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很简单,因为斯大林不会骑马,骑马这件事儿对于他而言,可能比打败德国法西斯还难。而苏联一直以来都有骑马阅兵的传统。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万人空巷,所有人的目光都投注到了红场之上。这一天红场上战旗飘扬,凯歌震天。为了纪念伟大的艰苦卓绝的卫国战争取得胜利,斯大林同志决定在红场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向全世界展现苏联红军的强大实力。
1850辆装甲巨兽整装待发,准备着接受人民的检阅,4万红军士兵手握钢枪枕戈待旦,准备着向伟大的苏联人民展示苏联红军的强大的实力与保卫国家领土安全的决心。
在这次史史无前例的大阅兵中有24名元帅,249名将军参加检阅,如此豪华的阵容,让人艳羡不已。这一天是欢乐的海洋是笑声的海洋,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红场,欢乐浪潮和响彻云霄的乌拉声,把他们和受检阅的士兵们连接在了一起。
随着苏联元帅朱可夫骑乘着白色的骏马,威风凛凛,通过红场,在全世界人民全苏联人民的瞩目下检阅那刚刚经历战火的伟大的红军,全场的目光都聚焦在朱可夫的身上。可以说朱可夫的出场,掀起了整场阅兵的高潮。
在俄罗斯,有统帅骑白马检阅部队的传统,这一切都源于18世纪的俄军名将苏洛洛夫。当年一战成名的苏沃洛夫骑着他心爱的白色战马,检阅了他的无敌雄师,从此这项传统便被保留了下来。
其实在苏联取得了伟大的卫国战争胜利之后,有资格骑着白马检阅千军万马的,无论功绩还是威望,只能是苏联的统帅斯大林。
那么在你胜利日大阅兵时,为什么由朱可夫元帅替代了斯大林呢?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弱点,就像暂七师师长常乃超不善奔跑,苏联统帅斯大林不善骑马。斯大林的骑马技术仅比中国男足打踢球技术略高一筹。为了能够不在苏联人民面前出洋相,斯大林曾经提前15天训练自己的骑术。
在练马场上,除了挥汗如雨的斯大林和驯马师之外,只有克里姆林宫警卫长弗拉西克以及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在场。但是骑马这件事情是一件熟练工,并不是靠开,开小灶就能有所突破的。
斯大林虽然在苏联拥有说一不二的权利,人人都对他畏惧三分,但是他胯下的战马,却不买这位苏联当家人的账,不是使绊子不让斯大林顺顺利利上马,就是把这位苏联统帅掀翻在地。
在一次被白马摔下了马鞍之后,在儿子和弗拉西克的坚决劝说下,斯大林意识到骑马这件事儿对于他而言,可能比打败德国法西斯更难。
经历了艰难的思想斗争之后,做出了一个让他非常为难的决策,那就是为了避免在全国人民面前出丑,他决定委托朱可夫检阅三军。
1月31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召开了一次会议,在二战中功勋卓著的元帅们,一致推举由斯大林担任阅兵统帅,可是斯大林却谦虚地说:检阅胜率阅兵的人将乘着白马前去红场,而我太老了,骑不了了。
有元帅为了拍他的马屁,表示可以坐车检阅部队,这也是有先例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当年就是坐车检阅部队的。这不提罗斯福还好,一提罗斯福,斯大林心中就有气,谁不知道罗斯福的腿脚不便,让斯大林和罗斯福一样坐车检阅部队,你这个老小子的潜台词是什么?是不是对我有所不满?
斯大林表示,阅兵首长必须骑白马检阅部队,因为这是苏联,这很俄罗斯。
1945年6月22日,斯大林发布了一条命令,决定于6月24日举行胜利日大阅兵,由苏联元帅朱可夫同志负责检阅。
应该说这是一个很明智的选择,作为苏联人物的朱可夫在苏联人民心中有极高的威望。并且在他的指挥下,苏联红军将红旗插上了柏林城头,取得了对德国法西斯的最终胜利。由他来代替身高一米六几连上马都费劲的斯大林来检阅部队,可以说是当时最好的选择。
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1945年5月8日凌晨,德国在柏林市东南的卡尔斯霍尔斯特的德国军事工程学校大楼大厅月9日作为“胜利日”。为了庆祝战争胜利,斯大林决定举行一场阅兵式,同时还有一个目的是向美国等国家“秀肌肉”。
6月22日,斯大林发布命令,宣布将在6月24日举行红场阅兵,声势浩大的阅兵式如期举行。但是这场阅兵式却有一些疑点,正如题主所问,我们都清楚斯大林这个人的性格,最典型的性格特征是独断专权,他为什么要让出检阅军队这一重要事情呢?
