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三国时期,蜀汉最出名的猛将莫过于五虎上将了,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人是蜀汉集团超级厉害的猛将,在军事上多有建树。而这些人的去世后,姜维和魏延,则成为了蜀汉一流的猛将,尤其是姜维,到了后期更是成为了蜀汉守护神一般的人物,那么作为蜀汉一等一的将才,姜维和魏延,到底谁更厉害一点呢?
今天我们就从个人武力、军事能力、政治能力这三个方面,来对比一下姜维和魏延的实力,看看他们到底谁更厉害一点?
个人武力
姜维和魏延的武功,一直是大家争论的焦点,有些人认为魏延武功最高,五虎之下,基本上魏延的武功算是最强的了,而另外一些人则认为,姜维的武功最高,毕竟连赵云都曾在姜维手下吃过亏,大夸姜维的武功。似乎每个人都能找出一堆证据支持自己喜欢的武将,那么事实到底是怎么样的呢?
我们先从姜维和赵云的交战来看。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开头形势一片大好,陇右五郡直接投降了三个郡,之后诸葛亮又诈称将夏侯楙被围在了南安城,想要将天水郡的士兵引出,然后让赵云奉命去进攻天水郡。结果当赵云率军前去时,却中了姜维的计谋,姜维早已经看破了诸葛亮的调虎离山之计,并率领伏兵包围了赵云。姜维率先向赵云发动了进攻,激战中,赵云未能取胜,只能暂时撤离战场。
原文:云挺枪直取姜维。战不数合,维精神倍长。云大惊,暗忖曰:“谁想此处有这般人物!”
从两人的交手过程来看,并没有分出胜负,而且赵云本以为陇右没多少高手,结果遇到了姜维,看起来姜维的战斗力似乎是不错的。很多人说原文中描述姜维“精神倍长”,说明姜维是占据上风,越打越勇了,实际上压根不是这么回事。
在三国演义中,“精神倍长”并不是一个非常好的词语!葭萌关之战时,马超和张飞二人大战了两百回合,然后两人都出现了“精神倍长”的状态;襄樊之战时,庞德和关羽大战了一百回合,然后两人都出现了“精神倍长”的状态。由此可见,“精神倍长”实际上是打到了一定的极限程度才会爆发出来的实力。姜维只和赵云大战了几个回合,就出现了“精神倍长”的状态,这其实就是暗示了姜维的武功并没有赵云那么高,要是换成关羽张飞这种猛将,和赵云至少也要打到一百回合才会出现“精神倍长”的状态。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姜维开始要尽全力了,但是赵云似乎并没有出现“精神倍长”的状态,这就说明此时的赵云还是游刃有余的。
后来诸葛亮用计收服了姜维,把姜维带在身边培养。但是当遇到曹魏的猛将张郃时,诸葛亮却从来没让姜维出战,反而是让魏延上,这说明,其实在诸葛亮看来魏延的能力其实是要高于姜维的。在演义中,姜维的实力发挥非常不稳定,有时候能和那些高手打平,但有时候却连一个普通大将都拿不下,所以对于姜维真实武力的评估,其实应该取一个平均值。而不同于姜维,魏延的武力一直保持在一个比较高的水平。
襄阳城时,魏延曾想打开城门迎接刘备,结果遭到文聘的拦截,和文聘爆发了大战,最终手下都拼光了,魏延只能撤离。从这一战我们可以看到,魏延的武力其实是应该和文聘一个档次的。
刘备征西川之战时,魏延为了抢功,多次和黄忠互怼,甚至当着刘备的面说黄忠人老了,实力不行了,气得黄忠差点要起来和他火拼。黄忠的武力,在长沙之战可是得到过验证的,能够和关羽大战一百回合不分胜负,但是魏延面对这么厉害的黄忠,却是丝毫不惧,这只能说明,魏延自认为实力和黄忠差不了多少!
汉中之战时,曹操指挥大军和刘备交战,机智的魏延直接抄小道摸到了曹操的指挥所,差点就把曹操给俘虏了,危机时刻庞德杀了出来,经过一番激战,庞德奋力将魏延杀退了。注意“奋力”这个词,通过这个词我们可以发现,庞德打退魏延其实也是非常费力的,也就是说魏延的武功比庞德差不了多少。
诸葛亮三出祁山时,为了击败司马懿,准备使用诈败计,引诱张郃等人的追击,等到张郃他们进入伏击圈了,诸葛亮再命人截断张郃的退路,之后便是瓮中捉鱼了。但是这个伏击计划,最关键的一环,便是蜀汉这边必须有人能够截断张郃退路,使得张郃不能退走,而张郃又是一代猛将,这就意味着蜀汉这边必须派出一个能挡住张郃的人。而这个人,诸葛亮选择的是魏延!
