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小米与华为高管互相“diss”?
最近小米9的发布可以说引发了小米和荣耀的的撕逼,虽然说华为和荣耀是分开经营,但严格意义上来讲,荣耀还是华为的一部分,很多人把荣耀和小米相互DISS看做是降维打击,小米年前还说要进军高端,这才短短的几十天就跟荣耀打成一片,无形之中就把自己的档次拉低了。
对于这样的看法,我个人认为一个品牌是不是高端取决于你的产品能否支撑你的品牌走向高端,不是你定个高价,或者吹嘘自己是高端就高端的,最简单的就是魅族Pro7,一心想进入高端领域,不满足现状,靠一块窗口屏就卖到3000多,结果大家都知道了,销量扑街,直接跌一半都无人问津。所以小米只是提出了一个进军高端的目标,还没有一部满意的作品,现在就说降维打击有带你太早了。
那么这次本来是小米9的发布会预热,按道理还没有发布会,小米的预热海报中也没有diss任何一个品牌,为什么荣耀就赶上了这档子事呢?当时是小米说小米9是战斗天使,能打又好看。各位吃瓜抱着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态度说小米9对比起V20来怎么样,所以就把两家拉到一起PK了。我不知道这位伙伴就是纯粹的想对比一下,还是某一品牌指示安排PK,故意蹭热点,强行营销。
但是这次双方的diss没有任何一方服软的势头,纷纷“科普”到底,这从红米发布会上雷军那句“生死看淡,不服就干”就可以看出来,小米现在已经没有任何顾忌了。首先,小米始终没有打突破,高端上不去,低端被荣耀踩,既然如此,为何不放手一搏,所以不管对方如何,自己通通接招。
再来看看两个品牌的当家人,荣耀的赵明就不说了,继承了余承东的大嘴特性,经常说一些大话。而雷军更多是给人一种低调谦虚的风格,但360的周鸿祎说过雷军是一位营销大师,所以在很多发布会上,雷军会有哽咽、有国货、有黑科技,这次小米9的涨价更是科普了一波用料如何厚道,技术如何厉害。
但总归到底,小米和荣耀都是企业,以盈利为目的,这些都是一些手段,不管是打情怀牌,还是说大话制造噱头、博取热度,最终都是为自己公司谋取利益。就针对这个事情的描述我专门整理了一片文章,想了解的可以进我主页查看进行浏览,这里就不赘述了。
就赵明和雷军两个人来说,我个人偏向于雷军,因为雷军是个很牛的程序猿(跟我的职业有一定关系),个人魅力上我更喜欢。讲情怀和说大话我更喜欢听情怀,就像老罗的锤子一样,你不一定买他的手机,但可以听他说相声。
我是先森,一名走心的数码控,自由而纯粹的科技粉。欢迎各位老友一起探讨交流,共同进步。部分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如何看待小米与华为高管互相“diss”?
同作为国产手机的骄傲,二者互怼也属正常,希望二者竞争而不浮躁,认真做好自己的产品,走好自己的风格,不要形成不可收拾的商业站,砸钱砸到焦虑。
小米的生态我很佩服,这跟雷军的眼界与个人影响力有很大关系,系统虽然庞大复杂,但领域界定清晰,在庞大智能生态下产出的产品与其将来的产品发展走向,应该不会差。
而荣耀相比之下就感觉欠缺了点营养性的东西,营养不只是蛋白质,各方面的营养都有所补充,才能发展地健全。比如荣耀的系统,更大客观地讲,还是比不上小米的MIUI和魅族的Flyme的。
从两者近期产品角度看,在不考虑价格因素情况下,即将发布的小米9肯定是要优于荣耀V20的。近期购机的同学不妨再等几天小米的发布与定价再做定夺。
其实宣传是一方面,两者互怼能给双方带来很大的知名度,这种营销方式是廉价的,效果却是明显的。
总之,商业互怼实属正常,两公司的较劲一时半会也不会收场,只希望竞争出更强、更漂亮、更国产化、更走心的优秀产品。
如何看待小米与华为高管互相“diss”?
关于这次双方高管互相呛声,总结来说就是:小米认为TOF技术只不过是一个营销噱头,并不是啥可用性的技术,而荣耀则认为TOF技术是一项他们花了大量时间、经费研究并已掌握了核心技术的新成果,是值得和有信心被消费这者买单的技术。那么TOF技术到底是什么呢?百度百科里是这样介绍的:TOF是飞行时间(Time of Flight)技术的缩写,即传感器发出经调制的近红外光,遇物体后反射,传感器通过计算光线发射和反射时间差或相位差,来换算被拍摄景物的距离,以产生深度信息,此外再结合传统的相机拍摄,就能将物体的三维轮廓以不同颜色代表不同距离的地形图方式呈现出来。是不是没看懂?对这么专业的解释我也没看懂,但可以简单点的说,这项技术跟手机的摄像头联合起来,可以更好的呈现3D立体的画面的拍摄和扫描。早之前vivo和oppo就已经开始对这项技术进行研发和投入使用了,不过vivo和OPPO对TOF技术的运用不在一条线上,vivo研究的是TOF 3D人脸识别,用于解锁。而OPPO运用TOF技术,则是用于拍照。这也是目前TOF技术使用最为直接的两个方向。那么荣耀和小米关于TOF技术到底有无实用性之争,这个只能把最终的话语权交给广大消费者来评价了。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