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感谢各位阅读。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说说我对“5G凉了”的看法,准确的说这是高通的X50基带受限于2020年不再允许NSA单一组网入网,所以高铁只需要在这之前把该入网的手机入网,在2020年后把X55的双模5G发布出来就行,根本没有凉了一说。
何为真假5G?不同于3G升4G,5G的跨度太大,所以在建立之初就确定了两套5G方案,一套是NSA(非独立组网),一套是SA(独立组网)。NSA是基于现有4G基础上升级而来的,同时链接4G和5G网络,优势是这套方案成本低,可以快速布局5G,但缺点是部分5G功能不能很好的支持。
而SA则是一套全新的5G架构,完全跳出现有的4G网络架构束缚,是一套全新的方案。这样的好处是可以完美实现5G,而最终的发展方向也是SA,毕竟这才是最标准的5G,但是SA的投入大,所以考虑到过渡期比较长,才有了NSA和SA两种模式。
所以很多人称NSA为假5G,SA为真5G。但不管怎样这都是5G标准,在5G的前几年(至少前1年)5G的配套设施也不完善,NSA和SA并没有体验区别。所以在5G手机没有正式上市之前就定性为凉凉太过于草率了。
X50之后还有X55X50基带是骁龙现有的5G基带,仅支持NSA 单5G组网,这意味着年前的5G手机都是这种模式,后续要求的是双5G组网的手机才能入网,按照常规的升级周期,今年下半年的骁龙855+X55基带就会发布,年后的产品都支持双模5G,在时间节点上并没有空档期,几乎可以完美对接,对此影响不大。
而年前的几款5G手机都是在现有手机的基础上进行改版,大家都是相互探索,并不是大投入到第一批产品中,所以X50搭载的手机并不会很多,市场还在,凉不了。
退一万步来说,加入高通真的凉了,那最着急的不是高通是国内的手机厂商。但反过来看把高通拒之门外就意味着国内只能买华为手机,不管是从垄断法还是市场规律来看都不现实。所以说高通凉了还太早,除非X55也是垃圾产品,跟不上时代的步伐,那么这一年高通就会白拉开差距。
中国移动禁止入网就凉了?在MWC上海会展上中国移动的董事长杨杰发话2020年1月1日后讲不允许单模的NSA手机入网,但这表示的意思是新手机不能入网,并不是说NSA的手机不能销售了(只要在这之前入网就可以正常销售),也可以继续使用,后续的手机都是NSA和SA双模5G,NSA还会继续发展。
所以只要今年的高通系5G手机在元旦节之前取得入网,明年依然可以正常销售。相当于之前的三网通手机跟双网通手机一样,仅仅是模式不一样而已。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数码控,自由而纯粹的科技粉。欢迎留言探讨交流,喜欢的可以点赞关注。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说高通基带彻底凉了那是夸张了,但目前的形势对高通是重大打击是没问题的!
