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这个问题提的好!

近几年,“师德”问题屡屡被提起,“生德”好像没有人提过。

仔细想来,还是有的。国家教育部颁发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对中小学生的日常行为的最基本的要求,并且在1955年就已经发布了。随着时代的发展,内容也是在不断修改的。

这里面规定的内容非常详细,从学习到生活,从学校到家庭,从结交朋友到为人处世,都有详细的规定。

可是,这个规则好像只是挂在教室的墙壁上就完事了,没有人认认真真的提起过。这些年来,都在提倡个性化,在教室的墙壁上也很少见到《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了,取而代之的是各种励志的图片和名人语录。

其实,《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上面规定的内容,也是老师日常在教的。也是老师日常要求学生必须做到的,只不过,学生做不到的时候,没有人把他上升到道德规范的高度,都是以“孩子小、不懂事”为借口为孩子推脱掉了。

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好象对学生就应一味宽容礼让,任其随意,如此,只要求老师如何如何,对学生没有约束,放任自流,自然难以在社会上形成严格有效的学风。

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这个问题提得好新鲜。

师生各有其德,是自然而然的事。

师德叫得比较响,是因为老师的工作有其社会的特殊性。在教育过程中始终占主导地位。

如果把学校比为一座工厂,老师就是产品的加工者和制造者。

学生就是这个工厂被加工零件的毛坯或原材料。

好的原材料或毛坯能够被优秀的加工制造者加工成精美的成品,也可能被粗制滥造的加工者给毁掉。

如果毛坯或原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即便是最优秀的加工制造者,也不可能做出高质量的成品。

成品的品质是由毛坯或原材料的品质和加工制造者的品质共同决定的。但加制造者占有主导支配地位。

师德对于生德具有影响力和塑造作用,是学生最终是否成才的决定因素之一,因而被提得特别响,被要求得特别严,其标准也特别高。

然而生德也是不可忽视的。生德的形成,主要与个人先天遗传、家庭环境及家庭教育方法、学校教育和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有关。

生德缺失的学生,即便是遇到最优秀的老师,把他培养成优秀人才也是比较困难的。

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现在教育工作也成了高危行业,人们动不动就拿师德来炒作教师怎么样怎么样,弄的本来是一片静土的教育园地时刻有风暴发生,这其中当然是有极少数教师的行为违规甚至违法了,这不过是个例现象,可是它所影响的范围广,影响到每一个教职员工,只要哪里发生什么,就会群起而攻之,教师怎么了怎么了。有时真的搞不懂,是现在的教师怎么了,还是家长孩子怎么了。过去对于孩子犯错误,教师怎么样批评教育,家长都没有意见,都会说,严点管不听话就使劲收拾收拾他。那时的孩子也是真的听话,一说找家长都非常害怕,家长也是和教师积极配合管教孩子。现在,不知道怎么了,教育工作成了一个危险的职业,如果你太认真了,弄不好就好被学生家长投诉。不但自己的辛勤付出化为泡影,而且弄不好还要受到处分,工资职称晋级都要被影响。教师每一天都工作战战兢兢的,而受教育者成了圣者,不能说不能管。试想,一个跪着教学的老师,会培养出来站着的学生吗。

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这个问题提得好。一个人成长为“好”或者“坏”,除了与学校教育有关,与家庭教育和社会的影响,有没有关系呢?但凡学生出了什么事,就往学校、往老师身上要责任,这样对学生的教育,有没有促进作用呢?

在多数的学生恶劣事件中,其实不难发现,大多都与家庭、与社会环境有非常大的关系。

近日我们学校里就有一个非常顽劣的学生,要挟家长不买新手机给他就跳楼自杀。家长极度担心孩子会真的走极端,乖乖地满足了他的要求。孩子爸爸说:我拿他真没办法,因为他四岁起就没有了妈妈,我也没有什么时间和耐心照顾他,只能他想要什么就尽量去满足。没想到造成了现在这副模样,不思学习,整天就知道玩手机玩游戏。现在想管,已经不知道从哪里管起。我也知道,在学校里也挺让老师难做的,老师多次让配合管教孩子,让他晚上按时休息,以免上课经常打瞌睡。可现在哪里说得动,十几岁的人了,打和骂半点都不管用了,动不动还拿跳楼来吓人,他的这辈子是毁了。

“生德”如此,家庭管教也那么无力。老师的教育,敌不过超级魔力的手机游戏和一些在家庭里养成的行为习惯。该生班主任非常耐心,细言细语不厌其烦地一次又一次教育,无奈对他都没有任何触动。终于在一次推醒他说上课不能睡觉时,他烦躁地想打掉了老师手上的课本,然后冲出了教室。从那开始,班主任只好让他想睡就睡了。还好,班主任脾气好,也没因此而弄出来“打学生,体罚学生”之类的行为举止来。否则,等待老师的,不知道又将是什么。

结语:几乎全社会都在非常关注师德,这是好事。说明有许多人对良好的教育环境都有渴求(即便有极少只为搞舆论的Hao事者)。这是文明的进步。但是,事实证明,教育仅凭教师之力是不可能就能办好的。“师德”再高,有时恐怕也会被“魔高一丈”之“生德”击溃。所以,强调师德的同时,请芸芸众生也去关注一下越来越多的“混世魔王”,怎么做才是良法。这才是推进教育发展最正确的路子。

(图片来源网络,如涉侵权请联系删除)

为什么只提“师德”,没有人提倡“生德”?

提得好!!然而师德在先,生德在后!但生德来于家庭和社会!好的生德会感染其他师生的!故师德和生德两者互补!师德方能培养出更好的生德!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