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说起三国英雄,比起四世三公的袁绍,比起老爸当过太尉的曹操,刘备的起点非常低,他是一个手工匠人,织席贩履之辈。在那个时代,连中产阶级都混不上,就是这么一个穷人,他是怎么维持部队的开销的呢?

刘备没有钱,那是事实,但是人家有天使投资人。刘备虽然穷,但是人家志向大,从小就喜欢结交天下英雄豪杰。靠着这一点,刘备在自己的家乡还算是有一定的知名度。就是凭着这个不高的知名度,成为刘备起步的基础。

你别看刘备的知名度不算太高,远远不能和同时期的曹操,袁绍以及孙坚等人相比。但是刘备命好,他有两个非常厉害的小弟,一个关羽,一个张飞,这两个人都有万人敌之能。

而张飞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刘备的金主,张飞可是带着浑身家当加入刘备的组织的。张飞并不是一个穷人,至少在当时属于一个财务自由的人士。他是一个卖肉的,在这个升斗小民连饭都吃不饱的年代里,张飞哥哥,竟然能够卖肉,说明他有钱,而且还有一定的势力。

张飞在投靠了刘备之后,就给了刘备第一桶金,他把自己的全部身家全部变卖,从而将自己绑在了刘备的战车之上。当然,张飞的举动也为刘备拉到了天使轮投资。

刘备的同乡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在北地卖马的马贩子,看到在乡里有一定影响力的张飞的这样的举动,深受影响,决定投资刘备这个潜力股。

张世平和苏双这两个人也不是什么安分守己的人,要知道做马匹生意的人经常得和塞外的胡人打交道,这些人彪悍至极,一言不合就要动手,这两个人能和他们做生意,想来也不是什么省油的灯。

这种人最大的特点就是人浑胆子大,看准了就把钱砸了下去,给了刘备第二桶金。这两个人的身家可不是张飞这种小门小户可以比的,张飞的那点家当给刘备连启动资金都算不上。而这两位的大力资助,使得刘备有了钱粮马匹,就能够拉扯起一只队伍,在那个有拳头就有道理的年代里,有自己的队伍就意味着很多东西。

只可惜后来这两位天使投资人就再也没有出现过了,按照刘备的个性以及他的人设,应该不会出现忘恩负义的情况,估计这两位豪商很有可能在乱世中陨落了,没有等到他们所持有的原始股上市分红的那一天。

刘备得到这两位商人的天使轮投资之后,逐渐做大,一度占领了徐州。在那里,刘备遇到了自己第二位贵人,徐州超级富豪糜竺。徐州首富糜竺第一次看到刘备,就觉得他是一个了不起的人才,他对刘备的帮助是全方位的。

他看到刘备孤单一人,就开门见山的问刘备,老刘,你要老婆不?只要你金口一开,我就帮你带来。刘备也不扭捏,直接说那你就带来吧!于是刘备就有了糜夫人。这桥段像极了最近大火的电影牧马人的桥段。

有了这层亲戚关系之后,糜竺倾尽自己所有的家产,竭尽所能的帮助刘备扩充力量。在刘备最困难的时候,糜竺以雄厚的财力无私帮助刘备,使得刘备挺了过来。

最终,糜竺成为了蜀汉帝国的安汉将军,虽然这是个杂号将军,比不得四方将军,但是安汉这个名号已经足以说明问题了。

所以刘备虽然穷困,但是一路上贵人相随,先是有张世平,苏双的天使轮投资,使得刘备有了逐鹿天下的启动资金,后有超级富豪糜竺青眼有加,破家相助,这才有了后来的蜀汉帝国。

刘备的成功离不开这些优秀的,有眼光的商人,没有他们的鼎力相助,刘备可能还是一个卖鞋子的小贩,一辈子都不一定会离开自己的家乡,这就是资本的力量。

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这是一个好问题,豹眼一向以敬畏之心看待每一位历史人物,认为他们都非常了不起。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

01

刘备白手起家

《三国志·蜀书·先主传》记载: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

刘备因为父亲早亡,家境贫寒,与母亲贩履织席为业,维持生计。

十五岁的时候,其母还是让刘备去读书。刘备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一起,跟随原九江太守卢植学习。

刘德然的父亲刘元起经常资助刘备,就像对待刘德然一样。

刘元起的妻子不太高兴,就说:“各自一家,各自顾各人,你怎么总是这样呢?”