根据斯大林的儿子瓦西里透露的内幕,其实斯大林原先计划自己亲自骑马检阅军队,他甚至都去苦练马术了。阅兵前一个星期左右,他想在众人面前秀一下骑术,但是出了一些意外,他从马上摔了下去。据说他小时候左手受过比较严重的伤,还落下了残疾,可能是没抓好缰绳吧,所以才摔下去了。虽然没摔伤,但是也有了心理阴影,这才把骑马检阅军队的任务扔给了朱可夫元帅。
没过几天,斯大林找朱可夫面谈检阅军队的事情,还问朱可夫会不会骑马,朱可夫说会。斯大林便让他负责检阅军队。朱可夫非常吃惊,他反问斯大林为什么不亲自检阅,斯大林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不如以前,应该把这个事情交给年轻人。
然而这个任务是个烫手山芋,检阅后的一年里,朱可夫却遭到了严肃的整治,他的职务被贬,后来被中央委员会开除出去,他的财产被没收,身边的部下也接连出事。有人推测这和他红场检阅有关。当天斯大林没有出席阅兵,朱可夫让《真理报》的记者为自己和其他司令拍照,他站在了斯大林才能站的统帅位子上,斯大林看了之后大为恼火。其实斯大林早已对朱可夫不满,这次红场阅兵只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罢了。
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骑白马的原先人选原先是斯大林自己,后来预备是罗科索夫斯基,最后才因为变故成为朱可夫。谁叫斯大林自己坠马了呢?
1945年6月24日,莫斯科举行了第一次胜利阅兵,以庆祝伟大卫国战争的胜利。
这一天下了倾盆大雨,空气潮湿,所有参阅人员都湿漉漉的,苏联官兵们由骑着白色高头大马的朱可夫带队入场,将一面面纳粹旗帜扔到地面上,斯大林露出慈父般地笑容在高台上致意……
1945年5月15日,克里姆林宫召开晚宴,为凯旋而归的将军们接风洗尘,但酒会上最耀眼的明星只有两个人,一个是朱可夫,另一个是科涅夫,他们两人同时杀入了柏林城,战争中干掉了数百万德军。
喝高了的众人开始起哄,认为斯大林在胜利时刻用1000门火炮放了30响还不够,应该举办个大大的胜利阅兵,一边践踏法西斯的旗帜,一边纪念当年那场红场阅兵中走出去的英魂。
斯大林早有腹稿,他当即在晚宴上提出了在莫斯科举行“特别阅兵”的想法,要办一次“一次胜利者的阅兵”,所有在战斗中表现突出的军事战线和兵种的代表都应该参加。
一周后,总参谋部提交了胜利阅兵计划,并要求用两个月的时间来准备。但实际上,准备的时间只有一个月,斯大林只批了一个月。
这次阅兵规格有多高呢?苏军从10个前线的陆军部队和1个红海军部队中挑选精锐组成了联合检阅团,包含2809个军官,249名将军,31115名士官和士兵。此外还有军乐团的1400名最好的乐手。
阅兵式共涉及1850件军事装备,包括传奇的T-34坦克、卡秋莎火箭炮和IS-2重型坦克以及各型火炮、反坦克车。
一些美式装备因为比较美型,也参加了阅兵式,如斯图贝克和道奇的卡车,威利斯小吉普等。
本来苏联空军和莫斯科民众也会出席红场阅兵,但当天莫斯科下起了倾盆大雨,到处都变得湿漉漉的,所以这些都被取消了。
入围参加检阅的人员必须符合一定的标准:30岁以下,至少1米74,最好1米76,并且在战斗中得过勋章或表现出英勇的情节。如果有良好的战斗品格和足够强的服役经历、荣誉,身高可以放低到1.73米。
上图.带着乌克兰第2方面军的马利诺夫斯基,10天击溃关东军的功臣
苏联人甚至调来了柏林战役中在德国国会大厦上升起的那面旗帜,连同当时升旗的斯捷潘·纽斯特罗夫、梅利顿·坎塔里亚、米哈伊尔·叶戈罗夫和阿列克谢·贝雷斯特一起都拉进了仪式。
上图.参阅的波兰官兵