原文:孔明唤众将商议口:“今魏兵来追,必然死战;汝等可一当十,吾以伏兵截其后:非智勇之将,不可当也。”孔明言罢,以目视魏延。
诸葛亮是想让魏延去挡住张郃的,这就说明在诸葛亮心目中,真正能匹敌张郃的还是魏延,而不是姜维!
综合上述分析来说,魏延是绝对有一流的武力水平,而姜维的话,要看他的状态,状态好的话能有个一流,状态不好就是个普通大将,所以说,整体来看魏延的武力是要强于姜维的!
军事能力
魏延投靠刘备的时间比较晚,荆州时期才开始跟随刘备,但这并不影响魏延的升官。虽然在打下益州后,魏延只是个牙门将,但是当汉中之战过后,刘备却直接将魏延给提拔为了汉中太守,令众人惊讶!
《三国志》:先主为汉中王,迁治成都,当得重将以镇汉川,众论以为必在张飞,飞亦以心自许。先主乃拔延为督汉中镇远将军,领汉中太守,一军尽惊。
当时大家都以为打下汉中后,汉中太守的这个位置应该张飞来坐,毕竟无论是能力还是资历张飞都是非常适合的。不过刘备却出人意料地选择了魏延,令众人震惊。刘备的眼光是多么的毒辣,他既然敢于选择魏延,那就说明魏延表现出来的军事才能,是令刘备非常满意的。在此之后,刘备还和魏延有过这么一番谈话。
刘备问魏延:“我让你做了汉中太守,你准备说点什么呀?”正常情况下,魏延应该是比较谦虚地感谢刘备,然后保证日后好好工作,为刘备守好大门。然而事实上魏延的回答却是非常高傲的,魏延是这么说的:“如果曹操举倾国之力前来进犯汉中,我可以为大王挡住他,如果是曹魏一偏将率十万大军前来,我可以为大王吞并了他。”霸气,魏延的回答就是这么霸气,而刘备听后,不仅没有责怪魏延吹牛,反而是对魏延的这个回复非常满意。刘备那可是纵横天下数十年的枭雄啊,他如此看好魏延,岂不就证明了魏延的军事能力确实很强吗?
而事实上,魏延在接手汉中后,也确实做到了对刘备的承诺,不仅护住了汉中的太平,更为汉中量身打造了一套防御体系,凭借这套防御体系,蜀汉成功的挡住了魏国入侵,为蜀汉延续数十年寿命。当时曹爽率领十万大军进攻汉中,而汉中蜀军只有两三万,面对这种情况,大家都认为应该坚壁清野,等待援军。但是王平并不赞同,他选择了遵从魏延的汉中防御方法,准备拒敌于外,成功的把曹爽大军抵挡在了汉中外围,并最终在蜀汉援军的配合下大败魏军,史称兴势之战。
此一战,将魏延的汉中防守体系功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蜀汉换来了数十年的和平。而当姜维当上蜀汉大将军后,他擅自改变了魏延的原汉中防守体系,转为“敛兵聚谷”体系,意思就是收缩兵力,不再拒敌于外,而是把敌人放进来打,准备用坚壁清野的方法来对付魏军。哪知道魏军兵力远远多于蜀军,一旦突破险要关隘,进入了汉中平原,蜀军根本挡不住。所以我们可以看到,蜀汉末期,钟会率领大军直接杀穿了汉中,蜀军基本没有做出任何有效的抵抗。要不是姜维及时赶回,把钟会挡在了剑阁,钟会很可能直接就打进蜀中腹地了。
从魏延和姜维对于汉中防守思路的比较,其实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到底谁的军事能力更高。相比较而言,魏延军事能力其实更强,姜维稍弱,事实上,要不是姜维胡乱改动汉中防守体系,让魏国看到了杀进汉中的希望,蜀汉不一定会那么快就灭亡。
政治能力
在个人武力和军事能力上,魏延都比姜维略胜一筹,但是在政治能力上,魏延则要差得多了!虽然魏延有刘备的赏识,坐上了大官,而且后续的一系列军事行动也让大家看到了魏延的才能,可魏延这个人的臭脾气却害了他。由于魏延高傲,总是喜欢与人争吵,久而久之,大家都不喜欢魏延了。诸葛亮死后,魏延攻击杨仪,想要夺取军权。为了获得刘禅的支持,魏延和杨仪都各自给刘禅递上了书信。面对两种不同的说辞,刘禅自然也是无法断定真伪的,于是他找来朝臣商议,结果让魏延非常尴尬。
