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三国时代,出色的谋臣猛将辈出,吕布手下的首席谋士陈宫,就是一个智囊型人才,只可惜跟了吕布,最终落了一个身首异处的结果。
很多人都觉得这是明珠暗投,可是事实上陈宫是做出一番取舍之后,才死心踏地的投奔吕布的。
一开始的时候,陈宫是曹操身边的人,他在曹操账下效力。可是有一件事的发生,使得曹操和陈宫这对君臣分道扬镳——曹操杀死了边让。边让这个人现在没有什么名气,可是在东汉末年,却是大大的有名。他的知名度在现在应该称得上是流量明星,在当时他可是受到蔡邕,孔融等人的推崇。
但是不知道为什么,当曹操自任兖州牧时,这位边大才子,却对曹操极度轻视,多次在公开场合贬低曹操。言者无意,听者有心,这些话被有心人传到了曹操的耳朵里,曹操闻言大怒,就让当地的地方官,将边让人道毁灭了。
虽然说边让的死,有其咎由自取的一面,但是曹操的残暴,依然让陈宫很不满,怎么可以杀边让呢?边让这么可爱。为了这个事情,陈宫和曹操彻底闹掰。
当时天下纷乱,英雄辈出,离开了曹操的陈宫,他会选择谁呢?历史告诉我们,他选择了吕布!
吕布在当时有一个特别大的光环,他是铲除奸贼董卓的大英雄。董卓是当时人人唾骂的奸贼,18路诸侯联合讨伐,都没有成功,最终吕布杀掉了董卓,这使得吕布的知名度大幅提升。在许多平民百姓的心目中,这位吕飞将是一个超级大英雄,在民间行有号召力。
而且吕布的团队其实实力很强,军事上绝对是当时最强的一个团队之一。吕布自身的武力就不谈了,而高顺更是一名猛将,他的陷阵营威猛之极,是三国时代的一支极为强大的特种部队。而他手下的八健将张辽,臧霸都是不可多得的将才,侯成,宋宪等人战斗力也非常的强。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吕布团队缺少一个智囊,没有明确的战略目标,这也是吕布到处吃瘪的重要原因。陈宫去投靠他们,按照他的头脑,自然会成为吕布的谋主。以陈宫的智慧,加上吕布等人的武力,这样一个团队,肯定能够成就一番大事业。
至于有人问为什么他不投靠刘备?当时刘备还没有开始猥琐发育呢,天下英雄名单中就没有这么一号人。至于近在咫尺的袁术,陈宫早就看穿这个人成不了大事。袁术,这个人很悲催,似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他外强中干成不了大事,只有他自个儿不知道。
之所以陈宫对吕布忠心耿耿,是因为士为知己者死,在吕布那里陈宫受到了极高的礼遇,几乎是言听计从,使得陈宫能够一展拳脚。面对如此信任自己的主公,陈宫自然也是投桃报李忠心不二。
所以在吕布失败之后,陈宫没有选择重新回到自己的老东家曹操的麾下,而是为吕布殉葬,这就很好理解了。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陈宫后来死心塌地的跟着吕布主要是因为如下三点
