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张居正在死后被万历皇帝清算抄家,归根到底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张居正在执政期间,有一些做法让小皇帝很不满意。再加上张居正的政治盟友,内相司礼监冯保,在张居正死后不久倒台。
万历皇帝在对冯保进行抄家的过程中,狠狠地捞了一笔,这也让万历皇帝对抄张居正家充满了期待。张居正是了不起的政治家,在他的带领下,明朝在统治了150年之后,重新焕发了活力。
张居正能做出这样的成绩,主要靠他的权威性,太后对他无条件支持,司礼监对他无条件支持,小皇帝对他无条件支持。他自己也说自己不是宰相,自己是摄政,他的权威之重整个明朝的文官没有出其右者。
在这样的朝堂环境之下,张居正近乎于处于一言堂的状态这种独裁的环境使得张居正的施政理念得以无障碍的落实,整个国家出现了蒸蒸日上的局面。
但是万历皇帝不是NPC,他也会思考,为什么大臣们对张老师唯唯诺诺?为什么张居正能在朝堂上一呼百应?还不是因为张居正借助皇权威严,利用臣子们对于皇权的敬畏,利用皇帝对他的信任,俨然使他自己和皇权画上了等号,张居正的意志就等同于皇帝的意志。
这种情况让万历小皇帝非常不满,他觉得自己的权利被窃取了,他被架空了,朝臣们只知道张居正,只要搞定张居正,皇帝有没有意见完全无所谓。
这种想法是极为可怕的,但是万历皇帝还是比较能够隐忍的,没有在张居正活着的时候发作,或者说张居正活着的时候,他没有这个实力与能力发作。只有在张居正死后,万历皇帝失去了约束,这种长久以来的怨念,终于让他决定清算张居正。
再有一点就是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对万历管的非常严格中国人的理念里一直就是严师出高徒,张居正就是这样一个严师,他对万历的学习抓得很紧。
记得有一次万历皇帝念错一个字,作为大臣的张居正直接不给皇帝面子,二话不说,立即纠正他的发音。这种不讲究方式方法的教育,会影响孩子的自尊心,往往会使得孩子有很强的逆反心理。这样长期以往,就使得万历在心中积累了很多的对张居正的不满。
还有就是张居正的言行不一张居正出于儒家思想,一直教导皇帝要节俭,要远离女色。可是到头来万历皇帝发现张居正在经济上并不干净,而且他也是一个非常好色的人,张居正的形象人设在万历心中崩塌。万历皇帝想一想他对自己的种种教育,就觉得特别可笑,最后的一点怜悯也没有了。
还有一点就是万历皇帝做为天子,却极其的贪财。张居正的好搭档,冯保在张居正死后被扳倒,万历皇帝对他进行了抄家,结果从他家中抄出了大量的钱财。
这就让万历这个财迷对于抄家产生的浓厚的兴趣,他很期待从张居正家中能够抄出多少钱,所以在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他决定对自己的恩师张居正进行抄家清算。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嘉庆帝继位后,抄了大贪官和珅的家。明神宗亲政后,抄了死去的首辅大臣兼恩师张居正的家。
张居正不是贪官,为什么也被抄家了呢?
