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华沙战役对苏俄的打击有多大?
20世纪,1500名骑兵能有多大的战斗力?波兰人告诉我们,1700人足够战胜10倍于此的敌人。波兰骑兵与苏联红军的那一场战斗,是这个世纪最大的一场骑兵战,这也是骑兵这个兵种最后的荣光。 (亮剑李云龙独立团骑兵连最后一战不算的话)
俄罗斯和波兰是一对世仇,他们的恩怨已经持续了几个世纪。随着俄罗斯的越来越强大,波兰渐渐地落了下风,在历史上曾经三次被俄罗斯瓜分!进入20世纪之后,波兰已经彻底地成为了一个历史名词,波兰作为一个国家已不复存在。
然而转机出现在了一战之后,在协约国的力挺之下,波兰复国了。而此时波兰的世仇苏俄正处于混乱之中,苏俄国内的白匪势力极为强大,红军疲于奔命。可以说此时的苏联内部极为空虚,这给了波兰领导人毕苏斯基实现重建大波兰梦想的最好时机。
1919年,强大的波兰军队突入苏俄边境,长驱直入。国内内乱不止国外又有强敌入侵,苏俄政府可谓是焦头烂额,在调兵遣上有些捉襟见肘的他们拼凑起了一只所谓的西方面军,以抵抗波兰精锐。然而这样一支临时拼凑起来的部队怎么是波兰军队的对手?波兰军队毫无波澜地平推了他们,甚至连乌克兰首府基辅都落入了波兰军队之手。
虽然波兰军队在战场上节节胜利,但是此时此刻大踏步前进的波兰军队的后勤补给却出现了困难。由于战线拉得太长,波兰军队的后勤难以及时跟上,这极大地影响了波兰军队的战斗力。然而祸不单行,此时的苏俄军队终于搞定了国内之敌,准备掉准枪口打击入侵者了。
苏联名将布琼尼
苏联名将布琼尼,率领骑兵第1集团军,浩浩荡荡地向波兰人进发。红军展现出了极强的战斗力,苏联骑兵的进攻异常迅猛,不仅恢复了乌克兰,还打残了波兰军队的主力部队。
对于节节胜利的苏联军队来说,苏波边境并不是停止线,他们打算越过苏波边界拿下波兰政权,建立一个听命于苏联的新波兰。
眼看一阵操作猛如虎,最后却险些被苏联人偷了塔的波兰人,立即全民总动员,在首都华沙附近的一个小镇建立强大的防御工事,然而苏军的进攻极为迅猛,骑兵们如同坦克一样横冲直撞,波兰军队就这样被飞流直下3000尺了。
波兰的领导者老毕此时既懊恼又悔恨,两眼无神地看着地图发呆,心中默默祈祷满天神佛,能够保佑他们战胜敌人。可能是他们的神真的听到了老毕心中虔诚的祈祷,很快他就收到了一份大礼。一直处于被动挨打状态的波兰人,竟然无意间搞到了苏军的行动计划。
老毕见状大喜,决定在苏军兵力薄弱的地方狠狠地干上一场.在他的动员之下,全国能够调动的骑兵部队通通被动员了起来,准备利用这支突击力量给苏军一下子.但是这个战略能否实施的前提条件就是那个华沙的门户,那个重兵把守的小镇能否挺得住?真的挺得住吗?毕苏斯基一想到这茬,他就变成了必输斯基,自己都没有底气。
在波兰方面紧锣密鼓地准备着着手反击的时候,苏联人也没有闲着,他们也下达了总动员令,准备一鼓作气拿下华沙。
在苏军的强大攻势面前,波兰军队尽管节节抵抗,但很快就被苏军压制。但波兰人的牺牲并不是毫无意义的,他们为后方的部队赢得了时间。
尽管在华沙正面的波兰军队已经被打得崩溃了,但是他们的坚持与牺牲为波兰最终逆转战局打下了基础。波兰骑兵终于集结完毕,当苏联人高呼着乌拉朝华沙进军的时候,成群结队的波兰骑兵从苏军后方杀出,被压制了N多天的波兰守军也终于发起了反击!
1920年8月27日,波兰骑兵集群向红军元帅布琼尼带领的哥萨克第一骑兵军发动进攻,双方29日在扎马尔斯克遭遇,波兰骑兵部队就如同复仇使者下凡人间一样,收割着哥萨克骑兵的生命,在波兰铁骑同仇敌忾的气势之下,曾经睥睨天下的哥萨克骑兵一败涂地。
华沙战役,波兰军队经历了U型反转,最终击败了苏军,苏联人损失极大,红军部队损失了大约15万人。
波兰军队
兵败华沙使得苏联领导人改变了对外政策,并于1921年,3月18日与波兰签订了和约。当然和约只是用来麻痹敌人和撕毁的,苏联人和波兰人的仇恨,并没有因为一纸和约而解开,这导致了在二战之后,苏联人对于波兰人的疯狂报复,卡廷森林惨案,成为了波兰人心中永远的痛。
1920年华沙战役对苏俄的打击有多大?
