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在三国演义中,魏延确实是故意踢熄了诸葛亮的七星续命灯,不过不是马岱要抽刀杀魏延,是姜维要杀魏延,而诸葛亮阻止姜维这么干,主要也是有三个原因!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身体已经是不堪重负了,又听说东吴进攻失败,曹军将有更多的力量对付蜀军,愤怒交加,使得自己的身体更加恶化。于是诸葛亮点起七星续命灯,想要多活几年,为蜀汉多尽一份力。然而就在最后一日,最关键的时刻,魏延故意踢熄了七星灯的主灯,使得诸葛亮功亏一篑,不能成功续命,当时姜维立刻就想拔剑斩杀魏延,但却被诸葛亮给阻止了,这是为何呢?

魏延故意踢灭七星灯

当时诸葛亮设置了七星续命等,命令其他人不许进入大帐。前六天平稳渡过,诸葛亮心中也暗自窃喜。而魏军的司马懿夜观星象,也发现了事情的不对劲,于是他命夏侯霸领军袭扰蜀军,探探虚实。如果蜀军不出,那么就说明诸葛亮将命不久矣,司马懿可引大军进攻,如果蜀军直接出战,则说明诸葛亮无碍,司马懿应当继续坚守不出。夏侯霸领军前来袭扰,魏延急忙去将军情禀告给诸葛亮,而由于他来得太急,直接就把诸葛亮的主灯给踢熄灭了。

演义原文: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仗剑,踏罡步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方欲令人出问,魏延飞步入告曰:“魏兵至矣!”延脚步急,竟将主灯扑灭。孔明弃剑而叹曰!“死生有命,不可得而隅也!”魏延惶恐,伏地请罪;姜维忿怒,拔剑欲杀魏延。

从这里看,似乎魏延是无意中犯的错,很多人也是认为魏延是无辜的,然而事情真的如此吗?

事实上,我们把前后文仔细思索一遍,就能发现,魏延是故意这么干的!原因有二。

一、诸葛亮在设置七星续命灯的时候,就已经交代过了,让姜维引甲士四十九人,环绕帐外,并且命令闲杂人等,都不准进入大帐。凡一应需用之物,都只让二小童搬运。诸葛亮这道命令一下,就意味着只有四个人可以进入诸葛亮的大帐,其他人都不被允许。同在蜀军大帐,那些高级军事将领会不知道?怎么可能,日常军务汇报都需要诸葛亮定夺的,他们肯定也是知道中军大帐发生的变化,只是有诸葛亮的严令,姜维的阻拦,所以其他人不能前去。反正也只有七天,大家也都无所谓的。但是魏延明明知道诸葛亮的严令,却还是直接闯入了大帐,使得主灯熄灭,这等心思,诸葛亮姜维都是聪明人,怎么可能不懂?而且就算魏军来袭,只不过是一千余人,魏延身为军中第二人,就没有退敌之策?摆明了就是要来诸葛亮大帐一探究竟,故意踢熄主灯嘛。

二、诸葛亮阻拦姜维斩杀魏延后,转身就召马岱前来,嘱咐了诛杀魏延的计策。之后又召杨仪前来,说魏延必反,让他小心魏延,到时候将魏延临阵斩杀。杨仪和魏延水火不容的关系,诸葛亮是知道的,但是他却故意将大权交给杨仪,就是要逼反魏延,让魏延和杨仪大动干戈,然后趁机让马岱出其不意的斩杀魏延。从诸葛亮这一系列的安排可以看出,诸葛亮是知道魏延故意踢灭七星灯的,魏延就是想让诸葛亮死,所以诸葛亮才会在主灯熄灭后,就说魏延有反意,立即安排人手,准备诛杀魏延!

