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常有人说看不懂毕加索的画,看着像儿童的涂鸦,人物的五官扭曲,色彩跳跃,具有极高艺术成就的毕加索,他的画有什么特点,好在哪?
毕加索是西班牙人,后长期旅居法国,最初毕加索的画风也是传统的现实主义,如早期作品《第一次圣餐》,以及一些肖像作品。20多岁时,毕加索受到象征主义的影响,在风景画中运用绿色和紫色,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现代画风。
毕加索早期的画风是多变的,20世纪初,毕加索的画中以蓝色调为主,显得忧郁压抑,被称为蓝色时期。此后又出现过粉色时期,这与大师的感情生活有关。
我们常见的具有毕加索特色的作品是1906年开始创作的立体画派,将物体重新组合,构成新的、抽象的、更具理性的画面,在二维的平面上表现三维的空间效果。
毕加索活到92岁,留下大量的作品,是生前就取得了很大成功的画家。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此时无声胜有声!如果非要说毕加索的作品怎么样,那就请你用平常心来观赏吧!当然了,你还要虚心接受讲说人的介绍,不然的话,你有可能看不懂毕加索的作品的。其实,毕加索的作品并没有那么好看,也没有那么难看,的确有许多人表示看不懂。作为抽象派加立体画的艺术大师和开山鼻祖,毕加索的作品有其独特之处,还有里程碑的意义!特别是毕加索为他的四个情人所作的超级抽象立体画,令人叹为观止!而且这些画都拍卖了大价钱,数以亿计,令人不得不服啊!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一生三万七千件作品
构筑起将近一个世纪的画坛传奇
他,是一个幸运的艺术家
有史以来第一个在有生之年
看到自己的作品被收藏进卢浮宫
他,是一个多情的男人
两次婚姻,七位恋人,堪比西门大官人
每一段爱情
都刺激着他的创作灵感
他,是一个神秘的符号
变幻莫测的画笔
永远不能为世人完全参透
他,就是二十世纪
最具影响力的现代派画家
毕加索
毕加索自画像
毕加索
1904年4月毕加索离开了巴塞罗那,第一次上了法国的土地,他在巴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时代,他那多姿多彩的爱情之旅也正式起航。每一段爱情都对毕加索的艺术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进入立体主义时期之后,毕加索的创作被越发受到收藏家的青睐,他的经济状况也大有好转。
费尔南德·奥立维玫瑰红初恋
1908年9月,27岁的毕加索和第一位情人费尔南德一起搬出了洗衣舫。他们在一起纵酒狂欢、恶作剧、吸食鸦片……毕加索的画风变得日益明快。柔和的粉红色调开始渗透到他的画布上,成为主要的颜色。
富裕的生活改善了毕加索的创作条件,但也使他对费尔南多的感情产生了动摇,费尔南德因此移情别恋,两人最终分道扬镳。
毕加索 《扇子女人》
伊娃
又入情网1912年毕加索认识了伊娃,伊娃很快成为了他的第二位情人。毕加索对伊娃感情至深,伊娃也激发了毕加索的灵感和热情。创作出了一批立体主义的绘画作品,比如《小提琴》,又名《我爱伊娃》,明显这幅作品是毕加索为伊娃所作。然而,好景不长,伊娃在与毕加索相识一年后患上了肺癌。虽然毕加索细心照料,但是1915年,伊娃还是与世长辞。
毕加索 《坐在扶手椅里的女人》
奥尔加·克洛瓦古典主义婚姻
1917年毕加索受朋友之邀,前往罗马为芭蕾舞剧设计布景。毕加索被拥有美丽容貌和高贵气质的芭蕾舞演员奥尔加(比毕加索小10岁)所吸引。在演出结束后,奥尔加更随毕加索一同回到巴黎。不久,他们便结了婚,生下了毕加索的第一个儿子——保罗(1921年出生)。在此时期,毕加索的创作中充满了温馨的场景,他也对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的作画方式产生了浓烈的兴趣。
安格尔 《布罗格利公主》
安格尔 《大宫女》
安格尔 《大浴女》
毕加索有机地将古典主义和立体主义结合在一起,其创作进入了古典主义阶段。这很大原因来源于奥尔加,因为奥尔加对毕加索创作的她的肖像唯一的要求就是必须是写实风格。
毕加索 《座椅中的奥尔加》
摄影作品 《座椅中的奥尔加》
