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马拉之死》是法国著名画家大卫的代表作。

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初期的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也有翻译成达维特,大卫是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杰出画家,新古典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同时大卫还是一位优秀的美术教育家,在他的带领下,法国出现了一大批绘画人才,并取代意大利成为西方绘画艺术的中心。

大卫积极投入到法国大革命的洪流中,丰富的人生经历带给大卫更多的创作灵感,这幅《马拉之死》就是一幅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经典作品,画面的背景是一间昏暗狭窄的屋子,马拉倒在浴缸中,握笔的右手无力地垂下,左手上是染着鲜血的书信,充当书桌的是一只粗糙的木箱。

这幅画表现的是当时的一个真实事件,雅各宾派的领袖马拉遇刺,为了谴责保皇党的阴谋,大卫创作了这幅画。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雅克-路易·大卫1748年生于巴黎,1826年在比利时布鲁塞尔逝世,他是法国新古典主义运动最重要的艺术家。

大卫真正的艺术教育始于罗马,在那里大卫被古代遗迹的辉煌和意大利大师的艺术巨作征服。1780年,大卫回到巴黎,开始在作品中将古代历史主题和严肃的道德气氛以及英雄主义结合起来,形成了自己的古典艺术风格。

那时,法国大革命如火如荼。大卫的艺术风格正好与法国共和派日益增涨的狂热情绪不谋而合,他很快成为家喻户晓的大艺术家。

法国大革命时,马拉(Marat,1743-1793)因为卓越的号召能力而成为雅各宾派的主席。但马拉是一个狂热残忍的人,雅各宾派当政后,他常常会不经审判便将政敌送上断头台。

马拉患有严重的皮肤病,每天不得不在浴缸里泡药浴才能缓解痛苦。1793年7月13日,保皇党女士夏洛特·科黛借口商谈事宜,进入马拉的浴室,并在他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行刺,结束了这位暴戾政客的生命。

大卫得知后,立即创作了这件作品。画中马拉的姿态让人联想到基督去世的情景。这幅作品是一张布面油画,长165厘米,宽128厘米,原作现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我们来看一下马拉左手拿的这张信纸,这是刺伤马拉的科黛的介绍信,最上面一行是信件书写日期1793年7月13日,这也正是马拉遇刺之日。

浴缸旁边是马拉用作办公桌的旧木箱,桌上摆放的是一张向一位战士遗孀发放抚恤金的纸条。大卫画这个旧木箱是为了凸显马拉的朴素节俭,让他与那些有钱人的豪华家具构成鲜明对比。木箱上写着:致马拉,大卫。

《马拉之死》还有四张复制品,如今分别保存在巴黎卢浮宫、巴黎凡尔赛宫、法国第戎美术馆和法国兰斯美术馆。

这张现存于卢浮宫的《大卫之死》是意大利画家Gioacchino Serangeli完成的,木箱上的那行字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卢浮宫于1945年购得此画。

这张《马拉之死》现存于巴黎凡尔赛宫,木箱上没有任何装饰。感觉这张复制作品的水准比卢浮宫那张要高一点。

法国兰斯美术馆的这张《马拉之死》复制品,木箱上的语句与卢浮宫一模一样,也写着:没能贿赂我,他们刺杀了我。

最后这张是法国第戎美术馆的《马拉之死》复制品,和凡尔赛宫那张一样,木箱上没有写任何语句。

法国大革命爆发后,大卫对于政治表现出和对于艺术一样的激情。他加入了国民议会,组织共和党人游行,并且对艺术学院发起批判。他的革命行为差点把自己送上断头台,不过幸运的是他只被判了短时间的监禁。

拿破仑上台后,大卫开始全心全意为这位皇帝绘画,留下了不少作品,如《拿破仑加冕》。拿破仑失败后,大卫被迫流亡比利时,并在那里继续艺术创作,9年后客死他乡。《马拉之死》被大卫的后人赠送给比利时政府,保存在比利时布鲁塞尔皇家美术博物馆。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你好,亲,很开心一起鉴赏一下大卫的油画作品《马拉之死》

