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一名13年支付宝老用户路过,算是见证了支付宝成长的黄金阶段,银行从来是“空手套BL”领域最顶级的玩家。与支付宝合作也不例外,它起初这么做可是非常高明的金融手段,并不是有些朋友说的被迫,当时支付宝完全没那能力,不过后来形势变了。
有钱可赚,银行哪能不干银行一直都是最会算账的,若按照它们的意愿发展,与支付宝的合作又是一次不劳永逸的事情,试问谁能拒绝。要知道,银行并不是免费为支付宝开通支付权限,只要通过支付宝使用银行卡里面的钱,每一笔交易都是有利益的。而当时淘宝和支付宝都是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往后看那是空间无限。
当时虽然银行卡取现手续费很高,特别是在跨行的时候,从某种意义上讲,银行完全可以直接赚取我们用户的手续费,可事实上很多人在实际使用中都会绕开的,而且后面各种ATM取款机的铺设,赚手续费的地方就更少了。所以银行比较常规的做法是拉普通用户储蓄,再把钱放出去给“有钱人”挣利息。
与支付宝合作,银行本意是想把支付宝作为一个揽客工具,毕竟当时银行为了推广线上支付花了很多心思,可最后的效果都是差强人意,各种网银优盾之类的工具愿意使用的人很少。随着线上交易需求的增加,银行哪能放弃这块肥肉,和支付宝合作后算是解决了这一问题。
而且就当时的情况而言,它们合作完全称得上是三赢。首先从我们消费者角度讲,的确方便了我们线上交易;早期玩网络的那批朋友应该还记得,好不容易在网吧排队开了一台机子准备充游戏币却发现“优盾”没带,等回去把优盾拿来支付时又发现还得安装各种小插件,等这一波操作下来差不多个把小时就没了,银行当时的线上交易做不走也就可以理解了。
其次,站在银行的角度看,它最直接的受益就是赚的交易费更多了,特别是后面绑定信用卡交易后,银行索性放弃了自家的“网银”、“优盾”等。并且在与支付宝合作后,它也从支付宝身上学到了很多经验,后面陆续推出了各种手机银行之类的平台,直接在上面就可以实现网上购物,如果你要把这理解为支付宝倒逼银行改变也没毛病。
当然,支付宝肯定才是最大赢家,银行接入过后,标志着网购系统彻底打通,网上购物体验大幅提升。后面就是网民大规模的加入网购一族,特别是有了双十一以后,每一年双十一的交易数据都是成倍增式刷新,阿里整体营收屡创新高。网购成为我们日常消费难以改变的一种习惯,线下交易份额逐渐被线上吞食,阿里体量不断增长。
支付宝“不甘为奴”“会花钱的人才会赚钱”,看似简单的一句话似乎我们每个人都会说,道理也都懂,在现实中我们却很少有人能真正运用起来。但对于拥有“外星人大脑”的“马爸爸”来说,那就不是什么难事儿了,表面上,支付宝要给银行付高额手续费很不值得,然而在支付宝那里来看,这钱还就得必须得花,因为放长线钓大鱼必须要有舍。
合作本来就将就互利共赢,只有大家都有好处,一起做事才能长久。所以支付宝不仅要给银行给钱还要给用户买单,大家应该还记得,最初不同银行之间即使是网上转账也免不了手续费,但通过支付宝就可以省掉手续费,前提是要在支付宝内操作,这样一来就慢慢的把钱都从银行搞到支付宝来了。
光这样肯定还不够,如何才能让用户一直把钱放支付宝不动呢,方法再简单不过,按天给用户付利息不就好了,彼时,余额宝应运而生。看见没,支付宝已经开始学习银行的运作模式经营支付宝了。致命的是,相比传统银行,余额宝不仅收益每天可见,而且收益还要高得多,随时可以取用,这样一来银行就竞争力全无。
随着余额宝的出现,很多人的理财习惯都开始改变,工资一发就尽数转入支付宝,这样一来就导致通过支付宝关联银行的交易频率大幅下降。基本就相当于赚储蓄钱的机会也失去了。然而阿里巴巴并没有就此打住,而是不断在支付宝上拓展金融业务,比如基金、债券、黄金,反正银证保经营的业务都有所涉及。
通过支付宝进行这些交易,不用去银行柜台签约,不用去机构开户。支付宝就是要颠覆这些传统的金融机构,我记得我第一个股票账户就是去线下店开通的,当时可花了不少功夫。支付宝时代过后,好像很多证券公司都慢慢开通了线上开户业务,再不开,客户都被抢走完了。大概这时候,银行才恍然大悟,支付宝竟有如此大的野心。
