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林则徐是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他一生力主打击西方入侵,1839年咋虎门销烟,为后人称颂。1850年,林则徐在上任的路上因病去世,享年66岁,结束了他的传奇一生。
很多人会问,林则徐有后人嘛?
答案是有,而且现在的林氏子孙有多达数百人。林则徐当时去世的时候,留下了三个儿子和三个女儿,大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大女儿林尘谭,二女林普睛,小女二林金銮。
(林汝舟)
大儿子林汝舟这一支世代单传,他的儿子名叫林回淑,林回淑的长子名叫林福祯,林福祯有一个儿子林百川,林百川的长子就是林鸿汉了。林鸿汉可能有些朋友只带,他担任了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教师、校长。
林则徐二儿子林聪彝的子女就比较多了,几乎占了林则徐后人的约三分之二以上。其中有一位支系孙,曾为民国政府最高法院副院长,而另一位第五代孙林墨卿,是首位中国驻联合国大使。
三儿子林拱枢生下了四子两女,有一个儿子名叫林子东,曾放弃学业参加新四军,新中国成立后曾先后在福建省出版社、社科院、社科联工作,后来还担任过全国政协委员,73岁离休。
林拱枢的长子名叫林曾同,毕业于北京大学西语系,1946年在天津美国新闻处工作,后参加地下党,文革”被打成“国际间谍”,遭到了残酷的折磨。但是自始至终,他对党和国家的机密始终守口如瓶。1969年7月18日,林曾同被迫害至死,年仅52岁。
林拱枢的二子林兴,曾参加解放军任侦查员,在解放战争中南征北战,也立下了不小的功劳。新中国成立后在安徽大学工作,文革时期也遭到迫害,1993年去世。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林则徐的一生也算得上是大起大落,早年曾任湖广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但等到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后,林则徐却被道光皇帝当作替罪羊,不仅被革去官职,还被发配到新疆戍边。
但不管面对任何遭遇,林则徐始终践行他的那句“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福祸避趋之”,在新疆他不顾年高体衰,从伊犁到新疆各地“西域遍行三万里”,实地勘察南疆八个城,为西北边防做出巨大贡献。
四年后,他重新被道光皇帝启用,先后担任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最终病逝于任上,享年六十六岁,死后清廷晋赠其太子太傅,谥文忠。
在林则徐死后,他膝下共留有三儿三女:长子林汝舟、二儿子林聪彝、三儿子林拱枢;以及大女儿林尘谭、二女儿林普晴、三女儿郑林氏。
林汝舟:出生于1814年,是林则徐的长子,因此从小就被重点培养,等到道光十八年(1838年),24岁的林汝舟就高中进士,殿试位列第二甲第六名,也就是全国第九名,被授予翰林修史的职务,官衔为正七品。
因为林汝舟不善言辞,又性格内心,平时只爱读书,所以不善于钻营权势,也从不参与任何朝廷斗争和政事,一门心思只整理史书,因此一直没有得升迁,但也没有遭到任何无妄之灾,算是一生平平稳稳,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
后来林则徐去世后,朝廷感念林则徐的功劳,将林汝舟升迁为侍讲,官衔为从四品,主要职责也是也为文史修撰,编修与检讨。
十一年后,林汝舟因病去世,享年47岁,其后代也大都归隐,未投身政坛。他的一个四代孙,叫做林鸿汉,曾担任是金陵石化职工大学的校长。