那么既然诸葛亮知道魏延是故意的,为何不直接让姜维动手,反而是安排了这么复杂的一个局呢?其中也有三个原因。

一、没有令人信服的理由。虽然诸葛亮和姜维都知道魏延是故意这么干的,但是对外却并不好解释,很多人不一定会认这个理由。仅仅因为踢灭七星灯就斩杀军中大将,可能会引起军心动荡,所以诸葛亮不能在此时斩杀魏延。而且魏延确实有足够的理由做解释,毕竟魏军来袭,也确实能够糊弄过去。

二、姜维不一定杀得了魏延。魏延常常被称作五虎之下第一人,所以在此时的蜀汉,魏延的武力估计能排名第一,姜维虽然武功不错,却不一定是魏延的对手。到时候如果真动起手来,逼反了魏延,可能连诸葛亮都要跟着遭殃。

三、魏延军事能力强。当时的情况是,司马懿大军就在对面,给予蜀汉的压力很大,而此时的蜀军,除了诸葛亮,军事能力最强的就是魏延了,如果在蜀军撤退路线还没安排好的情况下,就将魏延斩杀,势必会引起动乱,到时候司马懿再趁机进兵,蜀军可能要吃大亏。诸葛亮此时还需要魏延继续努力作战,抵挡魏军。

结语

正是基于以上三点,诸葛亮在明知魏延故意踢灭主灯,要他的性命,却也不能当场将魏延斩杀,只能通过后续的一通谋划,最终逼反魏延,斩杀魏延!

(本文主要参考三国演义)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三国演义》中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与司马懿交锋的情节可谓是跌宕起伏、精彩至极。但真实的历史却很是平淡,据《三国志·蜀书·后主传》、《诸葛亮传》、《魏书·明帝纪》等正史记载,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时,魏明帝明令司马懿坚壁据守,以逸待劳,司马懿也深知与诸葛亮正面对决非上策,所以魏军虽偶尔与蜀军有小规模交锋,但整体始终是坚守不出。

诸葛亮屡次挑战,送司马懿妇人衣激将,司马懿不为所动,反问蜀使诸葛亮饮食起居、办事多少,进而据诸葛亮事无巨细而饭食甚少判断出诸葛亮命不久矣,这事在正史中是有记载的。

有魏明帝禁止出战,又有司马懿睿智判断,魏蜀两军是相持数百日,最终诸葛亮因病重被活活耗死在了五丈原。

如此结局,诸葛亮留给历史的是什么印象呢?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其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其二。

算是悲情英雄,但少了些常使英雄泪满襟的悲壮。

再一点,这样的结局实在是弱化了诸葛亮古今“智绝”这一似神近妖的光辉形象。

有意褒扬诸葛亮的罗贯中在《三国演义》自然不能接受这样的结局,所以在诸葛亮的谢幕战上,他是大书特书,意在塑出个让天地长叹、千古智绝却又天命难违的悲情英雄来。

不得不承认,罗贯中确实干得漂亮,他虚构的那些个精彩情节不仅堪称经典,更几乎囊括了悲情英雄的所有情结。

诸葛亮布七星灯,以祈禳之法续命即是其中的一个精彩情节。聊这一段,其实不能忽略了之前的一个情节,诸葛亮火烧上方谷。

因为就天命难违这一点,这两个情节是相辅相成的,有司马懿上方谷因大雨灭火而大难不死,才有诸葛亮因魏延踢灯而撒手人寰。

毕竟,死敌对阵,吉凶两断,这样的天意才让人唏嘘。

说到诸葛亮火烧上方谷,可谓是惊心动魄,司马懿先仔细打探诸葛亮行踪,确信诸葛亮就在上方谷后,为万无一失,又巧设声东击西之计,就这样,最后还是落入了诸葛亮的圈套。

在熊熊大火中,司马懿父子三人是放声大哭,坐以待毙。

在这一刻,诸葛亮神机妙算的千古智绝展现得可谓是淋漓尽致。然而让天地长叹的是,就在这胜负已定时,天公突降倾盆大雨,司马懿父子从而得以逃出生天。

有老天借司马懿半子的情节在,天意难违,随后必有老天向诸葛亮索半子的情节。

而那个代天意来索半子的人就是历来被诸葛亮视为脑后有反骨的魏延。

细细品读司马懿派兵扰营,魏延慌乱进帐禀告军情,进而误将续命七星主灯踢灭一事,罗贯中实有丑化魏延之意。魏延乃蜀军数一数二的悍将,面对敌兵探营这种平常事,不是有意丑化,魏延怎可能慌乱至此。