但是,彼时支付宝的规模已非常庞大,而且后面阿里自家也有银行牌照,推行各种业务又更加顺畅了。直到最后,支付宝已经彻底成为一个金融功能非常完备的系统,阿里巴巴便单独把支付宝分离了出来,并且要让它上市,第一次上市估值将近1.5万亿,比四大行还要厉害,无论任何一家银行,此时已没有任何理由不与它业务往来。
为啥支付宝一路如履平地这20年来,我们国家出现了很多厉害的新兴企业,阿里巴巴便是其中之一。它们的成长有个共同特点就是占尽了天时地利,想不壮大都难,就像马云自己说的那样,他从来没想到有一天阿里巴巴会变得这么大。有了合适的环境,即使没有支付宝同样会有其他宝出现,若银行不改变,最终结果都是一样。
首先从环境上讲,随着我们互联网环境的成熟,线上交易的需求就客观存在。而当时银联自己做这块业务不仅没做好而且一直在亏钱,主观上希望有人来接这个业务,但一般公司专门做肯定也不现实。马云当时立志要做中国最大的电商平台,要做好就必须要解决好支付功能,无奈只有自己做,即使是亏钱也要做,没想到竟大成了。
其次,我们政策上鼓励民营企业发展,国家的口号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像阿里这种有助于时代进步的企业更是重点扶持。当时要想拿到支付牌照非常容易,而且拥有支付牌照的公司也很多,只不过它们都没有阿里这样的配套,注定没有太大发展空间,而且初期的支付宝并不顺利,还好有非典的“助力”,无意给线上交易添了一把柴。
回归问题,银行与支付宝合作本来就是正常业务发展,银行把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打包给别人还能持续赚钱,怎么讲都是一门划算的生意。只不过它没想到的是,最后竟然影响到了自己的地位。
~END
谢谢阅读,以上就是我的观点!赠人点赞,手留余香。欢迎大家关注我,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进步!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谁说银行同意的,当支付宝出来时,银行是坚决反对的。不仅银行,监管机构也与银行一道抵制。抵制支付宝的,还的银联。银联是最强烈反对支付宝的,是在抢他们饭碗的,是要不惜一切代价抵制和压制的。
但是,马云不这样想,他说过,银行不自己改变,我就来改变银行。他首先推出了余额宝,并给予很高的回报率。因此,一度银行存款大量涌入余额宝。对此,监管机构也约会马云。但是,当发现余额宝确实给广大居民带来更好利益时,也无力反对了。慢慢地,支付宝也就进入到日常生活了。而支付宝被认可了,微信也就出来了,其他支付手段也出来了。
而随着支付宝等的不断普及,银行已经预感到自己的传统方式已经不适用。所以,也在积极转变,主动与支付宝等合作,寻求新的发展空间。如此,反而使银行的业务拓展更方便,更有效率了。
所以,对新生事物,还是要持支持态度,压制,是达不到目的的。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谁同意了?我在银行搞支付结算项目,告诉大家当年支付宝是如何用阳谋搞定银行的,又是如何让银行欲罢不能的。这事要回到10年前,甚至更久。
为何会出现支付宝?支付宝大概是在80后上大学期间出现普及的,只要是80后,都有很深刻的记忆。我第一次接触支付宝是因为玩网络游戏,需要买游戏点卡、道具和金币,当时主要有几种方式购买:
- 一是在游戏中用金币买点卡,只有少数高手能做到收支平衡,一般人必须用真金白银买。
- 二是去实体店买实体卡密,太麻烦,特别是晚上,宿舍关门就出不去,跑一次还得浪费多少游戏时间。
- 三是通过网银在官方网站购买,那时候工行的U盾比较流行,大学生普遍用U盾,但基本没优惠,而且只能买官方点卡,没办法跟别人交易道具之类的东西。
- 四是在淘宝上跟别人买,当年有不少游戏大V靠卖游戏金币和道具挣了不少钱。
淘宝的优势是啥都能卖,也啥都能买到。但是问题来了,网上一手交钱一手交货怎么操作?流程上怎么解决信用问题?当年可没有什么实名认证、征信这种东西,难道靠道德?
