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济公”是货真价实的历史人物,但有关于济公的那些神乎其神的事迹,却是小说虚构的。

天赐之子,一世佛缘

济公,法号道济,姓李名修缘。

济公出身书香门第,高祖李遵勖曾经是宋朝驸马爷,后世代代经商,故李氏家族家境殷实,天成富贵。

济公的父亲李茂春子孙运不济,年近四十仍然未生育子嗣,为了李家的香火不断送在自己的手中,李茂春苦苦烧香拜佛,祈求佛祖赐子。

正所谓“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四十岁的李茂春终于感动上天求得一子。

佛家有四修,修缘、修善、修心、修功德。

“李修缘”这个俗家名字,正是清国寺方丈所取,这个名字也暗示了济公一生的命运。 大彻大悟,遁入空门 济公自幼佛道双休,对佛法有着独到的见解,对人生有着独到的感悟。

济公成年后,父母双亲已经年过花甲,古代的医疗技术落后,宋代朝时期中国人的平均寿命仅仅在30左右。

济公还未成家立业,父母双亲便离开了人间,看透生死的济公从此遁入空门,出家为僧。

似疯似巅,如梦如幻

人们之所以怀疑济公这一历史人物的真实性,是因为济公“喝酒吃肉,疯疯癫癫”的处事行为。

历史上的济公确实是一位“行为癫狂,不修口戒”的“疯和尚”,他与大多数心目中清净无为的高僧形象简直格格不入。但我有一个问题。这芸芸众生之中,有多少人活出了真正的自我?又有多少人道貌岸然的活着?

在我看来,心中有佛之人,不必拘泥于复杂的表面形式,行善事,积功德,普渡众生,才是真正的佛。

心中无佛之人,表面上慈悲为怀,一本正经,背地里却偷鸡摸狗,损人利己,这种人只不过是“泥菩萨”,一场大雨便化了。

人生一世,如梦如幻,何不学学济公,活出理想,活出自我?何必在意他人的眼光,活的不伦不类? 游历人间,悬壶济世 济公不会法术,并没有画本传奇中那般点石成金,花样百出的神通,济公最拿手的是治病救人,悬壶济世。

济公精通道家养生之术,佛家筋骨之术,能识百草,诊百病。

在古代,妙手回春的神医会被百姓称之为“活神仙”,医术精湛,治病救人的济公,自然会被百姓们歌颂为“活佛”,随着时间的不断推移,“活佛济公”的美名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越滚越大。

从古代一直滚到了现在,再加上文学艺术的加工、点缀,济公便成为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神通广大、无所不能的“活佛济公”。

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在八十年代,一部叫《济公》电视剧,讲述了济公惩恶扬善,悬壶济世的故事,毫不夸张地说,游本昌老师把济公这个角色真演活了,一个邋里邋遢的疯癫和尚,一声“嘛嘛里嘛里吽,嘛里吽。”见证奇迹的时候就到了,让人们感受一次,什么叫佛法无边。从某种角度上说来,游本昌才是那个年代的老百姓心目中的喜剧之王。

济公之所以有此法力,据说,是因为他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降龙罗汉下凡,济公本是如来佛祖的弟子降龙尊者,因为龙王水淹了那竭国,还私藏了佛经,降龙尊者受佛祖之命,前去制服了龙王,并取回了佛经,佛祖就因此封他做了降龙罗汉。降龙罗汉修炼了几百年,都未修成正果,经过观音菩萨的点化,才知道自己尘缘未了,于是就下凡变成济公,来了却尘缘。

据说,当济公出生的时候,庙里的十八罗汉像的第十七个,突然倒下来摔碎了,这第十七个像就是降龙尊者。 当然这只是一个传说,那历史到底有没有济公这个人呢,答案是肯定的,但真实的济公,当然没有电视剧演的那样神奇,那些象变魔术似的法术和传说中什么飞来峰、水井运木等,其实都是后人杜撰出来的。

济公,原名李心远,也叫李修缘,南宋、宋高宗21年,也就是公元1148年,出生于浙江台州天台山永宁村,他的祖上都是北宋时的将领,他爷爷的爷爷,也就是他的高祖李遵勖(音xu),在宋太宗的时候,还迎娶了万寿公主成为驸马爷,他父亲李茂春,最初在台州为官,后来辞官归隐,李茂春和妻子王氏乐善好施,年近四十才有了济公,据说是夫妻俩到国清寺求佛求来的,所以济公出世以后,国清寺的主持,才为他取名为李修缘。