如今让魏延慌乱进帐踢灯,这位蜀汉历史上的冤死之将就成了当下可恨不可杀,日后又可恨又可杀的可怜人了。

聊到这里,必须说两句魏延。

诸葛亮死后,魏延到底有没有反叛之心、反叛之举?

深入地看下去,此人可能真的比较冤。说到底,真实历史中的诸葛亮远没有演绎中的那么光鲜,魏延之死归根到底是因为诸葛亮容不下他,另外就是他那桀骜不驯、刚硬不屈的性格。

诸葛亮为何容不下他?

诸葛亮对他有成见是一个方面,更关键的,魏延本质上不属于诸葛亮的人。这两点决定了,诸葛亮生前要打压他,死后要除掉他。

唯有如此,丞相之功业、丞相之荣耀才能保全。

因为有这些恩怨渊源在,让魏延去踢灯,实在是意味深长。

最后再来聊聊诸葛亮布七星灯续命这一段。

诸葛亮为何要布七星灯续命?

诸葛亮说的很真切:亮生于乱世,甘老林泉,承昭烈皇帝三顾之恩,托孤之重,不敢不竭犬马之,誓讨国贼。不意将星欲坠,阳寿将终。谨书尺素,上告穹苍:伏望天慈,俯垂鉴听,曲延臣算,使得上报君恩,下救民命,克复旧物,永延汉祀。非敢妄祈,实由情切。

很显然,诸葛亮续命不是为了自身的富贵安康,而是为了上报君恩,下救民命。

说白了就是为了鞠躬尽瘁。

如何布七星灯,如何安然度过前六天的情节在此咱们就不细说了,装神弄鬼的无非是为了烘托一个续命将成的氛围。

然而,到了第七天,也会看天象的司马懿看出了星斗变化的玄机,于是派兵到诸葛亮这边一探究竟,看看诸葛亮是否真的命不久矣。

结果就闹出了魏延慌乱进帐,踢灭七星主灯的事。

见魏延踢灭了七星主灯,守护在旁的姜维,而不是马岱,拔剑要杀魏延,但被诸葛亮阻止了。

诸葛亮为何要阻止呢?

诸葛亮说,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这是天意,杀了魏延于事无补,诸葛亮绝望之时很理智。

这符合他君子、智者、悲情英雄的高大形象。

相反,如果因无心之过一剑把魏延杀了,诸葛亮的一世英名就算是毁完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魏延是要杀的,但要杀的巧妙,杀的世人无话可说,否则诸葛亮就不是诸葛亮了。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三国演义》中这个情节里,拔剑要杀魏延的是姜维,不是马岱。不过我当初看《三国演义》到这一段,不要说姜维要杀魏延,我也有杀魏延之心。诸葛亮为蜀汉江山鞠躬尽瘁,屡次北伐曹魏,想要完成刘备和自己的理想,匡扶汉室,还于旧都。诸葛亮到最后支撑着病重的身体,行祈禳之术,想向上天借一纪寿命,可眼看就要成功之时被魏延破坏,让人感到是可忍孰不可忍。

一、诸葛亮祈禳上天的经过。

在当时,诸葛亮虽然连年北伐,可是由于双方实力众寡悬殊,多次北伐都没能成功。终于到了第五次北伐,诸葛亮动员了最大的兵力,做了最大的努力,将司马懿打得闻风丧胆,困守不出。司马懿在战场上打不过诸葛亮,就想利用诸葛亮后勤方面的困难,想要等到诸葛亮的粮草用尽,被迫自动撤退。