于是,老马创造了支付宝,主要解决了2个问题:
- 一是支付宝账户的钱哪里来,你的银行卡怎么接入淘宝来付款,这就必须跟银行合作,银行输出支付认证接口,按照交易金额记账。
- 二是交易过程怎么确保安全,买方付的钱先存在支付宝平台,卖家发货后,买家确认收货,钱再打到卖方支付宝账户。
虽然现在看很简单,当年可是创举。
银行为何接受支付宝?回头看这个问题,往大了说是历史潮流,往小了说是支付宝利用了错位发展理念。
- 银行这边,当年正在忙着发借记卡和信用卡,忙着搞POS支付,忙着发展线下实体店收单,根本没考虑线上零售支付这块业务。银行搞线上业务,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
- 支付宝这头,当年主要定位是线上支付平台,就是对接淘宝,给淘宝的买家和买家做支付服务,丝毫没有表现出线下业务的迹象。支付宝搞线下支付,也是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后。
所以,在智能手机普及之前,银行认为支付宝的业务跟银行的业务并没有冲突,是互惠互利的,因此支付宝接入银行卡支付可谓一路畅通。甚至,因为支付宝基于淘宝平台,对银行卡、信用卡、网上银行和商户的强大引流能力,使各大银行趋之若鹜,争相与支付宝合作。
因此,支付宝利用了错位发展理念,“伪装成”合作者,而非竞争者,成功与银行打成了一片。
事实证明,很多产业,都不是被同行干掉的,而是跨域竞争。银行在零售支付领域就是被支付宝干趴的。
支付宝怎样让用户不离不弃?这个就简单了,支付宝吸引用户的手段有2个,一个是来自淘宝的强大支撑,一个是余额宝的高额收益。前者主要吸引用户,后者主要吸引资金。
重点说说余额宝的高收益是哪来的,余额宝本身不产生利息,它的最初收益主要来自银行利息。
- 第一步,支付宝对余额宝提供显著高于银行定期存款利息的收益率,吸引大量用户将银行存款兑入支付宝余额,导致余额宝沉淀了大量资金。
- 第二步,用户在支付宝上的余额,本质上只是支付宝给用户记账的账簿,真正的资金是存在支付宝自己在银行开立的对公结算账户上,换句话说,你把银行卡资金兑入支付宝余额时,银行将你的资金划入支付宝的银行账户,然后支付宝在平台的余额账簿上给你记一笔账。反之,如果你提现到银行卡,就反向记账。
- 第三步,支付宝利用它在银行账户上的巨额沉淀资金优势,与各大银行签订利息很高的协议存款,银行按协议存款利率向支付宝账户支付利息。这些利息,除了用来向用户支付余额宝利息之外,用于平台日常运营绰绰有余,可谓躺赚。
很快,银行发现了问题,余额宝这种模式,本质上是从银行口里夺食。原理是这样的:
- 首先,本来银行的个人客户银行卡里有大量的存款,有些是定期,有些是活期,而且活期是大头。银行只需要根据计息规则向个人客户支付相应的利息就行。
- 之后,银行用这些存款去放贷款,贷款的利息收入是远高于定期存款的,更何况其中很多活期存款只需要付很低的利息。这种模式下,银行靠存贷款利息差收入可以吃饱。
- 但是,支付宝这样一搞,等于把散户银行卡里的资金全部集中到支付宝的银行账户,而银行要每年为这笔巨额存款支付高额的协议存款利息。同样的存款量,银行的存贷利息差一下子被严重压缩,银行发现自己吃了大亏。
- 最后,银行损失的利息差去哪了,一部分被支付宝通过余额宝收益的方式回馈给用户,一部分作为平台运营成本和经营收益。
于是,银行联起手来,不再给支付宝提供这种协议存款利率,以迫使余额宝的高收益无以为继,让用户资金自己回流到自己的银行卡。
结果,银行还是失败了。支付宝马上又成立一个余额宝的专项基金,通过这个基金委托机构到资本市场上去投资获利。大家都知道,机构的投资能力很强,在那段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余额宝的收益率依然坚挺,直到几年前P2P出问题,经济增速放缓,加上政策趋严,余额宝的收益才日落西山。
银行为何至今无法摆脱支付宝?生态这个东西,一旦做起来,是很难通过一方打破的。从市场角度来说,支付宝在零售支付市场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即使有微信支付等一堆平台在竞争,也只是分个蛋糕,无法被取代。银行也早已发现这个问题,这些年,银行自营的零售平台无法取得实质性突破,正是因为支付宝在移动支付领域的先入优势。
但是,支付宝的这个优势恐怕很快面临改变,推动这个变革的是数字人民币,基于数字人民币的零售支付场景,各大银行和支付平台是处于同一起跑线上的,而具有账户业务优势的银行,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想解数字人民币对支付宝的影响,可以看我的另一篇回答。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很高兴回答: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的快捷支付方式接入,相信答案是固定的,可以用一句话来形容,那就是支付宝快捷支付改变了银行,为什么这么说,作者这里有几点原因