《三国志》:延、仪各相表叛逆,一日之中,羽檄交至。后主以问侍中董允、留府长史蒋琬,琬、允咸保仪疑延。
刘备找来朝中重臣询问,结果大家都保杨仪,都信任杨仪,没有一个人为魏延说话,这就让魏延非常尴尬了。虽然他有善待士卒的美名,但在其他大佬眼中,似乎魏延并不可信,根本无人愿意为他说句好话。从这里其实就可以很明显的看到,魏延的政治能力是多么的弱,朝中竟无一个朋友!反观姜维,他在这一方面就做的比较好了。
姜维作为一个魏国投降过来的将军,其实天然不受信任,相比于魏延,姜维的处境要差得多。但是姜维这个人,政治能力是非常强的,在他的经营下,职位不断上升,到了后面竟然成为了蜀汉大将军。一个魏国的降将,最终竟然成为了蜀汉的大将军,这个难度可想而知,姜维能走到这一步,只能说他的政治能力超级厉害!
结语
综合上述对比,我们可以发现,在武力和军事能力上,魏延要更厉害;而在政治能力上,姜维则更厉害一点。相对来说,本文认为,魏延适合在别人手下做大将,需要有人在背后为他经营,或者说在背后罩着他。而姜维不仅适合做大将,也适合做统帅,他的各项能力都是挺不错的。对此,你是怎么看的呢?欢迎留言讨论哦!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三国志》)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魏延与姜维相比,谁更厉害呢?
咱们从三个方面进行比较:武艺高低,领兵水平,政治头脑。一、先比较两人的武艺。主要依据是《三国演义》中关于两人战绩的记录。
姜维的厮杀战绩:
1. 天水关伏击战遇赵云,战不数合,姜维鸡血翻涌,惊走赵云; 2. 冀城保卫战,与魏延交锋,不数合,魏延诈败;
3. 冀城保卫战,姜维对战张翼,不数合,王平掺和进来,姜维夺路而走;
4. 阳平关之战,姜维遭遇司马师拦阻,三合杀败司马师;
5.董亭之战,姜维趁魏军混乱,突袭徐质,刺倒其战马,部下上前乱刀杀死;6. 铁笼山之战,羌军突袭,姜维逃跑,郭淮追来,被姜维空手接住箭矢,一箭射中面门;
7. 长城之战,姜维与邓忠交锋三四十合,不分胜负,姜维诈败放冷箭,被邓忠躲开反击,姜维挟枪拔剑,邓忠弃枪逃走;8. 侯河之战,姜维与邓艾交锋数十回合平手;
9. 沓中之战,姜维三个回合打跑王颀;
10. 沓中之战,姜维再战邓艾十余合,平手;
11. 疆川口之战,姜维一合击败杨欣, 追射三箭不中,再追却栽下马来,杨欣回战,姜维持枪刺倒杨欣的战马;
12.成都宫中,姜维复国大计败露,持剑杀十余名魏将,突发心梗,自刎;
我们发现姜维的一个特点:发挥非常不稳定,玩心跳型。
抽疯的时候,能把赵云打退;萎靡状态下,被邓忠搞得手忙脚乱;危急时候,空手接箭;遇到弱敌,三箭放空,还马失前蹄,差点小阴沟里翻船。
魏延的厮杀战绩:
1. 樊城之战,魏延以少打多对阵文聘,打了有三个多小时,部下折尽后逃走;2. 雒城之战,魏延突遇泠苞,交战三十合不分胜负,邓贤夹攻,魏延败退;
3. 涪江水坝,魏延突袭泠苞,战不数合生擒之;
4. 葭萌关前,魏延十合击败杨柏; 5. 葭萌关前,魏延对战马岱,不十合,马岱诈败,暗箭射中魏延左臂;
6. 斜谷界口,魏延与庞德交锋,曹军尽出,魏延诈败;
7.魏延一箭射伤曹操,庞德奋力将魏延杀退;
8. 南征之战,魏延对战鄂焕,数合诈败而走,诱入伏击圈,魏延、王平、张翼围殴,生擒鄂焕;
9. 南征之战,一合擒住孟获;
10. 南征之战,魏延与祝融夫人交锋,十数合诈败而走;
11.冀城之战,魏延与姜维交锋,不数合诈败;12. 街亭之战,魏延与张郃交锋,不数合张郃诈败;
13. 阳平关魏突袭羌军,一合斩杀曹遵;
