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三国时期,人才辈出,大家对其中的名将谋士十分关注。然而有一人,既非名臣谋士,又非天下名将,但是大多数人对他都是比较熟悉的,这个人就是华佗。华佗是出了名的医者,传说他非常擅长外科手术,而且还发明了早期的麻药“麻沸散”。关羽刮骨疗毒的手术传说也是华佗所做。不过医术如此厉害的华佗,最终却死在了曹操手中,这是为何呢?
事实上,关羽华佗之死,一直以来有两种看法,当然了真正的原因早已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我们只能从留下的文字记述中来做大致分析。
演义中
在三国演义中,华佗是天下神医,曾将身中十几刀,已经奄奄一息的周泰成功救活了,名声大噪!之后在襄樊之战中,他也替关羽刮骨疗伤,留下一段佳话。之后曹操头痛病犯了,其他医生都治不好,专门请华佗前来治疗。华佗倒是诊断出了曹操头痛病的原因,而且也提出了施救方法,但是曹操却不敢答应。
演义原文:操即差人星夜请华佗入内,令诊脉视疾。佗曰:“大王头脑疼痛,因患风而起。病根在脑袋中,风涎不能出,枉服汤药,不可治疗。某有一法:先饮麻肺汤,然后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方可除根。”
华佗要给曹操做的正是现代意义上的开颅手术,但是在当年那个时代,这个想法太过于荒谬了,曹操可不敢真让华佗这么干。谁都知道命只有一条,砍开脑袋,命就没了,曹操可不敢以身犯险。华佗又以关羽刮骨疗伤做劝谏,结果曹操怀疑华佗是想借此替关羽报仇,又因为太医吉平欲杀他的先例在前,曹操更加怀疑华佗的目的,便决定将华佗诛杀。
演义中,罗贯中有明显的尊刘抑曹的倾向,所以曹操杀华佗的这个理由不一定是真的,但是曹操杀华佗的这件事确实存在!我们再来看看史书中是如何描述这段的。
史书中
在历史上,华佗也确实是一个医术高超的人才,也确实是因曹操怀疑最终被入狱拷问致死。然而对于曹操为何杀华佗,仍然是没有一个定论。
史书中是这样描述华佗的死因的:随着曹操的年纪变大,身体各项机能开始变弱,经常头痛,于是在属下的建议下,他请来了华佗为他诊治。而华佗诊治一番后对曹操说,这个病短期内很难治好,即便长期治疗也无法根治,只能延长寿命。其实华佗的话也没有错,老年人的病本来就很难根治,再加上当时的医疗条件和认知,确实只能长期治疗、长期控制,要说华佗的这番话也没什么大问题。曹操也认同,便留下华佗给他长期治疗。
然而华佗由于太想家,便请求暂时回家一趟,这也是正常要求,曹操准许了。可是华佗却一去不返,曹操多次下诏让华佗前来,华佗都以妻子病了,不愿前去,最终曹操派人前去查探,发现华佗骗他,他的妻子根本就没有生病,所以将华佗逮捕入狱。最终曹操不顾其他人劝阻,痛下杀手,处死了华佗。
华佗的死因
很多人分析华佗的死因时,认为华佗其实是想借曹操的病做要挟,威胁曹操给自己升官,激怒了曹操,所以曹操才痛下杀手。大家的理由是华佗身为士人,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还是想做官以获得天下认同。
《魏书》 :坨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然而,对于这个原因本文却不是特别的认同!如果华佗真的想做官,不喜欢医生这个行业,他根本就不可能达到如此高的行业成就。学医其实是非常枯燥乏味的,或者说学习的过程本身就很困难,如果没有足够的热爱和毅力,华佗怎么能够成为顶尖的医者?至于说华佗“意常自悔”那其实也不过是华佗的日常吐槽而已,就像我们日常工作遇到压力,瞎扯几句,减轻压力。
本文认为华佗真正被曹操诛杀的原因,其实是因为他的性格太过于傲慢,或者说他一身才华,不愿意全部浪费在曹操身上。华佗之前就说过,曹操的头疼病,是无法根除了,只能长期用药才能压制,所以曹操才想把华佗留在身边治疗。但是华佗是一个博爱的医者,他想用自己的医术造福更多的人,不愿意光伺候曹操一人,所以拒绝被曹操征召,最终激怒曹操,被曹操处死。
结语
