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可以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等多方面进行回答

明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大家对这一朝代的关注点大多集中在各色各样有个性的皇帝,或者力图将明朝在边疆与民族上的功绩一再突出,以弘扬大汉沙文主义。但要是站在历史学的角度来审视这一朝代,我们会发现,他留存下来最宝贵的国家治理经验,不是别的,正是他的财政制度。

农业帝国的危机

大家所熟知的乞丐皇帝朱元璋,具有十分传奇的个人经历,由于从小见惯了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见惯了朝廷所主张的苛捐杂税给广大农民造成的深重灾难,使得朱元璋格外的痛恨官僚群体,也格外的同情农民,于是他在明朝初年确定了一项收税制度:定额制。

所谓定额制就是确定收税的额度为3000石,并再也不加征赋税。这一政策的提出,为明朝的恢复生产力奠定了制度基础。可在随着历史的发展,随着新的社会矛盾的产生,由朱元璋定下来的财政制度逐渐弊病横生。

定额制的初衷的确是好的,因为他是为了保护农民的利益,但是定额制也为政府收入制造了一个无形的天花板,若是后来的君主想要多征税的话,必然需要绕过正规渠道,采取不合法的措施。

白银制度下的问题

对明史感兴趣的朋友,一定知道张居正所推行的一条鞭法,简单来说,这一变法就是取消传统的杂乱的粮食,布匹,劳动力的征收,而统一采用对于白银的征收。

一条鞭法的初步实施取得了很大的成效,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明朝政府征税的效率。采取以白银作为征税内容的征税方式,会使中国经济无可避免的与全球经济所接轨。

张居正活着的时候,这一制度尚且能够稳定的推行,可在万历亲政的后期,全球经济局势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首先在欧洲和美洲之间爆发了战争,日本在幕府统治下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了白银的产出停滞,白银的流通过程出现重重阻碍,白银供应一旦紧张,明朝的财政则会出现重大问题。

而一开始介绍的定额制,在这一背景下产生了极坏的作用,由于无法通过正规渠道获取足够的经济资源,当时的明政府不得不使用一些新的征税名目来攫取经济资源。比如万历朝派遣太监去征收的矿税,崇祯朝为了应对东北危局而征收的辽饷,剿饷,练饷。

可是这些新发明的征税名目对于征税的效果是特别差劲的。 这也就导致发生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明朝后期,却怎么也没钱组织起强大的军队来应对西北闹事的李自成起义军,以及异军突起的女真军队,最后只能抱着遗憾走向覆灭。

虽然明朝灭了,可他将白银作为征税内容的制度依旧留存到了清朝,使得中国在早期经济全球化的进程里边始终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谢谢邀请!

明朝对我国封建制度的影响最大的有两项,一是废除了丞相制,改为内阁集体负责制。二是完善了科举制,分省分榜录取。

一、内阁制:所谓内阁制的含义是多方面的,第一加强了皇权,无论皇帝是不是着调,皇权基本上不旁落。这样在大明、大清两个朝代都存在了二百五十多年,皇权是保证和前提。

第二内阁集体对皇帝负责,防止了专权,没有出现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情况,更没有大臣专权而出现朝代更替的现象。内阁是更替的,又都是德高望重的大学士,正是由于内阁制防止了外戚专权、和专权大臣的产生。

第三内阁制的另一个重要含义为文人政治,文臣的地位高。这些文臣手眼通天,对不法的文臣武将有弹劾之权,对皇帝旨意有封中、留中的权力,即对皇帝的旨意觉得不对时,可提出反对意见,或不执行。

同时大明的科举制度是极为完善的,可以说登峰造极。大明朝庭考虑全国文化教育水平的差异,乡试分省进行,分省录取。在会试时分南北(东西)榜,能最大限度的发现选拔人才。同时还不定时的开设恩科,利用皇帝登基、太子出生、太后生日等举行恩科,进一步拓展了发现人才的途径。

清承明制,大清的政体(设军机处)和科举(设满蒙榜),只是在大明的做法上的小改小革。

现在世界许多国家都实行政体制上的内阁制。我国现阶段的高考制度,在考试的方式方法上基本沿用了以前科举的做法。现在的内阁制和高考制度虽不能与大明同日而语。但本质的东西变化不大,至少在形式上有相同和相近之处。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应该是内阁制。朱元璋执政后期废除宰相制,直接管理六部,皇帝集君权、相权于一身,权利达到最高峰。明成祖朱棣时期,他经常出外作战,有很多政事管理不过来,又不想盲目行政,于是组建了内阁,这时的内阁类似于皇帝的秘书团队,为皇帝服务,帮助皇帝进行科学决策,内阁制度初步建立。后经过几代皇帝的改革,内阁制度日趋完善。(废宰相之朱元璋像)

内阁制度中权利如何分配?

明朝以前的宰相权利非常大,各个王朝往往采用群相制分散宰相的权利,宰相的权利和君主的权利有对冲,宰相有时大权独揽,直接影响到君权,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宰相的权利主要有决策权、参政权和行政权,俗话说“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就是指宰相了。(建内阁之朱棣像)

明朝非常明确规定朝廷事务的决策权必须是皇帝本人,内阁的主要权利是参政权,六部主要是行政权,地方上分承宣布政使司提刑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分管行政、司法和军事,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内阁的首辅不是单纯的皇帝决定,而是与群臣推举相结合,内阁首辅的本人必须有一定的影响力,这样才能使国家的行政良好的运作。

此外,六部的重大事务,六部不能单独决策,必须提交内阁、司礼监、皇帝,进行廷议。群策群力,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内阁制度是一套比较完善的制度,到嘉靖、万历时期内阁的权利达到顶峰,分别出现严嵩、张居正这样大权在握的内阁首辅。嘉靖皇帝和万历皇帝都有几十年时间不上朝,但内阁制度按照规定的流程办事,这两位皇帝躲在幕后只处理重大事务,看似“怠政”,实际权利一分都没丢。(内阁首辅鼎峰之严嵩像)

内阁制度对后世的影响有哪些?