14. 陈仓道口,魏延突袭,一合斩杀王双;
15.木门道伏击战,魏延与张郃交锋,战不十合,魏延诈败; 16.上方谷伏击战,魏延与司马懿交锋,战不三合,魏延诈败;
17.魏延阳平关阻截蜀军回川,王平来战,两人战不数合,王平诈败。
我们发现,魏延这个人打仗比较狡诈,他是三国时代诈败次数最多的战将,效率高而务实。后期相当一部分的战斗基本上都是在诈败和被诈败。
比较姜维和魏延的武艺高低,魏延应略高于姜维。因为诸葛亮抗衡魏国猛将张郃时,首先考虑的是魏延;魏延作乱时,以弱势兵力阻截蜀军回川,姜维忌其勇猛;姜维临阵发挥不稳定,而魏延则多诈,甚至能骗过司马懿,战斗效率更高。二、两人的的领兵能力。主要依据是正史《三国志》中的记载。
姜维统军战绩:
1.姜维与蒋琬出陇右,在南安与魏军相持。 姜维领一部轻军击败郭淮;
2.曹爽率重兵来攻,被王平阻住。姜维与费祎率援军将曹爽击败;
3.姜维出兵呼应羌人叛乱,郭淮、夏侯霸率军来救,姜维退走;
4.姜维率军出洮西,击败郭淮和夏侯霸,收羌人部众而归;5.姜维攻打雍城周边,欲偷袭洮城,被邓艾识破。姜维来袭,邓艾回军据守,姜维退走;
6.姜维率军攻西平,擒获敌将郭修;
7.姜维兵围南安,陈泰率部来救,姜维粮尽退走;
8.姜维出陇西接应魏降将李简,兵围襄武。魏将徐质迎战,蜀国大将张嶷战殁,姜维大破魏军,斩杀徐质,将河间、狄道、临洮之民迁蜀;
9.姜维、夏侯霸出兵狄道,大破王经,陈泰来救,蜀军退还;
10.姜维引兵出段谷,因胡济失约,邓艾来战,将姜维击败;
11.姜维率军出骆谷呼应诸葛诞,攻克沈岭,至渭河,被邓艾、司马望拒住,姜维退兵;12.姜维率兵攻洮阳,被邓艾所拒,败回沓中;
13. 钟会重兵夹攻,姜维敛兵聚谷,部将蒋舒献关降魏,姜维退守剑门;
魏延的领兵战绩较少,主要从他与军事有关的履历进行分析:
1.魏延率部曲随刘备入川,多有战功,被刘备封为牙门将军;
2.刘备夺取汉中后,以魏延为汉中太守,镇远将军;3.刘备称帝,魏延升为镇北将军。刘禅继位后,魏延封爵都亭侯;
4.诸葛亮进驻汉中后,晋升魏延为丞相司马、凉州刺史,督领前部兵马;
5.诸葛亮令魏延率兵西入羌中,在阳溪之战中击败破费瑶和郭淮。魏延因功晋升成为前军师,征西大将军,假节,封爵南郑侯;
6.诸葛亮北伐,魏延建议兵出子午谷,被诸葛亮拒绝;
7.司马懿亲率兵攻来,诸葛亮命魏延、高翔、吴班迎战,击败司马懿,斩获甲首三千。
姜维独立领兵作战的机会比较多,而魏延独立领兵主要是防御汉中,进攻战役多是在诸葛亮的指挥下进行的。
姜维和魏延都比较勇猛,敢于冒险。姜维计算精明长于随机应变。魏延作风凌厉,长于攻守兼备。三、比较两人的政治头脑。主要依据是史书中所记载两人的言行。
在政治头脑上,姜维要远远胜过魏延。
姜维从一介降将混到蜀汉的大将军,步步扎实沉稳。他和君主刘禅、朝廷官员、将士战友各个方面的关系都处理得比较好。智谋深长,思虑深远。魏延性情骄狂,器量狭隘,和多数人处不好关系,混得很差。魏延的政治头脑尤其愚笨,手段拙劣,诸葛亮生前还能保护他,诸葛亮死后,魏延轻率地踏入政斗漩涡,身死家破。
综上所述,姜维的综合能力要比魏延强很多,是个优秀的帅才,而魏延只是个冲锋陷阵的将才,难以承担起统领蜀军的重任。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姜维与魏延谁更厉害的话题,近两千年来,一直被人们津津乐道。因为诸葛亮选择了姜维作为北伐事业的继承人,而抛弃了看起来同样出色的魏延。而且,准确地说,还不仅仅是抛弃,而是在自己去世后,设计让杨仪和马岱杀了魏延,给姜维腾出独自掌管军队的空间。这不免让人想到,如果当初诸葛亮信任魏延,选择魏延为北伐接班人,是不是结果会不一样呢?