1、高通X50基本完蛋:目前在今年下半年预期上线的几款5G手机,除了华为的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搭配的X50的基带,而这款基带性能堪忧,单模,只支持NSA组网。而根据目前最新的情况来看,我国的运营商将都以SA进行组网。可以实现超低时延和超连接这两个特性,这才是真正的5G网络,那届时使用X50基带的手机将统统被废掉,想要使用就得更换手机。中移动近期已经明确表态了,2020年1月只接受SA手机入网,而电信早已确定SA组网,联通早前也曾表示将尽快完成过渡实现SA独立组网。
因此,高通X50基带的确是凉了,采用该基带的国产5G手机也基本凉了,现在只能等后续的X55基带了,这基带恰预期是Q4量产,但实际情况怕是还不好说,可能也会到明年初再上。
2、高通基带整体落后华为:目前高通和华为在基带上的竞争整体上是落后了,高通X50基带完全无法和巴龙相比拼,而性能相仿的X55至今还未量产。但是华为巴龙基带已经量产,并且使用到mate 20 5G 上,因此在性能参数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华为要领先高通半年左右的时间。相信等华为下一代基带上线时,应该能直接出SoC的芯片。当然,由于目前美国的封堵,这个进程或许会受到干扰,给高通以喘息的时间。
3、高通5G专利不足:高通其实是有能力做出同时支持NSA和SA组网的基带,但是高通在4G上拥有大量的专利,而这些专利自然可以给高通带来大量的利润,因此高通其实并不想运营商采用SA这种独立组网的方式,而是希望使用NAS这种基于4G和5G并存的过渡组网方式,从而想赚取更多的专利费。剩下一点就是高通在5G上专利并不占有,5G必要专利倒是华为占的数量更多。一旦国内运营商统统使用SA组网,对高通来说是负面影响,会影响其专利费的收取。
综合以上情况来说,高通的5G基带肯定不回凉,至少现在不会,但是其走下坡路怕是肯定的。就看后续高通能不能利用华为被打压的这个档口奋起直追!另外,三大运营商明确要使用SA组网方式,其实也是想在5G这个风口上确立自己的战略优势,从而能在5G这个领域占取更多的话语权,为相关产业提供更好的发展,从而让我们正真的实现超越。
感谢阅读,给点个赞鼓励下吧,欢迎关注【罗氏虫社】,谢谢~~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感谢您的阅读!
余承东的小心思不断:NSA组网很快淘汰,希望大家都提供真5G手机!毕竟巴龙5000可是支持NA和NSA两种组网方式,而对手高通却表现的有点一般了。
这是源于中国移动董事长杨杰的一段话:2020年1月1日起,将不允许NSA 5G手机入网,全力过渡到SA 5G组网。你可能一脸懵,这到底怎么回事?不允许NSA 5G入网,那么,高通的5G不是凉了吗?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我们一起了解下。
NSA和SA是5G组网的两种形式,这种组网形式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为了迅速的将5G进行推广使用,依据4G基站,来实现4G/5G共用核心网,快速提升5G网络的使用广度。另外一种是5G的正确打开方式,SA独立组网,全部网络架构完全基于5G,就是建5G基站!
中移动的表示,恰恰说明了5G发展的一种推进方式,这种方式是我们未来必须要走的方式。
这时候我们就要提到了高通的5G,高通目前的5G基带是骁龙X50,这款基带支持的是单模,而且只支持NSA非独立组网,我们知道骁龙X55日支持NSA或者SA的,而且支持多模,可以说如果你想实现未来的5G,骁龙X55就能支持。
骁龙X55的存在就让高通不会凉。我们还要和大家说一个现实:目前的5G网络还属于试运行阶段,即使在下半年投入市场,也只是极少数的,而且大部分都是外挂基带。
在2020年,高通的骁龙X55,以及全新集成了5G基带的骁龙处理器,在全面普及的时候,肯定会迅速的推广。
