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在农村很多的地方都是把家产留给了儿子,最后儿子负责父母的日常赡养,很多人都说女儿、儿子都是自己的孩子,当初分家产的时候应该是一碗水端平,像现在这样,父母生病了,医药费又要女儿分摊,这是很不公平的事情。

其实住在城里的人根本上不理解,农村的父母有什么家产,无非就是一处老房子和宅基地,还有分下来的一亩三分地而已,外嫁出去的女儿,就算分一处宅基地给你,外嫁女不迁户口吗,迁了户口到时还能建房子吗。

所以题主的问题父母把家产留给儿子,现在岳母生病,医药费需要二个女儿分摊,怎么看。

我想说的是虽然父母日常赡养靠儿子,可作为外嫁女儿一样可以给予生活费父母和平时的关心、走动、照顾。

现在你岳母生病,作为女婿,理应有探望和负担部分医药费的责任,作为你老婆,赡养母亲、照顾母亲,还有掏钱给母亲看病,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你们夫妻一体,作为一家人,你掏钱给岳母看病和你老婆掏钱给母亲看病是一样的道理。

所以作为男人、作为丈夫,岳母生病,经济能力许可,出钱出力是应该的,不用分什么彼此、不用去计较那么多。

我岳母当年也是二个女儿,还有几个儿子,那一次岳母生病,还是住院了,都是嫁得近的大女儿照顾,掏钱出来都是大女儿和她丈夫的最多,一是老婆姐姐和姐夫家庭生活经济还可以,二是几个儿子都出来打工了,小事情懒得叫他们回来。

所以作为一家人,不用事事计较,能力尚可,出钱出力都是应该的,凡事想开点,没有岳父岳母,就没有你老婆和孩子母亲,有因必有果,我们应该有一份感恩的心。

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71岁的钟大娘住院半个月,家中儿子没有来,3个女儿也没有来。出院的时候儿女们总算都来了,小女儿指责弟弟:“妈妈怎么瘦成这样?你怎么舍得不回来照顾?” 惹得老父亲大骂:“你们三个不也是你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吗?你母亲的医药费总共6万,你们4个平分,各出一万五!”小女儿掩面而哭,是女婿出面平息了矛盾。

钟大娘生了3个女儿和1个儿子。作为家中唯 一的男丁,钟大娘和老伴寄予厚望,诸多疼爱。姐姐们也对弟弟处处维护,从小就把好吃好穿的都让给他。

钟大娘的家在农村,以前一直靠种田种地养活几个子女。一家人的生活虽然不富裕,却是和和睦睦过着每一天。

3个女儿出嫁了,小儿子才读高中。

钟大娘和老伴都是善良,疼爱子女的人。大女儿和二女儿都嫁得不远,家境很一般。女儿怀孕生孩子,他们都会提前养大很多土鸡,攒够土鸡蛋,待女儿坐月子的时候送去。

小女儿嫁到了县城,生孩子的时候因为钟大娘晕车没有去送土鸡,而且女婿把女儿照顾得很好,说城里人的吃法不一样,不一定要吃土鸡。

说实话,小女儿坐月子根本没让老两口操心。

钟大娘一心想让儿子出人头地,哪怕儿子的成绩不是很理想,高中考试失利,还是苦口婆心让他去重读考大学。

后来,小儿子高三重读1年后终于考上了一所心仪的大学。

作为农民的儿子,供一个大学生也不容易。当儿子的学费或者伙食费没有着落的时候,钟大娘就会找3个女儿帮忙。

为了弟弟完成学业,3个姐姐还是听从父母的安排,4年间没少资助弟弟的学费和生活费。

对于姐姐们的资助,弟弟也感恩在心,在参加工作后,也是会时不时寄钱给3个姐姐,还会为姐姐的孩子们买这买那。

所以,姐弟们感情和睦,互帮互助。看到此景,让钟大娘和老伴喜笑颜开,甚是欣慰。

儿子结婚了,生下孩子都是钟大娘两口子帮忙带。

而关于钟大娘两口子的养老问题,几个子女也早就商量好了。姐姐们表态,自己是嫁出去的女儿,不要父母的任何财产,父母跟着弟弟一起生活,以后家中的一切都归自己的弟弟所有,做姐姐的不干涉,前提是弟弟要为父母养老送终。