但因为某些方面他们不符合参阅的标准(有伤未愈,身高不符,动作不够标准,旗帜太小),更换旗手又不合适,因此他们最终被送上了贵宾席,旗帜也放进了博物馆。
(当年被选中参加阅兵盛会的退伍军人,也都经过了数天的训练,以完善他们的行进步伐。)
阅兵式准备了200多面德军的旗帜,那是苏军在战场上的缴获,它们将在红场上被投掷到地面上。为此每个士兵都被发放了一套白手套,这些手套在阅兵完毕后被要求烧掉,因为“沾染了纳粹的脏污”。
本来骑白马主持和视察的角色是科涅夫元帅负责,斯大林表示:“你可以骑着马,在最前头带队”。
但科涅夫犯倔,非要说:“我又不是个骑兵将领,感受要骑马在前头跑?我应该和我的部队一起走路。”
于是斯大林表示:“你太得意了科涅夫同志,现在我把这项光荣的任务交给罗科索夫斯基同志了!”(阅兵过后,科涅夫连同他的部队被一撸到底)
后来骑白马的任务也没交给罗科索夫斯基,毕竟与科涅夫齐名的是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资历还差那么一点点,他只能担任骑马带队的任务。骑白马的角色被交给了朱可夫,骑黑马的带队任务给了罗科索夫斯基。朱可夫英姿飒爽得骑着白马与罗科索夫斯基碰头,然后并马而行,检阅部队。
实际上,骑白马主持的角色斯大林本来想留给自己,这是个无上的荣耀,可以将统帅的形象刷到MAX。
但斯大林在准备的那一个月期间,兴致勃勃地学习骑马的时候,因为驾驭不了纯种的大白马,让坐骑一撅蹄子给掀下来了,险些重伤。
这与坐骑的情况有关,本来为了阅兵安全,人们会安排一些骟马给领袖骑乘,而且斯大林个子不高,又是个生手,实在没必要发这种泡。但他坚持认为要骑纯种马,要烈马,要那种优秀到可以配种的马,结果悲剧了。
于是,斯大林只能失望地放弃了骑马检阅的计划,乖乖坐到高台上检阅部队,就像他在莫斯科保卫战时所做的那样。种马也让给了朱可夫骑乘。
苏联人为这一天所做的努力实在是够呛,军官们的制服都是用新布做的,所以在大雨淋湿后他们会缩水。
一个工作人员在日记中描述了相关事迹:罗科索夫斯基的制服湿透得很厉害,干了就缩水了,他就脱不下来了。所以必须在元帅还穿着的情况下脱下来,然后重新缝好。
天又潮又冷,但对现场的苏联军民来说,心里都热乎乎的,他们将迎来一个崭新的时代。
(实际上今天也有人认为斯大林的“坠马”是个台阶,毕竟最高统帅确实没必要下台跑马)
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为什么1945苏联胜利日阅兵,骑白马检阅苏军的不是斯大林,而是俄罗斯军神朱可夫呢!
第一,不会骑马到斯大林同志表示这么长的检阅是要死人的。
第二,虽然说纳粹德国被干掉了,但是铁杆纳粹还是有的,要是有狙击手怎么整?
第三,斯大林的大清洗打击面很大的,就算在苏联内部想要干掉斯大林的人也不知道有多少。
第四战争结束了,苏美矛盾迅速激化,美国不介意再引发一场意识形态的战争
第五其他位高权重的元帅基本上都被肃反了 除了战争时期火速提拔的朱可夫以外好像也没什么适合的人了。
第六斯大林很信任朱可夫,朱可夫也不可能背叛斯大林所以就算的朱可夫替代斯大林,斯大林也不会有所顾虑。 就算是朱可夫背叛斯大林斯大林也能分分钟把朱可夫肃反掉。
第七毕竟是年纪大了,岁月不饶人啊,斯大林的体力实在是不允许他骑在马上那么久了。
所以斯大林很遗憾的把检阅胜利者军队的荣耀给予了朱可夫。
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1945胜利日红场阅兵,红场上你一位身骑白马的的谁呢,正是我们的苏联救火队队长,朱可夫元帅,唯一一个获得了四次苏联英雄勋章的苏联人,与罗司机(罗科索夫斯基)科涅夫三人并称为苏联陆军三马车,但是即便这样,那么为什么出席的不是斯大林呢?