我是三少,为你答疑解惑。
少年的张居正,天质聪慧梁启超先生说,张居正是明代唯一的大政治家。
这位天才的大政治家,公元1525年出生在人杰地灵的湖北江陵县,一位秀才的家里。
江陵县,就是现在的荆州市。他的乳名叫“白圭”,是他的曾祖父给起的名字,寓意着将来他能够光宗耀祖。
在他的少年时期,有两个人对小白圭的影响非常大。
一个是荆州知府李士翱。
小白圭自幼聪颖过人,1536年,12岁的白圭参加童试,得到了荆州知府李士翱的垂青。知府大人替他改名为“居正”,并嘱咐要从小立大志,长大后尽忠报国。
小小的巨正当然不太明白尽忠和报国的真正含义,但他知道,把书念好才可以按照李大人说的话去做。
一年后,张巨正参加乡试,遇到了自己人生第二位特别的老师,他就是湖广巡抚顾璘。
本来,张居正这次考的不错,是可以上榜的。但是,顾璘想在他年少气盛的时候,给他增加困难,多加磨砺。所以,顾璘刻意在那年的举人榜上,刷下了张居正的名字。
三年后,张居正顺利通过了乡试,这位从小闻名荆州府的小神童,成为了一名少年举人。那年,顾璘对他说:
“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
这一次大人的话,张居正有了更深的感悟。不要只做个少年成名的举人,成了他前进的动力!他没有在神童和举人的光环下怠慢,而是以一头扎了进去。
1547年,23岁的张居正中二甲第九名进士,授庶吉士,入翰林院学习,开始一步一步走上了政治舞台。
明朝初期,为了加强君主的专制,特别设立了内阁。这个内阁就相当于皇帝的秘书厅,首席内阁学士,就称为首辅。
当时的朝廷,为了这个内阁的权力,一些人明争暗夺,搞得乌烟瘴气。
1549年,冷眼旁观的张居正写一篇《论时政疏》,阐述自己的政治主张。可是,当时的皇帝明世宗却把这位才子写的文章,束之高阁,根本就没有当会事。
第二年,郁闷的张居正以病假为由,回到了故乡。
在故乡的山水中游览,他忘却了朝廷的纷扰,也忘却了自己的不快乐。三年的游山玩水,这个看是在游玩的青年,一边游玩,一边却陷入沉思。
田赋不均,贫民失业,民苦于兼并!
他的耳边,又想起了顾璘说的话 “不要只做个少年举人”!
1557年,张居正回到了翰林院。
10年后,张居正进入内阁,参与朝政。
入阁后的张居正,在真正的执政的时候,做了很多利于国家的好事。
巩固国防,整顿史治,改善财政,实行税赋改革等等。这些举措虽然不尽完美,却减轻了百姓的负担,增加了国家的财政收入,积极地推动历史向前发展。
所以,在中国历史中,张居正是被歌颂的。
1582年6月20日,为国事日夜操劳的张居正病逝。
4天后,明神宗下令抄家,削尽其宫秩,迫夺生前所赐玺书、四代诰命,以罪状示天下。张家被抄,家人有的死,有的被流放,结局甚是凄惨。
改革,动了很多人的奶酪。历史上,谁谁谁被抄家,无外乎就是得罪了人,无论是真有罪,还是假有罪。
那张居正得罪谁了呢?
当然是得罪了不该得罪的人!
你看,张居正本来是靠学问一路升上仕途的,他的骨子里难免会有些书生气。在他大刀阔斧地改革的时候,对于阻拦新政者,一直是严肃处理。
政绩是有了,政敌却不少,更为重要的是动了很多人的奶酪。
尤其是在他去世的时候,有些改革正在进行,改革不彻底,很多不完善。人亡政息,张居正的新政,是他们重点攻击的对象。他生前得罪了大量的朝臣,死后墙倒,众人推!
众人的力量,是无穷的!
万历六年,张居正用了大约2年的时间,对全国的土地进行清丈。
简单地说,就是把土地拥有者的土地,整个重新丈量,重新登记,杜绝漏报少报。这个改革无疑会给国家的财政收入,带来积极的意义。
毋庸置疑,张居正的这个改革,给自己找了天大的麻烦!
我们想想,土地在谁手中?谁会有土地?
当然是地主官僚,皇亲国戚!那些老百姓又不会有什么土地!
张居正此举无疑是挖了这些人的肉肉!
我相信,被清算土地的人没有一个不恨张居正的!土地越多的人,越是恨他。所以,张巨正一死,朝臣便开始了群起报复,上折弹劾。
那些恨他的人,你一句我一句,有冤的喊冤,有仇的报仇。加上一些吃瓜的群众,在一旁看热闹,或者是起哄。
张居正,一个已经死去的人,怎么斗得赢呢?
