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楚汉相争四年,秦王朝一共十五年,加起了二十年不到,华夏已从战国乱世翻天覆地地变成了大一统汉王朝。

刘邦大半生是属于战国人,刘邦的儿子们可大多是秦王朝出生,在汉承秦制后,大史官司马迁还要等到汉武帝后才出版历史大全书"史记",对初汉百姓而言,战国已是遥远的事了。

初汉一穷二白,官僚连马都坐不起,好多人都是坐牛车上朝的。对百姓而言,读书是件奢侈的事

因此,初汉是实行道家的"无为而治",免除租税,鼓励百姓多农耕,去发家致富。等到"文景之治",国力开始强盛。一直到汉武帝,国家日益强大,就日益重视教育问题,实行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而大史官开始了总结历史,司马迁应运而生了,一部"史记"就成为百姓了解和回顾的华夏史。

因此,汉初"无为而治",造成了百姓"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图汉家乐"。不问春秋战国,只为大汉王朝。后来,汉文字、汉语、汉服、汉人、汉赋等形成了牢固的汉文化,传承下来。秦始皇陵下有知,难免不长叹一声:"老秦家扫六合大一统尽做了汉朝嫁衣裳。"

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说的对,战国与西汉中间隔了个秦朝,本来就不搭界。刘邦出生在战国时期,见证了秦朝的建立与灭亡,最后自己却开创了一个伟大的汉帝国,很难想象这些历史事件仅仅才用20年的时间。

公元前221年,嬴政建立一个大一统中央集权郡县制国家,抛弃运行800年根深蒂固的封邦建国贵族制,开创了一个史无前例的时代,这个怎么也谈不上跟战国制度有联系,所以没有搭界一说。公元前206年项羽灭掉存在15年的大秦,恢复从前的封邦建国贵族制度,开创西楚霸业,这本质上和战国搭界了,但此举无疑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仅仅4年的时间就灰飞烟灭。公元前202年,刘邦又重新建立了一个中央集权大一统的国家,汉承秦制,又与战国那套制度不搭界。

最后说一千道一万汉帝国与战国怎么都不搭界,题主请不要怀疑你的想法,这本来就是正确的。

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刘邦出生的战国末期,距离秦国统一天下已经没有多久了,而秦国统一天下之后,就废除了原本山东六国的旧制度,推行郡县制,再加上秦始皇统一度量衡,车同轨,书同文等等措施,六国的印记被迅速的抹去 ,以至于到了后来,流传下来能够研究战国的书籍也并不多。

秦朝末年 天下大乱,虽说六国贵族复辟,但是连年战争,他们根本没有来得及恢复原本六国的制度,刘邦建立汉朝的时候,天下已经被打烂了,为了恢复元气,便执行“休养生息”的政策,而汉朝的一套体系是承自秦朝的,秦朝与六国本就有很大的不同,所以西汉与战国末期隔的时间虽短,但是之间的战争,统一后的改变,让六国的影响早已消失的无影无踪了。

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造成这种错觉有两个原因:其一,秦王朝存在的时间实在是太短了,仅仅延续了15年,可以忽略不计;其二,秦始皇统一六国,创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君主专制的大一统国家,他的历史地位独一无二,想忽略都难。这种矛盾给我们心理造就了一个错觉,认为秦朝统治了很久。

秦国——秦朝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灭六国后,开始称帝。别看秦朝只有短短15年的历史,秦朝的前身秦国可是周朝的一个附庸国,祖先秦非子养马有两把刷子,于是周天子赐了一块封地给他,是秦国的第一任国君。公元前770年,秦襄公派兵护送周平王东迁,被封为诸侯,秦国就完成了一个从附庸国到诸侯国的华丽转变,从此便开始了与周朝各诸侯国逐鹿天下。

周朝的东周时期,即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后到秦始皇灭东周、统一六国这一时期,又分为两个比较特色鲜明的时期:春秋和战国。临界点是三家灭晋。

公元前453年,晋国的韩氏、赵氏、魏氏把握军政大权,晋国名存实亡,公元前403年周天子分封三家为诸侯,春秋五霸之的大家长晋国灭亡,战国七雄格局正式形成。春秋五霸到战国七雄,秦国一直名列前茅,这离不开秦国各代君主的努力。

