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很多低端机配置也不虚高端机,使用体验也不错,价格却差很多,这是为什么?

以前我都不相信低端机和高端机的差距那么大,总相信一些低价高配的高性价手机可以拉近一些体验,但今天活生生给我上了一课。

今天跟我一做工程的朋友出去玩,到最后下班的时候,需要拍个照总结一下今天的工程进度。但令我意想不到的一幕出现了,他毫无征兆的,一下把手机砸地上了,说这手机是垃圾手机,TMD太难用了,早就想砸了。

经过我的一番了解才知道,原来是他刚洗了手,然后下班之前解锁居然解锁不了了,然后用人脸识别解锁进入桌面后,点开照相机,点拍照死活点不上,就是拍不了照,加上白天领导打电话受了气,一下子就爆发了,于是把手机砸了。这跟我当年从安卓换苹果差不多,就是被坑了一次长记性了。所以我才买了人生第一部iPhone。

经过我的一番了解,这部手机才买了几个月(高通骁龙870处理器的手机,价格2K+,也不是很便宜了),但就是不好用,上午还还给看了,说屏幕上有个白点,说这手机是垃圾。然后说还不如他三年轻买的vivo NEX双屏版,这手机到现在还在用,同样的手机,一按指纹就解锁了。

所以高端机跟低端机的差距实际上没有那么大,很多时候就是一些很细节的地方差异。比如拍照的调教、系统的稳定性,再就是指纹解锁、拍照的调教等等,反正从参数上是看不出来的,就跟iPhone和国产机一样,看起来都差不多,平时也大差不差,但是用一段时间后,其使用体验是完全不一样的。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按照业界的价格常规划分,低于3000元高于1500元,基本上可以归类到中端手机行列;高于3000元就是高端手机。一般的普遍认知,3000元是国产手机在高端定位上的生死线,成功跃过,即代表着高端市场的成功,否则,就只能在中端市场继续蓄力努力。

当然从手机厂商的做机态度来说,高端手机意味着可以基本不计成本的用最好的料,至少是这个成本内所能用到的最好的料,它代表的不是产品的出货量多少,而是品牌的面子问题。而中端手机则是为出货量考虑,一切设计都倾向于利好出货量方面。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被大家一直拿来做对比的小米8和一加6,前者就是定位中端,后者就是定位高端。虽然说小米8在小米的生产线中是按高端定位,但其上还有一个超高端的MIX系列,故之此说法只能是语言和宣传上的策略。而一加6则是一加手机唯一的在售产品,用精品战略和不将就堆积起来的唯一高端产品。

从两款手机的具体表现来说,小米8最大的优势就是价格定位,但正因为过于强调价格,所以在做工、设计、细节等方面有所保留,感觉是所有东西本该可以做得更好,但为了这个定价的定位空间不得不人为控制一样。而一加6则是用极致打造的一款精品,在能看得见的环节好像区别不大,但是在看不见环节上——比如全球4G通上,一加6是业界支持频段最多的手机;在手感表现上,是口碑好评最好的手机;为了提升琥珀红的亮度,可以额外支出5美金的成本。而5美金放到手机制造领域,那可是完全无法忽略的一笔大成本花费。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每一样产品都有好的和不好的,包括手机是一样的,有高端手机就会有低端手机,以前的高低端手机一眼就能看出来,从材质和给人的感觉就能分得清,但是现在的低端手机做的越来越好,让人都分不清高低端手机到底差别在哪里?

首先,买手机必须要看的就是配置,配置也是人们衡量这款手机好坏的最重要的标准。也就是说的手机处理器,手机内存运存,拍照成像效果还有手机屏幕和机身材质,这些都是区分手机是高端机还是低端机。

手机内存越大,存的东西也就越多,一般64G、128G就够用了,手机运行内存也很重要,起到一个很重要的作用,管理手机的运行后台,运存越大,能够同时运行的APP就越多。

拍照!虽然现在很多千元机也能拍出不错的照片,但是和高端机比起来还是有不小的差距,如果你想拍出好的照片,建议你还是买旗舰机。

现在的手机屏幕一般有两种主流的类型,一个是OLED一个是LCD。OLED拥有更广的色域和高对比度,LCD显示则更加通透真实。但是千元机上出于成本考虑,普遍采用的是来自天马公司的普通TFT屏幕,显示效果就一般了,毕竟要尽量压缩成本。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想要更好的手机体验,想拍出更好的照片,想流畅的玩游戏,还是去买高端的旗舰机,谢谢!

作者:芯智讯——小申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感谢您的阅读!

低端手机、中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很多人喜欢用价格划分,这样可以明确的将三者区分开来,也似乎省了很多力气。但是,在我理解中,这是不准确的,因为iPhone手机就把这个标准拉高很多!所以我喜欢用三种评判标准来区分(品牌价值、国产价格、硬件配置)低档,中端和高端手机!