当时钟大娘和老伴身体好,又帮着带孙子。作为儿子也是满口答应,表示自己会承担父母的一切费用。

钟大娘家有几间老房子被征用,拿到了6万块。他们把钱都给了儿子,帮助儿子在县城买了房。

房子装修好以后,老两口也跟着儿子一家去城里生活。直到孙子上了小学,钟大娘和老伴才说出憋在心里很久的话,说在城里不适应。

于是两口子回到农村老家,儿子每个月把生活费打回来。

那些年,钟大娘的几个子女有来有往,感情和睦。

没料到的是,3年后儿子离异,10岁的儿子也判给了他。

为了赚钱养家养房贷,儿子只能选择去外地打工,孩子也被送回了老家给父母照顾,县城的房子出租,每个月有房租1500元,就当是生活费。

没想到,71岁的钟大娘突发脑梗住院。大女儿在县城带孙女没回来,小儿子也没回来。几兄妹之间谁也没有去医院照顾母亲,都说自己很忙。

小儿子说自己一个人在工厂加班赶货走不开,来回车费就要几百,一请假就扣半个月的工资。他希望三个姐姐去医院帮着父亲照看母亲。

小女儿一听不乐意了,父母的家产全部都给了弟弟。现在母亲生病他凭什么不回来照顾?作为嫁出去的女儿,也都有自己的家庭要,凭什么理由让女儿去照顾?

二女儿也说在农村,赡养父母是大都是儿子的事。不是说养儿防老吗?她们是出嫁的女儿,又没有分家产。她们只需要逢年过节回家看望一下父母就可以,现在母亲住院,本该是弟弟照顾和承担医药费。

钟大娘准备出院的时候,4个子女倒是都来了。小女儿一看到母亲躺在床上,又瘦又憔悴,眼泪就流了出来,指责弟弟说:“妈妈怎么一下子瘦了那么多?你怎么不回来照顾啊?”

钟大爷本来就体恤儿子生活困难,又听到小女儿指责儿子,气不过破口大骂:“你们几个不都是你母亲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吗?现在你母亲的医药费总共要60000元,你们4个平分,一人15000元。”

大女儿和二女儿欲言又止。

小女儿回怼自己的父亲说:“家里的财产都给了弟弟,我和姐姐们一分没得。医药费就应该由他一个人负责。”

儿子一听也有话说:“虽然说父母跟我生活在一起,财产也确实给了我。但是母亲生大病了,大家应该一起搭把手,你们相隔那么近,却不闻不问,就是怕要你们负责吧。”

“既然这样,你们可以离开了,母亲的医药费我一个人负责。”儿子赌气说道。

子女们你一言我一语,就在医院里吵得不可开交。

钟大娘看到眼前的一幕,拉着身边的老伴垂足顿胸:“我老了不中用了,就成了子女们的累赘,成了烫手山芋,没人想要啊。”

钟大爷铁青着脸,胡子一翘一翘的。

出医药费的时候,儿子从兜里掏出来30000元,把零钱都凑起来了,还说是预支了2个月工资,又和朋友借了5000元。

钟大爷有点于心不忍:“记得你的房贷还有3天就要还了,到时怎么办?”

儿子不吭声。

这时候大女儿说了:“弟弟也确实不容易,这样吧,这次母亲的医药费平摊,一人15000元吧!”