苏俄与波兰的冲突在1919年就已经开始,当时随着德国在一战的战败,进军白俄罗斯的红军就与东进的波兰军队发生了冲突,红军先胜后败,被占领了明斯克等别列津纳河左岸地区。
1920年4月12日,毕苏斯基下令进攻基辅。4月25日,波兰军队对乌克兰发起了进攻。此前它们已经在1919年8月8日攻陷明斯克。波兰军队攻势发起后,在4月25-26日夺得日托米尔和别尔季切夫,5月6日攻陷基辅。波军的最初计划是击败红军第12集团军,不让他们沿第聂伯河撤退,进而攻占整个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
5月11日,苏维埃俄国宣布进入战争状态。西方面军实施5月战役,计划在切断敌军在别列津纳河上游防线后,红军各部再转向西南,沿立陶宛边界扩大战果并前出到白俄罗斯西部。
红军西南方面军在6月5日突破敌军防御,6月7日在扩张战果中占领别尔季切夫和日托米尔,进至波兰第3集团军后方。法斯托夫集群和科托夫斯基骑兵旅利用该战果在6月8日攻占白采尔科维,6月10日攻占法斯托夫。第12集团军在第聂伯河区舰队协助下在6月11日于博罗江卡、伊尔沙地段切断基辅-科罗斯坚铁路。6月12日红军进入基辅,不过没有合围对方第3集团军,只是粉碎对方基本兵力。而红军第14集团军则在文尼察以南重创对方第6集团军在6月13日解放盖辛。6月16日,波兰军队被逐到切尔诺贝利、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和文尼察一线。
7月,西方面军发起七月攻势,整个战役计划是第4、15和第3集团军在西德维纳河-别列津纳河上游一带向西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以第16集团军从鲍里索夫地域向明斯克,以莫济里集群沿别列津纳河右岸实施辅助突击。7月2日,图哈切夫斯基向西方面军下达了第1423号命令,号召部队向西前进。此次攻势,红军顺利完成,先后攻占格罗德诺、平斯克等地。
面对有利局势,8月14日,托洛茨基以共和国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的名义发布了《英雄们,向华沙前进》的命令。在这个阳光灿烂的夏天,列宁、托洛茨基、斯大林,苏维埃俄国,红色莫斯科都在等待对波兰作战的最后的伟大胜利。
然而红军总部一开始过于乐观,命令命令西方面军无战役间隙继续追击,粉碎后退的波兰各集团军,最迟于8月12日横渡维斯瓦河攻占华沙。而西南方面军奉命不向卢布林和华沙进攻,而向利沃夫进攻。使得两个方面军各自为战,缺乏协同。
华沙方向主攻的西方面军由于各集团军协同不力及后勤支援不够,结果8月16日,波兰第3和第4集团军发起进攻,到17日前进60-80千米,进抵斯瓦瓦特切、谢德尔采、明斯克-马佐维茨基一线,前出到第16集团军侧翼和后方。8月18日,波兰各集团军开始总攻。红军被迫退却,至8月25日退至利普斯克、斯维斯洛奇、布列斯特以东15千米一线,阻挡住了对方进攻。而第4集团军和第15集团军2个师无力向东突围,退到东普鲁士被扣留。红军损失大约15万人以及火炮230门、机枪1000余挺。
在此之后,波兰军队又发起涅曼河攻势,于9月底攻占格罗德诺和平斯克,红军2个集团军被重创,红军被俘约10万人,损失火炮300余门、机枪1000余挺。10月12日,双方签订了停战协定,之后1921年3月18日签署了里加条约,将西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以及立陶宛的一部分划归波兰。
1920年华沙战役对苏俄的打击有多大?
