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从教二十余年来,一直在农村任教。可以说,农村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

一、农村学校的基础设施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老式的砖瓦房,到现在的教学楼,也有很大的发展,可是,现在很多学校仅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老师的办公室都很紧张。现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出的要求是除了教室之外,还要有体育室、美术室、音乐室等六室,很多农村学校达不到要求。纵观这些年的变化,农村学校也一直在发展,可是发展一直滞后,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

二、师资力量达不到要求。

农村条件差,也很难留住老师,农村学校成了优秀老师的培训地,优秀老师都主动或者被动的调到了城里的学校,留下来的大多是本地的老师。这让农村学校师资力量很紧张,包班教学成了普遍现象,而这样重的工作量更使一些年轻老师望而生畏,更不愿意到农村来工作。

三、农村学校生源不足。

基础设施跟不上,师资力量紧张,使生源流失严重,家长都愿意让自己的孩子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上学。现在农村经济发展了,很多家长也都有能力把孩子送到条件更好的学校上学,造成了农村学校生源不足。

怎么样提升农村教育呢?我觉得,一方面是加大基础设施的建设力度。更重要的方面是提高农村教师的待遇,并且提高的力度要加大,让更多的教师愿意到农村工作。

我们这里其实已经实行这个政策了,农村教师有乡镇工作补贴,根据距离市中心的远近,每月200至300元不等,可是这个力度不大,只要是有机会进城的老师,还是会毫不犹豫的进城。

要想提升农村教育,就要从这两方面加大力度,不然的话,农村教育将一天天走向没落。

我是张老师,专注教育问题,欢迎关注、留言。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农村教育。

三十多年来,我一直是农村学校的一线教师,同九十年代比较,农村学校有如下变化,一,年轻教师比例很少。很多偏僻的农村学校,每年派去一两个年轻教师,而这些被派去的年轻教师,一两年就托关系调走了,出现年年派,岁岁走,年年派去新教师,而一直不年轻的现象。

二,专业教师几乎没有。派去年轻专业的教师,因为教师的缺乏,也都成了非专业教师,或被安排教语文,教英语,数学;音体美等专业课,只是在上级检查时,搞突击,上一节两节;就是上,也是非专业教师代课。

三,老教师依然是农村学校的主力。很多学校,就要退休的教师都还上着语数外等的主要课程;下个月退休,这个月,也必须上,否则学生就没有教师教。

四,新科技教学手段用不上。太多的老教师,对于新的教学手段,根本不会用,导致教学资源的浪费;大多教师不用,一个两个的年轻教师,也就失去了活力,也干脆不用了,致使资源闲置,造成资源的浪费。

五,现在的农村学校,都由若干个自然村合并而成,校车接送,值班、延时,安全等等,一系列的工作,耗去了教师精力,几乎没有多少时间,静下心来研究教学;而且生源质量差,以至于教学成绩差。

总之,而今农村教育正在逐渐消亡。生源、师资、校舍等一系列的教学设施,也在自然而然的被淘汰!所以,农村教育只有两条路:死亡,合并!

一己之见,欢迎交流。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农村学校的危机:校长通过宣讲会,恳求家长把孩子送回公立学校!农村学生越来越少,教师纷纷进城,只留教学楼农村教育何去何从?

马上就是开学的日子,但是一些农村学校的日子却不是太好过。最近一所学校的校长就通过宣讲会的形式,希望村里的人都把自己的孩子从市里学校,送回到公立学校,这样对于孩子成长更加有利一些。当下农村教育情况是,老师对于学校待遇不满意,抱怨工作量大。上级对于学校教学质量不满意,家长和学生对于学校的环境不满意。大家都抱怨,却没有解决方案,农村学校的危机真的来了。

其实农村学校的危机并不是从当下开始,从当初的撤点并校就已经埋下了伏笔。以前的农村学校生源多,教师质量高,认真负责。和市区比一点也不差。然而如今看着崭新的教学楼越来越新,老师和学生越来越少,逐渐剩下一个空壳。

1只对硬件投资,不对人投资

其实对于农村教育的发展,国家给予了巨大的投入,包括资金和其他方面。但是这其中很大一部分的投入都用于教学楼等硬件建设,如今农村学校的教学楼高大气派。教学设备和市区的没有太大的差距,并且几年一换。

但是对于教师身上的投入却并不多。一个方面是农村教师近几年工资待遇和市区差别很大,工资差不多,但是在福利待遇方面差别就大了。看看自己节假日只有土特产,人家都是真金白银,谁心里好受。不过也挺理解校领导,每次都是说没办法,学校没钱。车没了,油跑不了。人没了激励,动力不足。即使班级考了年级第一,也就100来块的奖励金。基本上都没什么干劲儿。

3农村连农民都留不住,还能留住什么?