儿子一听,眼睛湿润了:“大姐,你们也不容易,父母也确实帮我多。我出30000元,你们3姐妹一人先拿出一万吧,到时我给你们写张欠条,各欠你们5000元,就当你们出了5000元医药费。”

这时很少掺和的小女婿说话了:“小舅子也不容易,房贷又快到期了,要留一点钱。这样吧,我们出30000元,剩下30000元,你们各出10000元。”

小女儿面露不悦,小女婿拍着她背说:“钱是身在之物,父母的身体更重要,我们的孩子还小,这笔钱家里负担得起。”

想不到一个毫无血缘的人却能说出这样的话,让几个子女情何以堪?

于是大姐二姐几乎异口同声:“我们都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孩子,这次就不要再争了,听父亲的话,一人15000元,平分,等母亲出院再说其它的……”

钟大娘出院后,钟大爷说他的身体硬朗,就由他来照顾,让子女们都放心。

老人不光要照顾,也要营养,加上钟大爷也年纪大了,家中还有一个孙子,长久以往怕身体吃不消啊。

子女们经过商量,做了如下决定。
  1. 母亲出院后1个月内,由住得比较近的二女儿常来照顾。
  2. 大女儿和小女儿因为在县城带孩子不能前来照顾,各给母亲1000元。
  3. 儿子继续出门打工,在原来每个月1500元生活费的基础上再给1000元,用于母亲的复查,多余的留给父亲当家用。
  4. 以后父母的小病小痛由儿子负责医药费。女儿适当看望照顾。
  5. 父母有大病,医药费平摊,但是儿子要多出一笔护理费给照顾者,无论是护工还是姐姐。

岳父母的家产都给了儿子,生病的医药费却要女儿平摊,怎么办?

在此必须为小女婿的说出来的话点个大大的赞。明事理,顾大局,尽能力!

其实,钟大娘的几个孩子也都是明事理的人。他们都明白,这样的决定也实属无奈之举,都是为了让父母不要过于操劳,能够安享晚年。老人家总说"养儿防老",但是说实话在农村,大部分老人都没有退休金,所谓分给儿子的财产也不过是几间价值不高的房子。身为嫁出去的女儿,虽然没有分到财产,但是也是父母含辛茹苦养大的。当父母年老生病,女儿们也应该主动有商有量。孝顺父母不需要去相互比较,太计较得失,做好自己的本分,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让父母安享晚年,是每一个子女的责任和义务。

也告诫天下的父母,尽量一碗水要端平,不要过于偏袒哪个子女。千万不能让子女寒心,更不能让子女们挑起矛盾。

父母养我小,我养父母老。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做子女的能够及时尽孝,就不会给自己留下遗憾,也终会得到福报。

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从你所续说的言语中,能嗅到味道的不公平,你岳父也是以权压人,拿出辈分高的姿态,按子女平摊开支费用,真是想的太筒单愚蠢了吧,儿子得了你的整个家财,为什么不分给女儿点?摊钱时侯咱挂念女儿,原因理由你给大家讲出个丑卯来,让人听了舒服无返驳理由,常言道,手心手背都是肉,为何对砖何厚对瓦何薄?估计又是重男轻女的封建迷信活动佐佑着你,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既然她沒有财产继承权,就不应该给她分配,负担母亲的药费钱,这个做法不符合乡规民约,特别不公平合理合法,你这个父亲是咋想得。

当然结合我国宪法婚姻法和继承法,儿女赡养父母是法定义务,对继承财产是两个不同性质的概念,也就是说对财产分配无关,这种逻辑推理是不符合社会主义形势发展,匹配不合理合情合法,是一种地方土政策,如乡规民约,风俗习惯等,有的和法律背道而驰,纯受封建旧规约束。

城乡两地是明显有区别,城里人大部分是公务员事企业员工,平时有工资,老了又有退休金,按子女分配赡养义务,百年后财产继承按子女分配,合情合理合法,但农民就有大相不同的要求,嫁出去的女,泼出去的水,在世不养怜,死后不葬埋,抛弃了遗产继承权,全由儿子负担平时生活开支消,生病住院费用,病故一切葬礼费用,他自然符合继承遗产合法人,这也毋庸置疑。