但是诸葛亮对司马懿的策略早有准备,他在这方面做了充足的准备。诸葛亮在积蓄了三年粮食后才出兵,用木牛流马运输粮草,支援前线。在保证后勤运输的同时,诸葛亮还分兵屯田,就地解决粮草问题。诸葛亮在这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在蜀军撤军后,军营中还丢下了大批的粮草。这批粮食在后来洛阳大饥荒时,被司马懿运到洛阳,救济了灾民。诸葛亮的军粮成了司马懿收买人心的工具,这是诸葛亮也没有想到的事。

不过在当时,诸葛亮这个反客为主的计策,却正好抓住了司马懿的死穴。诸葛亮摆出一副和司马懿硬拖下去的样子,逼司马懿和自己决战。为此,诸葛亮还给司马懿送去了女人的穿戴。司马懿的部下本来就被经受不住长期相持的折磨,再加上诸葛亮的侮辱,都要求与诸葛亮决一死战。

老奸巨猾的司马懿当然没有上诸葛亮的当,不仅如此,他还在蜀军的使者口中得到了诸葛亮是少事烦的信息,得出了诸葛亮身体不能长久的结论。因此,司马懿更加坚定了与诸葛亮相持下去的决心。诸葛亮在求战不得的情况下,身体也日益病重,于是他使出祈禳之法,想向上天延寿一纪,好完成自己匡扶汉室的心愿。

在经过六天的祈禳后,诸葛亮的主灯明亮,只需再过一天,他的法术就能够成功了。可就在这一天晚上,观看天象,对诸葛亮的身体健康感到怀疑的司马懿,发动了对诸葛亮军营的试探性攻击。魏延因此冲入诸葛亮的大帐报信,脚步过急,竟然将诸葛亮的主灯扑灭。诸葛亮的祈禳之法因此功亏一篑,遭到了失败。不久之后,诸葛亮就怀着满腔的遗憾病逝于五丈原了。

二、魏延当杀的理由。

我们看魏延扑灭诸葛亮的主灯一事,看似是无心之过。可是我们如果仔细想来,就感到魏延此举细思极恐,并没有那么简单。因为无论是发生任何情况,魏延也不应该在此时,出现在诸葛亮的大帐中。

这是因为魏延是诸葛亮的先锋,他的军营和诸葛亮的大营相隔十里。如果曹魏来偷袭诸葛亮的大营,就必须先经过魏延的军营。那么,首先和魏军交手的就是魏延,他怎么可能会跑到诸葛亮的大营报信呢?而诸葛亮的大营却遭到了袭击,魏延也出现在诸葛亮的大营中,这只能说明一件事,那就是魏延故意放过了魏军,他不但没有阻拦魏军,自己还跟随魏军来到了诸葛亮的大营。

那么魏延为何要这样做?这是因为他怀着和司马懿一样的心理,想要看看诸葛亮到底在做什么。魏延在刚刚投入刘备军中,就被诸葛亮说是脑生反骨。在北伐期间,诸葛亮对魏延的使用都是谨慎小心的。可是,随着魏延的功劳增加,职位慢慢成为诸葛亮手下的首席大将后,双方的摩擦也日益增多。

魏延先是因为诸葛亮不接纳他的子午谷奇谋,而说诸葛亮胆怯。到最后发展到蛊惑他人违抗诸葛亮的将令,自己躲避诸葛亮的派遣。诸葛亮对此也心知肚明。他也准备在适当的时机,铲除魏延,以免后患。在火烧上方谷的时候,诸葛亮密令马岱将上方谷的退路用柴草塞断,等魏延引司马懿入谷后再放火。这明显是想将魏延和司马懿一起烧死,只是因为突然天降暴雨,魏延才捡了一条性命。

魏延在事后,肯定也会感觉情况不对头,因此他也必然会对诸葛亮产生怀疑之心。诸葛亮病重对魏延自然有利,如果诸葛亮病死,魏延作为首席大将,就可以名正言顺的接管军权。可是这些天诸葛亮背着大家在大帐中偷偷作法,让不知实情的魏延十分困惑。为了一探究竟,魏延就利用魏军的这次偷袭,闯进诸葛亮的营帐一探究竟,不料闯下大祸。

以魏延的所作所为,姜维杀他也无可厚非。魏延为了一己之私,放过魏军。还违抗诸葛亮不允许进入自己营帐的将令,就算杀了他也名正言顺。但是诸葛亮却阻止了姜维,这又是为什么呢?