济公小时候就读于村北的赤城山瑞霞洞,得到了道教和佛教的熏染,父母双亡以后,便在国清寺出家,取法号道济,拜在国清寺的主持慧远禅师的门下。

慧远禅师姓彭字瞎堂,所以又称瞎堂禅师,是南宋著名的得道高僧,后来瞎堂禅师去了杭州灵隐寺,济公也追随师父来到灵隐寺。

济公的一生,的确富有传奇色彩,和电视剧中塑造的一样,他展现给世人的,就是一个疯癫和尚的形象,破衣破帽破鞋破扇子,还整天背着个破酒葫芦,不仅喝酒,还大口吃肉,因为不守佛门清规,多次被人检举揭发,灵隐寺的首座,甚至强烈要求主持将他逐出山门,最后多亏主持瞎堂大师比较了解他,用“佛门广大,岂能容不下一癫僧”相告,才平息了众怒。

其实,济公这样做,也是佛门中人修行的一种,看一下济公写的一首诗,就明白他的心境了:

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

这和电影《少林寺》中,众僧吃狗肉时所说的“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是一个道理,讲究的是修心不修口,后来佛门把这一条,变成了对居士的要求,又外加了一句“戒淫不戒色”,意思是说可以喝酒吃肉,只要心在修行就可以,可以有正常的夫妻生活,但不能乱搞男女关系。

再后来,很多修行的和尚,都用“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这个来为自己的行为开脱,有的和尚还坐拥三妻四妾,这就应了济公的另一句话:世人莫学我,学我必成魔。因为济公的修心,已经达到了一种无我的境界,即便是这样,他还一直严守着色戒。有一次他醉酒后和朋友夜宿妓院,朋友为他安排了一个小姐,小姐为他宽衣解带时,济公立刻清醒,并连说罪过逃出房间,后来他还写了一首诗,说禅心淫欲不相连,表明自己修佛的决心。

有关济公的传说,在南宋的时候,就已经开始流传,虽然没有传说中的那样神奇,但济公确实是一位学识渊博、而且医术高超的得道高僧,他经常游走于市井之间,惩恶扬善、扶危济世,当然,他济世救人,凭借的是医术和学问,并不是电视剧中的法术。

济公在佛学和文学的造诣都很深,佛教的禅宗将他列为第五十祖,杨岐派将他列为第六祖,他编撰了《镌峰语录》著作十卷,还写了很多诗词,他的诗词都收录在《净慈寺志》和《台山梵响》中。

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一把扇儿破”相信这首歌很多人的耳熟能详。很多人第一次接触到济公都是通过游本昌老师主演的电视剧《济公》而认识到这个疯疯癫癫又不失智慧与善良的老和尚。济公身上的那种洒脱是多少人可望而不可求的,那么历史上济公是否存在,他又是一个怎样的人。

狂放不羁的“凡僧”道济

事实上济公在历史上是真真实实存在的,但是他并没有像电视剧里面那样神通广大,而是一个有点疯癫的“凡僧”。济公的原名叫做李修缘,是南宋时期的得道高僧。他是今天浙江台州人,出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

据南宋释居简的《湖隐方圆叟舍利铭》记载: “叟天台临海李都尉文和远孙,受辞(一作“度”) 于灵隐佛海禅师。狂而疏、介而洁,着语不刊削,要未尽合准绳,往往超诣,有晋宋名缁逸韵。信脚半天下,落魄四十年,天台雁宕,康庐潜皖,题墨尤隽永。寒暑无完衣,予之寻付酒家保。寝食无定,勇为老病僧办药石。游族姓家,无故强之不往,与蜀僧祖觉大略相类。觉尤诙谐……,叟名道济,曰湖隐,曰方圆叟,皆时人称之。嘉定二年五月十四死于净慈。”

通过这段记载可以得知,济公是个官宦家庭的子嗣,他是当时天台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房孙。后来拜灵隐寺的慧远禅师为师,成为了一名和尚。成为和尚之后的济公不甘受佛门清规纪律管教,学起了魏晋南朝宋时期那些名士狂放不羁的作风,衣冠不整、酒肉皆食。但是疯疯癫癫的道济却又乐于助人、救死扶伤,为百姓所敬,可谓是佛门一道别致的风景。