毕加索 《母与子》
毕加索 《海边的母子》
玛丽·泰莱丝超现实主义探索阶段
1927年,毕加索认识了玛丽·泰莱丝(17岁)并迅速坠入爱河。1935年9月,玛丽·泰莱丝生下女儿玛雅,54岁的毕加索很喜欢这个女儿,并为她创作了一张古怪的肖像《小娃娃与洋娃娃》(1938年)。
《梦》这幅画作于1932年,可以说是毕加索对精神与肉体的爱的最完美的体现。 毕加索用最简单的绘画表现出了一个在梦境和现实中的少女,他独特的表现手法给观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维自由性。
毕加索 《安睡少女》
多拉·玛尔抽象主义迷情
1936年,女儿玛雅未满一岁,毕加索又恋上了超现实主义画家、摄影家多拉·玛尔(此时毕加索尚未与奥尔加离婚)。就这样,毕加索同时拥有了一个妻子,两个情人的生活。
毕加索在与朵拉火山般热烈的情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心灵间的巨大默契。她是毕加索唯一一位能称得上红颜知己的女人。多拉·玛尔用她的相机记录下了毕加索这一时期的创作和生活,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资料。她最为之骄傲的是他们俩合伙创作的一幅画,联名署着“毕加玛尔”。后来两人关系紧张。1940年6月,毕加索创作了一幅最凶暴的妇女形象———以多拉为原型的《裸体梳妆女》。
毕加索 《坐着的多拉·玛尔》
弗朗索瓦·吉洛特立体主义接触
1943年,62岁的毕加索再次移情别恋,他爱上了与其长子保罗年纪相当的姑娘弗朗索瓦·吉洛特。1946年,毕加索与弗朗索瓦一起来到法国南部地中海沿岸居住。弗朗索瓦先后为毕加索生下了儿子克劳德和女儿帕洛玛。舒适的海滨生活也使得毕加索的创作进入了安宁、和谐、诗意的田园时期。
毕加索 《画画的克劳德、弗朗索瓦和帕洛玛》
杰奎琳最后的现实主义
毕加索在法国南部小镇瓦罗里迷上了陶瓷艺术,并在陶艺工作室认识了年仅27岁的杰奎琳,杰奎琳对毕加索逆来顺受,却以无比的柔韧悄然征服了毕加索。1961年,80岁的毕加索迎来了第二次婚姻,杰奎琳陪伴毕加索度过了晚年时光。1973年毕加索静静地离去,走完了九十三岁的漫长生涯,他如愿以偿地度过了一生。雅克琳娜感到失去了生活中唯一的爱,13年后也自杀殉情。
毕加索 《女人肖像画》
在毕加索的众多妻子和情人中,一个病死、两个自杀、一个精神失常、一个与他再不见面……每段爱情、每个女人都曾使他的画风改变。我们不得不惊叹于毕加索的天才,他不但是一个画家、同时也是一个少见的情圣。
对于毕加索来说,给女人画像就是一种诱惑她的方式。
如塞林格女儿所说,天才是人类的福音,是自己的悲剧,自己的家人也一起承受这个悲剧。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如果说有哪一位大师的画作最考验欣赏者的耐心,我想应该就是毕加索了。如果说毕加索的画作有什么特点,我以为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即形式多变,内涵丰富。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1881一1973)。关于毕加索的生平不用介绍了。大家都知道他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画家,是抽象派立体主义绘画的创始人,是唯一一个在世时看到自己作品被收入卢浮宫的画家,是目前画作拍卖价最高的画家,同时还是西方绘画史上最长寿的画家之一。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出生于西班牙。少年时就表现出超人的绘画天赋,但他从没因天赋好而稍有懈怠。天赋加勤奋成就了伟大的毕加索。他一生画笔不辍,创作了包括素描、版画、油画、雕塑等各种作品3万多件,这个数字在西方绘画史上也是创纪录的,其中油画近2000幅,是他在不同时期创作的不同风格的作品。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21岁时来到法国巴黎,开始了他漫长而丰富多彩的艺术人生。他先是临摹印象派、后印象派大师的作品,但他在临摹中很快有了自己的创意,创作出属于自己风格的作品。后来他又从野兽派作品中得到启示。