三、诸葛亮不让姜维杀魏延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是杀之无名。诸葛亮、姜维和魏延都知道诸葛亮在作法祈禳,为了给自己增加寿命。可是这个说法说出去让很多人都难以相信。因为法术这种事情,在常人眼中纯粹是子虚乌有的事情。假如以魏延冲撞破坏了诸葛亮的作法行为,就杀死自己军中的一员大将,肯定会让人难以感到信服。

这样就难免会造成军心动荡,给敌人造成可乘之机。再加上诸葛亮寿命虽然将尽,可只要他还活着一天,就将北伐进行一天。在这个时候,诸葛亮还需要魏延的能力。所以,诸葛亮暂时不杀魏延,留着他为蜀军效力。

第二个原因是诸葛亮怕泄露军机。诸葛亮祈禳是因为自己病重,想要增加自己的寿命。而司马懿派兵袭击诸葛亮的大营,也正是为了刺探诸葛亮的病情。一旦诸葛亮杀了魏延,就正好把自己的病情真相泄露了出去。这样不但会造成军心动荡,还会招来司马懿的进攻。

在过去诸葛亮身体状况良好的时候,他自然希望司马懿出击,双方一决胜负。可是在今天,诸葛亮病情严重,司马懿的出击则变成蜀军的噩耗。在蜀军中,除了诸葛亮没人是司马懿的对手。再加上军心动摇,蜀军很可能会遭到意外的失败。正是因为诸葛亮成功的掩盖了自己的病情,才在后面让蜀军摆脱了不利的局面。

在诸葛亮病逝后,蜀军撤退途中遭到司马懿的追击。由于司马懿没有掌握诸葛亮病情的真实情况,他在追击中谨小慎微,生怕中了诸葛亮的计谋。在蜀军推出诸葛亮的木像,向司马懿发起反击的时候,司马懿吓得魂飞魄散,狼狈逃命,而蜀军得以从容撤走。这一切都和诸葛亮成功隐瞒自己的病情有关。所以说,诸葛亮为了对自己的病情保密,也暂时放过了魏延。

第三个原因是诸葛亮心灰意冷,无意处理魏延。诸葛亮在行祈禳之术的时候,就曾经说过,这种法术是逆天而行,要看天意如何。因此诸葛亮在施行法术的时候,并不是抱着必然会成功的心情的。当魏延将他的主灯扑灭时,诸葛亮已经知道了天意如何。

这个时候诸葛亮并不责怪魏延,因为魏延只不过是上天派来宣示天意的。诸葛亮由此知道了蜀汉政权的未来。一想到自己为之奋斗一生的事业不能成功,诸葛亮不由得感到万分的失望。并且,在当时东吴传来消息,由于曹魏皇帝亲征,孙权居然不敢和魏军交手,赶快撤军了。

这样原本两国一起向曹魏发起的进攻,就变成了诸葛亮一个人唱的独角戏。诸葛亮深深知道,仅仅凭自己一家的力量,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灭魏的任务的。再加上自己的身体状况不佳,这次北伐又将是失败的结果。

就算是这样,诸葛亮依然还想最后一搏。他不惜逆天而行,用祈禳之术来延长自己的寿命,来对曹魏进行最后的决战。可是魏延的举动破坏了他的法术,至此诸葛亮已经回天无力,再也没有办法灭魏了。心灰意冷的诸葛亮只得把一切都归于天命,对于魏延就懒得处罚了。