林聪彝:出生于1824年,虽然是林则徐的二儿子,但从小聪明伶俐,因为备受林则徐的喜爱,并且他和大哥林汝舟不一样,从小就立志要当大官。但可惜的,这位林聪彝读书没有哥哥厉害,一直都没能考中科举,甚至连举人都不是。
等到林则徐去世后,朝廷感念林则徐的功劳,就召29岁的林聪彝入京,赏给他举人身份、补内阁中书,林聪彝这才正式踏入仕途。
要说,这林聪彝虽然读书不行,但当官却是一把好手,他先是巴结上浙江巡抚左宗棠,因此被特授浙江衢州知府,接着又因协助左宗棠镇压太平天国,被授予浙江按察使,官阶正三品,拥有很大的实权。光绪四年(1878年)病逝家中,享年55岁。
目前在福建福州还留有林聪彝的故居,位于宫巷24号,其故居占地面积近3000平方米,是清末福州最大的豪宅之一。
2005年5月其故居被公布为省及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被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另外,林聪彝的子女比较多,占了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不过没什么比较出名的人物。
林拱枢:出生于1827年,作为幼子,林拱枢一直随侍在林则徐左右。
等到林则徐病逝后,林拱枢和哥哥林聪彝一同被朝廷赏赐举人身份、补内阁中书。此后,林拱枢在刑部历事十余年,先后担任刑部坐办、员外郎,后迁任江南道监察御史,官阶正五品。
林拱枢这一脉的后人虽不多,但却出了不少名人,比如其孙子林步随是晚清最末一代翰林,曾孙凌青是中国著名外交家,还有林曾同、林兴、林锦双等人,都是抗战时期的民族英雄。
至于林则徐的三个女儿,长女林尘谭嫁给了刘齐衔,刘齐衔曾官至河南布政使。三女儿名字未知,因为她的丈夫叫做郑葆中,所以称呼她为郑林氏,这郑葆中只是一个秀才,并未出仕,所以除了名字之外,没有留下任何记载。
至于林则徐的二女儿林普晴,是这三个女儿中最有成就的。她的老公,是林则徐的外甥、晚清重臣沈葆桢。早年沈葆桢家境贫寒,林普晴自幼不进厨房,但嫁入沈家后,她下厨房认真做好饭菜,很得婆婆的称赞。
后来沈葆桢入翰林,林普晴也跟随一同到北京居住;再接着,沈葆桢一路官运行通,受到咸丰皇帝的重视。当时正值太平天国起义暴发,福建、江西一带战火纷飞,鉴于沈葆桢通晓兵道,咸丰帝边派为江西广信知府。
沈葆桢带着林普晴一同到战火连天的广信地区上任,当时太平军己攻下金陵,正乘势向四方出击,广信府是他们的攻击目标之一。
有一次,沈葆帧到各属县募兵筹饷,只留下夫人林普晴坐镇上饶,这个时候大批的太平军蜂拥而至,试图拿下上饶城。城中无主帅,许多官员竟收拾细软,携家眷仓惶出逃。
这时候林普晴却临危不惧,她找到城中守军的头领,商议好守城之策,并毫不犹豫地打开府库,拿出所有的存粮犒军。守军在城墙上浴血奋战,林普晴则亲自率领城中妇女做饭送上城墙,军中将士深为沈夫人的义举所感动,都誓死并守城池,最终击退太平军。
后来,沈葆桢任江西巡抚,公务繁忙,凡是奏章、信札、密件等都由林普晴负责管理。公元1873年中秋之夜,林普晴病逝宫巷家中,享年53岁。
当时人们特意用了这样一副挽联来评价她:“为名臣女,为名臣妻,江右佐元戎,锦缎夫人分伟绩;以中秋生,以中秋逝,天边图皓魄,云裳仙子证前身。”
林普晴和沈葆桢共生有五子(沈玮庆、沈莹庆、沈瑶庆、沈瑜庆、沈璿庆)五女,其中四儿子沈瑜庆为贵州最后一位巡抚,辛亥革命时交出贵州政权,1918年九月初二日卒,宣统帝谥为敬裕。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林则徐是谁想必大家应该比我更清楚,他是鸦片战争中的禁烟英雄,“虎门销烟”的壮举流传千古。
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他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毕一生苦苦探寻强国治世之良方。