如今的农村连农民都留不住,还能留住什么?农村教育的第二个危机,是伴随着打工潮出现,大批的农民外出打工挣钱。一部分把孩子带到了工作所在地,一部分留在了农村。打工开阔了眼界,也明白了差距,形成两个阶段,一种认为教育一文不值,一种认为教育相当重要。

认为教育一文不值的家长把思想也传导给了孩子,孩子在爷爷奶奶隔代教育中放飞自我,在弯路上越走越远。家长只有一句话,不行了去打工吧。认为教育相当重要的家长,要么接到身边上学,要么送去私立学校,走关系进公立学校。这分流了一大批学生。农村学校逐渐成了这种变化的牺牲品。

但是你有什么办法?大的环境不行,导致农村教育,除了硬件方面,各方面都与市区和私立学校有着一定的差距,而这种差距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大了。就像有的校长所说,学生都走了,老师、学校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佩弦教育语:

有人说农村学校的没落是时代发展的一种必然,没有必要去痛苦哀嚎。但真正因此受伤的是农民,市区实行划片录取,农村学生到市区面临两个选择,一个就是买房入学,这要被房地产宰一刀;另一个是进入到私立学校,要被巨额学费宰一刀。有的去外地,却入不了学籍,要被学籍来回折腾。无论选择哪一样都需要花费巨额的费用,导致父母挣的钱基本上全部花在了这上面,更不用说各种补课费用。解决问题关键在哪里?我认为是教师,你认为呢?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说到读书,很多人都说读书无用,说是文凭有什么用处呢?作为农村人,作为一线的教师,我发现,我们农村的教育已经落后很多很多,不是智力的落后,而是认识的落后。

这是不是存在着某种不公平,我不知道,到底在哪一个环节出了问题我也不清楚。我的感觉是,城里边越来越重视教育,重视到了变态的地步,然而,农村里却漠视教育,漠视到了变态的地步。这样下去,两极分化将会越来越严重的。

我很担心,当然,作为一线教师,我能够做的也非常有限,我所能够影响的,顶多也只是一个班级的学生和家长,顺带影响校内的其他班级的学生和家长,仅此而已。哪怕显得力量微薄,我一直都在做这些事情,就我自己的观察,我想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我知道,现状不会因为我这样做了有什么不一样的改变,我认为,我们的教育改革是失败的,从什么角度来说都是失败的。这不是危言耸听,得引起重视,教育,实是国之重器。

农村人面临的处境是极为艰难的,不说别的,就说我的家族,要不是家里有几个公职人员支撑着,我家几乎不可能真正意义上进城的,并且进的还是小城。就目前来看,遇到了各种困难,得以解决,还是跟公职有关的。

农村人的资源原本有限,加上书读得少,更是举步维艰,反正到处都碰壁,什么意思,就是做什么都会遇到障碍。于是,大家得出一个结论,读书没有什么用处,我要说的是,这恰恰是因为书读得不够,读得太少了。

确实,有不少人要职由农村人担任着。

其实这是一种假象,要知道,农村人口总数的比例远远高于我们所想象的。

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一小部分农村的精英,在不同的战线上展示出来的微薄的力量,仅此而已。

按说应该感到自豪啊!其实不然,因为比例实在太低了,乃至于很难承担起引领新潮的农村人,很难起到榜样示范作用。

没有文化的弊病已经步步紧逼早就落后的农村了,互联网对于农村人,几乎还处于密不透风的状态,让我感到阵阵地担忧啊!

智能化的步步紧逼,让我们的农村人连基本的操作都不会,不会使用智能手机,不会使用电脑。令我感到更为担心的是,很多所谓的使用,也不过是打打游戏,玩玩游戏而已,我不是贬损游戏,游戏在互联网中的价值仅仅占了一小部分。这么小的份额,哪里就叫使用智能手机呢?