结语:

《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文武全才,其智近乎妖。在自己身体状况不佳的情况下,诸葛亮决定行祈禳之法,向上天祈求延长自己的寿命,好完成自己伐魏的大计。可是就在法术成功的前夜,被魏延不小心扑灭了主灯,使得诸葛亮的祈禳失败。

姜维想要斩杀魏延,被诸葛亮制止了。诸葛亮知道魏延在不恰当的时间出现在不恰当的地点,有该杀的理由。可是为了保证自己病重的秘密不外泄,诸葛亮暂且放过了魏延。诸葛亮面对自己一生奋斗的目标没能达成的状况,感慨万千。当我们看到诸葛亮最后巡视战场,秋风刺骨,感慨自己“再不能临阵讨贼矣!悠悠苍天,曷此其极!”的时候,也不禁为他掬一抔英雄泪。真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我是历史笑春风,欢迎大家关注我,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诸葛孔明将死之际,为了恢复大汉江山社稷诸葛亮想再向天借一纪阳寿,于是筑起祈祷台,施展祈禳之法向天借寿!该法在大帐中地面上分布七盏大灯,外布四十九盏小灯,内安本命灯一盏,倘若七日之内本命灯不灭,就可以延寿十二年。最后一天魏军攻寨,魏延来报告军情,不小心踢翻了一盏主灯,破了诸葛亮的法阵,使得诸葛孔明必死无疑!

姜维见魏延踢翻了灯,拔剑欲斩杀魏延以泄心头之恨,诸葛孔明及时制止了他!诸葛亮的官方说法是:生死有命,不可攘也!吾命当绝,非文长之过也!其实诸葛亮第一次看见魏延就想诛杀他,说魏延背后有反骨,以后必然反叛。其实诸葛孔明早就算出来了,魏延将来会破他的七星祈禳法阵,故想逆天而行,先杀了魏延!

诸葛亮没有当场诛杀魏延主要有两个原因:其一、杀之无理亦无法;其二、天命不可违,杀之无益!作为三军统帅,杀人要依法杀人,有罪你才能杀。诸葛孔明不能对全军宣布魏延踢翻了一盏灯就要杀他吧?魏延是蜀国大将,位列诸侯,不能因他踢翻了一盏灯就把他杀了,如果杀了会令全军心寒的,甚至可能激起兵变!魏延是上天派来催诸葛亮命的,此天意必不能违,违之有损阴德!

诸葛孔明向天借寿不能成功的原因也有两点:其一、汉祚已尽,非人力可以挽回,诸葛亮逆天而行,天必收之;其二、诸葛孔明南征百战,杀伐过重,许多军士因诸葛亮而死,故诸葛亮阳寿不高。诸葛亮智慧过人,神机妙算,能呼风唤雨,能驱动阴兵,还能使用六丁六甲,能造出木牛流马、诸葛连弩等逆天神器,可谓心智损耗过甚,因此必不能长寿!长寿之人不论心力还是体力都用得少,无忧无虑故能长寿!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火烧上方谷,病逝五丈原”,这是三国演义最精彩的桥段之一。

毫无疑问,上方谷司马懿受困及五丈原诸葛亮禳星失败,都是罗贯中先生精心杜撰出来的故事。

豹眼认为,品读这段故事,不是去甄别这件事的真伪,而是品味老罗这么安排的用意。

在豹眼看来,这段故事有几个看点:

第一,诸葛亮经过精心设计,终于把司马懿父子诱进了上方谷。不出意外,也没有意外,司马氏父子将全部葬入火海。

但是,突如其来的一场大雨,不仅浇灭了大火,而且浇灭了诸葛亮心中最后的一点希望。

这是很残酷的事,但这就是天命。

诸葛亮能掐会算,但对这场雨居然没有算到。可见,诸葛亮下手太狠,连上天都看不过去了。上天专门安排龙王临时加班下雨,保密工作扎实,就是诸葛亮也得不到任何信息。

正如孔明所叹:“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不可强也。”

但是,既然天意不绝曹魏、不绝司马氏,诸葛亮又何苦强求呢?