(姜维剧照)
也就是说,魏延和姜维相比,哪个在军事上更厉害呢?
实际上,魏延和姜维两人,还真不好比。虽然说,他们都是在经营蜀国的北方,但是相互所处的场景是不一样的。
魏延在刘备时期,主要任务是镇守汉中。在镇守汉中的十多年里,没有出过什么事情。但是,这也是因为曹魏和刘备在经过汉中大战,刘备夺取汉中后,曹魏没有着力出兵攻打过汉中,魏延也乐得平安无事。
而在诸葛亮时期,由于诸葛亮不重视魏延,乃至有意打击魏延,因此魏延在诸葛亮北伐期间,并没有发挥什么大的作用。虽说当时魏延曾给诸葛亮提议过“子午谷奇谋”,但是诸葛亮不采纳,所以假设魏延按照“子午谷奇谋”来做,他究竟能不能成功,也未可知。
姜维的作用,主要是在诸葛亮去世以后。魏延的功绩是防守。姜维的功绩是进攻,向曹魏发动进攻。他一生打了大小十多场仗,基本上胜负相当。没有特别突出的功劳,也没有大的错误。
因此,如何要比较魏延和姜维,比战功显然是不恰当的。那么,该怎么评价两人呢?
(魏延剧照)
一、从忠诚来看,姜维优于魏延。
姜维和魏延都是从半道上投降蜀汉的。在跟随蜀汉建功立业的过程中,姜维一生对蜀汉忠心耿耿。尽管姜维统兵在外的时候,朝中包括诸葛瞻、黄皓等人都在刘禅面前说过他的坏话,说他想造反。但是他始终忠心不二。乃至最后刘禅投降以后,姜维还积极地图谋复国,最终被杀。
魏延就不一样了。《三国演义》说魏延有反骨,这虽然是艺术的夸张,但是,也不能说毫无根据。至少在诸葛亮去世后,魏延不服从安排,要独自带领队伍前去北伐,这就不对了。后来,在没人跟随他的时候,他竟然一个人逃掉,这更是一种叛变。虽说这是他不服杨仪的表现。但是,也说明他对国家的不忠诚。当初诸葛亮不同意他的“子午谷奇谋”,也不能不说有害怕他反叛的考虑。
(诸葛亮剧照)
二、从用兵来看,魏延优于姜维。
用兵之道,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这些都是要求用兵要能够出神入化,要能够打运动战。如果太过于谨慎,追求面面俱到,在战场上是很难打胜仗的。
诸葛亮用兵,有个最大的毛病,就是他太追求面面俱到,什么情况都预先考虑清楚,再按步骤排兵布阵。因此,诸葛亮虽然先后进行了五次北伐,但是基本上没有什么成绩。
诸葛亮能够看上姜维,就在于姜维与诸葛亮志趣相投,用兵方法也差不多。因此诸葛亮在自己去世时,把整个蜀国军队交给他。
魏延则喜欢出奇兵。“子午谷奇谋”,就是魏延想出奇制胜的表现。只不过因为当初刘备只让他防守,而诸葛亮又不信任他,两人都没有给他更多用兵的机会,因此,他的军事才华没来得及表现罢了。
三、从统帅来看,姜维优于魏延。
统帅最重要的就是要恩威并施,既能服众,又能让别人佩服。魏延最后落得没有一个人跟着他走,固然有诸葛亮多次打击他,让他在士兵那里没有了威信的表现,但也说明他确实缺乏统帅能力,连一个死党也没有培养出来。
姜维作为一个统帅,其能力在蜀国后期的战争中,已经体现出来了,这里不再赘述。
总之,根据姜维和魏延的各自的特点,以及蜀国的情况,诸葛亮选择姜维作为蜀国后期的统帅,还是比较恰当的。
(参考资料:《三国志》)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蜀汉前期最强大将魏延,和后期最强大将姜维,究竟谁更厉害呢?
