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为何成了中国竹画的鼻祖?

在我国的传统艺术门内里有一个比较冷门的项目叫做竹书,这是一种非常有美感的艺术门类,远看像一幅水墨丹青作品,如果你仔细看就能发现其中的奥秘,这些竹叶能够构成汉字,表达各种各样的祝福。

这个竹书,可算是来历不凡,他有一位非常牛的祖师爷,那就是被人们称为武财神,关圣人,在香港电视剧中被亲切的称为关二哥的关羽。

关羽的历史形象和张飞截然相反,张三哥给人们感觉就是一个粗莽的汉子,战斗力爆棚,但是有时做事欠思量。而关云长则完全不同,他是一个儒将,手不释卷,深明春秋大义,所以才有了关公夜读春秋的典故。

在古代,这些有文化的知识分子通常在艺术上也很有造诣,关公就是这样一个文武全才,他喜欢舞大刀,同样也喜欢用朱砂画竹,这才被后人视为中国竹书之鼻祖。

根据口口相传,关二哥和刘备失散之后,他护着两位嫂夫人身陷曹营。没奈何,只能和曹操约定降汉不降曹,为大汉朝廷效力。其实关公的内心是非常苦闷的,按照他的实力,一个人突围绝对没有问题,曹营众将都不是他的对手,奈何两位嫂嫂同时被困,纵有冲天之翼也难突破曹营重围。

寄人篱下的日子非常难过,尤其是这个人还是曹操,对于关公这样义薄云天的人来说,像曹操这种狭天子以令诸侯的国贼,从内心里是看不起这样的人的,无关乎他的官职高低是不是丞相。

为了排解心中的苦闷,关公借书法明志,以风语竹书字画“不谢东君意,丹青独立名。莫嫌孤叶单,终久不凋零”赠送给了汉贼曹操,一方面向曹操的款待表达了感激之情,但是字里行间又流露出自己对刘备的忠诚与思念。关羽用这种方式告诉曹操,即使能够得到关羽的人,也得不到关羽的心。

曹操是个诗人,政治家,大家都知道,诗人是浪漫的,政治家是冷血的。当曹操看到这首诗的时候,他心中的浪漫情怀被激发出来,激情战胜了理智,他被关羽的忠诚感动,不仅没有为难关羽,反而非常大度的放走关羽和他的两位嫂夫人,以此来成全关羽的忠义。

曹操为了表彰关公的忠义之举,特地命令手下人把风语竹字画,分别刻在石碑上,一直流传至今。其实曹操这么做也是有自己的私心的,在那个年代,军阀混战,忠诚度这个东西真的是成了稀有产品,曹操自己手下的那一帮将军,很多都是招降纳叛而来。就拿他最器重的五子良将来说,首席大将张辽,就是打吕布时候收获的降将,另外一名大将张郃,那也是袁绍,河北四庭柱中的一员,徐晃原是杨奉手下大将,后来投降的曹操,五子良将中,只有乐进和于禁是曹操的原从人马。

曹操通过表彰关羽对自己的手下进行敲打,希望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像关羽一样忠贞不二。曹操的这番苦心也收到了一定的效果,那些投靠曹操的将领,最终都对曹家的事业比较忠诚,只有曹操最放心的于禁,晚节不保,水淹七军的时候,向关公投降乞活。

最后竹书这个艺术形式也随着关公的名声越来越大,传遍了大江南北。

关公为何成了中国竹画的鼻祖?

关公画竹主要表现在忠贞和气节上有表现,第一与妻子胡氏忠贞爱情,第二关公大家推崇主要是忠义,这是中国古代到现代都比较推崇的精神。是中国文化的体现,所以为第一是一种文化的代言!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