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楚国在春秋战国时期,一直是一个超级大国的存在,楚国到底有多强大呢?我们可以从朝秦暮楚这个成语中体会一二。这个成语意思是说一些国家反复无常,一会儿投靠秦国,一会儿投靠楚国。从这里我们就看出楚国的强大,没有强大的实力,哪个国家愿意投靠你?

在春秋时期,齐楚争锋,晋楚争霸,贯穿了整个时期,到了战国时期,楚国仍然在不断的扩张。春秋时重要的诸侯国鲁国,没有被身边的齐国灭亡,反而被远在南方的楚国消灭,楚国的势力扩张到了山东。就连秦始皇在灭六国的过程中,仅有的一次碰钉子,也是拜楚国所赐,所以说楚国是当时的一等强国。

但是楚国强归强,在整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名将却很少,顶级名将只有吴起一人,一流名将只有项燕一人。

吴起是楚国的第一名将,主持了楚国的变法,由此看来,这还是个文武全才的复合型人才。吴起经历过魏国的变法,他结合魏国的经验教训,再加上自己对于变法的理解,以及楚国的国情,制定了一系列符合楚国现状的法令。

在此期间,楚国一改以往的暮气沉沉,焕发出强大的活力,他大幅削减了贵族集团的利益,在一定程度上打开了寒门人士的上升空间。在这个阶段,楚国由一个贫穷挨打的大国,变成一个极为强大的南方霸主。

在吴起主政期间,吴起撤冗官,废远族,用这些节省下来的钱楚国拉起了一支强大的武装力量。这支部队在吴起的率领下打败了南方的百越民族,巩固了大楚国的后方,向北吞并的陈蔡两国,将触手伸到了中原。

面对咄咄逼人的三晋集团,楚国丝毫不落下风,而面对强秦,楚国更是摆出了一副主动进攻的姿态,一时间,中原几大强国都害怕楚国,患上了恐楚症。

就在楚国的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支持吴起变法的楚王去世了。由于吴起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导致失去了楚王庇护的吴起,被复辟势力所杀,使得楚国的变法半途而废,楚国也就失去了唯一一次变法图强的机会。

第二个是项燕,项燕是楚国末期的名将。公元前225年,秦国展开对楚国的灭国级战争,秦王派李信率领20万大军,试图终结楚国。结果这些秦军被楚军反杀,项燕率领楚国军队连续攻破秦军两个营地,斩杀七名都尉,李信只得率领秦军落荒而逃。

最后秦始皇不得不派出王翦以举国之兵,讨伐楚国,在秦国60万大军,以及超一流名将王翦面前,项燕终于不敌,楚国灭亡。

这一战输在了国力的差距,楚国的各个贵族的士兵如果也能像公族军队那么强大,完全可以和秦国一战。只可惜历史没有假设,不过项燕,也不用气馁,他的孙子最终灭亡了秦国。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八百年楚国不出名将!

1.李信带秦甲二十万,准备让楚国灭亡。楚国诈败,秦军轻敌,想复制白起的功绩。楚军精锐袭李信,大破秦军,斩杀秦军都尉七名!秦军大败。楚军的将领是谁?项燕!但王翦带领六十五秦军再次征楚,项燕战死!项燕算是地道楚国名将!2.吴起不是楚国名将!吴起在楚国打过什么战役?吴起从魏国来,带来了变法,变法需要的是时间,和平的时间,吴起好战,也没空去打仗!何况楚国没有把兵权交给外姓的习惯!屈、景、昭三大姓氏全部是王室分支,说白了都是熊氏一族!吴起变法没有完成,楚王死了,楚国王室团结一致,杀了吴起!吴起在楚国只是个政治家!3.中原的历史写满了楚国的失败史。

春秋战国时期,天子治下的诸侯,称楚为蛮夷。熊渠曰:“我蛮夷也,不与中国之号谥。”这不连人家自己都说自己是蛮夷,春秋五霸,人家还称什么“公”的时候,楚国就封自己为王了!

封王不可怕,就怕没文化!中原掌握着历史的话语权,所有打开历史,看到的是楚国称霸了,但称霸的过程我们看不到全貌,尤其是战争!

城濮之战,晋国大败楚国!吴楚争霸,伍子胥和孙武,五战五胜!直接攻下楚国都城!白起也来楚国锦上添花,再下郢都!丹阳大战楚国正规军被斩杀八万!垂沙之战,群殴楚国!这些有名的战役似乎都是楚国打败,名将都被打你的人抢走了!楚国哪来的名将?

4.邵阳、景舍、景阳、春申君、昭奚这些人算不算名将?

昭阳攻魏,破襄陵,得八邑。移兵攻齐,齐王大惧!这样的人才不算名将?