毕加索作品
在学习借鉴多种画派的基础上,在经历了创作的“蓝色时期”、“玫瑰时期”以后,从《加威农的少女》开始,毕加索实现华丽转身,开创了抽象立体主义绘画。把几何图形和散点透视融合到抽象绘画中,成为二十世纪影响巨大的新的画派。当然,这期间他还进行了大量超现实主义创作实践,还有“田园时期”等。
毕加索作品
活到到学到老,是毕加索一生秉持的求知态度。80岁时他还向我国著名画家张大千先生讨教中国画技法,并临摹多幅中国画素描。毕加索的这种少有的勤奋好学精神也使他的画作在不同时期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甚至让读者难以相信有些画是出自毕加索的笔下。
毕加索作品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对于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这个问题,我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毕加索是西班牙画家、雕塑家,是现代艺术(立体派)的创始人,西方现代派绘画的主要代表,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
相关资料显示:毕加索的作品总计37000件,其中,油画作品1885幅,素描作品7089幅,版画20000幅,平板画6121幅。
毕加索是个不断变化艺术手法的探求者,印象派、后期印象派、野兽的艺术乎法都被汲取改造为自己的风格。
毕加索绘画的主要特点是:趋势旦丰富的造型手段,即空间、色彩与线的运用。
毕加索毕生致力于绘画革新,利用西方现代哲学、心理学、自然科学的成果,并吸收民族民间艺术营养,创造出了很有表现感的艺术语言;他的极端变形和夸张的艺术手法,在表现畸形的资本主义社会和扭曲了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独特的力量。
以上为个人观点,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如果各位网友对此有不同看法,欢迎留言、讨论和评论!
感谢您的阅读!谢谢您的关注!
毕加索的画有什么特点?
读懂毕加索,就几乎读懂了二十世纪西方油画发展变迁史,他在这期间华山论剑的西方油画江湖中稳坐头把交椅可谓实至名归。似乎从来没有哪一位艺术家像毕加索这样丰富多变,他一生汗牛充栋的艺术创作,蝴蝶穿花般地在自然主义、表现主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等各种风格中自如穿梭,而且一路打怪升级、移步换形,从原初的蓝色时期出发后而一发不可收拾,历经粉色时期、黑人时期、立体主义时期等时期,直至最后的蓝色回归时期,留下了近四万幅的画作。
对这样的毕加索,很难简单的用线条造型色块等基本的绘画元素去诠释他作品的特点,他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作品之间的外在表现形式呈现出风马牛不相及的格局。但如果仔细梳理这其中的变迁历程,其实隐含着一种草蛇灰线的变化逻辑,动中有静,变中有定,那就是永远的年轻态是毕加索作品的最大特点,也是理解毕加索作品的最便捷的入门口令。
永远年轻的毕加索,他的作品就是他本人心理状态的自我画像,这在他不同的自画像中体现的非常明显。蓝色时期的忧郁落寞,粉色时期的暧昧含混,立体主义时期的夸张奔放,等等这些不同时期作品的个性特点,其实与他当时的生活状态特别是情感状态呈现高度的正相关关系,甚至有人认为他每个时期的作品整体风格都与那段时期身边最密切的女人有关,换个女人改个风格,换个姿势再来一次,这并非完全空穴来风,某种意义上说也正是对永远年轻的毕加索一种话外之意的真实抵达。
大体而言,毕加索作品的特点表象呈现出一种支离破碎的丰富,但隐含其中的却是那种出自男人本色的那种真实情感的自由挥洒,有崇高的大义凛然的大我本色,也有隐秘的不便言说的小我情绪。
用毕加索自己的话来说:“我的每一幅画中都装有我的血,这就是我的画的含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