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有自研的澎湃处理器,为什么还会用高通的处理器?
小米的澎湃处理器在小米5c上用了之后很多人表示国内的处理器进入了春天,松果澎湃处理器将会是下一个海思麒麟。然而,澎湃S1后就再也没有后续了,小米6c也是千呼万唤始不出来。
这是为撒?我们先来看看澎湃处理器的基本参数:采用八核64位处理器,拥有28nm工艺制程,包含四个2.2GHz主频A53内核以及四个1.4GHz主频A53内核,GPU为四核Mali-T860。虽说这是一款中端处理器,但是在跟高通骁龙625的对比中还是处于下风。625的14nm工艺领先了澎湃1代,另外625支持全网通,而澎湃不支持。在实际体验中也不如625。。。
由此可见,澎湃处理器的起点跟华为海思麒麟一样,第一代产品都很一般,为什么华为坚持下来了,而目前小米没有建树?
第一点:小米在这方面的投入(人力和经费,以及整个公司的重视程度)是没有华为这么大力度的,小米本身的利润就不如华为,哪怕是把所有盈利都投入到这上面,也不见得有华为的投入高。
第二点:重心不同,小米的重心是建立一个以手机为中心的智能生态,再加上和高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对这方面的需求不是那么急切。而华为是做通信起家,现在移动终端做得不错,以后得重心也有这一块,为了长远发展(以后能有话语权,不受制于人),在资金充足的情况下,愿意去研发。
第三点:处理器的研发难度不低于造原子弹,再加上各个公司对技术的封锁,想要取得成绩很难,小米公司成立时间较短,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储备,根基不深,收购的松果公司在这方面也很平凡,想要研究除了研发费用还有高昂的专利费用。而华为在通信领域有了很多的专利储备,本身有一定的科研实力。
第四点:周期长,研发的处理器不仅烧钱,而且烧时间,在这段时间内,你不能占领市场,那么投入都是白费。华为的处理器950的表现都很一般,到了960和970才有了高端处理器的话语权(目前在GPU上都有短板,但是通过GPU Turbo的优化来实现,这也是技术实力的体现)。另外,在950到970这个期间,芯片要能实现盈利(至少不能长期亏本),不然下一代芯片的费用从何而来。华为正是有了自家手机的销量,保证了麒麟处理器能够拨开乌云见太阳
第五点:公司性质不同,小米公司已经是上市公司了,必须对股东负责,研发芯片这种周期长,见效慢,投资大,风险大的投资,很多股东是不同意的。而华为作为一家民营企业,没有上市,只要对公司有益的,就舍得投入。
最后一点,还是再说一下这个技术壁垒,如今移动处理器就高通和苹果的天下,三星的处理器现在还赶不了华为麒麟过得滋润,联发科已经日落西山。整个安卓可以说是在高通的垄断之下,再加上各种专利,通信基础,芯片架构以及制造工艺,层层拦截,想要突围,真的很难。华为麒麟能有今天,一是持续投入,二是有技术储备,三是华为和荣耀的销量能够消化掉自己的处理器,把研发的投入转化为利润,持续研发。四是整个EMUI队麒麟芯片的调教匹配,把麒麟的优势发挥出来,弥补了短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