刘元起说:“我们宗族中有这么个孩子,他可不是一般的人哦。”

刘备尽管出身不好,但他还是很幸运的。

首先是有一个好母亲,在家境极为苦难的情况下,还是坚持把他送出去学习,这可是很大的经济负担;

其次是遇到了识人重才的同宗刘元起给与资助,其妻说得不无道理,各人顾各人也没有大错哦;

第三,通过游学,结识了公孙瓒、卢植等人,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

刘备不太喜欢读书,喜欢犬马、音乐,华丽的衣服;贵人言少,话不多,但善待下人,喜怒不形于色。喜好结交豪侠,年轻人争先依附他。

刘备就是天生的孩子王,天生就是做大事的料。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是由得用合徒众。

由于得到了张世平、苏双等人的资助,刘备得以集合徒众。这是刘备起家的本钱,也就在这个时期,关羽、张飞跟从了刘备。

据《关羽传》记载,刘备在乡里集聚兵力,关羽、张飞为他上阵抵御外侮。从《张飞传》来看,也没有记载其祖上是屠猪卖酒的,也没有说颇有资财,也没有说资助了刘备钱财。

刘备完全是依靠个人的魅力和能力,得到了张世平、苏双的资助,才能集合起了徒众。这也并非是打家劫舍,啸聚山林的勾当。很大的可能是,当时社会混乱,自动组织起来,以此来维持地方治安。张世平等人的资助,可能有两方面的考虑:一是想借此成就一番事业;二是为了能够顺利的做生意,得到刘备等人的保护,类似于保护费,刘备等人替他们押押镖也是可能的。

在之后,不见了张世平等人的历史踪迹,或许就是为了花钱买平安。

但不可否认,他们的资助是刘备起步的资本。否则,刘备无法维系着一干人马的费用。

02

刘备步入仕途

灵帝末,黄巾起,州郡各举义兵,先主率其属从校尉邹靖讨黄巾贼有功,除安喜尉。

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义爆发,二十三岁的刘备率领徒众,跟随校尉邹靖征讨黄巾军。这个过程是替国征战,其费用自然由朝廷来承担。

因为讨伐有功,刘备被封为安喜县尉,从此踏上了仕途为官。

当时,汉朝廷政治腐败,卖官鬻爵、行贿受贿之风猖獗。黄巾起义平定后,朝廷开始卸磨杀驴,诏令精选淘汰因军功而成为官吏的人。

刘备首当其冲,但却没有钱送礼,因而不受督邮待见,成为被淘汰遣散的人员。刘备求见督邮,但却被拒之门外。

刘备怀恨在心,就把督邮捆绑起来,鞭打二百,与关羽、张飞弃官逃亡而去。

演义把鞭打督邮的责任归于张飞,显然是不公平的,刘备丢官也不是张飞的责任。

根本而言,还是汉室的腐败。刘备家境贫寒,没有足够的做官资本;又因为刘备一向以仁德自居,不能盘剥兵士、百姓,哪里去弄这个做官的本钱。

这样的朝廷还有存在的必要吗?匡扶这样的汉室还有意义吗?