1、陈宫能谋善断、志向高远,他太想成就一番事业了。在演义中,当年曹操刺杀董卓失败后,被朝廷通缉,正好逃到陈宫辖区落网。陈宫知道曹操为了挽救汉室不惜性命铲除国贼,感其忠义,县太爷也不做了,决心和他一起亡命天下。可见陈宫有多么想成就一番大事业啊,自己也在寻求一位明主!但后来,在曹操杀害吕伯奢一家并且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话语之后,陈宫感觉他为人残忍奸诈,就与他分道扬镳了。踏上了再次寻找创业合伙人之路。
2、陈宫认为他跟吕布是很好的组合。而吕布和他的手下军事实力确实强悍!陈宫自己足智多谋,属于顶级谋士之一,既然是找创业合伙人,应当找个和自己在能力、资源上有互补的较好。吕布不但自己武力和统率力非凡。吕布的军事初创团队确实很不错,手下首席战将高顺有着所向披靡的“陷阵营”,还有着以张辽为首的“八健将”,(另七人:臧霸、郝萌、曹性、成廉、魏续、宋宪、侯成)。坦诚的说,虽然吕布“有勇无谋”,人不可完美,陈宫认为自己能弥补吕布的不足。如江东的孙策也并非擅谋之士,但一开始就有周瑜协调创业。
3、陈宫曾一度认为自己靠实力赢得了吕布的信任!而后,吕布在陈宫的纵横捭阖之下成功占据兖州。最初,陈宫并未获得吕布的信任,吕布让薛兰守兖州,陈宫认为不妥,吕布不信,结果曹操轻易夺回兖州。吕布与曹操一战胜利后劳军,陈宫说要防止偷袭,吕布认为不会,结果曹操果然偷袭。经历这些之后,吕布表面上对陈宫非常尊敬了,连陈宫自己也一度认为靠自己的能力赢得了吕布的充分信任。
后来陈宫设计田氏做内应,使得曹操入城遭到围杀,如若不是典韦,曹操极大可能会命丧于此。可惜的是,吕布表面对陈宫尊重,但实际上是个无谋又刚愎自用、优柔寡断的人,他并不会对有识之士充分的信任。后来多次把陈宫的建议当成耳边风,尤其是面对曹操进攻下的几次关键的谏言,以致最终战败。
最后陈宫在白门楼上的视死如归的态度衬了托吕布的贪生怕死。既然是找工作,或者说是合伙创业,总会有很大的失败概率,不能说陈宫的选择不对,人生本就需要相当的运气才能达成远大的志向和目标。陈宫确实少了点运气。如果他继续跟着曹操,即便是跟对了团队,但内心耿直嫉恶如仇,以匡扶汉室为最终目的的他,可能最后也会跟荀彧一般下场。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没有认清自己的能力,没有跟对老板,是陈宫犯得最大错误。
陈宫追随吕布,原因有
一.吕布反董,在陈宫看来,大家是一路人
在《三国演义》中,描写陈宫与曹操见面的片段,大家还记得吗?曹操行刺董卓失败后,董卓下放海捕文书,曹操逃至中牟县,被当时的县令陈宫擒获。陈宫对董卓的为人甚是了解,听到曹操大骂董卓,并对行刺董卓未果特别悔恨,他反而对曹操的为人十分敬佩,因此便放了曹操,并追随曹操一同逃亡。
董卓弑杀少帝,专断朝政,霸占国库,在像陈宫、曹操这类人的眼中,董卓与国贼无异。而吕布亲手杀了曹操,从某一个角度讲,吕布和曹操同是“伸张正义”的一类人。所以陈宫看吕布比较顺眼,认为大家有同样的“理想”。
二.吕布有勇无谋,容易掌控
吕布有勇无谋是尽人皆知的事,作为陈宫这种有智慧的谋士来说,投靠这样的人,更容易受到重用,用现在的话讲,就是“玩脑系能把吕布玩蒙”,况且吕布身边并没有谋士,投靠吕布更容易出人头地。
三.吕布实力强大,投靠吕布更容易成就一番大业