无论是演义还是正史中,华佗都是被曹操处死的。但是关于曹操处死华佗的原因,历来争论都是比较多的,由于年代久远,也无法找寻真正的原因了,只能通过前因后果来得出分析!对此你有什么不同的看法吗?欢迎留言讨论哦!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每一个病人都希望给自己治病的医生是华佗再世,然而讽刺的是,华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死于“医闹”的医生。
想要考察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就必须考虑华佗所处的历史背景,不能单单考虑曹操的原因,曹操是握有生杀大权,然而曹操也爱才惜才,不会无缘无故杀害华佗。
华佗生活在东汉末年,军阀割据,战士连连。在那个时代,“学而优则仕”是众多读书人的理想目标,而华佗就是众多读书人中的一员,他本为“仕人”,入仕为官同样也是华佗的人生理想。
在东汉时期读书为官的热潮已经达到了顶点,汉顺帝时期太学生就已经达到3万多人,学儒读经为官已经成为社会风尚,而医药技术虽为上至帝王、下至百姓所需,但却被士大夫所轻视,医生的社会地位并不高,名医弃医从政的例子很多,华佗纵然为医,但心中常感懊悔。
你可能会说,那《三国志·魏书》里不是有一段记载了华佗被推荐为官的经历吗?当时的沛国相陈珪举荐华佗为孝廉,而太尉黄琬征辟他做官,华佗不是也没去吗?关于这次事件的原因,林振清在自己的文章中指出,这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华佗才气大,很自负,陈珪、黄琬举荐的官职太小,华佗看不上;二是华佗可能迷恋上从医,为了小官弃医不值得。
真正的原因还是《三国志》的作者陈寿专门在《方技传》中揭露,“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一语道破了华佗走上从医道路的心态。在行医过程中,他经常感到地位低下,虽然华佗的医术高明,寻他看病的达官权贵很多,越跟这些人们交流,华佗的失落感就会更加强烈,时间长了,性格就变的怪戾了,很难与人相处了。因此,范晔在《后汉书·方术列传》中毫不客气的说:“为人性恶,难得意”。华佗在后悔和不断自责的过程中,等待他入仕为官的机会终于到来了。
曹操整日忙于战事,时常头痛不止,经人举荐神医华佗可治此病,果然华佗用针扎胭愈穴位,效果很好。随着政务军务日益繁忙,曹操的头风病越来越厉害,又叫华佗来治。华佗这回说:“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你的病短期内治无法根治,即使长期治疗,也只是延长寿命罢了,言外之意,该倒计时了。
华佗虽为神医,有些病即使治不了也不足为奇,但是直接跟曹操说死期将近,未免有些危言耸听,充满了要挟的意思。
林振清在文章中曾经指出,华佗借给曹操治病的机会,以医术为手段来要挟曹操给他加官进爵。曹操事后曾说:“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以此自重”,意思就是华佗想借此给我治病的机会抬高身价,但是曹操没有立即答应。
华佗便以收到家书为由,回老家去了。到家以后,又以妻子病重无人照顾为托辞,一去不回,对曹操进行再度要挟。
曹操曾多次下令召华佗回都,华佗一直托辞妻子得病,不肯回去,言外之意就是曹操什么时候给他加官进爵,他就回去。曹操很生气,派人前去查看,如果华佗的妻子真生了重病,就给他些钱财买点补品,放宽期限。如果华佗撒谎,就把他抓回来。
结果,华佗果真撒谎,曹操依照汉律,以“欺骗罪”和“不服从征召罪”判处华佗死刑,华佗最终认罪伏法。
《汉书·申屠嘉传》中记载:“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大不敬”的案例很多,其中“征召不到大不敬”适用于华佗所犯之罪。罗贯中《三国演义》捧刘贬曹之意,世人皆知,因此人们在印象中普遍认为曹操就是“坏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坏事”,而想当然的把华佗定位为“好人”,先入为主的认为曹操杀害华佗的原因就是曹操多疑,然而历史都是后人所著,不免掺杂个人情感,小说更算不得历史!
