,但是具有战略眼光的郭嘉以轻装骑兵,出其不意的踏平了乌丸,斩获颇丰。郭嘉深思熟虑,韬略精通,为曹操最后平定北方立下不朽功勋。然而,和周瑜的命运一样,时年38岁的郭嘉从柳城回来后,疴疾日沉,不幸去世。郭嘉是一位战略家,他的长处是深思熟虑的全盘考虑,然后作出准确的判断,其能力犹如汉时的张良。只是由于英年早逝,成绩止步于最精彩的“赤壁之战”前,所以屈居第四名。

第三名 周瑜

周帅哥的军事生涯从二十一岁起至三十六岁止,十五年的行伍作战尚无失手记载。堪称“常胜将军”。他的经典之战将决定汉末的政治格局,这就是扬名千古的“赤壁之战”。以区区三万之众,迎战二十万曹军。要晓得,当时的曹军是政府军,而且挟平定北方诸雄的余威,滿以为可以一口吞下东吴。

“赤壁之战”其实是一场系列作战,并不是孤立一战。前后尚有江夏和江陵之战。三战皆胜,东吴政权的排名由此进入前三甲,周瑜是战略的制定者和指挥者,蜀、吴能够活下来,完全依靠周帅哥那荡气回肠的“赤壁之战。”周瑜短短的一生堪称完美,几场战略无一点漏洞,如果他不英年早逝,三国之争,鹿死谁手,尚无定论。

第二名 司马懿

看来司马懿“阴险狡诈”的老狐狸形象是无法改变了,无论戏剧、电影、小说,但是,他的战绩摆在那里的,又无可奈何!凭心而论,这是一位文武兼备的军地两用人才,而且是主帅型人才。

司马懿字仲达,河内郡温县(今河南温县)人,名门望族出身。在曹操和其子曹丕时代,他都是文职人员,一直捱到魏明帝曹叡时期,才由文官转为军事大员,指挥千军万马。大有一种“由书生而封侯,主持半壁河山”的气势!

主要战绩有:景初二年(238)春正月,统领雄兵四万,长途作战,从中原进攻远在辽东半岛的公孙渊,以期彻底平定北方。经过八、九个月的战斗,终于一举攻下襄平,共计斩杀包括公孙渊在内的二千余名官员和兵士七千余人。六十多岁的司马懿长途奔袭4000里,踏平半岛,堪称经典之作。

嘉平元年(249)高平陵之变后,曹氏集团实力大减,司马家族趁势而为,大有取而代之的感觉,但是,四朝元老王凌在南方跺脚不满,似乎在警告司马集团,淮扬还有老王!

但是,由于实力的有限,计划泄密,王凌一开始即处于不利地位,司马懿突然出动四万精锐的中央嫡系部队,以高压态势兵临淮扬。年近八十的王凌最后被逼喝下毒酒自尽。三个月后,七十三岁的司马懿也追随老朋友而去。

司马懿与诸葛亮的北伐战役情况,留在位居第一名的诸葛亮篇章简介。总结司马懿的用兵原则,他是十分珍惜自己的军队,从不轻易在口边挂着“决一死战,血拼到底”这些言论,他总是希望能“以不战而屈人之兵”,为此,他不惜一切手段。三国的谋士如云,统帅型战将多人,只有司马懿以七七三岁高龄撑到最后,除了他的能力,老天的眷顾也是他成为第二名的理由之一。

第一名 诸葛亮

其用兵也,止如山,进退如风,兵出之日,天下震动,而人心不忧。

一一《三国志·诸葛亮传》裴注引巜袁子》

司马懿曾经嘲笑诸葛亮为“山野村夫”,主要是因为直到27岁前的十年,诸葛亮都生活在隆中乡下,一直躬耕土地。其实诸䓪亮小隐于此,缘于隆中既是幽雅之地,又是著名的水陆码头,南来北往的英雄豪杰无数,我老诸久等必有一禅,总有自己值得追随的仁义、豪爽的大哥出现,山沟里必定有风云际会那一天!

这一等就等来了已经陷入久困的英雄一一刘备。建安六年(201)刘备拿给孟德撵得鸡飞狗跳,从中原直到荆州,只有投靠宗亲刘表。历史性的会晤在隆中一间茅屋上演,大家都清楚这个故事,不再重复。在贡献了刘备以后的战略目标《隆中对》后,27岁的诸葛亮,跟着47岁的刘备出山了。

出山后的诸葛亮是否就亲自指挥军队作战了呢?我们不拿《三国演义》说事,真实的情况是为财政收入而操劳,担任筹款、筹粮的如同箫何那一角色。“赤壁之战”打得闹热,诸葛亮以军师中郎将身份在湖南的零陵、桂阳、长沙征税,以充军实。

诸葛亮军事上的表演,肯定是北伐中原的系列战役。

在这个过程中,诸葛亮亲率主力,发动攻击四次,两次出兵祁山,一次出兵陈仓,一次出兵褒斜道;另外还派出将领陈式、魏延、率领非主力进攻各一次。总共六次。所谓六出祁山是不正确的。

当然,诸葛亮六次都没有成功北伐,但是,他的用兵才能却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充分体现了。

1. 对军队的治理

这是一个综合工程,包括军队的组建、训练、管理、指挥。巜三国志》作者陈寿,也曾经是诸葛亮手下的一员,作过姜维幕僚,他赞叹不已:“军容整齐,赏罚严格;号令分明。“连那个嘲笑过诸葛亮的司马懿也赞不绝口:“天下奇才也!”

2. 军工武器制造

诸葛亮实验生产出了大强力的弓弩,铁制利箭长达20厘米,可以连发十支箭,杀伤力恐怖,取名“元戎“。

他又根据秦岭山地的崎岖特点,生产了两种独特的交通运输工具一一木牛、流马。

3. 军事著作的数量和质量,国内一流。

笔者曾经看过诸葛亮的著作目录,涉猎领域较多,完全可以比美曹操,与后世的曾国藩相似,比如他的名句:“澹泊明志 宁静致远”不知成为天下多少人的座右铭。

诸葛亮之所以在军队和军品上花无数心血,归根结底还是蜀国国力弱于曹魏,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占优,只有在军队质量上下功夫,增加作战能力。

结语

由于蜀汉政权的弱小,又不占天时地利人和,年过半百的诸葛亮知道时日不多,决定最后一次北伐战争从走褒斜道主攻关中平原,因为这条道离长安最近。这是贯注全身力量的冒险一搏,建兴十二年(234)丞相在褒斜道北口一平坦之地建立行辕,这个地方叫五丈原。狡猾的司马懿仍然和丞相打粮食消耗战,闭门不战!诸葛亮无可奈何!由于诸葛亮没有得力助手,凡事都要亲自动手,繁重的工作终于压垮了他,当年八月,于五丈原行辕患病去世,终年54岁。这冒险的一搏,悲壮结束了。根据综合考虑,诸葛亮为第一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