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农村有句老话娶个媳妇满堂红,嫁个闺女满屋空。闺女大了,早晚是人家人。我的邻居有六个女儿,出嫁后,只剩孤独的老两口。人多的场合从来不去,一辈子抬不起头的那种人。本来想招个上门女婿,对门就是上门女婿,六十多了,都当爷爷了,连小孩都管叫着名字骂他,憋屈的有点窝囊。

我觉得是有点偏见,农村人喜欢男孩子,难道城里人不喜欢男孩子吗,真是的。

作为父母,无论是生育的是男孩女孩都一样喜欢,毕竟是身上掉下来的肉,毕竟是自己的骨肉。

每个父母都想养育一子一女,凑成好字成双,不过城市人因为工作的原因,生活成本高的原因,只能生育一个孩子就算了。

城市生活的孩子,长大成人以后,到了成家立业之时,无论嫁娶都是考虑在本市生活得多。这就造成城里人没觉得女儿是泼出去的水,毕竟是在眼皮底下生活着,加上城市父母老年基本有退休金生活,才会觉得生男生女都一样。

在农村的父母为什么认为家中有一个男孩子为好,一是受传统的观念影响,男孩子是传宗接代的人,是延续香火的人。

二、是女儿毕竟是嫁出去的,听父母的话,不远嫁还好,一年当中能常见面,女孩子都是有自己的主见,加上缘分这东西很奇妙,远嫁了外省,这真应了女儿嫁人了就是泼出去的水,父母不能见面,这就是父母认为养儿子的好处。

虽然说现在的农村儿子不在家里耕种一亩三分地了,也是一年当中在外面拼搏,也很少在家尽孝。不过儿子毕竟是儿子,到了父母行动不便之时,农村的孩子还是回家尽孝得多。

加上农村的父母都是晚年没退休金生活得多,农村人有个习惯,有儿子的晚年生活尽量由儿子抚养和赡养老人。你去女儿身边度过晚年生活,毕竟是亲戚关系,女婿也有父母赡养,常住根本没可能。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我这里是父母百年之后,清明时节上坟都是儿子、孙子、孙女、侄子辈后代去坟头除草、上香、烧纸的,女儿无论嫁得多近,出嫁之后不去祖上那里上坟了,这就是传承香火的好处,不然你家是纯女户的话,以后清明上坟只能由侄子辈代劳了。

所以虽然说生男生女都一样,现在的农村一样送书女孩、男孩上大学。可是到底是不是一样,只有个人老年之后体会了。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原创】子女是父母亲的生命延续,无论是谁都要经过从出生到长大成人,结婚生子,再到自己老去,再到死亡的过程,这是自然规律,任何人都无法长生不老,任何人都无法抗拒的。

中国的传统习俗,女孩子长大以后要嫁人,嫁出去就是外人,是亲戚。男孩子娶妻生子的,传宗接代,男孩子是继承父亲的香火,叫男丁。

不知道何时开始,在我们老家,公庙(我们十多个村子一起建设的)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都是送灯日,所谓送灯就是送男丁的意思,寓意给家家户户送福生男孩,让家家户户香火不断。

公庙有打钟盘的乐队,乐队都是老年人、中年人、未结婚的青年男女和小孩组成。每逢春节送灯日,公庙的送灯乐队从正月初一一直忙到正月十五。逐一给各村各户送灯时奏乐增加送灯气氛,打钟盘完成后就呜放鞭炮,场面热闹非凡。

每年村子里都有人负责收灯钱。公庙很早时候抓阄确定各村子的送灯日,我们村获得固定每年正月十二为送灯日。每年送灯日,各村子都有人到公庙庙祖牌位面前抓阄确定明年的本村子的负责收灯钱的主要负责人,叫做灯头。谁想当灯头谁就去抓阄,这个机会人人平等,没有硬性规定谁来当,但想当灯头者必须是男性。而且每年必换,今年你当灯头,就不能再抓阄明年的灯头。

当灯头者要办酒席,招待亲戚。亲朋好友都来你家里作客。很多村民都想当灯头,希望庙祖显灵,给自己送灯,让自己家庭香火延续。全村一百多户人家,一年只有一个人能当上灯头,一个轮回就要一百多年,你说谁不想当灯头。如果我在家里,我也想当灯头。但我弟弟当过一次,要让别人家享受一回当灯头的滋味 。