品牌价值

这里我要提到的就是iPhone手机,我们发现所有的iPhone手机的价格基本上在5000元以上(2017年发布机),最低现役机型都在3755元(iPhone 6s)。

所以,我先按照品牌价值进行一次划分,这个划分就没有中低高三挡手机了,而是四类划分:

  • 第一类:苹果、三星、华为等
  • 第二类:小米、魅族、OV等
  • 第三类:锤子,一加,金立等
  • 第四类:360等国产手
国产价格

我先带大家看下IDC报告,我们可以从报告中可以看到这个价格相对很合理,但是我还是根据现在的物价水平,来说下中高端区别。

这里我觉得魅族16就开了一个好头,直接将高端机划分这样:(2698元以上)高端机。中端机,感谢小米6X来区分(1299元以上——2698元),最后所有1299元以下的分为低端机型!有点杂,我们写的更详细点:

  • 低端:1299元以下
  • 中端:1299元——2698元
  • 高端:2698元以上
硬件配置

处理器:刨去苹果A系列,我们就说高通骁龙系列,可能并不准确。骁龙200、400、600、700、800五个处理器。

  • 骁龙200,400:中低端
  • 骁龙600,700:中高端
  • 骁龙800:高端

当然,有的朋友还会用运存内存在判定,但是现在很多低端机都用上了4G,所以我还是不建议这个划分。

总结

首先,我明确声明,我的划分谨代表个人观点。其实,各家品牌都会有自己的中低高三挡划分,比如小米,就有小米8这样的高端,也有小米6X这样的中端,更有红米系列比如红米6A这样的低端机。

所以,其实划分只是我们对于手机的一种定位,没必要完全对号入座,也不要因为划分来影响我们的购买手机,重要的是喜欢和适合!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想获取更多新鲜实用的数码知识,点击右上角关注,参与微头条抽奖!

高端机到底好不好呢?废话,高端机当然比低端机好了,但是,高端机到底比低端机好在哪呢?尤其是现在,低端机也不卡了,内存也和高端机一样,那么,高端机和低端机还有差别吗?

首先一点,目前高端机确实不差了,不像当年,高端机流畅,低端机缺卡的像X一样,屏幕又暗又灰,手机又丑,高端机还是低端机,基本一眼就可以看出来。而现在,低端机一样流畅,屏幕漂亮,甚至外观比高端机还要酷炫。

那么,他们差在哪呢?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对新技术的应用,从曲面屏,全面屏,4K拍摄等等,虽然很多并不是特别刚性的需求,但是,不好意思,低端机永远比高端机慢,屏下指纹已经正式量产了,但是真正出现在低端机上,可能至少还要一年时间。

除此之外,低端机虽然流畅,好用,但仅仅是够用,低端机不会给你旗舰级的游戏体验,屏幕虽然很漂亮,但是只要放在高端机旁边,就原形毕露,差距变小,绝不是没有差距。

最后,还有厂商的服务,现在很多手机都为旗下的高端机提供了更多的服务,诸如免费碎屏险、上门VIP服务等等,就连系统更新周期,也比低端机要长很久。

所以,李大爷还是你大爷,低端机虽然更好用了,但是,如果你追求极致的体验,还是要买高端机。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极客谈科技”,全新视角、全新思路,伴你遨游神奇的科技世界。

低端手机和高端手机差别到底在哪?

  • 高端手机代表着手机厂家的最高科研实力,无论软硬件方面均会使用最新的技术;

  • 同样,高端手机意味着更高的溢价,将会给手机厂家带来高额的利润。

这也是苹果手机销售数量不高,利润可观的主要原因;

除此之外,一起来看看,高端和低端手机还有那些差别吧。

高低端手机差别列举

1.外观设计

  • 作为高端手机,最新的技术将会应用在旗舰机之上,例如今年的全面屏;

  • 无论是苹果的刘海屏、三星的上下超窄边框对称屏、OPPO Find X的滑轨全面屏等;

  • 当然一些试水、技术并不成熟的例外,例如近期的穿孔全面屏。

2.硬件差异

  • 高端手机一般会使用当前的顶级硬件,确保手机的最佳性能;

  • 低端手机一般会使用上代旗舰或当代的中端硬件。

以高通处理器为例,一般高端机型目前使用骁龙845,低端机型使用骁龙710或660。

3.用户体验

高端手机更加会注重用户的使用体验,并不会为此而节约成本。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最近性价比较高的红米Note 7手机:

  • 使用了4000mAh的超大电池,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才搭配了10W的充电插头;

  • 导致整块电池完全充电需要125分钟,用户体验较差。

4.细节差异

高端手机除了上述的一些优势外,更加注重手机的细节方面。

  • 例如我们生活中经常不需要使用的IP68防水功能;

  • 各种手机的独家特色功能,例如三星Note系列的S pen,无线充电技术等等。

总之,一分钱一分货,还是具有一定道理的。

关于低端和高端手机的问题,您怎么看?

会选择高端机型长期使用,还是会不断的更换低端手机呢?

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喜欢的点点关注。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