刘备匡扶汉室也就是一个口号,从内心深处,恐怕刘备是厌恶这样的朝廷。

刘备没有错,鞭打督邮这个桥段,豹眼感觉很爽。

03

刘备四海为家

后来,大将军何进派毌丘毅到丹杨募兵,刘备在中途加入。在下邳力战盗贼立功,被任命为下密县丞。不久辞官,又任高唐尉、高唐令。不久高唐被盗贼攻破,于是刘备往奔公孙瓒。

当时一个小小的县令,并不足以养活刘备手下一帮子人。就当时的情况及刘备的远大志向来看,这个县令的确做着没多大意思。没有足够的经济势力,就不可能供养人马,没有兵力,在那个乱世,啥事也做不成。

纵使有关羽、张飞,刘备还是斗不过那些盗贼。其实,那些盗贼也绝非是一般的盗贼,很可能就是被打散的黄巾余党。

鉴于这个情势,刘备再次弃官,虽说迫不得已,但也是很明智的选择。

在之后,刘备投奔公孙瓒,去增援徐州牧陶谦,都是在替人打工,也就靠他们打发一点工钱度日子。

刘备的确也很不容易,要生存下去的确困难。不屈不挠,奋斗不止,这也是刘备最令人崇拜的地方。

04

刘备得到徐州首富糜竺、糜芳兄弟的资助,暂时维持着生计。

徐州牧陶谦病逝后,把徐州委托给了刘备。徐州本是富庶之地,但处在袁绍、曹操、袁术、吕布的夹击之下,战事频繁。由于刘备与袁术对战不利,被吕布趁机占据了徐州,俘获了刘备妻子。刘备只好驻扎广陵郡的海西县。

此时,徐州富商糜竺兄弟站了出来,鼎立辅佐刘备。糜竺特意把妹妹嫁给了刘备,又将两千名下人及金银货帛资助刘备的军队,使面临破产的刘备得以重新振作起来。

之后,刘备归附曹操,曹操上表糜竺为嬴郡太守,其弟糜芳为彭城国相。曹操或许也是看中了糜竺兄弟的经济实力吧。

但糜竺兄弟不改初心,拒绝了曹操的好意,决意跟随刘备,不离不弃,并举全家之力支持刘备。

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入主益州,拜糜竺为安汉将军,位在诸葛亮之上,是刘备手下众臣之最。这是后话,由此可见,刘备的魅力所在。

刘备与曹操翻脸后,投奔袁绍。袁绍被曹操击败后,刘备转而投奔了荆州牧刘表。

虽说是寄人篱下,但吃饭问题还是得到了解决。袁绍、刘表自然要提供经费,刘备也有机会养活手下那一帮子兄弟。说到家,这个阶段,刘备从事的就是雇佣军的行当。

赤壁之战后,在诸葛亮的辅佐下,刘备才逐步置办了一些自己的家当,成家立业,再也不用流浪了。

刘备一向胸有大志,不想过小富即安的平庸生活。

不过呢,也正因为这个性格,汉中之战,自立为王,夷陵之战等一系列神操作下来,刘备也几乎把辛苦打拼下来的基业全部败光。

好在诸葛亮又惨淡经营了几年,维系了蜀汉几十年的存在。

由此看来,刘备一生不屈不挠、屡败屡战,成就这一番事业真不容易,的确非常励志。刘备一直以老板为己任,但却是一直在替人打工。依靠张世平、苏双的资助起步,中间仅仅得到过糜竺兄弟的资助,渡过难关,大部分时间需要替人打工养活手下的弟兄。

刘备最终修成正果,的确不易,值得称颂。

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刘备在最开始提到自己是皇室,关羽是逃荒的。张飞颇有资产,但是与皇室的名号相比,自己的资产不算什么。但是在初期的起事上这点资产十分重要。后面使用这些钱招兵买马,有了自己的部队,钱粮应该不是大问题,反正温饱能解决。后来做了县令,相当于国家公务员,应该那时候的县令比现在的县长或县委书记要大,可以比得上现在一个地级市的市委书记了。虽比不上诸侯,但是军队是国家养活了,自己有了俸禄,呵呵。再后面就更发达了。

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刘备至少得到了三个人的资助。

第一人—张飞

当年,刘备在河北涿县卖草席,偶遇了张飞,二人一见如故,开始聊天了。

刘备叹息道:“我是皇室宗亲,我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是中山靖王,可惜到了我这一辈,就没落了,大丈夫当思报国,可是我没钱啊!”