(图片选自网络)
敬请关注头条号:《小小嬴政》欢迎评论交流、点赞转发!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曹操怒杀华佗,应该是当下“医闹事件”的最早记录,只不过因医患双方都太有名气而妇孺皆知。
作为医生的华佗,生于群雄并起的东汉末年,因其医术精湛,和董奉、张仲景合称为“建安三神医”。他不但发明了麻沸散,创编了“五禽戏”, 还开创针灸治病先河,在中华医学史上具有神一般的地位。
华佗最擅长的是外科手术。在近2000年前的东汉时期,就敢划开人体腹腔,这可是超出当时人们想象的。所以,华佗被誉为是“外科鼻祖”。
而作为患者一方的曹操,则是三国时期的枭雄,一生文治武功睥睨天下,鲜有敌手。更重要的是,他还手握生杀大权,就连天子都被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成为了他手中的筹码。
所以,当华佗医生遇上曹操这样的患者,一旦处理不好医患关系,吃亏的自然是华佗了。
(华佗剧照)
那么,曹操为什么非要杀死华佗呢?关于曹操杀害华佗,存在着演绎版本和正史版本两种说法。
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首先描写了华佗为关羽刮骨疗伤的情节。关羽在攻打樊城时,大展神威,遇神杀神,遇佛斩佛。擒于禁斩庞德,大杀四方。但不幸被带毒的冷箭射中右臂。手下之人多方为关羽寻找名医未果,而华佗此时却不请自来,驾着一叶扁舟从江东飘然而至,为关羽刮骨疗毒。
华佗划开关羽右臂皮肉,用小刀来回为关羽刮除骨上之毒,刮骨之声清晰可闻,而关羽却谈笑自若,饮酒下棋,毫无知觉,如同神人。
华佗由此声名鹊起。恰逢曹操头痛病复发,于是差人请来华佗就医。当华佗听说了曹操的病症后,提出如果想根除此病,必须打开头颅,取出里面的“风涎”。
曹操闻听后,勃然大怒,你这不是成心要我的命吗?于是,生性多疑的曹操动了杀机,杀死了华佗。
不过,正史上,华佗并没有替关羽刮骨疗毒的记载。因为华佗死于公元208年,而关羽中箭毒则发生在公元219年,其时华佗已经去世11年了,又怎会为关羽刮骨疗毒呢?
(刮骨疗毒)
那么,曹操杀死华佗的真正原因究竟是什么呢?《三国志》记载,曹操担任魏国丞相一职后,勤于军政事务,操劳过度,经常犯头疼病。听闻华佗妙手回春,能手到病除,于是遣部下延请华佗为自己治病,“太祖闻而召华佗”。
华佗到来后,“佗针鬲,随手而差”,意思是说,华佗用针灸之法刺激曹操的穴位,控制了他的病情,使得他的头痛症状大大缓解了。
随后,华佗告诉曹操,“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意思是说,丞相这个病,短时间里是无法痊愈的,即便长时间治疗,但也只能延长寿命而已。换句话说,曹操的病逝没法根治的,更离不开华佗的随时治疗。
一段时间后,华佗以回家为由,离开了曹操。没有了华佗的治疗,曹操的病情果然反复,经常头痛欲裂,无法处理军务。
于是曹操一连数次催促华佗返回,华佗都以妻子生病为由,拒绝应诏。
这可惹怒了曹操,他派人直接找到华佗家里,打探虚实。并下令:“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意思是说,如果华佗所言属实,妻子病重,则送上四十斛粮食,以示慰问,并宽限返回之日。如果华佗撒谎,就将他逮捕下狱治罪。
经官员调查,华佗果然撒谎了,于是曹操下令,将华佗丢进监狱,并把他打死在狱中。
(头痛的曹操)
那么,华佗为什么不愿为曹操治病呢?《三国志》载:“佗恃能厌食事。”意思是说,华佗自恃有才能,厌恶吃侍候人的饭。他不愿专门侍候曹操一人,所以不奉曹操的诏,宁愿撒谎待在家里,也不愿做曹操的专职医生。
其次,华佗虽医术高明,但他本人非常后悔从医。“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医生职业在古代被称作“贱业”,仅作为养家糊口的技艺,上不了台面。因此,不排除华佗有“挟技自重”,企图在曹操处讨个一官半职,有弃医改行的想法。
那么,既然华佗能解除曹操的头痛之疾,曹操为何还是非要置华佗于死地呢?