林则徐生于公元1785年(清乾隆50年),卒于1850年11月(清道光30年),享年65岁。
其一生清廉,他没有像其他封疆大吏那样妻妾成群,一生只有两位妻子,并无纳妾。第二位是原配去世后续娶的缪(miao)夫人。(当时林则徐62岁)
林的原配叫郑淑卿,其父郑大模是乾隆55年的进士,曾任河南永城县县令。
郑淑卿16岁时嫁给了大她四岁的林则徐,当时林则徐只是一个举人。还是他的老丈人郑大模慧眼识英雄,毅然把自己的大女儿嫁给了这个穷书生。
夫妻二人结婚以后恩爱笃深,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结婚44年来(郑淑卿60岁时去世)二人共生育了八名子女,四子四女。
分别是:长子林汝舟、次子林秋柏、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銮、三女林普晴、三子林聪彝、四子林拱枢、四女郑林氏。
由于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銮年纪轻轻就死了,所以有的人一直认为林则徐有三子三女。
一、林汝州是林则徐的长子林汝州(1814~1861)是道光18年的戊戌科进士,殿试时位列第二甲第六名,官选庶吉士(皇帝的秘书,负责起草诏书等)、后升任翰林院编修(高级学者,负责编修清史)。
林则徐去世后,林汝州升为侍讲(皇帝的讲师)。林汝州只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林回淑。
二、林聪彝是林则徐的第三子林聪彝(1824~1878)26岁时父亲去世,38岁时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任浙江衢州知府。并兼任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后因功升为道台,署浙江按察使。(左宗棠是林则徐的得意门生)
同治七年(1868年)林聪彝奉命督修杭嘉湖道及海塘,前后5年时间,他和百姓同甘共苦,极大改善了水利设施,造福人民,因成绩显著被朝廷加官进爵。
光绪三年(1877年),由于林聪彝治水有方,积累了许多经验。恰好这一年福州发大水,林聪彝临危受命去福州治水(林的家乡),由于连日奔波,高强度的工作日程压垮了这位硬汉子。
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林聪彝病逝家中,享年55岁。
林聪彝子女众多,几乎占到林氏家族的三分之二。
三、林拱枢是林则徐的第四子林拱枢(1827~1880)福建福州人,早年随父亲流放新疆,23岁时父亲去世。
为父守丧三年后,由吏部推荐,直接由童生赏举人(不经过考试赏赐举人),然后加内阁中书,升员外郎。
林拱枢在刑部干了十年后,46岁时升为江南道监察御史,53岁时病死家中。
值得一提的是,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晚清最后一代翰林,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北洋政府时代曾任国务院秘书长。
北伐期间弃官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根本不适应经商之路,不断的被骗被劫,最后穷困潦倒,在北平成了一名寓公。
<林则徐剧照>
林拱枢的曾孙凌青(1923~2010)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原名林墨卿。抗战期间,曾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事组工作,曾担任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翻译。