所以,高通5G会凉的这种说法不准确。同样,我们也看到,5G虽然被大家给予更大的热情,但5G基站的建设,因为5G网络的特色,它的频率高,折损也大,基站的数量也多,对于5G的要求更高。这时候5G未来需要更长时间才能全面普及!这一点必须看到。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应邀回答本行业问题。
高通的5G基带凉了,这个是不怎么准确的,准确的是高通的一代5G基带X50是未发先凉,而高通的第二代的X55基带是不受到影响的。
说到高通的X50是未发先凉,要从5G的两种组网模式NSA和SA说起。在3GPP讨论的4/5G组网方案之中,有两种组网模式,分别是NSA(非独立组网)和SA(独立组网)。
其中独立组网和非独立组网的最大区别就是非独立组终端需要双链接,同时接入4G基站和5G基站,而独立组网终端只需要接入4G或者是5G的基站。
非独立组网的特点是可以在现有的网络的基础上快速的部署5G,但是部分应用场景可能无法很好的支持,最终5G组网的目标一定是独立组网。
独立组网的特点是可以很好的支持5G的全场景应用,但是对于5G应用来说,由于需要建设5G核心网,并且需要5G基站连片覆盖,所以它的商用速度可能要比非独立组网慢一些。
中国的三大运营商,原来的计划是中国联通从NSA组网开始,而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本来的计划是从SA组网开始,但是由于工信部2019年6月6日突然宣布了5G商用,在某种程度上也打乱了运营商的部署。所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的前期的5G组网实际上是从SA组网和NSA组网的混合组网开始的。
由于独立组网是5G组网的目标组网方式,并且独立组网可以很好的支持5G的三大应用场景。
而国家层面上对于5G网络的期待可不是就支持eMBB(增强型移动宽带),网速快一点儿就完事儿了,所以,工信部指出了在2020年1月1日不在受理纯NSA制式的手机入网,预示着工信部对运营商的网络要求是尽快的向独立组网演进。
高通的第一代的X50基带,问世的时间比较早,是在2016年问世的,它只支持NSA组网模式,并且不支持2/3/4G。所以,第一批高通系列的5G手机,不但只能通过外挂高通X50的方式来支持5G,而且也支持NSA组网。
2020年1月1日之后,工信部不再批准纯NSA手机入网,但是不代表NSA手机不能销售,也不代表NSA手机就无法连接5G网络了。NSA的手机虽然在运营商还有NSA网络的区域通过同时连接4G、5G基站接入5G网络,但是如果运营商开始向SA组网演进的话,也并不代表这些手机就无法使用了,因为现在设备商的基站也都是兼容NSA和SA组网的,这使得未来即使是运营商的网络向SA演进的话,这些手机也是可以使用的,并不会买到了很快就被淘汰掉。
纯SA组网模式必须要运营商的5G基站连片覆盖,而且基本要求保障无空洞,这对于5G网络的覆盖要求是很高的,也不是短期内就可以实现的,这还需要一点儿时间。
不过,对于第一批5G手机的用户来说,很显然的不会希望自己花了大价钱买到的手机载网络演进到SA组网模式的时候就不能使用了,也会很大程度的影响对于只支持NSA组网的高通系5G手机的购机热情。
第一代5G手机之中,只有华为的5G手机是同时支持NSA和SA组网的。第二批5G手机则是都同时支持NSA和SA组网了。第一代的5G手机,华为的5G手机由于使用的是华为自己的巴龙5000基带,而巴龙5000是支持NSA和SA组网的,也就是说第一代的华为5G手机未来也不会被淘汰掉,这使得在国内,2019年华为5G手机的竞争力就更强了。
第二代的高通的X55基带,可以同时支持SA和NSA组网,就不会担心因为NSA的原因而被淘汰掉。
总而言之,由于工信部要求运营商快速的向SA(独立组网)演进,所以对于高通的第一代的5G手机会产生很大的影响,也是的高通的第一代的X50基带基本上说在国内面临着"凉凉"的局面,高通的二代5G基带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说高通的5G基带就凉凉了还是早了点儿。
以上个人浅见,欢迎批评指正。喜欢的可以关注我,谢谢!