在曹操准备处死华佗时,荀彧曾替华佗求情:“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说华佗毕竟是神医,看在他治病救人的份上,应该宽宥他。
但曹操一眼就看穿了华佗的心思,“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意思是说,华佗本来能治愈我的头痛病,但他故意拖延,想借此提高自己的地位。
当荀彧担心华佗死后,无人为曹操治病时,曹操回应说:“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
由此看出,对于华佗要挟自己的行为,曹操已下定决心杀他了。
因为,曹操能容忍华佗不为自己治病,但他不能容忍华佗对自己的“大不敬”,他需要杀一儆百,为自己树威。
而华佗医术虽高,但情商太低,没有对曹操有个清醒的认识,以至于在这起2000年前的医患纠纷中,为自己的任性,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参考资料:《三国志》)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大家好,我是晨曦小荷,我来回答这个问题。
我们常听人夸赞医术高明用“华佗再世,元化重生”夸赞医术高明,其实真实的华佗医术再高明,也救不了自己性命。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华佗被杀的罪名:1.欺君之罪;2.不从征罪
我想以我个人的观点来看:政治立场不同,恃才傲物,不会明哲保身,小人构陷,曹操独裁傲慢。
一、政治立场上来看,初曹操与华佗本应该是一样的仕人,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而后来从时代潮流的发展看,曹操只能转变成篡汉的力量,而无法去匡扶汉室,否则也对不起跟从他的一班人马,毕竟这些都是要功名利禄的,可是在华佗、荀彧这些老人身上还流淌着忠于汉室的血液,从根上看,他们认为跟曹操是平等的,都是汉朝的臣。因此在对待曹操的态度上就会不自然的表现出一些不满或者不平来。
二、华佗恃才傲物,有着一般知识分子的清高和迂腐,乃至倔犟。这样的性格就会导致他多以自我为中心,而不太在意别人的感受,尤其当他越发的老迈的时候,更是心有不甘,为什么这样呢?因为华佗是被医学耽误的“好官”,他其实也是博士之家,精通经论,医术本来在他来说不过是业余爱好,不过这个业余爱好反而使得他名声显扬,可是不管怎么说精通一门的人都可以称作“士”,而作为医生在当时并不是被人尊敬的职业,即使如他这般高明的“神医”。与他相处的达官显贵大有人在,他希望人家把他当作名士高朋,而人家却只会认可他的救治之术,这使得华佗从心底里悲哀,副业无端搞成主业了,主业完全荒芜了,而主业在当时的社会才被重视和尊重,随着年岁的越来越大,心中的懊悔、不平、不满也就会自然流露,因此也就会得罪一些达官显贵。
三、华佗不会明哲保身,人们常说宁做太平犬不做乱世人,华佗的一生经历着社会的大变革,自己身不由己,虽然他医术高明,但是硬伤不少,从有记述的案例里就可以看到他周游全国,给很多达官显贵看病,比如陈登、关羽、曹操等等。从此我们也就知道他看病完全没有政治立场,因此也就会被当权者猜忌,因为这些达官显贵很多本来就是对立的,交游在这些人身边,难免会惹祸上身。华佗太高调了。这样会容易被人误解。明显的例子就是后来的吉平事件,吉平为董承看病,结果一起图谋毒杀曹操,所以说曹操怀疑华佗也不是空穴来风。