建国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第一科科长。1980年任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副主席,2010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四、林尘谭是林则徐的长女(资料不详)
五、林普晴是林则徐的第三女一个女人在古代根本不值得记载,林普晴之所以有资料是因为他嫁了一位很有名的老公——沈葆桢,林和沈是姑表兄妹,沈沈葆桢的母亲林惠芳是林则徐的六妹,也就是说沈葆桢是林则徐的亲外甥,林则徐相中了外甥,为女儿定了娃娃亲。(注意:沈葆桢不是杀慈禧心腹太监的丁宝桢)
<沈葆桢>
过门后,夫妻二人生了五个儿子。
六、郑林氏是林则徐的第四女郑林氏原名不详,因嫁给了郑葆中,故称郑林氏,古代妇女没有地位,更没有历史记载的资料。
文/秉烛读春秋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数以千百计,主要分布在福州的各行各业。现在,林则徐的九世孙已经出生,健在的子孙后代主要是第五代孙以后的人,其子孙后代活跃在国家建设的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不少有名望的后人。
林则徐的简要介绍今年是虎门销烟180周年,民族英雄林则徐销烟的往事再次浮现在人们的记忆中。英雄已经逝去169年,但他的事迹却至今流传。林则徐是福建侯官人,是清代著名的政治家与思想家,也是近代中国放眼看世界第一人。
林则徐从政四十年,曾官至一品,先后担任过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赴任之地达到十三省。林则徐带头了解世界,研究西方,成为近代传播西方文化和西学东渐的带头人,他还主张学习西方技术发展工商业。
林则徐在中华民族面临沦为半殖民地的紧要关头,他置祸福荣辱于度外,坚决实行禁烟抵抗列强侵略,被人们尊称为民族英雄。1850年,林则徐在林聪彝等人的陪伴下,指天三呼“星斗南”之后,与世长辞,享年68岁。
林则徐夫人郑淑卿,出身官宦之家,父亲为县令。郑淑卿在十六岁时,嫁给了二十岁的林则徐。两人婚后育有三子四女,即长子林汝舟、次子林聪彝、三子林拱枢及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鸾、三女林普睛、小女林金銮。
林则徐的子孙后代林则徐长子林汝舟,进士出身,被授翰林院编修一职。林则徐去世后,林汝舟被提升为侍讲。林汝舟一脉人丁比较稀少,他只有一子名叫林回淑,林回淑的长子叫林福祯,他有一个儿子叫林百川,林百川的长子叫林鸿汉。
林鸿汉,出生于1941年,是原南京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校长。他经常利用闲暇时间走街串巷,为三万多名大中小学生宣讲禁毒知识。2005年,林鸿汉被公安部评为十大民间禁毒人士,第二年被评为“南京市好市民”。
(凌青)
林则徐次子林聪彝,历任内阁中书、衢州知府、浙江按察使及杭嘉湖海防兵备道等职。光绪四年,林聪彝病逝在福州家中,享年55岁。林聪彝为官时间较长,其子女比后代较多,人数几乎能占到林则徐后人的三分之二。
林则徐三子林拱枢,历任刑部主事、湖广司郎中、江南道及河南道监察御史等职。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清末翰林,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任民国国务院秘书长、税务学校校长等职,最终因穷困成公寓管理员。
林步随有三子三女,长子李良,原名林曾同。生于1917年。他曾就读于北京大学,在天津美新闻处工作时参加地下党,是众多的无名英雄中的一个。李良在五十二岁时,遭迫害而死,后被追认为烈士。
(李良)
