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说“教是为了不教”,这是真的吗?
要如何理解这句话?
可以肯定的告诉你,这句话是真的。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叶圣陶先生。
叶圣陶(1894—1988),男,原名叶绍钧
、字秉臣、圣陶,1894年10月28日生于江苏苏州,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有“优秀的语言艺术家”之称。叶圣陶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叶圣陶先生针对当时教师普遍认为的课堂教学就是“一讲一听之间的事情”的错误看法,提出了“教是为了不教”的著名论断,以矫正“满堂灌”、“一言堂”的传统教学模式。
如何理解“教是为了不教”这句话呢?我认为:“教"是前提、手段,“不教”是目的。叶老说得很明白:“教师当然须教,而尤宜致力于导。.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逐渐自求得之,率至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也就是说,所谓“教”,重点不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启发、引导,培养能力。所谓“不教”,是在教师的引导训练下,学生拥有自己学习的能力了,能独立探索实践、解决问题。这也就达到了“教”的目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