1、银行业的发展:银行业的发展可以说是固化的,几年甚至十几年都不会变革,正是由于这种情况成为银行业的普遍现象,导致银行业基本上无创新,甚至有些银行连银联系统都懒得升级,这是为什么呢,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业是服务于人民的,不管是系统升级还是银行业的改革都是存在很多风险的,这样就大大的限制了银行业的发展,从而导致银行业几年甚至十几年都在停滞不前。说白了就是发展到瓶颈期了。
2、支付宝的发展:支付宝的诞生可以说是颠覆了老百姓对银行的认知,从每个人手里外出需要带多张银行卡,简化到只需要带一款智能手机,能够使用支付宝即可完成支付操作,这可以说是优化了很多环节,例如:省去了刷信用卡后需要签名留纸质消费单据等等,支付宝近几年的发展,使得老百姓逐渐的接受了此种支付方式,从而积累了大量的使用人群,外加上支付宝企业在不断更新软件和更新功能使用,余额宝,余利宝等等各功能模块的上线可以说是对银行的一些支付业务形成了巨大的冲击。总之就作者而言,支付宝支付方式的快捷性确实优于银行支付渠道。
3、通过上述的两种发展模式对比,其实就可以看出,银行为什么要接纳支付宝的支付模式,也就是说支付宝的发展倒逼了银行业一些部分业务的改革,简单来说就是银行业如果不改革,从一些支付业务上就会损失一大群用户,所以银行最终要屈服于支付宝的逼迫下进行改革。
4、不过近几年银行业的一些改革也初见成效,例如推出了云闪付,手机银行等等便捷的支付方式,但是还是由于受到了很多商家或者企业的抵触,发展稍微的慢了一些,不过作者还是相信银行能做出更大的改革,来更好的服务于百姓,贴近于百姓生活的。
我是小布衣,喜欢的投资者请点个关注,我的初衷就是帮助更多的投资者走出迷茫,迈向辉煌,关注我,可以看到不一样的文章!谢谢
希望更多的投资者在留言区踊跃发言,一起探讨,成长未来!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谢谢您的问题。当年银行没有认识到支付宝的强大作用,银行和支付宝都在竞合关系中实现了转型。
银行忽视了支付宝。最有代表性的就是马云当年说的“银行如果不改变,那就改变银行”。当银行还固守在传统金融模式时,支付宝所代表的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支付宝的诞生,本质是马云拓展业务,但对银行造成了深远影响,这是支付宝发展的客观结果。
支付宝足够诱惑。支付宝刚诞生时,很多用户对其有安全担忧。支付宝于2013年推出了余额宝服务,余额宝的高收益培养了很多人的理财意识,最高时余额宝的年化收益率超过6%。余额宝在移动终端上操作简便,理财门槛低,不要手续费,按需要提取使用,这些都比银行更具优势,所以吸引的用户越来越多。银行的竞争优势不强,只得退让。
互联网企业的优势。阿里巴巴这样的互联网巨头进军金融行业,是基于流量、技术与资金,阿里巴巴在终端业务、线上业务、零售业务充满活力,通过互联网的效应实现了金融创新。马云这样的操作给银行带来了巨大的思想转变,银行从此开始数字化升级和向零售端转型,与支付宝二维码互扫互认,并通过数字货币等形式对支付宝进行反攻,银行和支付宝的竞合关系将长期存在。
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银行当年为什么同意支付宝这种快捷支付方式的接入?
看了很多人的回答,都没有抓住核心。看问题一定要抓住核心。
银行的后边是谁?那个谁不是一个人。是一群人。好多个谁形成了人群。这个就叫做人脉。人脉就是俗称的关系。
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一群人也是一个江湖。
是一群人里的一个谁或者多个谁,同意支付宝可以接入。条件是马接受招安。而且必须招安。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和恨。
可以说马云确实有个好脑子,也有个好老子。那个年头有几个人可以出国的?当然我们不能否认马云的大格局。确实骨骼清奇,但是马云不属于丑的那一种,只是有点像👽,尤其那个大脑门,中国人一般都认为会很聪明。
时势造英雄,马云因缘际会历尽波折,他成功了。
接入银行业务,事关安全,不可能让外资进入,所以花了大钱剥离了雅虎和软银。拿到了牌照和后来的银行部分业务。这到底是好事坏事?马云的想法没人知道。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马云深谙太极之道,不可能不明白这个道理。
那么可以推测阿里巴巴或者后来的蚂蚁金服的合作者都是谁。
功成身退天之道也,不知进退是不可能的。他是个聪明人。
马云实际上已经退出了江湖。留给他的只是荣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