秦文公十六年,文公讨伐西戎大胜,不断扩大领地。秦文公之后,又经数代国君的努力,在讨伐西戎之战中节节胜利,歧丰之地皆纳其下,又先后灭荡社戎,击败邽、冀两戎部,征彭戏戎,兵临华山,收复杜、郑之地,灭小虢,版图一直推进至关中东端。公元前677年秦迁都城至雍。至此,秦人经东周初年近百年的艰辛创业,已占有关中平原大部分领土,实现崛起,成为西方新兴强国。

秦穆公时代秦国参与中原争霸,与晋国联姻,史称“秦晋之好”,后又准备扩张中原,公元前627年的崤之战中秦军全军覆没,扩张中原以失败告终。之后,秦穆公改变策略,将目标放在西戎。秦穆公时期任用贤能之士,称霸西戎,为日后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石。

秦简公时期政治、经济上有一定改革,他允许官吏、百姓带剑,打破了只有贵族才能带剑的特权;实行按土地亩数征收租税的政策,则是承认了“私田”的合法性,表明秦国开始向封建制度转化。

秦孝公时期,重用商鞅实行变法,奖励耕战,并迁都咸阳,建立县制行政,开阡陌,在加强中央集权的同时,不断增进农业生产。对外,秦与楚和亲,与韩订约,联齐、赵攻魏国都城安邑,拓地至洛水以东,自此国力日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经过了秦国数代国君的艰苦奋斗,到了秦始皇这一代,不断改革完善君主制度,强化中央集权。地方上废除分封制,代以郡县制,同时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对外北击匈奴,南征百越,修筑万里长城,修筑灵渠,沟通水系。把中国推向大一统时代,为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开创新局面。

秦始皇去世后,秦二世即位。公元前209年,陈胜、吴广揭竿而起,天下响应,刘邦、项羽起兵江淮共抗秦。前207年,秦亡。楚汉之争,项羽兵败乌江自刎,刘邦一统天下创建大汉王朝。

结语:秦王朝上承战国,下启西汉,时间虽然短暂,但历史悠久,这一时期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这是一种错觉之所以会给人这样的感觉,都是因为刘邦从出身到称帝建立西汉,经历的重大事情真的是太多了。

一、战国末年,秦始皇灭六国

秦国自长平一战以后,打击了自己最后一个强敌,赵国。从此以后,秦国的统一就只剩下了时间问题。虽然随后的邯郸之战中,秦国惨败,但是这依旧只能减缓秦国统一的步伐,而不是阻止。

到了秦始皇这一代,统一不是什么难事。

秦始皇在39岁这一年统一了天下,建立了秦朝,但是秦朝却仅仅经历了十五年,就灭亡了。

二、楚汉战争

秦朝统一的慢,灭亡的却很快。天下再次陷入了乱世。本以为,秦朝只是短暂的统一,随后又是长年的混战。谁曾想,楚汉战争,结束的比所有人想象的都快。

公元前204年,汉元年,楚汉战争打响,到公元前202年,垓下之战,项羽败亡,仅仅才过了3年。

但是在这3年里,却发生了数不清的大事。

刘邦和秦始皇是同年代的人,中间事情多才给了一种西汉和战国完全不搭边的错觉

秦始皇出身时间是公元前259年,刘邦则是公元前256年,基本上算是同一时代的人。;两人唯一的区别就是刘邦更长寿一点罢了。

之所以给人的感觉,西汉和战国相差甚远,皆是因为这中间发生了太多的事情。但是这些事情本质上,结束的都十分迅速。比如楚汉战争,才3年就结束了。

刘邦出生战国末期,为什么感觉战国与西汉时代完全不搭界?

可能是中间夹着秦朝,然后对西汉的历史更多是汉武帝时的辉煌被宣传过多导致的了这种错觉。

刘邦出生在公元前256年,也就是战国时期秦昭襄王五十一年,那时候秦始皇才三岁。秦昭襄王是秦始皇的曾祖父。秦始皇39岁统一六国登基为皇帝时,刘邦才36岁岁在秦朝做过十里亭长。

刘邦以亭长身份押送劳役去骊山,途径芒砀山,但是劳役半路逃跑很多。刘邦想着到了骊山也会被问罪,其次路上也会逃光,于是把劳役都放了。有些劳役愿意追随刘邦,于是就在芒砀山落草,等到大泽乡起义时,刘邦跟着起义,开启了建立大汉的步伐。

大泽乡位于安徽宿州,而且芒砀山也位于安徽宿州砀山县。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