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关于典韦排名第三的说法,其实主要是来自于民间版的三国二十四名将!而这份排名表其实是就是一首打油诗,无论是在演义、书籍还是戏曲中,都无法找到具体的出处,所以说典韦排名第三并没有特别大的依据。事实上,如果真的按照《三国演义》来分析,典韦的战力是进不了前五的。典韦之所以能排名第三,除了武功,还有这个原因。
三国二十四名将民间版: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神枪张绣与文颜,虽勇无奈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典韦
典韦原本是张邈的手下,因与帐下人不和,徒手杀死数十人,逃窜于山中。后来被夏侯惇碰上,引见给了曹操。曹操见典韦雄壮,又听了夏侯惇的一番吹嘘,便准备测试一下典韦的武艺。典韦拿着两枝重八十斤的铁戟,飞身上马,往来驰骋,虎虎生威,看起来确实是有两把刷子的。典韦正在展示武艺时,突然刮起了大风,军中大旗被风吹得差点倒了,一众军士执定不住,于是典韦喝退众人,自己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看到典韦如此生猛,曹操直接夸他为“古之恶来”,并任命典韦做了帐前都尉。
关于典韦的出场介绍和一系列的武力展示,其实都突出了典韦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力气很大!而曹操口中的“恶来”,其实也是商朝纣王手下的大臣,以力气大闻名于世。所以说,典韦的整个出场铺垫,其实并没有说他武艺有多高强,只是说他力气很大。不过在战场上,一力降十会,力气大也是一个很大的优势。
典韦的战绩
作为曹操的帐前都尉,典韦不仅要负责保护曹操的安全,还要随时上阵杀敌,经常被曹操当作先锋大将使用,而典韦的表现也确实是非常优秀。
濮阳之战,曹操正面打不赢吕布,只能率军偷袭吕布的西寨,结果被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包围,无法冲出,吓得曹操大呼:“谁人救我!”演义中虽然曹操大败次数并不少,但像这次主动呼救的情况并不多,最终典韦成功杀入包围圈,救出了曹操。
曹操不甘心啊,准备继续和吕布鏖战。当时濮阳城的田氏诈降,引诱曹操前往偷袭濮阳,结果曹操果真中计,傻乎乎的冲进了包围圈。为了营救曹操,典韦三次杀入城中,最终才成功的救出了曹操。
通过这两次的战斗,其实可以看到典韦这个人,不仅武力很强,为人也是非常的忠义,数次不顾自身危险,营救曹操。
曹操打不赢吕布,军中又缺粮,只能暂时撤退。在这期间,他击败了黄巾军何仪部,并成功的渡过了粮食危机。而就在这次征讨中,曹操又收服了另一员猛将许褚!当时典韦正在追击何仪,许褚突然杀出,主动挑衅典韦。两人大战了上百回合,分不出胜负。实际上,如果真的细细分析,会发现许褚是要略占上风的。
当时许褚是故意主动挑衅典韦的,目的就是为了吸引曹操的目光,获得曹操的赏识。从这里看,其实也可以发现,许褚这人还是有点机智的。许褚主动挑衅,必定是需要展现武力,所以他既不能输于典韦,也不能伤了典韦,他需要控制住整场作战的节奏。而典韦这边,是自由发挥的,大领导就在后面,他是不可能放水的,不然在领导面前不好交代。
所以说,从第一场典韦和许褚的比试,其实就能看出来了,典韦是拿不下许褚的。之后许褚数次主动挑战,也证明了此观点。
综合来看,典韦的武力是和许褚相差不大的,甚至于说还要略低于许褚。典韦虽然力气大,被曹操称之为古之恶来,但是面对一流的名将,典韦还是比较吃力的。而事实上,在演义中,典韦除了和许褚这个一流名将有过交手,并没有和其他一流猛将的交手记录。因为他在还没有大放异彩前,被曹操给坑死了。
