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如果中国教育不变会比中国足球还没希望。你怎么看?
易中天会将教育和足球类比,也要归功于美团老总引发的一场骂战。由于他指名道姓的抨击中国足球,引发一众足坛从业人员进行反驳。最后问题牵扯到中国教育,将高等学府教育纳入这场社会对足球的拷问当中。
其实翻看前因后果,仍旧是不恰当的类比引发的矛盾。首先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没有可比性,其次易中天的说法确实很正确。
中国足球和中国教育,没有明显可以对比的条件。但是易中天的角度很独到,以足球的危机警示陈旧固守的教育,这是一种很好敲警钟的方式。
因为确实中国有能力培养在考场上奋笔疾书的学生,但却很难培养出一个带着明显创新色彩和想法的青年。教育的相对固化,使得中国的人才体系培养出现一些问题。
一、教育和足球,希望的未来首先中国足球发展低迷,实际上是受到社会大环境和假球风波的影响,才会导致中国足球处在一个非常尴尬的位置。因为没有人愿意送孩子踢球,再加上从前的假球、赌球事件,才让中国足球无从谈崛起二字。
但是中国教育本身,情况和中国足球是有明显的差别。首先教育是国家之本,不会存在无人愿意投身其中的尴尬情况。
教育本身有底子、有自己的发展路线。但是在这条路线上,由于过分强调经济建设,使得教育的本质开始发生变化。原本的教育图的是为报效祖国,建设一个强大的中国。
如今的教育是为读一个好大学,成为一名高薪酬的白领。教育的需求从理想到现实,也使得中国教育走上急功近利,只重理论轻视素质的情况。
二、教育为什么需要改变理论派的成功,使得大部分的学生履历表都非常的漂亮。各科全优的成绩,会让各国都惊叹中国教育的高强应试能力。
但是问题的关键,来自于中国教育的本身带着明显的应试色彩。最后理论上大家都是巨人,但是需要实践于创造、生活的时候,会发现教育并没有带来相应的改变。
许多公司因此为理由,对于实习生、应届生执行非常严格的薪酬待遇。愿意很简单,公司是在为你交社会的学费,为你积攒行业的经验。这番理论使得教育本身经过多年的学习之后,还需要一到三年的时间适应行业。
这套理论有他自己的道理,但是无疑将一个人对于行业的热情、对于创造的欲望相对抹除。当一个人再谈热爱之词时,行业却会出现有很棒的工作者,但却少有领先行业的创造者。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