女儿按法律條文也是合法继承人,但平时父母的生活开支加其他费用,相应的要主动承担,这样做就是有付出,就有回报,相符相成,不能像有些人自私,并不懂法,什么都由自己做主,违背了法律的尊严,公平公正的原则,男女在待遇财产分配方案,公平合情合理合法,在瞻养问题上,子女意见分歧少很多,关健是有时兄弟姐姝之间,为了睹气闹的乌烟瘴气,被金钱冲混了头脑,认钱不认情分,什么偏大爱小,你多她少,用现代人的说法是,不要用感情绑架人,结合实际科学分析,以理服人,勇越接受现实,法制社会以法治国,𣎴得侵犯。

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我们这个地方传统就是家里所有的一切都是儿子的,所有女儿可以不负担父母,但是在父母需要照顾的时候必须照顾父母的,至于父母病了先是儿子负担一切费用,做女儿的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出一点,我现在就面临这种情况我爸爸病了现在七十多岁了一直一起哥哥没有负担过一点而且之前也没有给过父母一点点赡养费,这次生病了想要哥哥负担可哥哥一副心不甘情不愿的表情,想想心里不是滋味爸爸为了他辛苦一辈子现在轮到他负担他没有一点表示!心疼爸爸养了一个没用的儿子,没办法看看哥哥怎么表现吧!到时候我们做女儿的也不能束手旁观,毕竟是生我们养我们的父母不能让他老人家失望啊!

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唐斌岳母做心脏搭桥手 术,医保报销后自己还要承担45000元,她老婆还有两个哥哥,岳父让他们兄妹3人平分医药费,唐斌和老婆不愿意出这钱……

唐斌觉得岳父岳母分拆 迁款的时候,说他老婆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没有分给自己老婆一分,老婆和自己都没有在意;这医药费老婆也不应该承担,没想到两个大舅哥却怂恿岳父把他老婆告上了法院。

