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这是一幅具有非凡意义的油画,目前藏于西班牙马德里国家索菲亚王妃美术馆。

这幅巨型油画高3.49米,宽7.76米。1937年,受西班牙官方的委托,为了参加当年在法国巴黎举办的世界博览会,毕加索创作了这幅画。

画面表现的是二战时期的历史事件,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的格尔尼卡,造成大量无辜百姓死伤。毕加索用现实主义、超现实主义和立体主义的手法描绘了格尔尼卡小镇遭德军轰炸后的惨状。

作品采取的是金字塔形的构图,这是文艺复兴时期的构图风格,表面看画面似乎有些杂乱,实际是精心的安排,充分表现了飞机轰炸时居民们惊恐万状,四散奔跑的慌乱场面,怀抱死去孩子的母亲会让人联想起哀悼基督的圣母,手持油灯的女人仿佛是引导人们的自由女神。

画面以黑白灰为主色调,突出了作品中的恐怖和紧张气氛。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格尔尼卡]是1937年毕加索为巴黎世界博览会西班牙馆创作的一幅最著名的大型壁画。

《格尔尼卡》尺寸:339·3 X 77·66 作者 毕加索

1937年4月26 日,西班牙内战间,德国的轰炸机对西班牙北部巴克斯市的小镇格尔尼卡,进行了三小时的轰炸,整个城镇化为平地。

毕加索在决定画这幅画揭露法西斯暴行时说,“当我描绘那幅将被称之为[格尔尼卡]的画作时,我清楚地表明了对那个把西班牙沉浸在痛苦与死亡的海洋之中的好战集团的厌恶和鄙视。”于是这幅表现“暴行对人民的摧残”的图画,被作为“毕加索式的哀悼”而载入美术史册。

毕加索的这幅画是运用立体主义的变形、错位和超现实主义的象征手法画成的,它表现了人民的痛苦、受难和法西斯的兽行。

画家把惊恐、愤怒、凄惨、残酷等多种感情立体地、交织地展现出来。这里有燃烧的房屋、绝望的呼叫、死亡的战士和儿童,惊恐的妇女和绝望的母亲。

画的中间是一匹身上有裂痕的受伤的马,画家自述这是西班牙人民的象征,它代表受难的西班牙。马脚下仰卧着一名死去的战士,右手握着一柄断剑,剑旁是一朵正在生长的鲜花。左端是仰天哭嚎的母亲,怀里抱着死去的孩子。-她背后站着一只举首顾盼的牛,脸上露出残忍的狞笑,画家自述这牛乃是残暴与黑暗的象征。牛头与马首之间是一只举头张啄的鸟。画的右端有人举起双手,象是被火焰围困,另一妇女正向着画面中心冲去。另一披发的妇女从窗口中伸出头来,手里掌着一盏灯举近马头。在这一切之上,是一盏闪亮的电灯,发出锯齿状的强光,照耀着这血腥的场面。

整个画面的底部是封闭的,高处则是开放的,其中造成许多空隙和缺口,例如妇女的双臂、手执油灯的妇女、马首的嘶鸣、竖起的牛角与尾巴等。由于构图的向上突起,产生超越上升的感觉,贯穿着夸张激烈的运动。

全画用黑白灰组合所造成的画面的摇曳和意象的恐惧,形象的分解歪曲,曲线和锐角的对比交错,支离破碎的层次组合,给人以一种骚扰动乱、暴烈恐怖和天崩地裂的强烈印象…。

这幅画在巴黎世界博览会展出后,于四十年代借展美国纽约现代博物馆。

1981年9月,遵照毕加索生前留下的遗言,此画已归还画家的祖国西班牙,现珍藏于马德里普拉多美术馆。

20191023晚于长春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格尔尼卡》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对和平的呐喊。

它描绘的是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的重镇格尔尼卡,杀害无辜的事件;表达了对法西斯暴行的无声控诉,反对暴行以及对战争的厌恶。

创作背景

1937年4月26日,发生了德国空军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镇格尔尼卡的事件。

德军三个小时的轰炸,炸死炸伤了很多平民百姓,使格尔尼卡化为平地,这一罪行激起了国际舆论的谴责。毕加索义愤填膺,随即拿起画笔,画出了这幅震撼画坛的《格尔尼卡》。

画面解析

整体看画面仅限于黑、白、灰,十分压抑,画面中的人、动物面色狰狞,几近绝望,仿佛都能听到里面的尖叫声。紧凑的构图与夸张的变形表现了在暴力和混乱冲击下人们的恐慌和痛苦。

接下来让我们依次解读其中的含义:

①画作最左侧是一位怀抱死婴嚎啕大哭的母亲。女人的脸庞极度扭曲,尤其是锋利的舌头体现了她的悲痛欲绝。

②在女人上方,有一头木然屹立的牛。毕加索曾解释:“牛代表残暴和黑暗,马则代表人民”。在西班牙斗牛的文化背景下,牛通常代表妖魔,所以毕加索以牛代表无视人民疾苦的残暴政权。