内阁制度在当时的世界上是最先进的制度,欧洲资本主义启蒙运动中,很多人对明朝的内阁制度推崇备至。对这一制度研究后进行本土化政治运作,他们推行的“君主立宪制”,整体模式基本和明朝制度差不多,只不过内阁首辅成了首相,首相的权利超过了君主,变动不是太大,内阁制度对西方的政治制度还是有一定影响的。

明朝内阁制度对清朝和现代的政治制度也有非常大的影响,清朝搞得是军机大臣、首席军机大臣,对应明朝的内阁成员和内阁首辅,权利上略有差别。我们也可以看到明朝中央和地方的权利分割和划分也影响了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只要是好的制度一般都会沿用到下一个朝代,甚至更远。不过内阁是在君主的控制下参政,也和皇权发生冲突。(内阁首辅鼎峰之张居正像)

内阁制度的弊端。

一、导致宦官专权。

内阁制度形成后,明朝的皇帝担心内阁的权利过大,建立司礼监制衡内阁。司礼监开始时权利并不大,并且受到严格限制。但是到了明朝中后期后,像嘉靖、万历等多年不上朝,内阁权利急剧膨胀,皇帝担心内阁权利过大,赋予司礼监太监权利,互相制约。

具体行政流程是:明朝内阁对国家的政事提出处理意见,即“票拟权”,主要是参政议政权的体现;然后交由皇帝批红,明朝后期皇帝怠政,批红的权利被皇帝划归到司礼监太监手上,等于是分得皇权的一部分,权利急剧膨胀,出现了王振、刘瑾、魏忠贤等权势滔天的太监,但也有很多的太监尽忠职守。

二、导致朝堂大臣党争不断。

内阁首辅这一职务并非由皇帝亲自决断,由朝廷官员推选,皇帝决断。这导致在明朝的中后期形成形形色色的党派,为了首辅以及内阁的控制权,各党合纵连横,纷争不断。本来用这种制度使得政治清明,结果是搞得乌烟瘴气,加剧明朝的社会危机,导致明朝迅速灭亡。大名鼎鼎的内阁首辅张居正为了夺取这一职位,也是用尽各种手段,轰跑了原内阁首辅高拱,自己才坐上去。

明朝时期的“党”不是政党,是朋党!

明朝中后期的朋党有:东林党、宦党、浙党、齐党、楚党、昆党、宣党等。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有一点必须要说的就是政治:朱元璋,革除丞相,设立六部,看我朝如今部常委。以及各种立法、反腐、恢复民生的手段。思想的话:王阳明,中国古代最后一位圣人,心学集大成者,“知行合一,致良知”,日本就是他的学生

水利:徐贯,明朝第一次创造了泄洪渠和水库综合治理,在江南治理水患,持续千年的江南水患问题得到彻底消解,徐贯等人留下的水利工程,至今还是江南大地抵抗雨季的生命线。(摘录于百度百科)

文化医疗方面有《永乐大典》,是中国历史上最全的百科全书式的著作。本草纲目》为中国药物学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而且对世界医药学、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化学的发展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个人觉得还有个张三丰,太极,,,养生~~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莫过于为确保皇权专制废除丞相后建立的内阁。虽然只是个秘书班子,但由于直接听命于皇帝,使得起初只有四五品官阶的内阁成员政治上发挥的作用远大于二品的六部长官。清承明制,清朝建立后为维护君权独大摆脱原本部落贵族民主的残留议政王大臣会议制度对君权的分流,康熙年间有了南书房行走,雍正时期更上一层创建了军机处。清亡之后北洋政府乃至民国政府的总统府咨政都是不离其宗的表现形式。当然最牛逼的是XX领导小组。

明朝对后世影响最大的制度是什么?

明朝,明朝是我国历史上继汉朝和唐朝之后的第三个黄金时期。明朝曾经辉煌无比,拥有洪武之治、永乐盛世、仁宣之治、弘治中兴、万历中兴等治世,也曾经历土木堡之变的屈辱。明朝疆域不仅囊括中华帝国传统势力范围,还有所扩张,朱元璋通过大规模移民和残酷镇压,使云南和贵州彻底成为中国牢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明朝还是第一个对西藏拥有主权的汉人王朝。明朝极盛时期,国土面积约达1100多万平方公里,奠定了今日中国之版图基础,在汉人王朝里,明朝版图仅次于唐朝,拥有的势力范围和藩属国之多,可谓历史第一。明朝因为无汉之外戚、唐之藩镇、宋之岁币,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康熙帝和明史评价明朝为“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明朝对当今中国影响最大的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奠定今日中国版图之基础。明朝除了新疆与今日不同,其他基本无异,甚至略大。第二,奠定今日中国文化之根基。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明朝是我国历史上小说创作的繁盛时期,在其后的清朝包括当代,小说仍然是文坛创作的主流,甚至不少人认为,评价一个作家文学成就,取决于其小说特别是长篇小说创作水平高低。第三,奠定今日中国制度之根基。明朝政治制度建设成就巨大,对后世影响深远,今天很多方面都受其影响,中国今天省份划分在明朝基本就有了,明朝内阁首辅负责制度,和我们今天总理负责政治体制也很像,当代高考制度其实也借鉴了明朝八股取士,比如划定考试范围,公开统一招考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