四、小人构陷是华佗之死的又一个原因,这天下不怕没好事,就怕没好人,单凡有些事,只要人心底慈悲一点,那么悲惨的事情就会少一点,但是从古到今,用别人的鲜血染红自己的顶戴的人就不少。华佗的罪名一个是.欺君之罪一个是不从征罪,其实两个都是一个罪名,就是说华佗撒谎自己的妻子病重,曹操多次征召多次推托。这个事情可大可小,尤其对这么个倔强的有特殊才能的老者。当时他已经六十三岁,在古代已经是非常大的岁数了,身体本来就不适合长途旅行,谁不想落叶归根呢?就如同华佗这样,也想静养天年了。既然曹操觉得“如此鼠辈”还不是遍地皆是,那么就让其他大夫给他看病也就是了,何必千里迢迢地来责难华佗呢?说白了就是有人在做事给领导看,从此也看出来华佗耿直得罪了不少人。我的猜测,也许华佗的妻子确实有病,但是也许就好了,也许没好,但是人家就是把他拘押了,反正是没好事,抓回许昌送进了大牢,屈打成招。曹操本来没有杀华佗的必要,可是材料全了,那么华佗也就必须死了,这材料谁给提供的呢?真实与否呢?这些就耐人寻味了。
五、曹操的独裁也是华佗死因之一,也许是比较重要的因素,曹操历史上爱才惜才是有名的,几次征召不来也不至于杀人,他是非常爱惜自己爱仕人的这个羽毛名声的。可是曹操同时也非常的独断专行,说白了就是爱面,面子值千金,当有人说华佗的坏话的时候,他就派人去侦察,当有人把华佗的认罪材料送上来的时候,他就为了面子杀一儆百,看谁还不听召唤?口中竟说鼠辈还不是遍地是,可是当同年自己的最爱的孩子曹冲病重,他就懊悔不已,最后自己也因风痛而死,杀华佗得报应了。面子有的时候托起来,真的代价太大。
限于篇幅,我们就不扩展讨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在评论区,我们一起交流和分享。原创不易,如果您喜欢我的回答,请多多推广,谢谢。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曹操杀华佗是一桩彻底的冤案,华佗死的可惜,死的无辜,背后的真相也并非是因为曹操多疑的性格,细究起来,其实是一起东汉末年的“冤假错案”。
在《三国演义》,罗贯中是这样描述“华佗之死”的,曹操一直患有恶疾“头风病”,一旦发病便头疼欲裂,坐卧难安。作为领袖的曹操不愿意向外界展示自己多病脆弱的一面,不过,这个头风病发作起来总是几天都停不下来,所以,藏也藏不住,这件事逐渐被众人所知。
头风病不仅是“身病”,还是“心病”,建安五年的时候,国舅董承和太医吉平就在暗中密谋,想通过医治曹操的病,借机下毒,害死曹操。可惜这件事早早泄露,董承、吉平全被曹操杀了。
有了这么一个经历,头风病对于曹操而言就更加敏感了,想不疑心也难。后来,为了替曹操排忧解难,名士华歆向他推荐了神医华佗,曹操立刻派人星夜兼程把华佗请到府中。
华佗不愧是“外科圣手”,他一下子就理清了曹操病症所在。依华佗之见,曹操的头疼病是中风诱发的,病根在脑中,必须饮下麻肺汤,用利斧砍开脑袋,取出风涎,才能根除,一般的汤药喝了也无法根除。
曹操认为华佗提出的医治方法过于凶险,是想以治病为由谋害他,想到之前就发生过董承、吉平的事情,便将华佗下狱拷打,最终,一代神医屈死于监狱。
《三国演义》中关于华佗之死的描述是最为大众熟悉的一个版本,从罗贯中叙写的小说情节来看,华佗确实死于曹操的多疑,曹操的手沾染了太多人命,整日疑心别人要谋害自己,要报仇,所以才枉杀华佗。
真实的历史可比小说复杂多了,华佗之死并不是曹操“杀一不辜可安天下”的把戏,而是败于他和曹操身份背景的极大差异。
华佗不是个“脸谱化”的人物,并非我们想象中慈眉善目的好大夫、活神仙一样的“纸片人”,他是一个有血有肉有喜怒哀乐的活生生的人。
华佗从小喜欢医术,曾经在外云游行医十余年,擅长外科、儿科、妇科,凭借一手精湛的医术拯救了成百上千人的性命,临床经验丰富,理论积累扎实,是一个术、道兼而有之的人。