鉴赏西方美术史上的油画,必须熟悉创作油画的画家,处在西方美术史哪个时代,属于哪个绘画流派,其绘画流派的风格,你才能看明白一幅油画

大卫是西方新古典主义时期的画家,《马拉之死》是他的代表作之一

画作取材于历史事件,马拉是雅各宾党领袖,人民之友报的主编,他以犀利的文笔,揭露法国封建王朝,宣扬共和思想,遭到王党嫉恨

某日,女刺客谎称自己是共和党人的遗孀,五个孩子的母亲,请求马拉给予帮助

马拉正阅读她递上的纸条,女刺客凶狠地用匕首刺进马拉的胸膛,马拉倒在了血泊中

马拉遇刺的消息震惊了法国巴黎,马拉的朋友大卫亲自赶往现场,亲眼目睹马拉被害的惨烈场景,花三个月时间创作了传世名画《马拉之死》

画中的马拉靠在浴缸,一只手无力垂落,另一只手拿着纸条,头后仰,胸膛流出鲜血

由于马拉患有皮肤病,每天必须侵泡在药水中治疗,经常一边治病一边处理公务

画面构图很简洁,大卫很注重理智,平衡的构图,画中的马拉造型很严谨准确,古典油画技法成熟

虽然《马拉之死》取材于可怕的暗杀事件,但是画家并没有在画中渲染血腥和恐怖的气氛,而把画中的马拉,塑造得表情平静,如同工作劳累后的闭目养神

画家成功刻画马拉死亡时的崇高和宁静,画面气氛平静,简洁,庄重,省略无关紧要的细节,简单质朴,成功塑造了一个革命英雄

总结 就《马拉之死》 推断大卫的绘画风格,创作理念

大卫的作品《马拉之死》由此可见,大卫的绘画风格是严谨,质朴的庄严感,圣洁感,但是过分的理性,却稍微有失绘画创作的个性和激情

新古典主义绘画,崇尚理性,遵循古典主义的规范秩序,有些抹杀创作个性和情感

崇尚美的理念,再现自然,创作服从于优美典雅的美学模式,将对象理想化,完美化

就连血腥的暗杀题材,画家大卫也弱化了血腥的谋杀痕迹,把《马拉之死》塑造成戏剧性的场面,崇高,宁静,庄重,典雅的圣洁画面氛围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头条朋友们,你们是否喜欢这幅油画呢?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马拉之死》是法国画家雅克•路易•大卫的代表作,创作于1793年,是一幅具有深刻政治寓意的名画,同时,也是悲情的杰作。这幅画的意义,超越了阶级意识。

大卫是新古典主义绘画,也称革命古典主义绘画的先驱,用绘画关联政治,服务政权者是这个画派的核心艺术思想。

《马拉之死》

18世纪末期的法国,尤其在1789——1794年这5年,社会动荡,各个政党之间为了争夺权势,进行了你死我活的斗争,正是法国大革命轰轰烈烈进行之时。

马拉是一名医生和物理学家,同时也是雅各宾派主要领导人之一。他有双重性格,表面上看很善良,极富有同情心理,被法国大革命时期,称作人民的代言人。

《萨宾妇女》

实则,马拉以心狠手辣著称,尤其对自己的反对者非常冷酷,让社会上层贵族,以及各个政敌对他恨之入骨,都想除掉他这个眼中钉。

在某一天,一个女政敌以谈判为由,进入马拉浴室,在谈话过程中,趁马拉不注意,用匕首刺向马拉心窝,马拉当场毙命。行刺成功后,女政敌并没有逃跑,而是等待被抓。

《贺拉斯兄弟之誓》

马拉死亡时,雅各宾派已经控制了政权,执权者被暗杀,这件事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

大卫受雅各宾之命,创作了这幅以马拉被刺杀身亡为背景的画作。

《马拉之死》非常写实,还原了马拉死亡的前因后果,让人们从画中能读懂这个时期法国的整个社会背景,政治形态以及阶级斗争。

《雷卡梅尔夫人像》

同时,大卫在画中用背景美化了马拉,加入了自己的思考。比如,狭小的浴室,浴缸前破旧的桌子,斑驳的墙壁,暗示了马拉是一个生活朴素,跟人民站在一起的雅各派宾领导人。

大卫这样创作,告诉人们在面对任何死者时,要尊重生命本身,要放下个人恩怨和仇恨,要具有超越阶级意识,对死者抱以崇高的悲悯之情。

法国画家大卫《马拉之死》是一幅什么画?

《马拉之死》是法国新古典主义画派奠基人雅克·路易·大卫于1793年创作的画布油画,现收藏于比利时皇家美术馆。《马拉之死》刻意营造了一个属于穷人的空间。在封闭狭小的陋室里,马拉倒在浴缸中,一手握着笔,一手握着染了鲜血的信,油画的上半部笔触松散凌乱,可能是一面墙,也可能只是含糊不明的空间,代表着永恒的虚无,但那个充当书桌、粗糙平实的木箱,仿佛在诉说着马拉的美德。这幅画通过去除所有的动作、所有的寓言人物以及弱化所有的谋杀痕迹,创作出一副革命者圣像,成为法国大革命史上的经典作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