宛城之战,原本张绣都已经投降了曹操,可是曹操心血来潮,把张绣的婶婶给霸占了,引起了张绣的极大不满,最终逼反了张绣。而作为曹操的护卫,典韦在这场战争中还是很大的失职之处,这就是醉酒!典韦本身负责曹操的安全护卫,然而他却被张绣他们给拉着去喝酒了,还喝的大醉,连武器都丢了,这就是他最大的失误了。作为护卫,最忌饮酒大醉,还好之后典韦的表现挽救了他的名声。
当曹操发现张绣反叛时,军营已经是遭到了攻击,而在一片嘈杂之中,典韦也是被惊醒了,是个正常人都知道发生了什么。典韦双戟不在,于是拿着步卒腰刀,奋力向前,抵挡敌军的进攻,刀砍缺口了,又提着两个军人迎敌,最终寡不敌众,战死于寨门。
原文:韦身无片甲,上下被数十枪,兀自死战。刀砍缺不堪用,韦即弃刀,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只远远以箭射之,箭如骤雨。韦犹死拒寨门。争奈寨后贼军已入,韦背上又中一枪,乃大叫数声,血流满地而死。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而入者。
也幸亏了典韦的死战,挡住了寨门,曹操才有时间逃离险境。之前典韦醉酒误事,属于大过,之后为给曹操争取逃往时间,死拒寨门,则是属于大功了。原本一功一过,也没啥好说的,但典韦临死之前爆发出的勇武令人心惊,他的忠义也令人感动,反正他都死了,也就不说他之前的失职了,大家只记得他的勇武与忠义,所以对他的评价非常高。
结语
综合来看,典韦是一个力气非常大的选手,但是他的综合战力其实是要略微低于许褚的,而之所以他在大家的心中名气这么大,是因为他最后死战不退,为曹操争取生机的那个场面太过于震撼,大家都佩服于他的忠义、勇武,没有再过多的纠结于他的真实武力了。
而实际上,根据许褚的作战表现来看,三国演义中,至少有四个人的武功是超过他的。
第一个就是吕布了,三国第一猛将,毋庸置疑。
第二个则是关羽,土山之战,许褚和徐晃二人联手,都被关羽给击退了。
第三个是张飞,许褚每次碰到张飞,总是没有好事,最后一次还被张飞给刺下了战马,丢脸丢大发了。
第四个则是马超了,渭水之战,许褚与马超相斗,脱掉自身盔甲减轻重量,都无法占得便宜。之后曹操甚至叫曹洪和夏侯渊上阵帮忙,企图三打一,由此可见,许褚此时已然落于下风了。
所以说,其实吕布、关羽、张飞、马超、许褚的真实战力都是高于典韦的,按照真实的武力排名,典韦是排不了第三的,不过典韦的勇武和忠心深入人心,大多数人对典韦排名第三也就没有过多的意见了。
- 来都来了,点个赞再走呗!本文由超级七品小芝麻官原创,欢迎交流!
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谢邀。
虽然典韦在小说中死的较早,但书中也不吝笔墨刻画了典韦这一猛将无双的事迹。
典韦勇力过人,力大无穷:’夏侯淳出射猎,见韦逐虎过涧,因收于军中’。其’所使两枝铁戟,重八十斤,挟之上马,运使如飞’,’帐下大旗为风所吹,岌岌欲倒,众军士挟持不定,韦一手执定旗杆,立于风中,巍然不动。曹曰:此之古之恶来也’。
小说描写典韦三次救了曹操性命之功。
第一濮阳之战。‘箭如骤雨…操大叫:谁人救我!典韦大叫:主公勿忧’,典韦在离敌人五步之内,突然转身向敌军投向铁戟,立杀十数人,郝、曹、成、宋四将皆不能抵挡,各自逃去。这一战典韦声名大噪。
第二次,曹操中计,被吕布所困,’操急走南门,高顺、侯成拦住。典韦怒目咬牙,冲杀过去’,将高、侯击败后又不顾安危,在险境中他反复多次地杀回城去寻找曹操,整整大战一晚上,最终杀出一条血路,保护了老板的安全。
第三次,宛阳之战。其一是典韦的武器被敌人盗走,其二是未来得及佩戴盔甲等,可谓是极大的削弱了他的战斗力。无奈之下,典韦只能赤手空拳地杀敌,门前无数敌军,各自都带着长枪长刀。尽管如此,典韦用一把腰刀就斩杀了20余人 ,但自己身上被砍了十几枪,兀自死战,双手提着两个军人迎敌,击死者八九人。群贼不敢近,遂放箭,箭如骤雨。典韦死了半晌,还无一人敢从前门敢入者。
典韦能力战四将(虽然是吕布手下二流将领)而不能敌;能击败高顺、候成(高顺可不是等闲之辈),‘古之恶来’真乃名不虚传,排名第三也在情理之中!