最大的吃瓜人在这些吃瓜群众里面,有一个特殊的人,他就是明神宗朱翊钧。
张居正除了是首辅大臣,还有另一个身份,他还是皇帝的老师。
张居正作为小皇帝的老师,十分严厉。
有一次小皇帝念错一个字,老师立即纠正他的发音,本来这是很正常的一种教学方式。但是,渐渐长大的小皇帝,却认为这个大臣不给自己面子,伤了他皇帝的自尊。
后来,无聊的小皇帝又爱上了喝酒,喜欢上这种飘飘欲仙的感觉。老师多次劝他,你越是不让我喝,逆反心理的皇帝偏要喝。
结果,有一次喝得不知东南西北的时候,皇帝命人把太监冯保的养子再次痛打了一顿,冯保告诉了皇太后,皇太后告诉了老师张居正。
老师很生气,杨言要学习东汉的霍光,废掉这没有志气的皇帝。
当然,这只是老师虚张声势,小皇帝明神宗却被吓的要死,赶紧哭着磕头认罪。
从此,在小皇帝的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在日渐成熟的皇帝心里,渐渐滋生出仇恨的种子。
慢慢地,这位严师,随着改革的政绩越大,他的威信越高,权力越来越大,几乎到了摄政的地步。
这个时候,已经长大却还没有亲政的皇帝,心里更没有底了!他感觉自己被架空了!
朝臣们只知道张居正,皇帝的意见,可有可无。日积月累,这种情况让万历小皇帝非常的不满,他对老师的感情,也就发生了质的变化。
张居正死后,明神宗为之辍朝,并赐谥号“文忠”,赠“上柱国”。他的葬礼办的很是奢华,在另一个世界里的张居正,仍然享受在世间的一切富贵。
然而,几乎就在下葬的同时,朝廷掀起了一鼓弹劾张居正的暴风!
翻开成堆的奏折,皇帝发现了许多指控张居正的文件:贪污受贿,沉溺女色,打击同党等等。
年轻的皇帝根本没有仔细想想,这些事情的真实性!
他突然感到极端的失望,他没想到对自己要求严厉的老师,却是个言行不一,虚伪的人。老师的形象在万历皇帝心中崩塌,再想一想他对自己的种种教育,就觉得特别可笑。
那么多年,他心里对老师的累积的不满,就这样被点燃,倾刻爆发!
于是,下令抄了张居正的家。
据说,还真的抄出了很多银子。
三少说:
生前风光无限的张居正,绝对不会想到,自己一手扶持的皇帝,居然在自己死后无情地抄了他的家。
世事的无常啊!
就其原因,张巨正犯了个大错误。
在皇帝面前,他永远的皇帝的大臣。
作为老师,张居正的身份,首先是大臣,其次才是老师。
作为大臣,张居正的身份,首先是大臣,其次还是大臣。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张居正是个治国能臣,万历皇帝非常依赖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才有机会独揽朝政,但是时间久了这就会造成万历皇帝的失位,所以万历皇帝还是有些忌惮张居正的,甚至有些厌恶张居正。所以张居正死后被清算,这和过节是没什么关系的,这就是朝臣之间的政治斗争,万历皇帝重塑皇权的过程。
张居正画像
张居正在公元1567年进入了内阁,很快又被升为了礼部尚书,武英殿大学士,嘉靖皇帝驾崩之后,万历皇帝登基,这时万历皇帝才10岁,而内阁中高拱又被冯宝给踢出局,张居正成为了内阁首辅,张居正可以说是看着万历皇帝长大的,从某方面来说他也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张居正教育万历皇帝是非常严格的,这种强势的一面招人反感很正常。
在这之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张居正和冯宝处于合作的关系,万历皇帝对张居正是觉得受到压制的感受,而对冯宝则是非常的厌恶,加上有李太后在其中平衡,各方也算是相安无事的过了十年,公元1582年,张居正死了,内阁首辅的位置空了出来,权力真空让各方势力开始蠢蠢欲动。
冯宝
首先是万历皇帝,张居正死了,这年万历皇帝也二十了,正是充满雄心壮志的一个年纪,张居正对朝政的影响十分的深远,所以万历皇帝也绝对不会允许在自己的统治之下,还残留着张居正的影响,所以对万历皇帝而言,急需清算张居正,以此来消除,淡化张居正的影响力。
在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老师的时候,他对万历皇帝是非常严格的,当他行为不端做错事的时候,张居正一定会严厉的指出万历皇帝的过错让他改正,久而久之万历皇帝在心中就有些怕张居正,他在朝臣面前,对张居正也十分的恭敬,在万历皇帝可以独自决策朝政的时候,回想往事也难免觉得没面子。
万历皇帝
张居正是一个治国能臣,他掌管内阁,明朝国防建设得到巩固,推行一条鞭法,让明朝的财政状况得到改善,张居正为了万历皇帝的大明,用呕心沥血来形容也不为过,万历皇帝也很放心他,但是张居正大权在握的十年,必然也就造成了万历皇帝的失位。