景舍带兵攻击蔡国,“厄以淮水填以巫山”,司马迁高词!是不是水淹蔡国部队,把蔡国残余赶进了大山,我不敢乱讲,咱也不敢问!灭蔡!这两个字还是好理解的!魏国攻陷邯郸,围魏救赵的不仅仅是齐国,景舍领兵横行淮间魏地,在魏国屁股上插刀,这样的将领算不算名将?

春申君相楚八年,北进中原灭鲁,设兰陵。楚国疆域恢复强盛时的辽阔。赵国邯郸被围,春申君领兵北上,“蛮夷”饮马黄河,解邯郸之危!这算不算名将?

历史只是一笔带过,如果把名将的高度拔高,能和白起、吴起、李牧这样的人并列称为名将的楚人,只有后来的项羽!但那时八百年之后的事了!

但要是说国之名将,楚国的名将一点也不少!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说到楚国,您会想到什么?

不少人会不假思索的说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是,毕竟秦帝国的崩塌,楚国的功绩位列榜首。

但这并不是楚国唯一可圈可点的“成绩”。

因为无论是春秋五霸,还是战国七雄,楚国都是榜上有名,而就战国七雄而言,楚国无疑是最有底蕴的,当天下诸侯都是公爵侯爵的时候,楚国已经成为了雄霸长江以南的王。

楚庄王称霸之后的问鼎中原,至今依然活跃在我们的历史书中。

那么问题就来了,如此不可一世的楚国,为何却少有名将,作为战乱频繁的战国来说,没有名将的楚国,又缘何会如此有威名呢?

其实楚国还是出了不少名将的,只是和那些顶级名将比,稍微逊色了点,但这亦不能说楚国缺将,飞鱼就来说说楚国的那些名将。

第一位:吴起。

当飞鱼说出这个名字的时候,不少人一定会说,吴起不是魏国的嘛,怎么变成了楚国的名将,其实吴起作为地地道道的卫国人,如果按照“国籍”来看,那他只是卫国的名将。

但是他的一生,却没有为卫国效力,所以可以说吴起是春秋战国时期第一位职业官僚,既然如此,那么他效忠过哪些国家,自然就能算哪国的名将。

当然他也效忠楚国,并且他也在楚国最终死亡,吴起在楚国时期,不仅打败了不可一世的魏国,还奠定了楚国强大的基础,说他是楚国名将,其实名副其实。

第二位:景阳。

楚国本土除了王室的熊氏外,还有屈,景,昭,子,项等大家族,景阳就是景氏家族的一员大将,他曾经还效仿过孙膑的“围魏救赵”,虽然没有取得傲人的成绩,但是亦帮助了楚国的对外扩张。

此外,他还用计策促使齐国和魏国互相猜疑,从而导致齐国和魏国的联盟解体,为楚国北上创造了一个比较有利地外部环境。

第三位:昭阳。

昭阳为楚国令尹、上柱国,他带兵攻打赵国,使得兴化一带并入楚国,楚国能够占据越国的疆域,昭阳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此外,在楚国和赵国的长平之战时,昭阳带领的楚国大军,也使得秦国军队有所顾忌,直到用计稳住了昭阳,秦国的长平之战才能打得那么顺溜。

第四位:项燕。

这个名字,想必大家都听说过,如果没有听过,不要紧,那么他的儿子,您一定听说过,他就是楚霸王项羽。

秦国第一次派李信和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打算攻灭楚国的时候,项燕就崛起了,不仅挫败了李信,还使得秦国尝到了自从开始打灭国之战后的第一次大败,可以说项燕是名副其实的名将。

如此看来,其实楚国并不缺名将,只是相比较长江以北的那些将军而言,他们并不是很出名罢了,毕竟当时长江以北是中原的核心地带,战乱不断,当然会塑造出一个又一个名将。

对此,您怎么看?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楚国一个能够维持八百年的超级大国,竟然让人说没有名将?那也不知道这个榜单是以什么依据界定名将标准的?楚国从春秋战国走到最后为秦所灭,秦朝也仅仅比楚国多维持十六年嘛,上榜名将却有好几个,真是怪哉。

一,如果楚国没有名将,那它还能在春秋战国之后差不多最后灭亡吗?

要知道,楚国的历史几乎比秦国后要悠久。

如果楚国自己来制定一个名将榜 他自己可以排出他们历史上上千个名将来。要不然,春秋五霸里面的霸主,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在战国七雄里面有楚国?他们应该不是别人给他们的地位,应该是楚国子弟打出来的,所以,名将是有,只是没有人记载和传播他们。那么,应该给他们一个名将群体。

就春秋战国时期而言。如果不是楚国内乱严重,楚国一定要跑在秦国的前面。春秋时期,吴越之后,笑到最后的是楚国,楚国把边境抵到了海边。西方到了巴蜀,上北一脚踢块石头落在晋国。地域辽阔,各国所不及。这也是楚国打下来的,不是人家给的,那么,带兵打仗的算不算是名将呢?不仅是,而且是一个群体。