华沙战役是波苏战争中的决定性战役,这场战争开始于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不久。持续到1921年《里加条约》签订。华沙战役的战斗从1920年8月13日到8月25日,图哈切夫斯基指挥的红军逼近波兰首都华沙及附近的莫德林要塞。8月16日,毕苏斯基指挥波军从南面反攻,逼使俄军混乱地向东撤退直至尼曼河以东。俄方约有1万人阵亡、500人失踪、1万人受伤及6万6千人被俘,而波军则有约4500人阵亡、1万人失踪及2万2千人受伤。
苏俄在1920年反击波兰人发动的“基辅行动”,波军从基辅一直败退至首都华沙外围。如果华沙被攻占,可为苏俄带来巨大的宣传作用,不单打击波兰人的意志,更可在其它国家激起共产主义革命,亦为红军介入“德国革命”开路。
谢苗·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1920年6月初突破了波军战线,导致波军在东面的前线全面崩溃。7月4日,图哈切夫斯基的西方面军从白俄罗斯的别列津纳河大举反攻,逼使波军后退。7月19日,红军占领格罗德诺,到了8月1日已到达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
到了8月初,波军的败退变得较有组织。毕苏斯基最初打算守住布格河及布列斯特-立陶夫斯克,可是那些地方相继失守,原来的计划变得不可能。8月5至6日的晚间,毕氏在华沙构思了另一个方案,波军在第一阶段撤过维斯瓦河,据守华沙及维普日河的桥头堡。大约四分之一可动用的师在南面集结,预备一个战略性反攻。
毕氏的计划要求第一及第二军团抵挡苏军从东面的正面攻击,不惜任何代价坚守他们的战壕阵地。同时,西科尔斯基的第五军团负责防守在莫德林要塞附近的北面地区,如果情况变得许可,就从华沙后面反击,把试图从该方向包抄华沙的苏军切断,并突破敌军战线,打击苏俄西北方面军的后方。第五军团的另外5个师负责在北面保卫华沙。
最重要的任务交由一支约2万人的后备军(又称攻击兵团)负责,它由毕苏斯基亲自指挥,刚从南部前线抽调久经沙场、最有战意的波军组成。它有第三及第四军团支援。攻击兵团的任务是从华沙南面的维斯瓦河-维普日河三角地区向北发动快速反攻,利用苏俄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中间的弱点打开缺口。
此举可切断西方面军的后援及使它的移动变得混乱。最后攻击兵团会进至东普鲁士边界,苏军的进攻部队就会处于包围圈中。虽然这个计划是根据由波兰情报人员及被截听到的苏军无线电通讯所提供的尚算可靠资料制订,许多高级军官及军事专家却认为该计划是“行外人所为”,很快指出毕苏斯基缺乏正规的军事教育。
许多波军部队在预定反攻日期前一星期仍在距离预定集结位置多达100至150英哩的地方作战,部队移动路线离红军不远,只要红军来一个强力推进,波军的反攻计划就会被打乱,波军整条战线也会动摇。虽然有一份计划复本意外地落入苏方手上,可是苏方认为那是波军在虚张声势,不予理会。苏方在数日后便为此错误付出沉重代价。
图哈切夫斯基计划渡过维斯瓦河并包围华沙,然后从西北面攻城。他手上有24师的兵力,意图仿效俄军将领伊万·帕斯克维奇在1831年的“十一月起义”中采用的方法去占领华沙。此举也可使波军无法得到从但泽港输入的武器及其它物资。图氏计划的主要弱点是他的南翼兵力薄弱,只能倚赖平斯克沼泽和兵力不强的Mozyr兵团,而苏俄西南方面军的主力正在进行利沃夫战役。
这时苏军继续前进,骑兵军与第四集团军渡过弗克拉河,直指弗沃茨瓦韦克,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则向莫德林要塞推进,而第十六集团军则直接向华沙前进。苏俄在8月12日对华沙发动最后进攻,毕苏斯基被逼把预定反攻日期提前一日。
这场战役的第一阶段在8月13日开始。红军进攻桥头堡,拉济明在激战中数次易手。除英国和梵蒂冈大使外,各国外交官员匆匆撤离华沙。8月14日,拉济明失守,波兰第五军团的战线被突破。第五军团正在与苏俄的第三、第四和第十五集团军作战,波兰连忙调兵增援莫德林一带。同时间,波兰第一军团以6个师挡下了红军向华沙的直接攻势。拉济明的争夺战逼使波军的北部战线司令把第五军团的反攻时间提早。