虽然医生承担着“妙手回春、治病救人”的重任,但是,在古代,医术被认为是“方技”,大夫、郎中的社会地位并不高,所谓“巫医乐师百工之徒,君子不齿”。即便华佗一片赤心的热爱医术,在古代的社会氛围熏陶下,他也无法超越世俗的目光,时常处于矛盾的心境中。
一方面,他确实在医术上有天赋有热情,可是医生总被人瞧不起;另一方面,他对于仕途跃跃欲试,想要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出于这样的心理,他也会有意和一些身为官僚的病患处好关系,看能不能获得推荐走上仕途。
机会也是有的,他通过行医结识了广陵太守陈登、陵阳侯周泰等人,沛国相陈珪曾经荐举华佗为孝廉,太尉黄琬也推荐过华佗当官,不过,华佗一一婉辞,并没有去。
为什么不去,直白点说,华佗看不上,孝廉呀什么的官都太小了,要是为了这些小官而放弃医学事业,华佗觉得有些不值当,他在等待更好的机会。
很快,这样的好机会就来了,华歆向曹操引荐了华佗,华佗摩拳擦掌,希望得到曹操的认可,在仕途上一展抱负,结果发现,自己是被曹操拉去看病,还是当医士,只不过专门伺候曹操一人,就和半个奴役似得。
不是华佗没有“医者父母心”,曹操的头风病一时半会无法根治,是个慢性病,要是乖乖的留在曹操身边治病,指不定待到猴年马月去,华佗能心甘情愿吗?
即便无法入仕为官,华佗也希望走遍大江南北,见到从未见过的疑难杂病,救治更多的患者,磨炼自己的医术,悬壶济世,而不是被蓄养在“达官贵人”的身边,做个奴仆一般的医士。
华佗有过尝试,他曾经向曹操暗示,希望能得到一官半爵,但是曹操统统视而不见,就是想让华佗老老实实当个医士。时间一长,华佗的心也就冷了。
不想一辈子窝囊的留在曹操身边,那就只能走。华佗借口妻子生病,返回了家乡,一段时间后,曹操派人去请,华佗坚持不愿回来,就说妻子病重,需要贴身照顾,没法再回去。
对于华佗屡次推辞,曹操非常生气,他派人暗中去打听情况,还立下了规矩: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果真,华佗的妻子根本没生病,曹操气急败坏,以“欺骗罪”和“不从征召罪”将华佗处死。
曹操是这场悲剧的制造者,他杀华佗完全依据个人喜怒,根本没有考虑杀掉一个神医之后,有多人本会被救治的患者因华佗之死而陷入绝境,他的心中恐怕只惦记华佗欺骗了自己这一桩事情吧。
不过,做事不能做绝,曹操杀死了华佗,自己反受其殃。他的爱子曹冲重病的时候,他再也找不到华佗这样的神医,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曹冲在自己怀中死去,而曹操的头风症也一直折磨他直到死去。
何苦要喟叹“生子当如孙仲谋”呢,要是华佗不死,曹冲不死,还生出孙仲谋干什么呢?
话说回来,华佗选择跑路的时间点也很不凑巧,虽说急于从曹操身边脱身,但是,面对权势如此显赫的人物,总应该看看老黄历找个良辰吉日吧。
华佗死于建安十三年,这一年,曹操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下令废止太尉、司徒、司空三公,恢复丞相、御史大夫制,亲自担任丞相总揽朝政,而且还担任冀州牧,个人的权力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
因为执意恢复丞相制度,朝内外有很多人对曹操的所作所为非常不满,他承受了很大的压力。为了更好地推行自己的计划,曹操急于笼络各类人才,营造利于自己的舆论气氛,这个时候,他最怕的就是背叛,而华佗的离开,触动了曹操内心最不安的点,他自然会选择痛下杀手。
和华佗同年死于非命的还有孔融,他就是因为不满曹操的所作所为,遭到曹操的忌恨,被罗织罪名处死的。
华佗一生,清白无垢,然而仁善之士不能死得其所,是去怪罪曹操的嚣张跋扈,多疑狠辣,还是去怪罪那个混乱无道的东汉末年。
曹操杀害华佗的真正原因是什么?