《湖隐方圆叟舍利铭》作为叙述道济真实事迹的铭文,不仅把一个狂放不羁,嗜酒犯戒,却多才多艺,善良慈悲,有着一分真性情的济公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表明了这一时期内,济公还只是一个“凡僧”,没有我们所熟知的高超法力。

神通广大的“神僧”济癫

“凡僧”变“神僧”的第一步便是给予济公神仙的身份。《如净和尚语录》卷下之赞佛祖部分有赞“济颠”诗一首:“天台山里五百牛,跳出颠狂者一头,赛尽烟花瞒尽眼,尾巴狼藉转风流。”这里面的“天台山里五百牛”即有喻五百罗汉的意思,暗示着济公是罗汉转世。

有了罗汉转世的身份之后,济公便顺理成章的拥有了法力。在最初的传说当中,济公拥有着下火和咒语的能力。在田汝成《西湖游览志余》卷十四“方外玄踪”当中记载着:“(济颠)为人诵经下火,累有果证。”《济颠语录》也有过济公6 次为死者下火,使亡灵得到超度并转世投胎的记录。

到了明清时期,济公不仅拥有下火跟咒语的能力。在《醉菩提》中,济公又多了挪移术、起死回生术等神通。关于挪移术最出名的故事当属“运木古井”,相传济公为了筹备重建寺院所需的木材,将四川的木材通过海上运到大殿前与海相通的“醒心井”。回生术最出名的故事则是“死鸽复生”,济公令已被吃掉的鸽子复活。

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1986年版的电视剧《济公》应该是很多80后的美好记忆,游本昌老师把济公演活了,他的济公角色至今无人能超越被奉为经典。那么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答案是有的。

本人去年曾有幸受朋友之邀前往浙江省台州市天台县。天台真是个好地方,这里是佛教重要流派天台宗的祖庭,浙江四大名山之一的天台山是国家5A级景区。而更大的收获是,天台县居然还是济公故里,这里是济公原型李修缘的老家,临走前,我参观了天台县城的李修缘故居。

济公的原型李修缘,是一个出身不凡的世家公子。他出生在官宦世家,七世祖李崇炬历任枢密使等职;六世祖李遵勖系宋太宗驸马,任左龙武将军、镇国军节度使;五世祖等上代人物都位高权重,地位显赫。靖康之变,北宋灭亡,康王赵构建炎南渡,李家也随着这一波南迁大潮迁居浙东天台县。李修缘的父亲李茂春,平素乐善好施,是十里八乡出了名的大善人,但他一直到年近四十才生下李修缘这个宝贝儿子。

李家世代信佛,李修缘后来出家也是深受家庭的影响,从他的名字“李修缘”就可以看出,家人确实是因为信佛,因为带着美好的期望而给他起了一个这么对应的名字,缘,真的是要修来的。天资聪颖的李修缘,从小就受到了良好的教育,中年得子的李茂春更是给予了他这个宝贝儿子最好的教育条件,他请了最好的教师教育儿子,而小小年纪的李修缘在老师的殷切教导之下学业大有长进,出口成章,引得众人赞许。以后,李修缘又到风景秀丽的赤城山读起佛经,知识面大大开拓,求知欲望更加强烈。

关于后来李修缘为何要看破红尘执意出家也是众说纷纭。比较普遍的说法是,李修缘的性格和不幸的婚姻让他无法安坐,决定以更坚定的方式实现自己的大同之路。李修缘长相英俊,身材挺拔,学识非凡,是一个难寻的大才子。他的舅舅王世安非常喜欢李修缘这个外甥,决定把自己的独生女儿王秀莲许配给他,这两人从小一起玩到大,加上舅甥之亲,亲上加亲岂不好事。对这一桩婚事,李修缘的父母也是乐见其成,但岂不料李修缘的双亲先后辞世。李修缘守孝三年期满,舅舅亲自为他操办婚事,哪知成婚之日,修缘跑到国清寺,跪在方丈法空师父面前,说表兄妹婚配不利下代,拒婚不成,恳求出家,请他收留为徒。法空见其志坚心切,也就答应下来。新郎突然变成和尚,让王家上下大吃一惊。从此,修缘以“道济”的法号在国清寺中修行。他舅舅王世安常来寺中恳求“道济”还俗,搞得方丈法空和道济十分不安。师徒经过商量,就把道济送到杭州灵隐寺。