读书,不是说今天学了,就要得到什么立竿见影的好处,读书是为了建构一种学习模式,而这种学习模式的建构又需要掌握很多很多枯燥无味的知识点。知识大爆炸的年代,确实让人类累趴下了,知识的更新与积淀,已经让知识这座大坝不堪重负了。什么地方都需要知识,实际上,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失败是把读书仅仅视为获取公职的途径,除此之外,读书还有什么用处。这等同将读书推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里边。

到底是什么因素在破坏读书的有趣性,到底是什么在将知识的神圣玷污,是钱吗?当什么都用钱来衡量的时候,集体的目光将会变得那么短浅。要想从短视的状态中把人们拉回来,你想都别想,为什么?就你那穷酸样,还谈什么知识,知识值几个钱。

知识确实具有工具性,问题是,一旦知识仅仅是作为工具的时候,连人文的比例都不留的时候,将会发现,人们看待知识,就像看待塑料袋一样,用了就丢了,丢了也没有什么可惜的。

造就的集体厌学,已经到了无可挽回的地步。

有几个人还在用闲暇的时光学习呢?有几个人还在读除了专业之外的书籍呢?甚而,读专业的书籍都还骂骂咧咧的,都成了什么样子了。惨不忍睹啊!

我自己很清楚,读书以及后续的学习,让我获益匪浅,但是这些好处,在外人看起来,也不过尔尔。我的收入不过如此,我的工作环境不过如此,我的教学质量不过如此,我的生活状况不过如此,确实能够举出很多很多不过如此的东西来。

可。

如果我不读书,我连这一点不过如此都达不到,知识对人的改变,确实很神奇的,如果学习者不能用适合自己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知识的作用,你是很难坚持的。

这种集体厌学是我从长期的观察中得到的,我一直都用自己的方式努力学习,有时候,我说的是有时候,我会问自己,这样读书有用吗?我读书了,学习了,我又得到了什么呢?我比别人读得多了,所具备的优势又是什么呢?几乎没有什么优势可言。

虽然我知道我从读书中得到了不少的好处,但这种好处仅仅是我自己知道而已,并且这种知道还有很多不确定的东西在。

我想,是不是我非得挣到了多少的大钱才叫读书有用呢?到现在为止,我还无法确切的说出读书给了我多少的好处。

自从进了师范学校之后,知道自己有了一个稳定的工作之后,我就不再管读书到底能够给我带来什么了,我就一个劲的读。也没有读出个知所以然来。

奇怪的是恰恰是这种没有读出个知所以然来,渐渐地,我才发现,知识在改变着我,甚至改变了我的性情。正是读书让我从自卑和孤独中走出来,如果不是持续的读书,我所经历的很多苦难,我是无法淡然的过来的。

我不再对所有的艰苦经历耿耿于怀,其实是拜读书所赐。

为什么这样说?

我是一个性格比较激越的人,或者比较激进的人,如果不读书,我不知道我所经历的工作环境会不会把我毁了。如果不读书,我极有可能成为一种不安定的因素的。

我还想说一点的是,我的很多经历,说白了,有很多不公平的因素存在着的,如果不是读书让我有正确的认识,绝对会把自己给毁了。

如果,毁了,谁会惋惜呢?顶多也只是当作笑谈罢了。我没有走到反面,这就是我读书的好处。

说农村人,干嘛拿自己说事呢?

这正是我想说的,我是个农村人,虽不能代表农村,问题是,我所遇到的诸多不公平,是很多知道努力并且也不算太差的农村人会遇到的,不要小看这种愤懑之气的累积,这是极其危险的。

我能够淡然的用几乎像是旁观者的姿态来说这样的话,这就是读书带给我的。注意,读书并没有将我奴化,而是让我能够更加理性的看待问题,让我能够看到自己的不足。

须知,公平与不公平,说白了,没有统一的标准,台面上的公平是公平,谁都向往之。中国原本是一个人口大国,什么都缺就是不缺人。公平就像救命的稻草一般,原本就存在着残酷的竞争压力,哪怕在公平的状态下都有不少人处于崩溃的边缘了,更何况还有不公平这根稻草,建立公平的价值就是,不要让原本就差一点崩溃的人们将怒火指向制度的建设层面。