华佗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医生,也是中国历史上记载的最早进行手术的医生,华佗在一千多年前就已经发明了麻醉药,这个麻醉药的名字叫做麻沸散。就这样一位医术大家却被曹操残忍杀害,曹操为什么要杀华佗呢?留着给自己治病不是更好吗?
在小说《三国演义》中华佗最让人记忆犹新的一件事就是给关羽刮骨疗毒,关羽在襄樊会战中被毒箭射中了胳膊,华佗给关羽治疗的时候划开了关羽的臂膀,并且用刀片把余毒刮出来,关羽整个过程都依然谈笑如故,像没事人一样,关羽也因此得到了华佗的尊敬。后来华佗在给曹操看病的时候,因为华佗想要劈开曹操的头颅,而被曹操拒绝,因为怀疑华佗是为了给关羽报仇,曹操最终杀死了华佗。在正史上,华佗并没有给关羽刮骨疗毒,关羽刮骨疗毒的故事在正史上真实存在,但是当时华佗已经去世12年了,刮骨疗毒的医生另有其人。
无论是演义还是传说,都热衷于把华佗的死归到曹操的残暴身上,但从不多的记载来看,曹操还没有到“见人就杀”的程度。华佗的死固然与曹操的性格有关,但历史久远,对华佗的记载由于演义的大量杜撰变得不那么准确,笔者在这里为大家总结一下曹操杀死华佗的前因后果。
华佗在公元208年去世,死因确实是被曹操逼死的,当时曹操患了头疼病长期不能治愈。当时华佗是有名的游走医生在江东的时候就治好了江东大将周泰,因此在上流社会有一定的名气。曹操请来了华佗给自己治病,在询问病情的时候华佗解释说:你的病不能根治只能慢慢的去解决,如果长期的治疗的话可以延长寿命。这个说法被曹操认为是华佗故意不给自己治好病,以便于获得更多的好处。
不过曹操没有发作而是继续让华佗给自己治病,毕竟三国时期是乱世,好的医生不容易找到。过了不久华佗就开始推脱家里有事需要回家一趟,曹操也准许华佗回去,但没想到华佗回去之后就不想回来了,并且推脱自己的妻子生病了需要自己照顾。
华佗的这个理由在曹操看来显然是比较低劣的,作为最好的医生,老婆的病还不是手到擒来吗?这分明就是华佗不想回来,给自己找的一个理由。这个理由也激怒了曹操,曹操愤怒的派人去华佗家里质询。在曹操心里还是对华佗抱一定的希望的,他对手下人说:如果华佗的老婆真的生病,就送他一些粮食慰问一下,如果华佗的老婆没有生病那就把华佗抓过来。
结果这一去不要紧华佗的老婆真的没有生病,曹操这次恼羞成怒把华佗关进了监狱里面。华佗本身就已经60多岁了,在古代已经是经不起折腾的年龄,在遭到了曹操的虐待之后更是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当时曹操的大臣给华佗求情,请求曹操饶恕这个天下最优秀的医生,可是曹操对于华佗的行为非常不满,并没有饶恕华佗。在曹操的授意下,华佗最终在监狱被活活打死,华佗死后曹操的头疼病久治不愈再也没能找到治疗这种病的医生。
这样看来华佗的死主要还是他的个人原因,一方面是华佗在给曹操汇报病情的时候没有得到曹操的信任,让曹操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另一方面就是华佗欺骗曹操,不知道是因为思念家乡还是对曹操不满,华佗的一去不还都足以让曹操产生杀心。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