李良共有五个子女,长子林强、次子林地、三子林武及长女林萱、次女林英。
次子林兴,生于1919年,毕业于辅仁大学,在北平一家银行工作,后随妹妹傅秀秘密出走参加了解放军,解放战争中多次负伤。解放后在安徽大学工作,1993年,林兴因病去世,享年74岁。
三子凌青,原名林墨卿,生于1923年,在燕京大学上学期间参加革命。曾担任老一辈革命军的翻译,建国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科长,志愿军停战谈判翻译队队长,外交部国际司司长,常驻联合国代表。
香港回归时的“中英联合声明”,就是他代表中国政府交给联合国备案的。2010年,凌青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长女林圣观,生于1914年,1947年赴德国,与科隆大学教授卡尔·秉格结婚。
次女林子东,原名林玉偶,生于1921年,曾就读于燕京大学。抗战爆发后,林子东弃笔从戎。她带着父母,在大姐林圣观的掩护下,跑到苏南参加了新四军。解放后,林子东先后在福建社科院及社科联工作。
三女傅秀,原名林锦双,生于1921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入党,后到根据地工作。曾在秦城监狱服刑七年,2001年,傅秀去世,享年八十岁。
林则徐女儿中最出名的是他的次女林普晴,她的丈夫就是林则徐的外甥沈葆桢。沈葆桢曾任清朝两江总督、南洋大臣等职,林普晴因“击鼓退军”而名扬天下,丈夫沈葆帧也因此被提升为江西巡抚,不愧为名门之女。
(林岷)
林则徐的第六代嫡孙女林岷,1941年生于重庆,民盟成员,毕业于苏州大学历史系。后分配到中国戏曲学院任教至今,他还是首都经贸大学兼职教授,被聘为北京市文史研究馆馆员,多次赴虎门海战博物馆举办禁毒活动。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网上曾流传过一个段子: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有个连襟叫曾国藩,曾国藩儿子曾纪泽有个女婿叫梁启超……
后面还有一大堆名人缠绕,总之,都是名人嫁名人,生的也是名人。
后面的那些就不说了,单看看林则徐的子孙后代。
首先,要澄清的是,林则徐没有女儿嫁给左宗棠。左宗棠娶妻周诒端,湘潭黄荆坪辰山人,左妻既不姓徐,也非福建之人,所谓林则徐有个女婿叫左宗棠,纯属乱编。
林则徐本人出生福建,先任厦门海防同知书记,后入福建巡抚张师诚幕府,中进士后历任江西乡试副 考官,云南乡试考官,任过江南道监察御史转浙江杭嘉湖道。
1838年,林则徐任钦差大臣,节制广东水师,抵广州禁烟。
林则徐做事雷厉风行,对于子孙后代的教育,曾说过一句有名的话:子孙若如我,留钱干什么,子孙不如我,留钱干什么!那这位民族英雄,又兼有豁达育儿观的林则徐,其后人究竟如何呢?林则徐共有4子4女,
大女林尘谭嫁给了刘齐贤,此婿官至河南布政使。
次女林金鸾夭折。
三女林普晴嫁给了大名鼎鼎的晚清重臣沈葆桢,林葆桢官运亨通,一直做到了两江总督。在对抗太平天国运动中,林普明曾率城中妇女登上城头,为清兵送水送饭,在战斗陷入对峙之时,她凭借一封血书请来玉山镇总兵救援。
幼女林金銮,嫁与秀才郑葆中。这郑葆中似乎在科考中无出色表现,两夫妻泯于众人。
女儿中,以三女林普晴嫁得最好。
大儿林汝舟,进士出身,终身只任翰林,只修史,不言政。有一子林福祯,福祯生子林百川,百川生子林鸿汉,曾任金陵石化职工大学校长。
二儿林秋柏,早年夭折。
三儿林聪彝子女甚多,自身曾任三品官职,后代却少有出名人物。
四儿林拱枢一脉,出过一些名人,其四代孙林曾同、林兴、林锦双、林子东,均为抗战英雄。
咱们研究人的成就,总喜欢以有没有当过官来评述。林则徐的子孙后代里,若有当过官的,就是几代孙也能查出来,没当过官的,默默无闻。其实他的子孙后代没出过什么不良人才,已经算是好的啦。
民族英雄林则徐的子孙后代结局如何?过得怎么样?