难道匡扶汉室比天意更重要吗?上天已经厌弃了汉室,为何还要逆天而行呢?

诸葛亮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岂能不识天意,为何一定要劳而无功、与天意背道而驰呢?

仅仅是因为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吗?难道就没有自己的一些意志吗?这值得品味。

第二,诸葛亮纵然有鬼神莫测之机,但也难违天命,禳星失败就是证明。

诸葛亮懂得祈禳大法,可以起死回生,也可以延续寿命。

但是,天意已经不在蜀汉,再给诸葛亮几年时间也毫无益处。与其让诸葛亮再折腾下去,还不如就此了结吧。

上天已经安排好了的事情,诸葛亮还一定要改变,这是在破坏游戏规则,挑战权威。

天道昭昭,地道煌煌,岂是人力所能窥视的?

天意所在,与魏延扑灭诸葛亮祈禳的主灯无关,魏延只是被上天临时抓差,去结束诸葛亮的寿命而已。也正如诸葛亮所言:“死生有命,不可得而禳也!”

其实,寿命是可以延续的,只不过需要善行。逆天而行,又杀戮过重,是不会得到上天庇护的。

第三,天意难违,其实就是大势所趋。

上方谷司马氏父子得以逃过一劫,五丈原诸葛亮禳星失败,罗贯中如此安排无非就是想说明人不能胜天,人所能够战胜的就不是天意。天不言但有天意,那就是大势所趋。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前,蜀汉太史谯周,也颇明天文,参破了天机,出班奏后主说:

“臣今职掌司天台,但有祸福,不可不奏:近有群鸟数万,自南飞来,投于汉水而死,此不祥之兆;臣又观天象,见奎星躔于太白之分,盛气在北,不利伐魏;又成都人民,皆闻柏树夜哭: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谯周的意思是说,天意在昭示,蜀汉只宜谨守而不能冒然北伐,否则就是自取祸端。

但诸葛亮不听,一意孤行,说:

“吾受先帝托孤之重,当竭力讨贼,岂可以虚妄之灾氛,而废国家大事耶!”

诸葛亮又搬出先帝刘备那老一套来说事,这时候的诸葛亮也不再装神弄鬼,不信虚妄之事了。

可见,一切都是套路,根据自己的需要,区别对待。

司马懿也懂得天文,夜观天象,预知诸葛亮不久于人世。

但还是司马懿办事利索有成效,命夏侯霸带领一千人马去诸葛亮营中窥探究竟,直接就结束了诸葛亮的命运。

第四,姜维要杀魏延,诸葛亮阻止,其中大有深意。

魏延扑灭了诸葛亮祈禳的主灯,就断送了诸葛亮的寿命,也就断送了蜀汉的国运。这件事可不是小事,足可以杀掉魏延,魏延也真心害怕了。

诸葛亮禳星,魏延岂能不知?

魏延身为大将久经沙场,遇事又岂能如此毛糙?一千人马至于如此慌张吗?

常理而言,魏军突然来袭,作为前锋总督,应该立马投入战斗而不应该跑到诸葛亮的大帐来请示汇报。

这一方面说明诸葛亮处事严谨,军令严明,任何人不得擅自行动。

啥事都要请示汇报,黄花菜早凉凉了。这也是诸葛亮难有大的作为的根本原因,不想冒一点风险,不给将领任何临机处置突发事变的权力,岂能有所建树?

另一方面也在暗示,诸葛亮与魏延的矛盾已经非常尖锐,已经到了非除掉不可的程度。

诸葛亮的大帐岂能是随便就可以进入的吗?诸葛亮主帅营寨岂能又是轻易突破的吗?又为何是魏延来通风报信,诸葛亮的那些细作、哨探都放假了吗?