认同我的看法的请点个赞再走,再次感谢!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有这回事么?太夸张了!没这么回事,只是上半年搭载骁龙X50基带的5G手机在中国市场会受到打击!后面新的骁龙X55基带正式启用后,高通基带的5G手机并不会受到多大的影响。
目前各大手机厂商都已经卯足了劲要在5G手机上争夺到最大份额的蛋糕,都已经公开了自己5G手机,宣传都将在下半年在市场中推出,比如华为的Mate 20 X、已经搭载骁龙X50基带的5G手机有:OPPO Reno 5G版、小米MIX 3 5G版、VIVO APEX、中兴AXON 10 Pro、联想Z6 Pro、一加7 Pro 5G版等等。
然而,中国移动公司爆出的一则消息,却如一盆冷水浇在了高通芯片系的手机厂商头上,“明年1月1日开始,政府将不允许NSA手机入网,SA是发展方向,中国会尽快过渡到SA。”。虽然目前这则消息是否属实并没有人予以证明,如果真是这样会对高通芯片系的手机厂商带来打击,以前公布的5G手机也许会胎死腹中而不予以推出,即使推出因不支持SA只能被锁入闺中,只有搭载自家5G基带巴龙5000的华为Mate 20 X独领5G手机市场的风骚。
NSA:
被称作是4G和5G共用核心网,也就是是在4G基础设施上实现的5G网络,虽然能提升网速,但不支持超低时延等新特性,并且还因为同时连接4G和5G而造成设备耗电量非常高等情况。
SA:
SA组网下,将要求运营商从头部署全新的5G基站、设备终端等。是全新的 5G 核心网+全新的 5G 基站,和 4G 完全分隔开。没经过太多复杂的步骤,维护起来简单容易,用户用起来也爽。
目前高通发布的X50基带,是只支持NSA组网而不支持SA的,依靠高通芯片的各大厂商发布的5G手机即只支持NSA组网方式的,那么即使今年发布到市场,到明年1月1日起竟然不能使用,那不是让消费者亏大发了吗。花几大千大洋竟然买来只能使用半年,所以绝大部分消费者几乎是不会出手购买的。
而最大得益者莫过于华为,华为发布的Mate 20 X 5G中使用的巴龙5000基带,是支持NSA和SA双组网方式的,在将在今年下半年出炉发布,抢得市场的头香并且是独一根,可以说没有竞争者。
但并不是说高通基带市场5G就已经凉了,虽然中国市场可能不会使用X50基带,但国外市场同样会有使用者。而且其计划在下半年推出的X55基带芯片是支持NSA和SA双组网方式的,不过要大规模量产使用估计要等到2020年上半年,晚点儿可能还需要等到下半年,这可让使用高通骁龙芯片的手机厂商担心得要死啊。竟然有大半年或将近一年的空窗期让华为5G手机大出风头。
更多分享请关注【东方高扬】。
高通基带实现5g凉了你怎么看?
谢谢您的问题。高通基带在5G应用,没有凉,不过要与华为比一比。
华为为什么强调了5G双模。华为Mate20 X 5G版很大的卖点就是SA(独立组网)和NSA(非独立组网)兼容,适用于5G目前过渡阶段的NSA,也适用于今后5G下半场的SA,那时无人驾驶、远程控制只有在SA独立组网的情况下才能发挥作用,NSA非独立组网就是打着5G牌、让手机运行更快。虽然目前三大运营商由于投入有限,只能主推NSA非独立组网,但是华为强调自己是双模5G,无疑是构筑差异化的竞争力。高通也需要过渡。搭载高通骁龙X50基带的5G终端产品今年会集中上市,但是只能支持NSA非独立组网的方式。这不代表高通不能支持独立组网,因为在5g网络建设的过渡期,推出相应的5G过渡产品也是可以理解的。下一代的高通骁龙X55基带也能支持SA/NSA两种模式,性能参数也较好。而且,高通X55比巴龙5000对手机品牌覆盖更广。市场怎么选择。小米、OPPO、vivo等品牌的5G手机,全部用的是高通X50单模基带,意味着今后在5G独立组网时,需要换手机、换5G SIM卡。 手机厂商和运营商推出的都是5G商用的过渡性产品和服务。在目前以4G为主的网络中,5G基带的双模优势,还不能彻底发挥。如果换手机的周期是在两年左右,或者根本不在乎是否支持双模,也可以选择搭载高通5G基带的手机。我们不能因为华为的5G技术领先,就无端贬低竞争对手的产品,智能手机市场还是讲的性价比。欢迎关注,批评指正。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