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面等食品体内分解为糖,为什么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专家建议的“少吃糖”,这个糖一般只“精制糖”,也就是很容易被吸收的高纯度糖类,大部分属于单糖、双糖类,比如葡萄糖、麦芽糖、果糖等。这些糖因为进入血液速度极快,对血糖有很大影响,长期如此很可能会更容易引起肥胖、高血糖,甚至会因为刺激胰岛素短时间内大量分泌而增加胰岛负荷,降低胰岛素感知阈值和敏感度,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所以应该少吃精制糖。
而米饭属于主食类食物,它们富含碳水化合物,淀粉,并非直接的精制糖,吸收起来还受到一些阻碍,例如其中剩余的麦麸成分中含有一些膳食纤维,而且碳水化合物需要通过消化酶等成分分解为双糖,再到单糖,吸收速度会稍微慢一些,对血糖会友好一些。人体其实是需求葡萄糖能量的,但精制糖短时间内提供的糖分过多,并不适合长时间供能,所以主食类食物才是更好的选择。主食如米饭、馒头、面条、薯类等食物中富含碳水化合物,主食类食物是“膳食宝塔”中的基底,葡萄是维持我们身体和生理活动最基础的能养,为了满足充足的葡萄糖供给,是每日需要摄入量中最多的一部分。
有朋友会问,为什么精制糖更容易让人肥胖?
大家都更愿意选择碳水化合物也很高的燕麦,但也不愿意吃蛋糕。其实就是因为燕麦富含膳食纤维,膳食纤维有助拖延食物的消化吸收速度,能更好地平稳血糖。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糖的激素,短时间内大量进入血液中的葡萄糖会促进胰岛素大量分泌,胰岛素还有促进糖原、脂肪合成,减少糖原、脂肪分解的效果,所以脂肪的合成比较积极;另外,短时间内大量的胰岛素会让血糖下降的速度变快,感知到这一点,大脑又会有“补偿”反应,就会让我们多吃一些食物来弥补血糖的下降,所以我们往往会在吃了精制糖,如巧克力、蛋糕、糖果之后觉得肚子更饿,食欲大开,想吃更多东西。
短时间大量糖分进入血液,通过胰岛素运输到细胞供能,如果细胞无法完全利用,就会在胰岛素的效果下转化为糖原储存起来,糖原可以在血糖浓度低时再次分解为葡萄糖供能,但如果血糖浓度持续较高,那么糖原就会最终转化为脂肪堆积起来,所以糖原合成数量较多,脂肪的转化几率也会增加。
全谷物类食物不乏含糖量高的种类,但它们中的碳水化合物能缓慢释放葡萄糖,糖原合成少,血糖平稳,饱腹感也强,不仅转化脂肪的概率更低,而且也能让我们少吃额外热量。
不过,即便没有限制主食类食物要少吃,但也并不推荐主食吃太多,适量食用为宜。主食类食物升糖效果再怎么低,它们也富含糖分,过多摄入主食必然导致糖分摄入量越多,最终也会对血糖有不小影响,或诱发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而且现在大部分的主食属于“细粮”,细粮就是经过精细加工的粮物,它们中麦麸成分大幅损失,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流失严重,升糖指数也较高,对血糖的影响也不可小觑,最好是多添加粗粮杂豆、全谷物类食物混合食用,“粗细结合”,弥补膳食纤维、维生素B族的损失,不仅有助平稳餐后血糖,对糖友更加友好,也能提高饱腹感,增加营养种类。比如做成红豆饭、绿豆饭杂豆饭、黑米饭、糙米饭、荞麦饭等等。
米面等食品体内分解为糖,为什么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感谢邀请。