毕苏斯基正忙于写好他的反攻计划,并决定亲自监督反攻。他在8月13至15日间巡视在华沙南面约100公里的普瓦维附近集结的第四军团各单位,试图鼓起部队士气。后勤简直是一塌糊涂,波军的武器来自多个国家,而且各自使用不同的弹药。毕苏斯基记得:“在第21师,几乎一半的士兵在我面前赤足列队行进。”不过就在3日之内,毕氏终于鼓起了部队士气,激发他们尽最大努力战斗。
图哈切夫斯基认为一切按自己计划进行,实际已跌进毕苏斯基的圈套。北面的苏军越过维斯瓦河后,正在进入一个波军兵力薄弱的真空地带。另一方面,图氏在华沙南面只部署少量兵力去据守连接西北方面军与西南方面军的中间地区,防守该区的莫齐尔兵团只有8千人。另外,布琼尼的第一骑兵集团军在利沃夫受阻。
苏俄最高指挥当局在图氏的坚持下,曾下令第一骑兵集团军向北面的华沙进发,可是布琼尼没有遵从,因为西南方面军司令耶格罗夫与图哈切夫斯基不和。西南方面军政委斯大林的政治把戏更是火上加油,促使布琼尼及耶格罗夫违抗命令。追求个人功绩的斯大林只顾夺取重要工业城市利沃夫,结果布琼尼的部队没有转向华沙前进。
波兰第五军团在8月14日反攻,越过弗克拉河。它面对数量上及技术上占优的苏俄第三及第十五集团军。在8月15日,苏军朝华沙及莫德林的推进被阻止,同日波军夺回拉济明,士气大振。从那时起,西科尔斯基的波兰第五军团以闪电般的行动把强弩之末的苏军逐离华沙。西科尔斯基的部队在坦克、装甲车及配置火炮的两列装甲火车的支援下,以一天30公里的速度前进,把苏军在北方的包抄攻势瓦解。
8月16日,由毕苏斯基指挥的后备军从维普日河向北出击。它面对的是兵力薄弱及战线过长的苏军莫齐尔兵团,在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左侧。在反攻的第一天,5个师波军之中只有1个师报告遇到抵抗,其余4个师在1个骑兵旅的支援下,如入无人之境般向北推进了45公里。
到了黄昏时,波军收复了弗沃达瓦,把苏军第十六集团军的通讯及补给线切断。毕苏斯基本人也对波军的进展感到惊讶。在36小时内,后备军深入了70公里,切断了苏军的攻势,而且几乎没有遇到抵抗。莫齐尔兵团仅有的第57步兵师在首天便战败。波军成功在苏军的方面军之间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并继续向北追击。
8月18日,远在明斯克总部的图哈切夫斯基终于明白苏军已经大败,下令他的残部后撤及重新整编。他意图以收缩战线去阻挡波军攻势及重拾主动,可是前方不是太迟才收到命令就是根本收不到。Gay的第三骑兵军继续向波美拉尼亚前进,不过波兰第五军团已经对它形成威胁,而且波军最终把苏军逐退并展开追击。苏军第十六集团军在比亚韦斯托克被切断,大部分人被俘。
在前线中央的苏军陷入一片混乱,有些师仍然向华沙进攻,另一些就撤退、失去联系及陷入恐慌。苏军总司令在那时根本无法与大部分部队联络,所有计划变得乱七八糟。只有第十五集团军仍然有组织,并尝试遵从图哈切夫斯基的命令,掩护第四集团军撤退。可是第十五集团军在19及20日被击败后,也跟随西北方面军其它部队溃退。图氏终于下令部队向西布格河全面撤退,到8月21日,所有经组织的抵抗不再存在,到了8月31日,苏军西南方面军也全面溃退。
苏军约有15000人阵亡、500人失踪、10000人受伤及65000人被俘,而波军约有4,500人阵亡、22,000人受伤及10,000人失踪。约有25000至30000苏军逃入德国的东普鲁士,被短暂扣留,然后获准携带武器及其它装备离境。波军掳获231门炮及1,023挺机关枪。南部的红军也溃退,布琼尼的骑兵在8月31日的卡莫罗战役被击败,到10月中,波军进至捷尔诺波尔-杜布诺-明斯克-上第文斯基之线。
在华沙战役后,苏俄向波兰求和,而波兰人一来在战争中已伤亡不少,二来受到国际压力,而且波军已占领了大部分有争议领土,也愿意谈判。10月5日,苏俄向波兰的提案被波兰接受。10月12日,波兰与俄罗斯苏维埃共和国及乌克兰苏维埃共和国签订停火协议,10月18日生效。和约的谈判其后开始。
当时彼得留拉的乌克兰军已有2万3千人,并已占领了波兰以东的一些地区。他在11月10日被布尔什维克军攻击,到了21日被逐至波兰控制区内。1921年3月18日,苏俄与波兰签署《里加和约》,27598名波兰战俘得以回国。约58423红军战俘也被遣返回苏俄。
由于战争双方都对战后边界划分不满,导致苏联和波兰的关系长期处于紧张状态,也直接导致了苏联联合纳粹德国于1939年瓜分波兰,而苏联在二战后将战前波兰东部地区并入白俄罗斯和乌克兰,导致波兰丧失其在波苏战争中取得的领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