济公出家于天台县国清寺,作为禅宗名寺,本人到天台县的第二天就慕名而来拜访之,古香古色,特别是寺外的一座隋塔,足以证明了国清寺的历史之悠久。李修缘在这里出家,并取法号“道济”,但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却是在200多公里外的杭州灵隐寺。在灵隐寺,李修缘师从名僧惠远法师受俱足戒,出家后的道济,性情大变,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他有一段名言至今为当世所津津乐道: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学我,如同进魔道。济公的人格魅力,在于他不遵循常规,在他成为禅宗一代高僧之后,依然我行我素,追求人之本真,是一个内外兼修的得道高僧,被列为禅宗第五十祖。

在中国民间,济公和唐代高僧唐僧(玄奘)被并列为是两大最接地气的高僧。但济公相比于唐僧,则更多了几分放浪不羁与特立独行。济公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人物,他的原名就叫李修缘,法名道济。因平生才华横溢,乐善好施,深知民间疾苦惩处为富不仁之人,深受百姓爱戴尊为济公。

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济公,原名李修缘,南宋高僧,法名道济,生于南宋绍兴十八年(公元1148年),圆寂于嘉定二年(公元1209年),故居浙江省天台县永宁村人。因他懂中医医术,在民间有扶危济困、除暴安良、彰善惩恶等美德,在百姓心中留下了美好的印象。

济公出生于官僚世家,高祖李遵勖是宋太宗驸马、镇国军节度使。父亲李茂春和母亲王氏住在天台本命外永宁村,他还是临海都尉李文和的远孙。父亲李茂春年近四旬还膝下无子,而后虐成拜佛终得一子,济公出生后,国清寺住持为他取俗名修缘,从此与佛门结下深缘。

少年时的济公就读于村北赤城山瑞霞洞,受到释道二教的熏染,父母双亡后,他先是进国清寺拜法空一本为师,在当过国清寺住持的高僧瞎堂慧远的门下,受具足戒,取名道济,嗣其法衣接着又参访祗园寺道清、观音寺道净,最后投奔杭州灵隐寺。然后少年时的济公并不是像一般和尚一样守清规戒律,反而一反常态,言行叵测,难耐坐禅,不喜念经,嗜好酒肉,衣衫褴褛,浮沉市井,常行救死扶弱之事;状类疯狂,人们称他为“济颠僧”。

济公的传奇故事在南宋时代已经开始流传,其中以“飞来峰”、“古井运木”、“戏弄秦相府”等故事最为脍炙人口。直至明末清初,出现了一部描写济公传奇事迹的《济公传》。加上说书人的添油加醋、夸大事实演说,济公的原型就融变为南北朝齐、梁时的宝志禅师了,因宝志禅师一生的事迹屡现神异,所以被后世人说济公也能展现神迹了。

历史上真的有济公这个人吗?

说到济公活佛,几乎所有的80后肯定不约而同的会哼起一首歌谣“鞋儿破,帽儿破,身上的袈裟破,你笑我,他笑我你,一把扇儿破……”没错,这首歌便是火遍了大江南北的电视剧《济公》的主题曲,在剧中,由游本昌老师演绎的济公简直是被演活了,让很多观众都以为游本昌的形象就是真正的济公形象啦,所以正如题主问的问题那样,历史上真的有没有一位像游本昌老师演绎的济公呢?答案是肯定的,您听我细细道来。

疯疯癫癫的济公活佛,其原型是南宋时期的一位道济和尚,他大概出生于南宋绍兴年间,活了六十来岁,幼时智商情商极高,才华横溢,在成长过程中接触到了佛教,受到天台宗高僧的点化和佛教教人向善的理念感染,他决心剃度出家皈依佛门净土,并且在各大寺院道场学习佛教的经典,学成后他的举止言行却让师父师兄们大跌眼镜,他一反常态,从不在青灯古佛前打坐念经,却衣衫褴褛的下山吃酒吃肉,但时常在民间救死扶弱,行为癫狂,他说:佛祖留下诗一首,我人修身他修口;他人修口不修心,唯我修心不修口。(也正是电视剧中经典台词: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的翻版)

后来这位和尚在民间做的好事越来越多,名气也越来越大,于是乎有人便说他是十八罗汉中的降龙罗汉转世,并且还给他起了个俗名济公。后来有人说,济公是用另一种形式开示众生,他也是他最与众不同的地方,但对于他自己的行为,他也如是说:世人若学我,如同入魔道,所以凡人还是要老老实实做人,不要学济公的“疯癫”啦。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