我是张思为,很高兴回答楼主的问题。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福建省侯官人,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俟村老人、俟村退叟、七十二峰退叟、瓶泉居士、栎社散人等,是清朝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和诗人,官至一品,曾任湖广总督、陕甘总督和云贵总督,两次受命钦差大臣;因其主张严禁鸦片,在中国有民族英雄之誉。
他是鸦片战争中的禁烟英雄,“虎门销烟”的壮举流传千古。
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开眼看世界的人,他能够很清楚的看到中国和西方的差距,毕一生苦苦探寻强国治世之良方。
他一生清廉,没有像其他封疆大吏那样妻妾成群,一生只有两位妻子,并无纳妾。
原配郑淑卿原配叫郑淑卿,其父郑大模是乾隆55年的进士,曾任河南永城县县令。
郑淑卿16岁时嫁给了大她四岁的林则徐,当时林则徐只是一个举人。
夫妻二人结婚以后恩爱笃深,结婚44年来(郑淑卿60岁时去世)二人共生育了八名子女,四子四女。
长子林汝舟、次子林秋柏、长女林尘谭、次女林金銮、三女林普晴、三子林聪彝、四子林拱枢、四女郑林氏。
次子林秋柏和次女林金銮年纪轻轻就死了,所以有的人一直认为林则徐有三子三女。
长子林汝舟林汝州(1814~1861)是道光18年的戊戌科进士,殿试时位列第二甲第六名,官选庶吉士(皇帝的秘书,负责起草诏书等)、后升任翰林院编修(高级学者,负责编修清史)。
林则徐去世后,林汝舟升为侍讲(皇帝的讲师)。林汝州只生了一个儿子,名叫林回淑。
三子林聪彝林聪彝(1824~1878)26岁时父亲去世,38岁时被浙江巡抚左宗棠推荐,任浙江衢州知府。并兼任闽浙总粮台提调官。后因功升为道台,署浙江按察使。(左宗棠是林则徐的得意门生)
同治七年(1868年)林聪彝奉命督修杭嘉湖道及海塘,前后5年时间,他和百姓同甘共苦,极大改善了水利设施,造福人民,因成绩显著被朝廷加官进爵。
光绪三年(1877年),由于林聪彝治水有方,积累了许多经验。恰好这一年福州发大水,林聪彝临危受命去福州治水(林的家乡),由于连日奔波,高强度的工作日程压垮了这位硬汉子。
光绪四年(1878年)五月,林聪彝病逝家中,享年55岁。林聪彝子女众多,几乎占到林氏家族的三分之二。
四子林拱枢林拱枢(1827~1880)福建福州人,早年随父亲流放新疆。
23岁时父亲去世后为父守丧三年后,由吏部推荐,直接由童生赏举人(不经过考试赏赐举人),然后加内阁中书,升员外郎。
林拱枢在刑部干了十年后,46岁时升为江南道监察御史,53岁时病死家中。
值得一提的是,林拱枢的孙子林步随是晚清最后一代翰林,曾被派往美国任留学生总监督,北洋政府时代曾任国务院秘书长。
北伐期间弃官从商走实业救国之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他根本不适应经商之路,不断的被骗被劫,最后穷困潦倒,在北平成了一名寓公。
林拱枢的曾孙凌青(1923~2010)是我国著名的外交家。原名林墨卿。抗战期间,曾在中共中央军委办公厅外事组工作,曾担任过毛泽东,刘少奇,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英语翻译。
建国后历任外交部美澳司第一科科长。1980年任常驻联合国代表,1988年当选为福建省政协副主席,2010年9月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
长女林尘谭长女林尘谭(资料不详),嫁给河单南布政使刘齐衔为妻,刘家在光禄坊条件不太好,还是个孤儿。
那么林则徐为什么要把女儿许配给一位穷书生呢?
这就是林则徐找女婿的特点,他不看家世,只看女婿有没有前途。刘齐衔虽然家境贫寒,但是勤奋又上进,这点吸引了老丈人林则徐。
刘齐衔没让老丈人失望,婚后没几年就高中进士,从此步入仕途,被任命为户部主事,品衔正六品,比林则徐的儿子们初任的官职都要高。后来刘齐衔相续任职德安府知府、汉阳知府、汉黄德道道员、陕西督粮道等。因业绩突出,一路飙升,最终官拜河南布政使(从二品)。
林则徐可谓是慧眼识贤婿,刘齐衔不仅在官场上平步青云,还是位商业精英。刘齐衔后来对经商之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辞官创业,最终成为富甲一方的大老板。
林尘谭的后代中比较有名的是刘崇乐,他是刘齐衔的孙子,林则徐的外曾孙。刘崇乐出生于1901年,籍贯福建,出生地上海,20岁就从清华学校毕业,后赴美留学,主修昆虫学,26岁就获得博士学位。
刘崇乐毕业回国以后,在清华大学任教,为中国培养了一批研究昆虫的人才。抗日战争爆发以后,跟着学校一起迁往昆明,并且在云南开始研究昆虫。抗战结束以后回到北京担任北京农业大学昆虫学系主任,55岁那年被评选为中国科学院首批院士,58岁担任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首任所长。
刘崇乐教授是赫赫有名的昆虫学家,他是中国昆虫学的开创者,在学术研究上颇有造诣,1969年刘崇乐去世,享年69岁。
次女林普睛林普晴出生于道光元年(1821年),19岁嫁给比自己年长一岁的表兄沈葆桢。
沈葆桢长相普通,身材矮小且家境贫寒,父亲是位私塾先生,依靠微薄的工资养家糊口,那么林则徐是怎么看上这位外甥的呢?