二,楚国从来不缺乏名将。

1,伍奢,算得上一个名将。他是文武兼顾,又是太子的老师。深明大义。

但是,这样一个大臣兼大将,居然被小人谗言而死。楚国陷入了与吴国无休止的战争。

2,吴起

这个人给大家的印象是变法。吴起在魏国是名将。到了楚悼王的身边,吴起开始变法。这时,吴起由名将变成了政治家。他使楚国更加强大。

吴起的“奖励耕战”,提升了下层士兵得以升迁,又是培养高级将领的措施。楚国很多人才从此得以出头。

楚国的实力“兵震天下,威服诸侯”。结果成了这样的一个局面:

南平百越 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诸侯患楚之强。《史记,吴起列传》

3,楚国历时八百年之久,这么一个地域广阔,实力强大的国家,没有大将和军队是不可能的。虽然我们不知道有哪些著名的大将,但是,我们坚信楚国有许多名将。不然,楚国早就被齐,晋,秦,吴,越等等大国灭亡了。还等得着秦始皇来动手吗?

楚国三大姓屈,景,昭,产生出来的大将不少。由于他们是既得利益者,他们就得保卫楚国,所以,每逢战争,这三家必出大将代兵打仗。因此,再是豆腐提不起,从中也能找几个名将。这是万不得已的说法。

楚国历代名将昭阳,景阳,黄歇,景居,唐昧,项燕,屈埚

他们把周朝在汉江流域的诸侯国尽数灭亡,靠的就是这些大将。

申包胥借秦兵打跑吴国,赶走夫概,致使吴国内变。

楚怀王六年,楚使柱国昭阳攻击魏国,破之襄陵,取八邑。转而击败齐国,碰是陈轸才罢。

其余还也唐昧,景缺。他们都在楚国的历史上留下过足迹。

三,项燕,杀秦二十万,击败李信

项燕是楚国最厉害的大将,也是战争后期赫赫有名的名将。

论战功,李信的二十万全部死在这个名将手里。打得秦始皇怒发冲冠的,在战国里面的大将中,也就只有项燕了。秦始皇求爹爹拜奶妈地把王翦求了出来,给了秦始皇全部的家当——六十万大军后,又给六十王大军三年的粮食物资。王翦才答应来与项燕对战。这样的大战,也就只有长平之战才有这样大规模。项燕虽然打败了。但是,如果上榜名将,那是绰绰有余的。因为长平之战的赵国秦国都有一个入列所谓的名将榜,白起和廉颇。

那为什么项燕打了这么的规模的战争,进不去呢?这就说明所谓的名将榜,其实就是成败论英雄,上榜单了。

项羽一直受到人们的同情 ,而他的爷爷项燕,国家没有保住,就被所谓的名将榜一脚踢到了山那边。呜呼!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如果仔细看一下春秋战国的史书的话你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历代楚国扩张征伐,基本上必由楚王领军,不胜不还!王驾亲征,请问有什么名将敢与楚王争功?

为何春秋五霸、战国七雄都上榜的楚国,各类名将榜都没有楚国的将领?

感谢邀请,其实楚国的名将也是有不少的,比如项燕,昭阳等人都是楚国的名将。主要是因为战国是一个允文允武的时代,文武官之间的界限不是那么明确,就造成了大家的误会。此外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就是,楚国一直依靠的就是强大的军力和广阔的幅员。正是依靠这些,楚国才可以在春秋时不断北侵,在战国时保持不败,即使名将王翦也要率倾国六十万军队才可以打败楚国。甚至留下了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预言。

楚国原本是蛮夷国家,最早封给了的熊绎,封国只有五十里。但是国家随着周围少数民族部落的归降而日益扩大,春秋时期,楚国便开始不断地吞噬周围的周朝小国家,并且率先称王,蔑视周天子。这都是因为楚国的人海战术的作用。楚国的军队按隶属关系,可分作正军、王卒、私卒、县师。按军事职能,楚军则又可分作车兵、步兵、工兵、水兵、骑兵等。从这两点上就可以看出楚国的常备兵员是远远大于其他国家的。

它的武库是最庞大而且最先进的。楚国的兵器,数量巨大,种类繁多。论质料,可分为铁、铜、木、竹、皮等制品。铁兵器主要有剑、戈、矛、匕首、镞;铜兵器主要有剑、戈、戟、矛、匕首、镞、弩机等。木兵器有盾、甲、弓等。竹兵器有弓、箭杆等。皮兵器有甲、胄等。这些兵器和兵源就是楚国强大军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毕竟,在冷兵器时期,战争往往就是依靠人马、兵器、粮草等方面决定的,军事指挥的影响力有限。其他国家名将辈出,很可能也是因为基础力量不足,就只能依靠更加合理的指挥才能够发挥最大的战力。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