这其实是我们钢铁同志的一个黑历史,斯大林何尝不想参加胜利日阅兵啊,斯大林极其喜好个人崇拜主义,耀武扬威增加个头魅力的事情为什么不干呢?因为斯大林并不会骑马,是的,斯大林不会骑马,当时的斯大林可以说已经是高龄了(66岁),在骑马的练习中可能多次失败,最后只能是用高龄来推脱掉这个“殊荣”了(当朱可夫急急忙忙从前线赶回来组织阅兵的时候曾经询问斯大林为什么不亲自参加检阅,斯大林只说了一句“我已经太老了,应该您检阅,您年轻一些。”)
其实这也说明斯大林对朱可夫的信任,但是斯大林后来多疑的性格最终导致其把朱可夫从各种意义上给边缘化了。
为什么1945年胜利日身骑白马检阅苏军的是朱可夫,而非斯大林?
正如题主所想的一样,1945年胜利日大阅兵,按照原计划,骑马检阅苏联红军的,当然只可能是苏联最高领导人、大元帅斯大林。事实上,带领苏联打赢二战的斯大林,无论是威望还是权力,都到了说一不二的地步,因此,也没有人敢跟他抢。
但是,为什么胜利日当天阅兵之时,却换成了朱可夫元帅检阅苏联红军呢?原因很简单,因为,斯大林心有余而力不足。按照斯大林的想法,检阅红军的当然只能是他,但是,按照传统,检阅部队需要骑马进行,但斯大林又没有充分骑马的经验。
因此,兴致勃勃的斯大林甚至不顾自己65岁高龄,亲自练习骑马,然而不幸的是,就在检阅的前一周,由于骑马过程中发生意外,65岁高龄的斯大林不慎从马上跌下,还受了一些轻伤。所以,无论从健康角度考虑,还是检阅时的风险,斯大林都不再适合在阅兵日当天骑马。
因此,这一“美差”就落到了苏联军队的头号功臣,几乎参与了所有苏德战场战役的“救火队员”朱可夫手里。当然,这一差事到底算不算美差,对朱可夫而言还真不好说。
作为二战期间苏德战场上的头号大将,作为苏联反败为胜的大功臣,二战名将朱可夫在二战胜利后,也因其卓越的功勋在苏联享有崇高的威望。尤其是在上千万的苏联红军之中,有“军神”之称的朱可夫威望甚至不比斯大林差,也因此,斯大林对于朱可夫愈发忌惮。
古今中外,所有的历史事实都向我们证明了一点: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1945年7月,苏联胜利日阅兵之时,德国法西斯已投降,苏联二战中最危险的敌人希特勒,已经自杀身亡。在苏联的支持下,一系列国家也先后建立了政权。
可以说,打赢了二战,并带领苏联成为世界两极之一的斯大林,已经不需要一位功勋卓著且享有崇高威望的名将,他更不能容忍这位万众瞩目的英雄光芒压过他,甚至对他控制军队造成威胁。因此,在胜利日阅兵没过多久,1946年6月9日,斯大林就罗织罪名,免除了朱可夫担任的要职,直接将朱可夫贬到了地方担任军区司令员。
而朱可夫之后的日子,更完全可以用悲剧来形容。这个在战场上战无不胜,能统率数百万大军的天才将领,在政坛上却屡遭碰壁。他经历的每一任苏联最高领导人,都将这个苏联的曾经“军神”视为需要打压的对象。
虽然赫鲁晓夫在刚上台时,为拉拢人心,曾将朱可夫任命为苏联国防部部长,但是很快,坐稳位置的赫鲁晓夫,又迅速将朱可夫踢开。在此以后,朱可夫在苏联更加边缘化。1974年7月18日,二战名将朱可夫在凄凉中过世,享年78岁。直到朱可夫死后的第21个年头,这位苏联名将在苏联解体之后,才最终被俄罗斯彻底平反。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