③画面中央有一匹嘶鸣的马,它好像刚被尖矛刺穿,身体上还有巨大的伤口,显然是万分痛苦的,成为了整幅画的焦点。

④房间上有一只光晕呈现锯齿状的灯泡。光线强烈折磨着马,象征了投落在格尔尼卡的炸弹;也像一只眼睛看着此处发生的暴行。

⑤墙上刻着一个只和平鸽,它的身体部分的墙有一道裂缝,光透了进来,也代表了希望。

⑥马的右侧手有一个手拿油灯,漂浮着的女人,看上去照亮了喧闹的画面。而且,烛焰与灯泡是紧挨着的,象征着光明的到来,这就更给了身处痛苦与绝望的人们以希望。

⑦右下方一个女子拖着受伤的腿,茫然的看着那个灯泡。

⑧画的最右侧,有个被战火困住的女子。她朝天伸开双臂求救。

⑨画最下面是一位倒地的士兵。可见这位士兵的头和手臂都被切了下来,加上士兵变形的左手,将战斗之惨烈与士兵之英勇表现得淋漓尽致。

⑩士兵另一只手上的断剑与小花,断剑象征战斗失败了,但小花的存在却象征着希望。

这幅画被认为是历史上最鲜明、最强大的反战绘画之一,毕加索用自己的风格完美的诠释了它。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格尔尼卡》是毕加索的画作,这幅巨型油画以法西斯纳粹轰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的重镇格尔尼卡、暴杀无辜人群为背景,以表达自己对战争罪犯的抗议和对这次事件中死去的人的哀悼,采用了写实的象征性手法和单纯的黑、白、灰三色营造出低沉悲凉的氛围,渲染了悲剧性色彩,表现了法西斯战争给人类的灾难。

艺术特色:被践踏的鲜花、断裂的肢体、表情扭曲的呼号者、锯齿般的灯光、濒死长嘶的战马……支离破碎的黑白灰色块中散发出无尽的阴郁与恐怖,和对人类苦难的悲悯。1937年4月26日,西班牙历史名城格尔尼卡被纳粹德国空军夷为平地,愤怒的毕加索用半年时间创作了大型油画《格尔尼卡》,作为对法西斯暴行的控诉。七十年过去,这幅杰作已经成为警示战争灾难的文化符号之一,也使格尔尼卡的悲剧永远留在了人类伤痕累累的记忆中。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我不确定能否在悟空问答上使用自己已经在今日头条上发布过的原创文章,还是忍不住回答一下你的问题,你可以阅读我在今日头条发表的这篇头条文章:

为什么毕加索的格尔尼卡会让你觉得恐惧?

其中文章内容包括:毕加索的《格尔尼卡》的创作历史背景,1937年的西班牙内战;作品本身的内容:西班牙画家弗朗西斯科·何塞·德·戈雅的作品引用,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的米开朗琪罗的雕塑作品《圣母怜子》对比;构图和其他的细节部分的解析,以及为什么西班牙画家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较之其他同样记录“1937年西班牙内战”的写实类绘画更加令人为之震撼。

我相信我的文章可以详细解答你的疑惑。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

笔枷索的《格尔尼卡》具有什么艺术内涵,细节如何理解?笔枷索的不朽巨著《格尔尼卡》作于西班牙🇪🇸内战期间。当时,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军队的德国干涉军,惨无人道的对西班牙🇪🇸一个名叫格尔尼卡的小镇,进行了无差别的轰炸,造成了惨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笔枷索在听到这个消息后,愤怒的创作了这幅千古巨著。
这个哀嚎着的女人身边站着的这头牛,应该就是画家用它来隐喻灭绝人性的德意干涉军。妈妈手中的死去的孩子和倒在地上的人,象征着西班牙人民正在饱受着佛朗哥和德国、意大利法西斯干涉军的血腥屠杀。把头伸出窗外的妇女,还要那盏不曾熄灭的电灯,暗喻着西班牙人民心中最后的理想,是不会破灭的。嘶叫的战马,象征着西班牙正在战火中痛苦地挣扎。嘶吼的战马、牺牲倒地的战士、不灭的灯光,象征着当时西班牙所遭受的苦难,以及西班牙人民对和平与幸福的不懈追求。……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可耻的向法西斯德国屈膝投降后,侨居法国的笔枷索,也开始和德国占领军直接接触了。有一天,一伙对笔枷索的作品感兴趣的纳粹军官,在笔枷索的住所了看到了《格尔尼卡》的复制品。叹服之余,一个纳粹军官问笔枷索:“这幅画是您的杰作吧?”画家冷冷地回答说:“不,这才是你们的杰作!“

在笔枷索在世的时候,佛朗哥还没有一命呜呼,西班牙的法西斯统治还在继续,《格尔尼卡》就一直存放在美国。直到1980年代,西班牙的民主政体已经确立稳定之后,《格尔尼卡》才从美国返回她的祖国西班牙。而画家生前希望祖国出现一个民主政权的心愿,也终于实现了。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