沈葆桢11岁那年,父亲中了举人,要进京参加应试,就把沈葆桢暂时托付给林则徐,让他帮忙照看,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林则徐看上了外甥,第二年就给女儿定下娃娃亲。
林普晴做了沈家的媳妇以后,为了减轻夫家的负担,并没有花钱请婢女而是亲自操持家务,林普晴把丈夫和婆婆都照顾的很好,她与丈夫之间的感情也很好。
林则徐看女婿的眼光真心不错,沈葆桢28岁那年就考中了进士,被清政府任命为编修(正七品),后来因为业绩突出升任为监察御史(从五品),36岁再次升迁至九江知府(从四品)。
1856年,沈葆桢到江西广信任职,在这之前,太平军先后两次进军江西,攻占了50多个县。
不久,太平军趁沈葆桢出差之时,再次攻打广信。广信无主将,瞬间变得混乱不堪,许多官员带着家属逃亡,有人劝林普晴逃跑,却遭到林普晴的反对,林普晴与守城将领安抚百姓,领导老百姓坚守城门,同时写血书给父亲林则徐的老部下,请求他派兵增援。
第二天援军赶到后将太平军击退,林普晴为此成为保家卫国的女英雄,后世之人对她赞不绝口。林普晴的后代中最有知名度的是沈觐寿、沈丹昆、沈吕巡。
1沈觐寿是林则徐的外玄孙,沈葆桢的曾孙。
沈觐寿(1907-1997)出生于香港,18岁回到自己的家乡福州,27岁从福建学院毕业,主修法律,民国时期担任厦门警察局秘书,后来先后在邮政各分局担任科员、课长等职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先后担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福州画院副院长、福州市书法家协会主席等职务,是国家一级美术师,1997年沈觐寿病逝,享年91岁。
2沈丹昆是林则徐的七世外孙,沈葆桢的第六世孙.
沈丹昆出生于福州,因为父亲去世得早,跟随舅舅来到上海生活,上海成为他的第二故乡。作为沈葆桢的第六世嫡长孙,只要有关沈葆桢的纪念活动,沈丹昆都会准时参加。后来他负责联络海峡两岸沈葆桢的后人,促进两岸文化交流,沈丹昆没有让先祖失望,他为祖国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后来他还与堂弟们一起出资修复沈葆桢的陵墓。
3沈吕巡是沈葆桢的第六世孙,林则徐的七世外孙.
沈吕巡出生于1949年,早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求学,并取得政治学博士学位,后进入台湾政界,先后担任台湾“外交部次长”,台北驻美代表。
四女郑林氏郑林氏出生年月不详,史书连名字都没有记下,因为她嫁给了郑葆中,所以称之为郑林氏。林则徐其实对小女儿这门亲事很不满,一直是反对女儿嫁入郑家的。
但是奈何小女儿对郑葆中一往情深,不听父母的劝告私自与郑葆中成亲,林则徐无奈之下只能答应这门亲事。郑葆中是个穷秀才,一生没有什么作为,记载得也不多,其子女记载更是不详。
续弦妻子没有资料。
总而言之,林则徐挑选女婿的眼光不错,虽然他们家境一般,后来也算是功成名就,走上富贵之路。
后代很有名的不多,但是很多都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添砖加瓦,致敬!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