张飞说道:“我家老有钱了,不是我吹牛,在涿县,我张飞称第二,没人敢称第一,就是这么牛!”

刘备点头赞许,笑道:“我说牛老弟,你愿意跟我干吗?有朝一日我当了皇帝,拜你为大将军,如何?”

“你说话算数!”

“绝对算数!”

“拉钩上吊,一百年不许变!”

之后,张飞卖了酒庄,卖了猪肉店,得了不少银子,之后开始招兵买马了。

第二人—中山大商

在当时,马匹极为稀缺,是战略资源,就算有钱也不一定买得到。

且说刘关张拜了把子,喝了血酒,招募了三百乡勇,打造了兵器,定制了军服,别的都已齐备,可唯独缺了战马。

一筹莫展之际,忽然有两个客人,赶着一群马,来到了庄上。

刘备大喜,赶紧出门迎接,一问方知来的两位是中山大商,一个叫张世平,一个叫苏双。刘备把他们迎到庄上,好酒好菜款待了一番。

两位客商很高兴,席间表示愿把马匹免费赠送给刘备,一共五十匹,不仅如此,还赠送了金银五百两,铁一千斤。

这下,刘备什么都有了。

说到这儿,不免有些奇怪,天底下真的有如此无私、如此慷慨的商人吗?

正所谓无利不起早,同样是经商,张飞是有所图的,他看中了刘备皇室宗亲的身份,看中了刘备的宏图志向,认定他是只潜力股,一旦上市,会有无穷的收益。

可中山大商似乎对收益不感兴趣,这不令人觉得奇怪吗?刘备当了皇帝之后,也没见中山大商来分红。

我觉得故事可能不是这样子的,

真相极有可能是:刘备一伙杀了中山大商,抢了他们的马匹、钱财,还意外获得了一千斤铁,这些铁也是货物。

童话和现实,你愿意相信哪个?

第三人—糜竺

刘备投奔陶谦之时,结实了糜竺。糜竺是徐州首富,很有钱,很快,刘备便与糜竺勾搭在一起,打得火热。

糜竺觉得陶谦不靠谱,早晚徐州会落入他人之人,与其绑在陶谦这棵歪脖子树上,不如栖息在刘备这棵大桑树下。

糜竺将全部身家压在了刘备身上,事实证明,他押对宝了,刘备发家之后,给了糜竺丰厚回报,封他为安汉将军,位列众臣之首,就连诸葛亮也居于其下。

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大家好,我是以史为鉴。

在三国时期,各割据诸侯的军费粮草一般都是来自于两个方面,一个是豪门士族的赞助;二是根据地百姓的赋税;部分有远见的诸侯还搞过军队屯田。

刘备的军费主要就是来自于赞助和赋税两个方面。

我们先来看看土豪赞助的部分。

根据三国志先主传的记载,刘备在十五岁的时候就展示了自己的不平凡,然后获得了刘氏宗族,自己同学爸爸刘元起的赞助。刘备也正是靠着这笔收入才能拜在当世大儒卢植门下学习,这笔赞助可以说是刘备的第一桶金。

年十五,母使行学,与同宗刘德然、辽西公孙瓒俱事故九江太守同郡卢植。德然父元起常资给先主,与德然等。元起妻曰:“各自一家,何能常尔邪!”起曰:“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

