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西方画家戈雅的写实油画从清新明丽到怪诞画风的转变?
戈雅是18世纪中后期至19世纪初西班牙浪漫主义画派画家。
戈雅的早期作品以巴洛克风格为主,17岁时便跟随宫廷画家学习绘画,还曾经去意大利学习,回到西班牙后接受了为皇家和宗教场所作画的任务,并取得了很大成功,获得了宫廷画家的称号,并且担任了皇家美术学院的副院长,这一时期的油画作品都是写实的,如获奖的《基督受难图》,因为担任宫廷画师,还为很多宫廷成员和贵族画过肖像。当年还画过一幅《裸体的玛哈》,但当时的法规是禁止画裸体的,他又不得不连夜改成了《着衣的玛哈》,这也是绘画史上的一个传奇故事。
戈雅的画风是多变的,从早期的写实肖像到后期的把“皇帝的一家”画成“中了彩票的杂货铺老板的一家”,以及反映波拿巴王朝镇压西班牙人的作品。风格从现实主义到浪漫主义,后期还有印象派的影子。戈雅没有建立自己的绘画门派,但他游走在各流派之间,对后期的马奈、毕加索、杜米埃等都有一定的影响。
如何看待西方画家戈雅的写实油画从清新明丽到怪诞画风的转变?
西方画家戈雅的写实油画
戈雅是18世纪晚期至19世纪早期最重要的西班牙宫廷画家,他一生当中留下了大约500幅的肖像画。那么,如何看待西方画家戈雅的写实油画从清新明丽到怪诞画风的转变呢?首先,戈雅的整个艺术生涯分为早期和后期,戈雅的早期油画作品显的清新明丽、轻松逸乐,这主要是因为涉世未深的戈雅对艺术的憧憬,总认为艺术就应该表现美好,而清新明丽的画风就能给人们美好、赏心悦目的感觉,比如《阳伞》《穿黑衣的阿尔巴公爵夫人》,
除了戈雅早期涉世未深之外,更主要是因为他在罗马结识了德国艺术家孟斯,因孟斯的关系,戈雅宫廷艺术家的生涯得以开始,在宫廷里接触的都是王室贵族阶层,他们喜欢那种可以象征身份又奢华显眼的风格的作品,于是戈雅就为上流贵族阶层创作传神敏锐且色彩清新明艳的肖像画,笔触轻快迅捷、概括凝练,不仅表现出肖像主体的财富和权势,更刻画出这些人物原型的心理情绪状态,比如,那幅《查理四世与家人》画中的每个成员都被赋予一定的个性特质。
在37岁之前,戈雅对鲁本斯的强烈鲜艳的色彩非常痴迷,他认为强烈鲜艳的色彩显的很喜庆,戈雅在鲁本斯的色彩基础上增添了“装饰性”的元素,这样具有装饰性的色彩,让画面更加清新明丽,没有任何晦暗的杂念,这一切都和戈雅在宫廷里的优越生活待遇有关,轻松愉悦的环境之下,创作出来的自然是清新明丽的画风,几乎所有画家都是这样子,任何一幅油画作品都是蕴含了画家在所处环境下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创作环境可以影响画家的绘画风格。
然而,戈雅的后期油画作品就显的灰喑怪诞了,这和戈雅对社会人性的深刻了解有很大关系,他不再幻想现实社会和艺术一样始终都是完美的,艺术不仅可以表现完美,还可以反映不完美的现实社会人们的思想精神,同时,戈雅也看透了宫廷里那些王室贵族娇柔造作、奢靡的生活习性,同样在那幅清新明丽的《查理四世与家人》画中,就透露出些许的怪诞氛围了,戈雅把自己也放进了画里,在画面左边的阴影中,他正在画布前作画,戈雅脸上毫无表情,盯住画外,好像正从一面镜子里看着这群人,
戈雅作品
值得注意的是,戈雅不对这群人的容貌添加任何奉承和美化,从而很明显地暴露出他们的颓废和自负,戈雅毫无表情的脸,也显示出对王室贵族的无视,戈雅把自己放进画中的阴影里,这也让整个画面略显灰暗怪诞了。由于后来西班牙动荡,戈雅患了一场重病,离开宫廷回到马德里,这样的坎坷经历,导致戈雅的画风完全变得灰暗怪诞,画面线条笔触越显的粗放,人类遭遇的苦难黑暗都被呈现在画面中,画面变得恐怖、讽刺、夸张怪诞,比如那幅《农人食子》。简单来讲,戈雅由于受到疾患和所处时代狂暴动荡政局的双重困扰和刺激,因此在艺术生涯后期创作了大量阴郁黑暗、怪诞惊惧的画作。早期的悠闲享乐的活泼画面一去不复返。
戈雅作品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