魏延的战绩在关羽、张飞、马超、黄忠,赵云相继身死以后,魏延无疑是蜀汉军界的第一人。魏延以部曲跟随刘备入蜀,随刘备一起进驻葭萌关,刘备与刘璋反目以后,魏延跟随刘备进军成都,途中多立战功,刘备夺取蜀地以后,魏延因功升任牙门将。刘备进位汉中王以后,魏延被升任镇远将军,汉中太守,汉中是“益州门户”,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当时大家都很惊讶刘备没有任命张飞而是任用魏延。最终魏延以一句霸气侧漏的:“若曹操举天下而来,请为大王拒之;偏将十万之众至,请为大王吞之。”得到众将信服,刘备称赞魏延,进封其为镇北将军。
魏延镇守汉中多年,把汉中防线设置的固苦金汤。在魏延死后,曹爽率领十余万大军进攻汉中,而汉中守军不过万人,继任的汉中太守王平沿用魏延的“错守诸围”的汉中防御战略,在兴势打败曹爽,史称兴势大捷,为蜀汉续命数十年。虽然兴势之战并不是魏延生前亲自打的,但是战争的胜利,离不开魏延生前严密的部署,其实在魏延生前,是有机会与魏军一决雌雄,验证汉中防线的,那就是蜀汉自卫反击战之时。
因为诸葛亮多次侵袭边境,夺取魏国的武都、阴平二郡,大将军曹真终于忍无可忍,率领十余万大军主动进攻蜀汉,魏国要消灭蜀汉首先要夺取汉中,蜀汉要保住政权也必须守住汉中。这是验证魏延的部署的唯一一次机会,如果魏延汉中防御体系成功了,他将一举成名,诸葛亮或可乘胜追击大破魏军进取中原,如果魏延汉中防御体系失败了,他将沦为笑柄,蜀汉也会提前灭亡数十年,所以这是决定魏国和蜀汉国运的一战,魏蜀两国都严阵以待。
然而天意难违,魏延生前终究没能验证自己的部署是否正确,幸好在魏延死后有王平替他验证,没有埋没他的汉中防御战略。由于天降大雨,连绵不绝,曹真放弃进攻汉中,率军班师,诸葛亮准备北伐之时,任命魏延为督前部,丞相司马,凉州刺史,受到诸葛亮重用的魏延不负重望,深入羌中,一举击溃魏国后将军费瑶,雍州刺史郭淮,取得阳溪大捷。魏延因功迁征西大将军,假节,进封南郑侯。卤城之战,魏延与高翔、吴班一同大破司马懿,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
姜维的战绩姜维无疑是蜀汉最后的守护者,在后主刘禅选择投降之时,姜维依然设计意图利用钟会恢复蜀汉政权,虽然因为消息泄露,复国之计最终以失败告终,姜维以身殉国,但是姜维“一计害三贤”,生前这最后一计把灭亡蜀汉的邓艾父子、钟会都送走了,也算为蜀汉政权报仇雪恨了。
至于姜维的北伐,虽然历史上对其评价不高,甚至可以说是“穷兵黩武”,陈寿也用“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来批评姜维。但是客观上说,姜维北伐实际上迫使魏国战略防守数十年,而且魏国的损失远远大于蜀汉,历史上姜维北伐其实是胜多败少的。在遇到邓艾之前,姜维一路势如破竹:收胡王,降李简,斩徐质、取河关,破王经,打出了蜀汉北伐北伐以来的最大胜利——洮西大捷。姜维前期受到费祎制约,每次北伐出兵不过万人,后期限于国力,也不过几万兵马,姜维北伐,实际上以不如诸葛亮的兵力,却打出了比诸葛亮更好的战绩。
洮西之战,姜维一举击溃魏国雍凉军团,魏军损失数万,还几乎失去了对陇右的控制权,洮西大捷,让蜀汉看到了北伐成功的希望,只是可惜在洮西之战之后,姜维乘胜继续与魏军作战,和镇西大将军胡济约定在上邽汇合。如果胡济按时到达上邽,姜维再大赢一次,魏国西线就再也没有部队能够抵挡姜维了,可惜由于胡济失约,姜维兵败段谷,直接导致洮西之战的胜利成果荡然无存。蜀汉由于国力限制,只要输一次,就会动摇国本,而魏国国力远远强于蜀汉,所以即使洮西大败,依然能够凑出一只部队救援陇西,姜维在兵力、将领,补给远远不如魏国的情况下,打成这样已近很了不起了。