每个村子都有一位灯头,灯头要负责收取本村子里各家各户的送灯钱,按男丁计算,女孩子不算。收取费用用于明年的灯笼钱,每家每户送一个灯笼,就为送灯(丁)。

有人专门制作灯笼出售。因为购买灯笼者是统一购买的,懂得制作灯笼者不多,我们老家附近也就一个人制作灯笼。每年都是由他制作灯笼。先交定金,让制作灯笼者制作灯笼,制作完成再给他支付余下费用。市场上没有人专买灯笼,象工厂收到客户定金和订单才开工生产一样,市场上出售灯笼者是固定的。

所以农村人都喜欢生男孩。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农村人喜欢生男孩子是有原因的。

从古至今农村和城市 就不一样,城市里的老人多多少少都有点退休金,自己的日常生活就能自己解决,自己的生活就有保障。

农村老人就不一样了,年龄大了干不动活和种不了地,就要靠儿子来种地和赡养。农村人有句俗语(养儿防老),这都是农村老人的经验总结出来的。农村自古以来都是有儿养老送终的。

香火延续是一方面,繁重的农业生产使每一个农村家里需要男孩子的主要原因。

现在随着社会发展,农村种地都实现机械化,生男生女都一样,重男轻女的旧思想旧观念也在不断的改变,需要大家继续努力。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农村客观原因决定一些体力活必须要男人做。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出题目的人,一看就是戴着有色眼镜,什么农村人喜欢生男孩子?难道城里人就不喜欢生男孩子!歪着嘴巴说事,欠抽嘴瓜子。“娶媳妇,抱孙子”,凭良心讲话,谁都想生男孩子。

高价彩礼,其实就为了生孙子。农村城市一个样,大姑娘身价比黄金涨的猛。黄金每盎司多少银子,大姑娘越漂亮越值钱。一些地方的彩礼从“三转一响”,到“万里挑一”,再到“一动不动”,现在已发展到“六斤六两”了。何谓六斤六两,就是用百元大钞上称重量,满六斤六两才够见面礼。我没见过这么多的钱,应当不低于30万吧。

遇到要娶媳妇的家庭,城乡的父母头都疼。当然,富翁和贪官头不会疼,特别是贪宫可以借鸡下蛋,借娶媳妇敛财。普通家庭面对票子、车子、房子等巨额花销,不借钱的算真牛逼。但娶媳妇好啊,只有娶媳妇才能抱孙子。当然,生孙女也可以,但二胎必然盼孙子。

女儿真孝顺,儿子伴终身。我的同学较大了,我孙子都抓周了。这老弟上个月喜得贵子,请我赴宴,我真为他高兴。国家放开二胎政策后,闺女已出嫁的他们两口人,紧锣密鼓地开展了生产大运动。在牛年到来之际,造出了“牛犊子”。

都知道女儿是贴心小棉袄,女儿大了大包小包、白酒红酒往家送。儿子大了大包小包、白酒红酒往别人送。无奈吧,真无奈。但女儿长大以后总要嫁人,好女儿要嫁人,坏女儿也得嫁人。好坏不是长得有差距,而是成了媳妇以后,孝敬不孝敬之分。没有儿子的家庭,女儿出嫁以后就逐渐冷轻了,这门人也将淡出人们的视线。只有儿子,尽管很多儿子及媳妇并不孝敬老人,甚至不管父母养老,让父母泪奔,但总有“香火”延续了的心里安慰。

中国人口老龄化已越来越严重,低生育水平日趋严重。放开二胎(在东北等严寒地区取消生育限制)奖励二胎,应尽早实施。最完美的结果是,家家有儿有女,家家和谐共生。

@畅谈有宜,一个农民。您关心农民请关注我,聊聊乡情请到评论区。谢您阅读,欢迎互动。

农村人为什么喜欢生男孩子?

过的事,养儿防老。农活、特别是重体力活还是男子汉解决问题。妇女客观的说力量弱一些。再一下男的婚后是娶人;女的成年是嫁人;三个与农村的某些分配政策分男不分女有关;四与过去的农村愚昧好勇斗狠有关。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