张居正在首辅的位置上树敌很多,所以张居正一死他们马上就和万历皇帝站到了统一战线上,最先倒霉的是张居正推荐的潘晟,潘晟是个聪明人,他发觉情况不对劲马上就辞职了,张四维出任内阁首辅,没过多久张四维父亲去世,申时行被推举为内阁首辅,而冯宝在张居正死了之后,急需寻找新的盟友,在他的推举下余有丁进入了内阁。
张四维
冯宝的权势也日渐鼎盛,万历皇帝从小就和他结仇了,所以在万历皇帝的示意下,张四维和申时行指使手下官员弹劾冯宝,冯宝倒台了,在他家搜出了无数的金银珠宝,冯宝和张居正是属于合作关系,万历皇帝自然也是清楚的,接着各地的官员就开始上奏弹劾张居正,要求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
这一次,万历皇帝也成了被人利用的工具,张居正被抄家,官职爵位全被全被削除,一切恩赏都被收回,本来到这里万历皇帝已经逐渐消除了张居正的影响,但是朝中清算张居正的风波并没有因此而停止,很多被张居正提拔的官员都遭到了弹劾,张居正案逐渐变成了一场政治斗争,很多官僚受到了莫名期末的牵连,这个时候万历皇帝才开始重新审视张居正案,但是清算张居正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已经难以消除了。
张居正画像
我是玄坤,一个热爱并不断学习历史文化的求学者,每天一点分享,期待着朋友们的关注留言,能多和大家交流学习,感谢各位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张居正是明后期著名的政治家,改革派代表人物,在任万历年间首辅的时间里,对明朝存在的各种弊病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创立的"一条鞭法"巩固了明朝的统治,使明朝中后期国家实力有了较大的提升,被誉为中国古代"十大名相"之一。
张居正生前的功绩给明朝焕发出了强大的活力,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他鞠躬尽瘁,极力辅佐皇帝处理政事,被授予了太师、太傅等高位。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位高权重的人,死后却遭到清算被抄家,到底是为什么呢?
一、管束太过,积怨太深张居正作为托孤大臣,在朝堂有着极大的威信,他辅佐万历皇帝治理朝堂时,皇帝尚且年幼,为了稳定朝局,神宗母子对其言听计从,凡事都要经过他的首肯同意,这在年幼的万历皇帝心里埋下了阴暗的种子。万历皇帝从小就尊敬张居正一个老师,但是张居正没想到的是他的过于插手朝堂,事无巨细反倒让万历皇帝心里开始厌恶并且憎恨。
张居正作为万历皇帝的老师,从小就对万历皇帝极为严格,如果哪次没有按时完成功课,轻则责备,重则打骂,这在年幼的万历皇帝心里形成了一道挥之不去的阴影,万历皇帝一直活在这阴影之中,清算只是时间问题。
二、破除阴影,极端报复如果说张居正作为老师管教学生是理所当然,那么管教的方法则让万历皇帝极端愤怒,万历皇帝作为一国之君,张居正时时在他耳边说要厉行节俭,万历皇帝也听了他的话做到了厉行节俭,在朝堂上无法赏赐物品给大臣们,自己很没面子。
但是千不该万不该张居正自己生活却非常奢侈,据历史记载,张居正父亲过世的时候,回乡葬父的仪式非常奢侈,乘坐的大轿都有32顶,非常壮观,宛如一个宫殿在地面移动。
三、万历贪财,手段剧烈万历皇帝性子贪财,他本就厌恶冯保太监和张居正已久,当宫里为其弟无操办婚礼的钱财时,他帅先想到了查抄太监冯保,于是采取了雷霆手段抄了冯保的家,抄出了钱财无数,于是更坚定了对张居正抄家的决心,终于在朝堂上决定对张居正进行抄家时,竟然无一人反对,张居正是悲哀的。
结论张居正变法让明朝焕发出强大的勃勃生机,在朝堂上辅佐万历皇帝鞠躬尽瘁,但也葬送了一家及子孙后代的命运,他本意虽好,奈何方式方法出了问题,太过自信,结局是悲惨的。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张居正去世以后,朝中大臣纷纷上书,指责张居正的各种错误。于是万历皇帝上书对张居正进行严查。夺去了万历皇帝曾经赐给张居正的各种玺书、四代诰命,甚至还一度准备对张居正进行开棺鞭尸。
虽然最终没有开棺鞭尸,但是查抄了张居正的所有家产,把张居正的所有亲属加以流放。有的饿死,有的病死,遭遇都极其悲惨。对张居正所提拔起来的那些官员,都纷纷给予夺官、降职、处死等各种处罚。
(张居正)
那么,万历皇帝究竟为什么要这样对待张居正呢?