即使最后蜀汉灭亡,也并不能归咎于姜维,令人感到讽刺的是,蜀汉灭亡于邓艾偷渡阴平,而三国志记载,姜维已近预料到了邓艾可能进军阴平,写信给后主让后主布置防守,后主却没有听姜维的,这才让邓艾侥幸得手。当时魏国为了一鼓作气消灭蜀汉,动用了十八万大军。邓艾部三万攻击屯田沓中的姜维部,诸葛绪部三万切断姜维后路,钟会率主力进军汉中。姜维突破邓艾封锁,晃过诸葛绪,据钟会于剑阁,几乎要挫败魏国的进攻。
从二者战绩对比来看,魏延和姜维的军事才能应该是不相上下的。
参考文献:
《三国志》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姜维和魏延两人相比,魏延的武艺要略胜一筹,不过两个人单挑也不是短时间内分出胜负的。
姜维和魏延都是蜀汉后期的名将,两个人都有不俗表现,虽然没有打过,不过他们的武艺高低在《三国演义》第99回里可以通过诸葛亮当时的表现看出来。当时由于马懿避而不战,诸葛亮决定用计取胜:先退兵引魏军来追,然后派人断其退路,两面夹击。
不过由于魏将张郃武艺出众,因此他目视魏延,希望他能主动请战去敌张郃。不过魏延当时耍脾气,不肯接话,最后是王平和张翼一起请命出战。此时姜维也在现场,但是诸葛亮优先考虑魏延,显然是因为魏延武艺要比姜维强一些。
这一点在诸葛亮死后也得到了验证,魏延因为不满诸葛亮命杨仪接管军队,因此起兵作乱,结果被王平喝散了部队,只剩下马岱和他手下三百人马。不过在魏延和马岱带兵杀到南郑时,姜维还是说魏延虽然兵少,但是魏延勇猛, 又有马岱帮忙,觉得不好对付。此时南郑城中有蜀军主力,魏延手下不过三百人马,姜维就觉得不好应付,可见魏延的本领让他非常忌惮。
所以单纯从武艺角度来说,魏延要强于姜维。但是姜维如果和魏延单挑的话,两个人也不是那么容易分出胜负的。
在《三国演义》里,即使武艺相差一个档次,如果全力出手的话也能打上很长时间。像潼关曹洪为了救曹操,奋力出手,和马超打了四五十个回合才败。而张郃在宕渠山中计,被张飞堵在寨中时,也坚持了三五十合才败。
姜维虽然武艺不如魏延,不过在天水时他和赵云曾经打过一次,事后赵云也称赞过他的枪法与众不同。能得到赵云这个级别高手这个评语,姜维的武艺至少可以算一流境界,和魏延差距不大,基本属于同一个档次。
所以姜维真和魏延打起来,也很难在短时间内分出胜负,打上百十个回合很正常。
姜维和魏延谁更厉害?
姜维是诸葛亮提拔起来的,魏延是刘备提拔起来的,因此,他们身上或多或少都有刘备和诸葛亮的影子。姜维谨慎,思虑周全。魏延大胆,勇武异常。那么他们两个相比,谁能厉害呢?我觉得是魏延。
许多人对姜维有误解,认为姜维是诸葛亮的传人,传承了诸葛亮的五行八卦、神鬼莫测的用兵之术,应该比魏延厉害的多,其实正史上不是这样的。
姜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主动投降过来的,在投降后诸葛亮亲自接待了他,并且对他的才能进行了甄别,经过考问,诸葛亮认为姜维思维缜密,有才干,是凉州的上等人才,比丞相府中的李邵、马良都要强得多。
亮与留府长史张裔、参军蒋琬书曰:“姜伯约忠勤时事,思虑精密,考其所有,永南(李邵)、季常(马良)诸人不如也。其人,凉州上士也。姜维这么优秀,那么他和魏延相比呢?到底是谁更厉害一些呢?我们可以从攻和守两方面来比较一下。
先说攻,两人同在诸葛亮帐下任职。魏延为凉州刺史兼前军师,而姜维为中监军征西将军。诸葛亮惯用魏延为前锋,就是依仗魏延的勇猛。而姜维则被委任为后方行军,主要作用是围城和支援。
能明显比较出来两人能力的就是当他们遇到同一敌人时的表现,公元230年,魏延率领一支偏师西入羌中,攻击凉州地区。在阳溪遇到曹魏费瑶和雍州剌史郭淮的大军,结果魏延大破敌军。那么姜维呢?