唐斌今年46岁,开着一家生意还不错的五金厂,现在出口生意差了一些,但每年的年收入不会少于800000元。

唐斌的妻子刘莹今年41岁,两个人结婚17年了,有两个儿子,别看唐斌现在有车有房有事业,当年刘莹嫁给他时,他可是一穷二白的。

唐斌和刘莹原来是同事,两个人在一家新开的商场做营业员,唐斌很小的时候,父母几天出事故去世,他是跟着爷爷奶奶长大的。

爷爷在乡下的供销社上班,奶奶农村户口没有工作,种着几亩地的庄稼和蔬菜,家里还养着住和鸡鸭,虽然没有父母,但爷爷奶奶很疼唐斌。

因为爷爷有退休工资,所以虽然唐斌在农村生活,没有父母,但他的物质生活那时比很多农村的孩子都好。

如果按照正常的轨迹,唐斌努力学习,考上一所不错的大学,找个好工作,好好孝顺爷爷奶奶,让他们有一个幸福的晚年。

可在唐斌在读高二第 一个学期的时候,唐斌爷爷一点没有预兆的去世了,奶奶受不了打击,也一下子病倒了。

幸好爷爷单位的领导知道他们家的实际情况,照顾唐斌,让他顶爷爷的职进了爷爷工作的供销社工作。

唐斌一边工作一边照顾身体不好的奶奶,还要种家里的地,不过虽然日子过得辛苦一点,但唐斌觉得只要奶奶能陪着他,这样的日子一点都不辛苦。

但奶奶的病还是越来越严重,常年得看去医院,在农村看病不方便,正好供销社新建的大厦新开了商场,领导照顾他调他去新开的商场当了柜长。

刘莹就是唐斌所在家电柜的柜员,知道唐斌家里有个患病的奶奶要照顾,有时奶奶住院,唐斌要早点回去照顾奶奶,刘莹都会替唐斌上班。

有时刘莹也会帮着唐斌照顾他 奶奶,随着两个人接触越来越多,刘莹慢慢喜欢上这个孝顺的男孩。

刘莹比唐斌小5岁,出生在一家条件还不错的家庭,上面还有两个哥哥,刘莹的出现算是个意外,在实行计划生育的那年,母亲不小心怀上了她。

本来是不想要她的,可去医院检查,她母亲的身体不能流产,没办法只能生下刘莹;刘莹生下来后,因为家里已经有两个孩子,违反了计划生育,刘莹母亲从办公室下放到车间工作,还被罚了2000元,80年代初期,2000元可是一笔大数目。

从办公室的干部变成了工人,母亲觉得都是女儿的错,而且因为家里被罚了2000块钱,条件一下子变差,刘莹一出生就不被家里人待见。

刘莹一个哥哥比她大5岁,一个哥哥比她大3岁,但家里的活,父母都是叫她做的,家里活她干得最多,但吃的用的都是最差的。

2个哥哥都考上了大学,分到了事业单位工作,刘莹高中毕业没有考上大学,父母觉得她是家里的失败者。

刘莹在家待业一家多后,招工进了新开的商场,成了唐斌的同事,刘莹和唐斌两个人还是刘莹先向唐斌表白的。

唐斌其实早喜欢刘莹这个善良的姑娘,但自己有年老多病的奶奶要照顾,家里条件又不好,兰在农村有一套房子,但在城里只有一间十多平方米的单身宿舍,他觉得自己配不上刘莹,所以从来没有开口表白过。

没想到刘莹向他表白了,但唐斌还是拒绝了,“我配不上你!你跟着我一起会吃苦的。”

刘莹原来一听唐斌拒绝,以为他没看上自己,一听是怕拖累自己,就把自己家的事告诉了唐斌,唐斌没有想到,这个爱笑的女孩在家里竟然是个爹不疼娘不爱的人。

唐斌暗下决心,以后一定要给她很多很多的爱,把她缺失的爱都补回来,两个人确定了恋爱关系。

两个人在一起不到半年,唐斌奶奶又一次进医院急救,唐斌27岁了,奶奶一直想看着他成家立业,刘莹知道奶奶的愿望后,提出结婚。

刘莹把唐斌带回家,父母看上去穷光蛋的唐斌,不同意他们的婚事,刘莹的大哥和二哥也相当反对,还对刘莹说了一句很侮辱的话:“你嫁给他,不如嫁条狗!”

虽然家里坚决反对,但刘莹还是坚定地要嫁给唐斌,本来想简单办个婚礼,但刘莹父母和哥哥们嫌刘莹丢他们脸了,不肯参加他们的婚礼,唐斌就请了给他帮忙过的领导和乡亲们吃了一顿。

刘莹和唐斌结婚不久,唐斌奶奶就去世了,刘莹通知了父母和哥哥,家里人没有来参加葬礼,两个大舅子还说了些难听的话。

唐斌被两个大舅哥给激发了斗志,发誓一定要混出点人样来给他们看看,唐斌卖了老家的地和房子,从单位停薪留职做起了生意。

在刚开始的前三年,生意一直不是很好,不要说赚钱,保本都有些困难,因为经济条件一直不好,刘莹都不敢生孩子,想等条件好了再 生孩子的。

可在结婚的第 三年,刘莹避孕失败怀孕了,大儿子出生后,刘莹还要上班,请保姆带又不放心,于是刘莹和已经退休的母亲商量,出钱让母亲白天帮自己照看儿子。

没想到岳母却对唐斌说:“自己生的孩子自己带,我现在年纪大了,没有能力养了女儿还要养孙子,而且她自己愿意嫁给你,就应该嫁鸡随鸡嫁狗随狗,我们帮不了你们什么!”