在卢植门下学习的时候,刘备没咋好好读书,反而是结交豪杰,当了豪侠领袖,“少年争附之。”慢慢树立自己的威望。

这个时候刘备是个穷学生,没钱养这么多的人,但是中山大商人张世平和苏双两人在北方贩马,见的人多了,认为刘备这个人不同寻常,于是赞助了刘备一大笔钱,刘备有了这笔钱,才得以能拉起一支部队来。(演义里是张飞变卖家产,给刘备提供了招兵买马的第一桶金)

中山大商张世平、苏双等赀累千金,贩马周旋于涿郡,见而异之,乃多与之金财。先主由是得用合徒众。

后来刘备又是弃官,又是战败,四处奔波无定。后来在徐州的时候结识了徐州巨富糜竺,在刘备被吕布赶走,妻儿老小落入吕布之手的时候,糜竺干脆把妹妹送给刘备当夫人,给了刘备奴客两千人,金银无数,刘备正是靠这笔钱才得以复起,不然早就一蹶不振了。

建安元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是困匮,赖此复振。然后就是根据地百姓的赋税部分了

刘备因为攻打黄巾有功,先后被封为安喜尉、高唐尉、高唐令。

后来投奔公孙瓒又被封为别部司马,平原相。

这时候刘备兵马不多,一个县的赋税就可以基本满足他了,但是刘备要是想更进一步,就必须要有更大的根据地。

于是后面大家都很熟悉了,刘备在陶谦的帮助下得到了徐州,从此成为有数的军阀之一,有了徐州本地的赋税人才支持,刘备终于获得了争夺天下的资本。

只可惜好景不长,吕布称刘备领兵在外对抗袁术,直接抄了刘备大本营。刘备只能转战海西,这个时候要是没有糜竺的帮助,刘备估计就没有机会了……

再到后来,刘备经历了曹操的崛起,袁绍的败亡。刘备幸亏跑得快,躲到荆州刘表麾下,这时候刘备的军费大部分都是来自于刘表的支持。

等到刘表病逝,刘琮投降,刘备再次开始跑路,这次有了孙权的帮助,在赤壁击败曹操后,刘备和孙权瓜分了荆州,刘备也终于有了稳定的赋税来源。

之后刘备占据益州汉中后,军费兵源就更是全部解决了……

刘备背景薄弱,家境贫寒,白手起家靠什么维持军队开销?

的确,按照史料记载刘备家境真的不咋地,与曹操之流比背景也不可“同日而语”,但是,几乎算得是白手起家的他拉起了自己军队并慢慢发展壮大,终于形成可以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之势,自有其道理!

一,傍上“中山靖王之后”这块金字招牌,是许多人携资(金)来投和大小“财团”出资赞助的重要原因。

汉朝是一个看身份地位、讲背景出身社会,在曹操与刘备煮酒论英雄的时候,袁术、袁绍、刘表以及当时雄踞一方的孙策等都入不了曹操的法眼,算不得当世英雄,而:“今天下英雄,惟使君与操耳!”,可见在当时一个人的出身、地位和家庭背景是多么的重要,如果刘备身后不是有“中山靖王之后”这块金字招牌,他就更入不了曹操的法眼,不再“投鼠忌器”的曹操就会随便找个机会把他给灭了,后面就没有了蜀汉什么事。

二,弘毅宽厚,知人待士,以德服人,百折不挠,是许多人愿意跟着刘备“低薪”打天下的又一重要原因。

从白手起家到称帝之前的大多数时间里,刘备都是以“忠厚仁义”示人,因此,许多人愿意跟随着他打天下,就算“低薪”受苦,甚至暂时没有“薪金”也不愿意离开他,使得刘氏集团能够维持、稳定和一步步发展壮大。

三,刘备在打下荆、益获得稳定的驻扎根据地之前的很多时间,都是投靠他人、过着“寄人篱下”,靠“宿主”供养军队的生活。

在刘备请出诸葛亮获得稳定的居所和军队驻扎地之前,刘备大多数时间都是投靠他人,要么靠“宿主”暂时供养,要么就是借军队打仗立功扬名,慢慢地发展自己的军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