不论怎么样,只要公平得到了最大限度的保障,崩溃的出口绝对不会总是揪着公平这根稻草不放的。

农村人那种够一够就能够得到的好处,差距越来越大,令人们不无担忧。

按照我们一般的思维来看,大学扩招了,农村应该有很多的大学生了。现状并非如此,有很多学生在初中高中就被刷了下来,读到高中的人就不是很多了。

农村孩子原本是质朴的,外出的时候也胆小怕事,为什么读了几年之后,就因为打架斗殴回家了呢?

难道这是农村孩子从小成长的环境恶劣吗?我可以负责任的说,别的我不敢说,我所教过的孩子中间,就有很多是因为到外面被人欺负了,为了自保以牙还牙,才回来的。

有不少学生成绩不错的,出去之后,就糊里糊涂的变坏了。等长大了后悔了,什么都晚了,是什么在让我们的农村孩子变坏呢?

作为老师,我百思不得其解,我感到奇怪的是,我们现在建立了各种工作室,都是围绕着语文数学建立的,难道语文和数学的分数的研究还少吗?其实,我们真的缺了人作为人的研究。我们对此不能视而不见了,既然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它就有研究的价值,需要研究的投入。

你说我们老师缺乏参与研究的素养吗?错了,很多老师是有这方面能力的,当然,这需要经费的投入,也需要耐心。我们研究某种课题,今天立题,明天进行,后天结题,哪有这么快的课题研究。

三五年就要出课题出成果,这是对研究的急功近利,这是对研究的不尊重,这样容易造成对研究的误解。研究急不得,很多研究是本末倒置的,根本就谈不上研究。拿着结果去套现象是我们所谓研究的一大弊端,研究的真正方向是没有明确的结果,而是带着问题,带着困惑去的。

现在的很多研究是要得到什么结果,所以,根据这个结果去搜罗有利于结果的现象,这叫研究吗?不是,这叫自上而下的收集资料。

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探究只能是对的,不能是错的,如果错了,好像研究的价值就不存在了。其实,研究的价值除了成功之外,还有试错的价值,错了,就知道此路不通,找一找另一条路,找到对路的了可以继续走下去。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农村教育最近几年受城镇化发展影响,非常失败,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生源严重流失。最近两年,大多农村中小学无生源,很多学校老师比学生多,几个老师教几个学生现象很多。

二、教师流失。农村无生源,有点能力教师想方设法往外调,有能力老师不愿去农村。

三、农村年轻人全部外出打工,孩子大量跟随父母进入城市。少量条件差的成留守儿童,教育差,生源差,恶性循环。

如何看待农村教育现状及提升?

我有一个朋友是乡村教师,她说,农村学校抓安全,城里学校抓教育。一句话反应了农村教育的现状,真的令人深思!

农村教育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原因可想而知。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农村留守儿童比例超过一半,指望爷爷奶奶重视教育是不现实的;二是教育资源的短缺。无论是师资水平,还是硬件设施,农村相比城市都要差一大截,而且农村师资队伍极不稳定,大家都想往城里发展,都是把农村学校当成跳板,导致了铁打的学校,流水的教师,教育怎么搞得上去?三是教育部门的不重视。农村学校软硬件都跟不上是教育部门安排不合理,一定程度上说农村学校抓安全的现象是教育部门的默许,只要不出事,万事大吉。

农村教育要抓起来,首当其冲的是教育部门要把农村教育抓在手上,要把农村教育与城市教育同等对待,手心手背都是肉,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第一步从硬件设施抓起,第二步要提高农村教师的福利待遇,要把教师留住,把软件、硬件都搞上去,这是农村教育改善的前提。其次要提高家长对教育的重视。家庭教育是绝不能少的,也是非常重要的,家庭教育一旦缺失,农村教育就失去了半壁江山,很多家长以挣钱为借口丢下孩子去打工,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其实不明智,甚至是愚蠢。

农村教育需要振兴,但绝非一朝一夕之功,这是一场持久战,但是教育是百年大计,我们必须做好。都是祖国的花朵,朵朵都需呵护!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