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近年来,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很多人越来越青睐外国的节日,比如圣诞节、西方情人节,反而忘了自己本民族的节日。现在不管什么节日最终变成了一种“购物节”而已,这种由资本家编织出来的购物节,大家理性看待,文化都是平等的,但当文化不自信的时候,就会忘了“七夕节”只记得“情人节”了。

男人,希望你们有卖了手表,也要给自己女人买发簪的勇气。

“七夕”先祝各位一生有人爱,一生会爱人。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七夕”属于中国文化,牛郎织女是中国的浪漫,不是罗密欧与朱丽叶,所以称不上文化侵略。

至于“七夕节”变情人节,以商家来说,确实是个大力拓展的良机,例如饭店宾馆,花店,珠宝,化妆品~~凡是女人喜欢的,大约今天生意都nice。但要说资本割韭菜,也许从某种程度上割走了一些人的钱包,可另一方面,人心灵的愉悦远胜于钱包的饱瘪。

常听一些人说,一到这些节日花格外贵。这时候买花都是被割,还不如来一斤牛肉,实在。

然而人类,不同于猿猴、不同于猫狗,在于我们有所思、有所想;有所爱、有所恋。。。肉体满足的时候,精神同样要求丰盈。

哪怕是路边偷摘的一蓬野花,所带来的愉悦远胜于饱腹的牛肉。

年轻时有次充当电灯泡,陪朋友和她男友逛街,朋友看上了一款CD口红。男孩子心疼钱,拼命的挑各种色号的毛病。最终结果是:朋友拉着我转身就走,她们在没了以后的以后。。。

“冲冠一怒为口红”[大笑]不要说女人虚荣,在衡量钱包的时候,别忘了爱和心悦才是永恒的主题。

浪漫至死。

“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七夕节”的渊源是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然而“七夕节”并不是情人节,而是“乞巧节”,是女孩子们过的节日,希望自己像织女一样心灵手巧,将来嫁个如意郎君。

《乞巧歌》

巧娘娘,乞巧来,梧桐树下花儿开。

花儿开,树儿摆,我把巧娘迎下来。

我给巧娘献西瓜,巧娘教我铰菊花。

我给巧娘献蜜桃,巧娘教我来绣描。

……

七月初七的晚上,少女少妇们会拜织女,事先斋戒一天,然后换上干净的新衣服,在院子里摆上供桌,放桂圆、红枣、花生、水果、茶酒、鲜花等。再放一个小香炉,焚香磕头,许下自己的心愿。

《梦梁录》记载:把一只小蜘蛛装在小银盒里,第二天早上,如果蜘蛛结的网很周正,就是得巧了。

还有一种习俗是“丢针乞巧”。中午时把绣花针丢在水里,针浮在水面上,看水底的影子,如果影子像花朵、云彩、鸟兽或其他好看的图形,就是得巧。如果影子粗的像棒槌,细的像丝线,直的像轴蜡,就是没能得巧。

另有一种习俗是“赛巧”。“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妇女们在七夕节晚上比赛穿针引线,谁能先穿过七孔针,谁就是得巧。

七夕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从汉代开始就有七夕节了,和西方的情人节没有关系。有些商家为了盈利,把七夕节变成中国的情人节,也让我们的传统节日变了味。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传统节日内涵丰富,源远流长,只有让孩子们学到传统节日的精髓,这些节日才不会被西方的节日影响,原汁原味,始终流传下去,成为我们民族宝贵的精神遗产。

“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是吃饱了撑的,是有些财团利用年轻人的崇洋媚外来大肆鼓吹所来产物。换一个角色说过中国人自已的节日也无可挑剔,比方2,14西方人叫亲人节,而中国人把它翻译了叫情人节,商家利用了人们的虚荣心,而年轻人无知无畏。

“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七夕节,正宗的中国情人节,来自于中国民间爱情故事。传说,有一个放牛的穷小子,因为父母死得早,跟着兄长相依为命。

兄长成亲以后,受到嫂子蛊惑,以分家的方式,将老牛分给了牛郎,让后将他逐出家门单过。生性善良的牛郎,一直很善待老牛,从来舍不得让它干重活,更是舍不得一星半点打骂,为他后来积下了福报。

一次偶然的机会,一群仙女下凡间河里洗澡,牛郎受到月老指点偷拿了织女的衣服,从而与这位仙女结为夫妻,过上了神仙眷侣的生活。后来,事情传到天庭里,王母娘娘大为震怒,派天兵天将将织女捉回天庭,硬生生拆散她和牛郎!

不久以后,老牛快要死了,它突然开口告诉牛郎,披上他的皮就可以飞到天庭里去找织女。牛郎如法炮制,果然飞上天宫找到织女,谁知王母拔下头上的金簪,挥手划下一条巨大的天堑鸿沟,牛郎织女再不能相见。

天上的喜鹊看不惯王母的蛮横,也感动于牛郎织女的伉俪情深,纷纷汇集在一起为他们搭起一座桥相会,每年农历的七月初七均是如此,这就是流传至今的七夕鹊桥相会。如果要说到文化入侵,2.14情人节才是彻头彻尾的舶来品,“此情人”非“彼情人”。

“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七夕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2月14日的情人节才是西方文化入侵。

“七夕节”变成情人节,是文化侵略还是资本主义割韭菜?

被迫害妄想症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