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疫情过后,在上海的打工人感慨最多是什么呢?
两个字: 要有存款,其实祖宗早就警醒了我们一代又一代人,常将有日思无日,莫道无时思有时,今天,我们仍然要把这个道理讲给后人,在天灾面前,粮食才能救命,没钱自然买不到粮食。
无论本地人还是外地人,我想体会都是一样的,也许外地人更多了一分不安和无助,但归根结底是因为手里没有余粮的原因。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西方的及时行乐思想腐蚀了我们很多年轻人,很多西方人是不存钱的,挣一分花一分,等有了事再去借钱。试想,在这种天灾人祸面前,你想借钱,谁能借给你?不要感叹世态炎凉,人情冷暖,因为在生存面前,大家都要活下去。
有存款才能让自己多了一份安全感,无论战争还是瘟疫,物价都会混乱,总有一些人浑水摸鱼,提高物价,这也是人性,在利益面前,经得起诱惑的不多,在此刻,我们给与再多的谴责和批判都是徒劳的,能做到的就是手有余粮,心里才能不慌。
从这次疫情中,对于很多外地人来说,应该深深的感触到了,家乡才是我们永远的栖身之所,飘在外地的魂,没有根,时刻都在风雨飘摇之中,能回去还是尽量回去吧。
欲望的沟壑是难以填满的,人要懂得知足,不要成为金钱的奴隶,不要总想着赚多少钱,通过这次疫情,你应该明白,健康的活着才是首要的。
最后,我想在多说一句,算是提醒吧,当下,电子支付成了习惯,电子支付又依赖于互联网,假如有一天网断了怎么办?可能是天灾,也可能是战争造成的,所以,我们手里还要时刻备着现金,以防不时之需,人有远虑,方能无忧。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