不得不说,吕布当时的军事实力确实很强,手下高顺的“陷阵营”威震一时,还有张辽、臧霸、宋宪、侯成等武将,在当时北方诸多势力中,算是数一数二的,陈宫自认为自己的智谋配上吕布的实力,定能成就一番大业。
所以陈宫才会投靠吕布。至于陈宫是否死忠吕布,我个人认为有待商榷。
如果不是曹操擒获的吕布,也许陈宫就投降了。只因为是曹操擒获的吕布,陈宫又看不上曹操的为人,所以才不愿投降。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以前看《三国演义》,总感觉陈宫这个人的存在,就是为了和曹操作对。自从陈宫跟了吕布之后,三番五次的让曹操灰头土脸,前期简直就是曹操的克星。
陈宫最早是中牟县令,曹操刺杀董卓未遂,被董卓重金悬赏通缉。但陈宫遇到逃亡中的曹操后,并没有将他捉拿,而是放走了他。而且还抛家弃子,要跟着曹操实现济世报国的愿望。
于是两人逃到成皋,借住在吕伯奢家中。吕伯奢是曹操义父,吕伯奢去买酒,让儿子磨刀杀猪招待曹操。但曹操疑心重,以为吕伯奢要告发他,就先下手为强,杀了吕伯奢一家。为了以绝后患,还将买酒回来的吕伯奢也杀死。陈宫将这一切看在眼中,认为曹操不是他认为的明主,所以陈宫救弃曹操而去。
陈宫离开曹操来到东郡。此时曹操要替父报仇,讨伐陶谦。陈宫作为说客,前去面见曹操,让他退军,曹操岂能答应。陈宫接着投奔了张邈,并说服张邈背叛曹操,张邈把吕布介绍给陈宫。因为吕布斩杀了董卓,在世人中有一定声望,再加上吕布是当世第一猛将,所以陈宫也就动了辅佐吕布的想法。
本来被曹操打的如丧家之犬的吕布,得到陈宫的辅佐以后,如虎添翼。在陈宫的谋划下,吕布顺利夺取衮州,盘踞濮阳。吕布一跃成为三国早期的一支优良的队伍。而陈宫也貌似物尽所值,让自己的才华有了发展的空间。
但是吕布毕竟智商有限,面对陈宫的忠心视而不见,反而去贴陈珪父子的冷屁股。陈珪父子早已心向曹操,他们就不断的离间吕布和陈宫的关系。后来陈珪父子和曹操里应外合,让曹操占领了徐州和小沛,吕布只好退守下邳。
此时的吕布完全没有当年的斗志,面对陈宫的献策,他却选择相信自己老婆的建议。结果被曹操围困,吕布也被部下捉拿,献给曹操。
陈宫也被曹操拿住,但陈宫仍然大骂曹操,曹操无奈将他斩首。
陈宫之所以对吕布的忠心,更多的是一种对曹操的怨恨。一是因为曹操的狠毒,还有就是曹操屠城的行为,以及杀边让,引起士子反弹。士族阶级抱着一种“上报国家,下抚百姓”的政治抱负,而曹操却滥杀百姓。九江太守边让因为几句牢骚,就被曹操斩杀。这都让衮州人士心生不满,想要将曹操诛杀。
陈宫也对自己救曹操的行为感到自责,他认为是自己原因,才让曹操活到今天。所以他要弥补自己的过失,吕布的出现,为陈宫诛杀曹操增添了的砝码,所以陈宫会忠于吕布。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三国枭雄多如牛毛,各位军阀都想要趁乱争夺地盘,不少谋士择木而栖。
其中有一个反复无常的人——吕布,由于其武功高超,愿意追随他的人还不少。
有一谋士名叫陈宫,此人的才能虽然比不上诸葛亮,但是也是少见的能人,为什么他会死心塌地跟着吕布,而不选择曹操等人呢?