诸葛亮死后,蒋琬执政。这时蒋琬上奏刘禅表姜维为凉州刺史,率领一支偏师西入羌中,袭击凉州地区,结果几乎毫无所获。
公元240年,姜维率兵进攻陇西,郭淮追至强中。这时姜维撤退,结果是郭淮迁走羌族族民三千多户。此一战姜维撤退,没有功绩。
公元247年,陇西、南安、金城、西平等地诸羌叛乱,他们联系蜀地姜维为援。当时护军夏侯霸屯兵为翅,负责防守地方叛乱。郭淮率军抵达狄道后,诸将建议应当首先讨平枹罕,制止诸羌叛乱。郭淮不这么认为,郭淮说:如今我们的大敌是姜维,姜维此来必然先围攻夏侯霸,所以应该快速驰援为翅。后姜维果然前来进攻夏侯霸,而郭淮及时赶到,姜维不战而退,没有功绩。
公元248年,凉州胡王治无戴叛乱,包围了武威,郭淮率军前来平叛,大败治无戴。这时姜维率廖化前来驰援治无戴,当时姜维令廖化在成重山修筑城堡,收集诸羌、胡散民自守,而自己则西向迎接治无戴。诸将都建议先追击姜维,防止姜维和治无戴合兵,然后再回来攻击廖化,各个击破,郭淮则不这么认为。
郭淮说:廖化兵力不足,坚城未驻,趁此机会进攻他必然能够获胜。而姜维知道廖化遭到攻击必然会回来救援,这样就会疲于奔命,被我方击败。后郭淮令夏侯霸追击姜维,自己率大军强攻廖化。姜维果然回军救援廖化,结果是姜维、廖华再次撤退。
同样都是率领一支偏师作战,同样都是遇到郭淮,魏延大破郭淮,而姜维只会撤退,他们两个谁强谁弱,几乎一目了然。再比较一下防守方面,魏延和姜维都曾经担负过汉中的防守,那么他们谁防的好呢?
魏延时期,防守汉中的策略为:实兵诸围以御外敌,敌若来攻,使不得入。也就是说派兵守好入汉中的各条栈道,敌若来犯,消灭敌军于峡谷之中,使敌军没有机会出谷。王平时期延续了这样的防守,使得汉中平安无事。
等到了姜维时期,姜维认为防守诸围不如敛兵聚谷,退守汉、乐二城,这样的话将漫长的栈道留给敌军,将敌军吸引进来,然后挫其锐气于坚城之下。等到敌军攻坚不利、后退无路时出城攻击,这样可以大获全胜。
姜维这种守法几乎是玩火自焚,而后期曹魏灭蜀就是明证。钟会率领十万大军进犯汉中,蜀军依据姜维的军令,退守汉、乐二城,结果钟会各派五千人将汉、乐二城围住,围而不攻。然后率领大军绕了过去,这样,栈道形同虚设,汉、乐二城形同虚设,而汉中的失陷姜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对比魏延和姜维的防守能力,姜维真的比魏延差的太多。综上所述,魏延进攻比姜维强,防守比姜维强,这就是为什么魏延活着的时候诸葛亮偏用魏延而次用姜维的原因。如此看来,刘备的识人能力真的比诸葛亮要强太多。
最后正面回答问题,魏延比姜维厉害,不管是进攻还是防守,魏延都要强姜维太多。而后期蜀汉重用姜维,致使数年伐魏无功,劳民伤财,最终被曹魏所灭。早知如此,当初何不尝试一下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呢?可惜呀!
本回答独发于悟空问答,觉得写得好请随手点赞,谢谢!
喜欢请随手关注我的头条号,谢谢!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