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这个排名只是民间众多说法中的一个而已,很可能并非来自于《三国演义》,所以不能用演义里的表现来评价。
“一吕二赵三典韦”这个排名流传已久,到底源自何处已经无从可考,有说法是宋代就有流传,此时《三国演义》尚未成书,那么可能是来自传统戏曲之中。
也有说这个排名是毛宗岗所批,不过从后文还有“神枪张锈”这个说法看,也不像出自《三国演义》,因为在书里张锈基本就是个打酱油的,没有任何出彩的表现。所以即使是毛宗岗所批,其依据也可能是评书或者戏曲,而非我们熟悉的《三国演义》。
因此既然这个排名很可能不是依据《三国演义》,那么就不能因为《三国演义》里典韦没有斩杀一位名将而说他不能排第三,毕竟关于三国的戏曲、评书很多,也许在某个版本里典韦表现优异,可以排第三。
而且在《三国演义》里典韦也有出色表演,出场就逐虎过涧被夏侯惇发现,推荐给曹操。濮阳之战时典韦击败了郝萌、曹性、成廉、宋宪四将联手,又杀败过高顺、侯成。在汝南、颍川遇到许褚时,两个人厮杀了差不多一天没有分出胜负。
综合来看,典韦在书里也可以跻身超一流武将之列,面对关羽、张飞、马超、赵云等人时也有一战之力,可惜死的太早,没有更多的表现机会。
另外典韦也是一位忠勇之士,在濮阳之战时,他多次杀入城中去救曹操,宛城之战时,典韦又赤手空拳守住寨门掩护曹操脱身,力战而死。所以也有人说将典韦排第三,是因为恤他死的惨烈。
总之每个人都有自己心中的哈姆雷特,没必要太纠结这个排名。
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三国勇将排名只适合三国演义,哪些引典史书的答题实在是太缺少情趣了,《三国志》也没有单挑武值这一说。一吕二赵三典韦之说法流传甚广,并被大多数人接受。实际喜三国人士各有说法,争论大都从第二名开始。对于武艺的高低也没一个衡量的标准,只能综合平衡罢了。典韦排第三差强人意,四关五马六张飞以及二赵都在一个水平线上,真打起来就看运气了。
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典韦以其勇武之名传世,虽然没有挑落深有名气的将领,以一敌百同样是天下无敌。
换句话说,甄子丹饰演的叶问,好像也没挑落哪家横行一世的高手,不过那句“我要打十个”实在深入人心,那不就是高手风范?不过就算是叶问这种咏春拳宗师,打了十个也是累得不行,所以大家不要幻想什么以一敌万,那实在太过玄幻。
所谓的武将排名,不过是个茶余饭后的谈资,不值得太过关注。
述写三国史事的著作,以《三国志》为代表,对武将的武力没有一个较为清晰的界定方式,这使后人在揣摩时多了几分三心二意。不仅仅是在《三国演义》等小说中,武将在前后表现出明显的实力差距,断崖式暴跌者不胜枚举,《三国志》中也有着类似的例子,最突出莫过于关羽、张飞等人,二人皆有着万军挑将的战绩,后来,关羽死在名不见经传的小将手里,张飞被近侍割去了头颅——这实在有失绝世高手的格调。
还记得关羽的万军斩将吧?《三国志·关羽传》“建安五年,曹公东征,先主奔袁绍。曹公禽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绍遣大将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於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於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即表封羽为汉寿亭侯。”这个时候关羽二三十岁,正是一生中的顶峰时期。
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发动樊城之战,打得曹仁抬不起头,顺带淹了于禁所提七军,活捉于禁,斩了庞德,一时间声威震动天下,可转瞬被孙吴抄了后路,败走麦城,逃向益州时,在距益州不过十几里的临沮和儿子关平一股脑成了马忠的战绩。
马忠是谁?马忠一生中传于史书记载的,便是斩了关羽,除此之外,可说是一无所长。此时距离关羽万军之中斩颜良,不过十几年,顶天了四十多岁。四十岁对古代人来说,其实也算是步入老年了,但关羽是大将,其生活水平自不能与寻常百姓相提并论,此时的关羽,至少应能保持巅峰时期五六分的战力。
马忠抓了关羽,他带了多少人?绝对不多。首先,就算赤壁之战,孙、刘联军也不过腾挪出五六万人马,何况马忠不过是一小将(官阶不高),带不了大队人马;其次,临沮可说就在刘备眼皮子底下,他若能带着大队人马出入自由,刘备也就离死不远了。由此可见,关羽是被小股敌军拿下的,这与他万人敌的力量相差悬殊——所以说,《三国志》在武将武力方面的描述,其实存在着非常的水分。
叶问仅以拳脚,能够打得十几人(经过专门训练)失去战斗力,可见打几十个人还是能行,如果运用兵器,可能更厉害一些,典韦大约够得上这个水准。《三国志》“典韦,陈留己吾人也。形貌魁梧,旅力过人,有志节任侠。襄邑刘氏与睢阳李永为雠,韦为报之。永故富春长,备卫甚谨。韦乘车载鸡酒,伪为候者,门开,怀匕首入杀永,并杀其妻,徐出,取车上刀戟,步去。永居近市,一市尽骇。追者数百,莫敢近。行四五里,遇其伴,转战得脱。由是为豪杰所识。”这货地位也不高,却是以个人武力打出了名声,混到曹操帐下,那就不是史书上万金油一般的形容“容貌魁伟,擅骑射”之流,那是真能打呀。
不过碳基生物,没有翅膀,还是飞不上天的,所谓以个人勇力而万军辟易,大家听听就好,切莫当真。
典韦为何能在三国武将中排名第三?
要讲实际武值典韦排名第三却实高估了,我认为应该排在关羽张飞马超的后面,略高于老将军黄忠。可能是作者故作漏笔让后人思索而论,增添名著的色彩。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