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说起徐悲鸿大师,人们大多会联想到“奔马”,其实徐悲鸿的创作题材很广泛,奔马之所以出名,不光是印过邮票,还时常会出现在一些日常用品上面,我小时候家里用的玻璃杯上就有奔马图。徐悲鸿的人物画也很有特点,以形写神,注重人物内心的刻画,这是徐悲鸿独创的人物画技法。
徐悲鸿大师早年留学法国著名的巴黎国立美术学院,学成回国后将西画的技法融入国画中,强调造型和光线,讲究人体和动物的解剖结构,这些是传统国画体系中没有的。回国后的徐悲鸿长期担任美院的领导工作,培养出很多绘画人才,对中国画坛有很大的影响。
由于大量的时间都用在教学和行政事务中,徐悲鸿留下的作品不是很多,在画家创作的黄金年龄,58岁时英年早逝,如果也能活到齐白石那个岁数,那会有多少优秀的作品。
曾经参观过位于新街口北大街的徐悲鸿纪念馆,馆藏各个时期的作品有1000多幅。
图1,《奔马》。
图2,《秋林三骏》。
图3,《泰戈尔》。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徐悲鸿的作品在国内的声誉一直较好,但国外的文艺理论界却对徐悲鸿的作品任然有着一种不一样的声音,而且这种声音还一度获得了部分人的认可。
美国学者苏利文是这样评价徐悲鸿的作品与成就的:“他可能是一位热情的爱国者,一位忘我的教师,但是对一个画家来说,说到底唯一的一件事——绘画自身,他却缺乏刘海粟、林风眠那样的热情和虔诚,因此,他的作品几乎仅仅止于合格而已……合乎规范的正确性所营造的气氛,缺乏震撼人心的情感力量……”
表面看,苏立文说的貌似有些道理,但是,文艺理论的批评如果脱离了艺术家所处的时代、社会背景与个人在时代中的使命,其实也是一种耍流氓。
显然,如果脱离徐悲鸿所处的时代,那个危难中的中国,以及新旧思想交替,中西方文化碰撞交融的时代,就不会理解徐悲鸿对中国文化艺术历史演进的价值。
徐悲鸿的历史使命是新思想的启蒙、民族自信心的寻找与文艺复兴的需要。
而苏立文则以更加前卫的艺术思潮来要求徐悲鸿,显然这脱离了当时的时代背景与艺术家的社会使命。
徐悲鸿的作品类型很多,其中他在西方的油画和中国的国画上都取得了很高的成就。
不论是油画或者是国画,他都选择了古典写实主义,这对当时的中国来说也是极为必须的艺术表现形式。
比如他的作品《愚公移山》,创作的时间正是中国人民抗日的危急时刻。他通过这一作品以形象生动的艺术语言表达抗日民众的决心和毅力,极大地鼓舞了人心。
还有他的《田横五百士》,创作于1927年。此时正值国内大革命失败,看到人民又一次陷入水深火热的灾难之中,他深感那个时代急需召唤“威武不屈”的“高节”,《田横五百士》就在此背景下创作出来,极具有时代特色。
在对西方油画艺术的引进上,他也极为重视西方古典写实油画的中国化实践,并创作了一批写实油画和素描作品,在他的观念里,艺术启蒙比前卫、新潮的现代艺术更接中国的地气。
在国画领域,徐悲鸿重视写实绘画的研究,他重点研究过中国古代写实画家的作品,其后来创作的《八骏图》、《奔马》也都是国宝级的艺术珍品。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我觉得,中国现代画家徐悲鸿的作品全是非常棒,特别是他画马,大家有目共读,不愧是著名画家,支持你著名画家徐悲鸿,值得推荐!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悲鸿先生留法回国后给中国画带来了新的面貌尤其人物画融合了西画的元素。与蒋兆和先生形成徐,蒋体系,这是对中国画史上的伟大贡献。其也成为开宗立派之家。悲鸿先生正是因素描,油画功力深,笔下的花鸟画也别开生面。徐先生的马尤为世人所爱,是华夏人民的艺术瑰宝。他的画没有落前人的窠臼,是最受推崇的。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少年游~赞悲鸿
万古云霄昭画魂,天马灵气通。迁古渉今,开天辟地,千年一悲鸿!
中西合璧此最雄,泼墨创画风。长歌豪吟,高山仰止,从此画难工!
如何评价徐悲鸿的作品?
对于当时中国较封闭的画坛,徐悲鸿较系统的引进了西方的美术理念和教育方法,不能不说是一种贡献。但单就画画来说,真的谈不上好。吴冠中对其评价是“美盲”是对的,其油画国画水平放在当今只能算二流。徐悲鸿生逢其时,但政治代替不了艺术,历史会给出准确的答案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