显然,这是由于万历和张居正有非常多的矛盾,他们之间有不少过节。那么,他们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过节呢?
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之间的过节,确实非常多。由于万历皇帝只是一个小皇帝,实际上也就是一个小孩儿。一个小孩子,显然什么事儿都不会做。所有的事情,都只能是张居正来做。这样一来,万历皇帝必然和张居正之间,要产生权力之争的矛盾。
也就是说,这个小皇帝他自己想做主,自己想表态。但是张居正又不肯同意他的那些表态。因为他的那些说法,都是不成熟的。可能只要别人在他面前撺掇一句,他就会表一个态。尤其是进入青春期以后,他会更加逆反,这是所有孩子的共同特征。如果这个孩子是皇帝,他的逆反会更加强,更加不会听张居正的话。
所以说,在万历皇帝成长过程中,他和张居正之间发生的矛盾,肯定是不少的。
除了这一点以外,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也加速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之间的矛盾。为什么说他加速了万历皇帝和张居正之间的矛盾呢?因为万历皇帝这个人有些贪玩好耍,不好学习。这一点,也符合所有小皇帝的性格。如果这个孩子只是一个皇子,甚至太子还没有确定。那么这些皇子肯定会积极向上,认真学习,努力奋斗。目的就是要用自己优异的表现,来征服皇帝,让皇帝立他为太子。
(万历皇帝)
但假如这个孩子已经是小皇帝了。她已经获知,她具有无边的权力。那样一来,他肯定就觉得自己不用再争夺了。不用再争夺了,他也就不想积极进步了。所以就更容易贪玩好耍。
同时,小皇帝身边的那一大帮人,他们为了自己的前途,也会积极迎合小皇帝,讨好小皇帝。小皇帝想玩了,他们就会积极地配合他去玩。总之,小皇帝是很不容易把精力放在学习上的。
万历皇帝恰恰是这样一个贪玩好耍的皇帝。万历皇帝的母亲李太后,当年完全管不住他。管不到他,就用张居正来吓唬他。说,你要不好好学习,我就把张居正喊来,让张居正收拾你!而实际上,他也是这样做的,好多次都把张居正喊来,让张居劝说万历皇帝。
张居正只是一个大臣,他所谓收拾,其实也就是跪在地上,反复不断地求情,喋喋不休地说。用古代那些成功的皇帝,来激励万历皇帝。
张居正这样喋喋不休的说,肯定让幼小的万历皇帝非常讨厌张居正。
这样一来,张居正和万历皇帝的矛盾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在万历皇帝已经成年,准备亲政的时候,张居正却在这个时候去世了。张居正既然已经去世,他其实也就不存在和万历皇帝之间的权力之争了。就算之前他非常愤恨张居正,但是张居正已经去世,这种憎恨应该就消失了。而且,如果这时候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的话,则显得他作为一个当皇帝的人,非常小气。总之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似乎是没有必要的。
但说没有必要,可万历皇帝却清算了张居正。我认为,万历皇帝这样做,必然有他不得不这样做的理由。
(李太后)
那么张居正在已经去世的情况下,万历皇帝还要清算他,目的何在呢?