罗贯中可不管这些,如此安排为得是下一步杀掉魏延,给读者一个提醒。

第五,魏延被杀,不能说是诸葛亮的直接安排,但不能否认诸葛亮有除掉魏延的意图。

这个问题,豹眼在之前详细说明过,这里不再啰嗦。但强调一点,如果诸葛亮不想杀魏延的话,诸葛亮死后退兵的安排,就不应该是以杨仪为主,让魏延断后。而且言明,如果魏延不服从就不用管他了。

因此,诸葛亮阻止姜维杀魏延,并不是诸葛亮不想杀他,是不想给后人留下把柄。

从魏延被杀的过程来看,后人只是在怀疑诸葛亮有杀魏延的意思,但没有确定的证据。这就是诸葛亮老谋深算之处。

诸葛亮给后世留下了完人的形象,但这么做事,太累,最后被累死也在情理之中。

的确有一种观点认为是魏延故意踢灭了诸葛亮禳星的主灯。但这一点是站不住脚的,借魏延一百个胆子,他也不敢用如此下三滥的手段对付诸葛丞相。

如果魏延真敢这么做,任何人都可以杀掉他。

总之,罗贯中安排这么一个桥段,让诸葛亮悲情谢幕,并非仅仅是悲叹英雄末路、天意难违,更是在昭示一场巨大的政治阴谋就要发生。

而且,诸葛亮阻止姜维杀魏延,并非大度,但也不是小肚鸡肠。为了蜀汉的命运,魏延必须除掉,但诸葛亮仅仅是不想为此留下话柄而已。

更有意思的是,罗贯中把诸葛亮的木牛流马安排在最后一次北伐时出现,诸葛亮的智慧达到了极致。

诸葛亮的智慧的确是无人能及的,但给后世的感觉,他的智慧总是在功亏一篑中,被屡屡浪费掉了,似乎在昭示诸葛亮的才能没有用对地方。

是不是罗贯中也在说,逆天而行,纵有鬼神莫测之机也是徒劳无功呢?

魏延在五丈原故意踢熄孔明灯,马岱抽刀想杀魏延,为什么诸葛亮阻止?

我看当时魏延根本不是有意踢熄孔明的续命灯,他也不知道那灯是代表什么,如果当时就杀了魏延对蜀军非常不利。

在诸葛亮的最后一次北伐战争,那己经是六次出祁山,眼看着司马懿又要龟缩不出,踩取慢慢的又要拖到了蜀汉军队弹尽粮绝,乃至人困马乏的大后期。

此时的孔明,深感自己身心疲惫,乃至说他是在敖灯油也不为对,自己觉得以经到了油尽灯枯恐不久人世的时候而大业未竟,唏嘘不已。

姜维此时便对孔明说丞相宿来擅长天命之术,何不问天续命,这也许是天意昌隆尤末可知?

那七星灯的意思是,从点起的那时开始,不论是任何的原因,只有本命灯熄灭,皆代表天意不可违,诸葛亮无法续命匡扶汉室,既代表天亡蜀汉,非人力可为。如果七天内本命灯不灭,则代表天佑蜀汉,诸葛亮要向天再借二十年。

自日起,诸葛亮按天上七星方位布下七星灯。前六天,诸葛亮日则计议伐魏,夜则脚踏七星北斗。扶病理事,吐血不止。姜维看到主灯忽明忽暗,心想:“只要挨过最后一天,主灯不灭则丞相可续命”。诸葛亮在帐中祭祀到了第七天头上,见主灯明亮,内心大喜,姜维入帐,正见孔明披发执剑,脚踏北斗,压镇将星,忽听得寨外呐喊声,孔明刚想让姜维问一下,魏延入帐曰:“魏兵来了”,由于魏延脚步急匆而来,将主灯扑灭。孔明看罢弃剑而叹曰:“生死由命,富贵在天”魏要灭汉,全是天意,“魏国—魏延”主灯己灭,我命岂能存乎?一切由天,杀了魏延又能挽回一切吗?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