没办法,只能请保姆帮着带孩子,自己多看着点,有时孩子没人带,唐斌进货也带着儿子,为此大儿子小的时候跟着他们吃了不少苦,所以现在大儿子也是特别懂事。

做生意的第 五年,唐斌遇到了自己生命中的贵人,在一次进货途中,唐斌和刘莹发现有人被撞了,而肇事司机已经逃逸,路过的车辆也许是怕被讹都没有停下来。

开着三轮车的唐斌停下来,去查看伤者,伤者一动不动,全身都是血,唐斌没有多想,打了急救电话和交通救援电话,一起送伤者进了医院,还垫付了医药费。

等伤者的家属赶到医院,唐斌和刘莹才离开医院,因为家属来的时候匆匆,打工的钱不够还唐斌的,唐斌留下了自己的店的地址。

过了二天,家属就来了唐斌的店里还钱,并给唐斌他们带来了很多礼物,被救的是这位家属陈水土的父亲,那天两个人在店里聊很多。

陈水土在聊天中得知唐斌的处境后,觉得唐斌这人不错,决定帮他一把,陈水土是做食品加工行业的,是临市的龙头企业,陈水土让唐斌请个人看店,把唐斌带到他的厂里面观摩学习了三个月,并且给唐斌发公工资,还包吃包住。

三个月结束以后,陈水土问唐斌:“觉得我们食品加工这个行业怎么样?你做了三个月,有什么感想?”

唐斌就一五一十地,把自己呆了三个月的感受告诉了陈水土。

“要不要做这个行业?”

唐斌当时有些尴尬,他知道这个行业可以赚到钱,但他没有本钱投资,乡下的房子和地都已经卖了。

“没钱投资?”陈水土又问了一句,唐斌尴尬地点了点头。

“你是我父亲的救命恩人,我帮你一把,我帮你出本钱,亏 本了我们各承担一半,赚钱了,给我利润的40%!”

唐斌没有多想,立即答应了。

唐斌关了店,进入食品加工行业,第 一年由于不是很熟悉,没有赚到钱,还小亏了28000多,陈水土二话没说,给唐斌转了15000元。

经过唐斌的努力,进去第 二个年头,开始盈利,陈水土说到做到,唐斌也说到做到,把利润的40%分给他。

接下来的几年,唐斌的生意做得越来越顺,唐斌先用老婆的名字买了房,也给自己买了车,家里的日子越过越好。

原来生活条件不好的时候,唐斌给岳父岳母家送的节礼,岳父岳母和两个大舅哥都要挑三拣四的,基本上每次去送礼物都会被说上一些闲话。

后来,唐斌的日子好过了,自然东西也送得越来越好,刘莹虽然有时对父母和哥哥们也有不满,但总归是自己的亲人,自己日子好过了,她也对父母和两个哥哥很大方。

前几年,大哥和二哥买第 二套房子的时候,都向刘莹借过钱,刘莹和唐斌商量,唐斌也是不计前嫌地借给了大舅哥,也没有问他们收过一份利息,钱两个大舅哥也是分了好几年才还完的。

从借钱以后,唐斌和岳父还有两个舅子慢慢好了起来,几家人都相互有了来往。

一年前,唐斌岳父的老房子拆 迁,分了100多万元,岳父把拆 迁款平均分给了两个大舅子,唐斌和刘莹都没有意见。

毕竟唐斌觉得刘莹已经嫁给他,按照岳父岳母的说法,“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家产女儿是没有份的,因为养老赡养是儿子负责的。”

既然养老的责任轮不到已经出嫁的女儿,自然钱也不应该分给女儿,唐斌也接受岳父岳母的说法。

前三个月,唐斌岳母做心脏搭桥手 术,刘莹和唐斌都去医院看护过,大家都忙,唐斌还出钱给岳母请了护工照顾。

岳母出院后,医 保报销后,自己还要承担45000元,唐斌的两个大舅子就找到唐斌和刘莹,要求他们一起承担手术费用。

其实15000元对于现在的唐斌并不多,但他心里觉得不舒服,刘莹也觉得不舒服,唐斌问2个大舅子:“岳父岳母是由你们两个人赡养,医药费也应该由你们两个人承担,这不是分拆 迁款的时候说好的吗?”