要理解万历皇帝的这种行为,我们得回过头去看看,历史上有一个人和他的情况是非常相似的。这个人就是汉宣帝,汉宣帝在当时的权臣霍光去世以后,他杀掉了霍光的一家人。他为什么会杀掉霍光一家人呢?原因就在于,霍光的一家人当时已经把持朝政,把整个朝廷都控制起来了。同时,由于汉宣帝对他们把持朝政这件事表示不满,因此他们蠢蠢欲动,想要对汉宣帝不利。而汉宣帝也借这个机会,把他们一网打尽。
万历皇帝和汉宣帝所面临的情况是差不多的。虽然张居正的子孙后代、张居正提拔的那些官员,形成了一个比较庞大的势力。虽然张居正的确已经去世了,但实际上由于这些人的存在,万历皇帝不会活得很痛快。
万历皇帝当然不愿意生活在张居正的阴影里,他当然想要自己做主。但如果是一个一个地打击,显然是不太容易的。如果先打击张居正,把张居正的影响消弭到最小,再收拾张居正的家人及追随者们,显然就容易得多了。
显然,万历皇帝的做法,依然是权力之争。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等)
张居正为什么死后会被抄家?他跟皇帝有哪些过节?
张居正死后被抄家其实也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张居正活着时是万历朝的首辅大臣,可以说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当时的小皇帝朱翊钧对张居正也是毕恭毕敬。明政府的实权实际上是掌握在张居正的手中。即便这样有权势也免不了死后被抄家挫骨扬灰的厄运!大家试想一下历史上的权臣有哪几个是善始善终的,他们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好下场。万物有其因必有其果,张居正被抄家我觉得主要来自于以下几个原因:
一、权势过大引起皇帝不满。在万历一朝张居正可以说是只手遮天,毫不夸张地说当时世人只知道有张居正而不知有万历皇帝。万历皇帝十岁登基,因为年幼基本上没有什么处理政事的能力,所以一切权力都集中到张居正手中,而且张居正的党羽,遍布朝廷。随着万历皇帝的渐渐长大,对权力的欲望逐渐增强,使得他对张居正的专权擅政愈加不满。但是迫于自己的年幼,万历皇帝只能百般忍耐。万历十年张居正死后,其影响力依然很大,万历皇帝仍然给了张居正很高的殊荣!但随着张居正影响力的逐渐削弱,万历皇帝的逐渐成熟,矛盾最终爆发出来,万历皇帝决定新出旧恨一块算,抄了张居正的家而且将张居正挫骨扬灰。
二、万历皇帝想从张居正手上捞点油水。万历皇帝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皇帝,它最大的特点就是爱财。据说万历皇帝曾在院子里挖一个大坑,将自己所藏的银子都放在这个大坑里,一天三次定时查看清点银两!万历皇帝的爱财由此可见一斑!朱翊钧可能认为张局正当了这么多年的宰相,肯定捞了不少的钱。因此他希望通过抄张居正的家来弄点油水。但事实上万历皇帝并未能如愿,在张居正家中抄出的银两其实并不多。
三、以张居正为靶子,树立皇帝权威!万历皇帝对张居正的专权擅政早有不满,但是在张居正未死之前,凭借张居正的影响力万历皇帝无论多厉害,也是绊不到他的!张居正的死对万历皇帝来说是一个绝大的好事,通过抄张居正的家,一方面可以肃清张居正残余势力的影响,另一方面呢则可以树立万历皇帝的权威,增强自己的皇权。对皇帝来说是一个一箭双雕的大好事。自从肃清了张居正势力之后明朝中后期再也没有哪个权臣能够独揽朝政!
自从肃清了张居正势力之后,万历皇帝日以骄奢淫逸,整天躲在深宫只醉金迷,不再过问政事,而且数十年不上朝,对国家大事不闻不问。因此史学界曾流传一句话“明朝实则亡于万历”,所以说失去张一正对明朝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明朝也由此失去了擎天白玉柱架海紫金梁。在他死后的半个多世纪,明朝也草草的退出了历史的舞台!
如果张居正活着,万历皇帝敢抄他的家吗?欢迎大家积极评论留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