其原因有四点:
一、人生的选择
二、人性的弱点
三、做人的价值
四、做人的气节
一、 人生的选择
陈宫和曹操相识,还得从他献刀杀董卓说起。
当时曹操刺杀失败逃亡,幸得陈宫相救,而陈宫也很欣赏曹操的勇气,同时也觉得此人有抱负,所以陈宫放弃了县令之职,跟着曹操一路闯荡。
在这闯荡期间,陈宫和曹操在吕伯奢过夜,没想到曹操误杀了吕伯奢的家人,随后更是连吕伯奢一起斩草除根。
让陈宫离开曹操的真实原因,还是因为曹操杀了边让、桓邵这些士族大家,陈宫看不下去,离开曹操,在人生的岔路口,选择了跟随兵强马壮的吕布。
很多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选择刘备。
因为陈宫出道的时候,刘备还寄人篱下,所以刘备不是他的选择。
而当时除了曹操声望大一些,便是吕布,虽然说吕布被耻笑为三姓家奴,但是他在朝廷的官职不低,更重要的是,吕布杀死了董卓。
陈宫就冲这一点,都觉得吕布比曹操、刘备好多了。
所以,人生就是一种选择。对于陈宫而言,选择这么吕布这样一个骁勇的猛将,就是作为他日后大展才华的山头。
二、 交友的品性
吕布的品性是直爽,他喜欢便是喜欢,不喜欢便是不喜欢,不像曹操心眼多。
当时陈宫觉得吕布对自己还不错,所以也就死心塌地的辅佐他。
我们在人际交往中,有时候看到对方的这一品性,也是会诚心至交。
何况吕布对陈宫非常依仗。
士为知己者死,陈宫没理由朝秦暮楚!就像贾诩对曹操所说的那样,他之所以不肯离开张绣是因为:彼言听计从,不忍弃之。
其实,陈宫看吕布就如同范增看项羽,把他当自己孩子看。
三、做人的价值
吕布虽反复无常,缺乏政治智慧,但这种人比较好驾驭,陈宫的智谋,让吕布非常信任他。
这也充分展现了陈宫的才华。他了解曹操和刘备都是腹黑男,玩政治的高手,陈宫去了别说驾驭他们,能不能受到重用都是问题。江东人才济济,孙氏家族自然也不会太爱戴他。
所以,陈宫以当时天下形式看,吕布也算一只潜力股,有兵马有地盘,又非常能打,陈宫认为吕布能实现他的人生抱负,实现生而为人的价值。
四、做人的气节
吕布战败以后,陈宫也做了俘虏,曹操本不想杀他。曹操跟陈宫说只要你投降,既往不咎。
但陈宫坚决不投降,因为在当时士族及读书人看来,忠诚是一个君子必不可少的气节。虽然当时流行不断地跳槽,辅佐所谓的明主之说。但陈宫觉得追随吕布,就是一条道走到黑了。
陈宫的字叫公台,在被杀之前,曹操说:“公台啊公台,你要是死了,你的母亲可怎么办啊?”
陈宫说:“我听说以孝治天下的人不会杀害他人的父母,我的母亲怎么样,就靠曹公你看着办。”
曹操说:“好,公台啊公台,你死了以后你的老婆孩子又怎么办?”
陈宫说:“我听说以仁治天下的人不伤害人家的子女,我的老婆孩子如何,也请曹公你看着办。”
曹操说好吧,那我送你上路。然后就开始哭,他哭可能是因为失去了这么一个智囊,当然也因为这样的忠肝义胆,君子之气节而感动。
最后,一边哭一边送陈宫上刑场去死,然后把陈宫的家人接到自己家里来,对待陈宫的家人比陈宫和他翻脸之前还好。
很多人都会说,陈宫的选择和追随吕布是迂腐。但人和人的追求与理想不同,我们尊崇诸葛亮的鞠躬尽瘁,也要尊敬陈宫的视死如归。
《三国演义》陈宫明明知道吕布有勇无谋,为什么死心塌地跟着他?
我的观点是无奈之举,并不是死心塌地。
为什么这么说我也想了好久,终于总结到以下几点?
- 信誉问题
- 与曹操有矛盾
- 吕布团队的不信任
陈宫投靠吕布,开始吕布很开心呀,吕布是武将身边也多是武将,突然来了一位有名的谋士当然很开心。但是他手下的文臣武将可不是这么认为的,曹操实力这么强都会背叛,何况吕布了当时实力不行呀!开始吕布是信任陈宫的,但是吕布的手下是鄙视陈宫的。这就像在企业里领导信任你,但是周围的同事不信任你,长期以往矛盾会日益加深,传到领导的耳中领导也会不信任你!!导致了陈宫的正确决定,吕布没有实施。
最后的结果是陈宫在吕布的阵营中处于尴尬的局面,最终一起灭亡!
总结:
- 不管在古代还是现代信誉问题都是很重要的,一个没有信誉的人,都很难得到别人的信任的。
- 在一个团队里如果与身边的同事没有处理好关系,那么你这个团队也无法生存下去,甚至会淘汰下去。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