大舅哥却说:“法律上规定的是子女都有赡养父母的义务,法律可没有规定,只有儿子是有赡养义务,所以这个手 术费就应该我们兄妹人共同分摊!”

“那行,既然医药费要兄妹三人共同承担,那岳父家的老房子的拆 迁款,也应该平均分成三份,我老婆也应该有一份!”

“拆 迁款是拆 迁款,那钱是我父母的,他们愿意怎么分是他们的自 由,你们不可能因为没有分到拆 迁款,就不赡养老人,赡养老人也是你们的义务。”

“凭什么我们只能尽义务,不能享受权利呀,那我告诉你们俩,我们没钱!”

“你开着100多人的厂呢,我知道你现在的厂房都是自己造的,自己买下的地皮,你会没钱?你骗谁呢?”二舅哥也在一边帮腔了。

“我们兄妹三人,你们家条件最好,如果你们讲义气,应该把这45000都出了,但我们也没有要求你们全出,只不过要你们平摊而已,你们都不愿意。”

二舅哥说完大舅哥又补一句。

“钱是我们辛苦赚的,又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怎么用是我的自 由,你们可管不着;不能因为我能赚钱,分钱的事没有我老婆的份,花钱的事都要有我老婆的份!”

“做人做事得公平,你们一人拿了岳父的几十万拆 迁款,难道这15000块钱都凑不出来,一定要让我老婆出吗?可是我不愿意,你妹妹现在可是全职主妇,不挣钱。”

“对,对,对,2个哥哥,我现在有两个儿子要养,就靠我老公一个人赚钱,我是花钱的主啊,我哪里有钱再去补贴娘家?”

“你真是个不孝顺的女儿,吃里扒外。”

“哥,你这么说就错了,怎么叫我吃里扒外?我嫁人了,我有自己的家,该我尽的义务,我一分都不会少,但是不该我给的,我一分也不愿意多给。”

“爸爸分钱给你们的时候说过,以后他们看病养老都由你们负责,现在我们才拿到钱,不到一年的时间就不愿意尽责任了。”

“告诉你们没门,这医药费我是不会出的。”

“好,刘莹,你既然这么绝情,那也不要怪我们!”

2个大舅哥气冲冲地走了,前几天,刘莹接到了法院的传票,她的两个哥哥用父亲的名义,以她不赡养父母把她告了。

我的总结:

既然父母把拆 迁款全部给了两个儿子,那父母的生活起居和医药费用,自然应该由两个儿子来承担。

再说了,刘莹也不是没有付出的,母亲住院,她和老公唐斌都去照顾过,女婿唐斌还出钱请了护工。

其实会造成这样的结果,都是因为父母重男轻女所造成的,法律上确实要求子女要赡养扶助父母,但是并不代表所有的子女都要平均分摊。

不过作为子女,赡养父母也是应该的!

岳母生病了,岳父让两个女儿,和他儿子一样出钱,平摊,岳父家产都给了他儿子,怎么看?

生儿育女防备老。你岳父岳母把你妻子养大不容易,老了病了,需要钱治病和亲人守护,根据你的家庭条件而定,有钱出一部分钱,没钱就多出点力,是各自的良心和孝心。不要计较家产,想必你岳父岳母会有分寸的。特别是在农村,是沒有什么家产可言的。一所房子有儿子正住着,两个女儿也无法去争吧?心胸放畅亮点,不要斤斤斗较。凭着良心尽点孝心是理所应当的。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