米面等主食类食物的确富含丰富的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最终转化为的就是葡萄糖,但为什么都建议少吃糖,没有建议少吃饭?“此糖非彼糖”,糖是一个大类的总称,精制糖也算,淀粉也算、碳水化合物也算,到底是哪一个糖?平时我们应该少吃的糖,其实大部分指“精制糖”,精制糖顾名思义就是加工比较精细,纯度高,容易消化吸收,瞬间就能对血糖有影响的糖类,现在一般指更容易吸收的单糖或双糖,米面等主食类食物中的天然碳水化合物不属于精制糖,它们的消化吸收还需要一定的时间,相比之下对血糖要稍微友好一些。 为什么精制糖不宜多吃?1、对血糖威胁较大,增大食欲
2、增加诱发胰岛疾病的风险
3、更容易诱发肥胖 摄入精制糖后,短时间内就对血糖有很大影响,胰岛素是我们体内唯一可以降糖的激素,当葡萄糖大量入侵,胰岛素就会大量分泌,如果频繁如此,会给胰岛带来不小的负荷。
如果血糖总是处于较高的状态,胰岛素的感知能力也会下降,胰岛素敏感度下降,而且还会增加胰岛素感知血糖的阈值,比如你和别人吃同样甜度的食物,别人的胰岛素感知到糖分已经开始分泌胰岛素了,但你的胰岛却比较迟钝,未能感知血糖的变化,这还是诱发糖尿病的一个原因之一。如果长期摄入较多精制糖,对胰岛的威胁较大,会增加诱发糖尿病的几率。 另一方面,精制糖摄入多了还更容易让人肥胖,短时间大量糖分进入血糖,胰岛素疯狂分泌,血糖下降幅度较大,为了弥补血糖下降速度过快,大脑就会命令我们吃东西来弥补,所以高精制糖的摄入会让我们觉得更加饥饿,吃了还想吃,一直吃不饱,胰岛素的还有抑制脂肪、糖原分解的效果,脂肪的分解速度也会下降;更多的葡萄糖也不一定完全能被细胞利用,多余的糖分会转化为糖原存放,糖原可分解为葡萄糖供能,但如果糖原过多,我们的血糖浓度又比较稳定或偏高,得不到利用的糖原最终会转化为脂肪,所以精制糖的摄入更容易让人肥胖。
与精制糖相比,碳水化合物、淀粉,它们需要在特定消化酶的作用下先转化为双糖,比如最常见的麦芽糖,然后还要继续转化为单糖才能被吸收,它们的转化有个过程,比起精制糖来,对血糖的影响要好一些。当然,这绝对不代表碳水化合物就能随意吃,也需要限制,主食类食物并不能多多益善,每一餐推荐摄入2~2.5两主食就够了。主食吃多了,即便短时间升糖效果没精制糖高,但总糖量摄入较高,对血糖一样有影响,一样会诱发肥胖。如今大部分主食也基本都是精粮了,它们加工程度高,比较细腻利于消化,麦麸、膳食纤维损失较多,升糖效果也很可怕,所以推荐大家吃主食的时候最好是“粗细结合”,多添加杂豆、杂粮混合,避免吃过多白米饭、白面条,多吃杂粮饭、粗粮饭、杂豆饭,或者粗粮面食,还可用碳水化合物含量丰富,膳食纤维含量也不低的薯类食物代替主食,同样对血糖有帮助。
米面等食品体内分解为糖,为什么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导读
糖与饭不同,因此吃糖与吃饭也不同。
但有的人以为,米面等食品在体内可以分解为糖,就说明米面和糖也一样,或者是差不多,既然是这样,为什么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糖与饭的区别一、糖(专家说的糖)
通常情况下,糖是指日常饮食中的白糖,红糖,冰糖,方糖,蜂蜜(蜂糖),麦芽糖,葡萄糖,各种水果糖(硬糖)、奶糖、软糖等糖果,这些糖就是专家说的糖。
这些糖是可溶性糖,或者是含可溶性糖多的糖果,这些可溶性糖是单糖(如葡萄糖和果糖等)或者双糖(如白糖等),这些糖进入人体内,很容易消化吸收,其中的单糖不经消化直接被人体吸收。
因此,这些糖可以使血糖快速上升,如果你血糖偏高或是糖尿病人,专家或医生就会建议你少吃糖。
对于体重偏高或肥胖的人,专家也会建议少吃糖,为什么呢?
由于这些糖很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没有饱腹感,可以吃很多,如果吃多了,多余的糖转变成脂肪留在体内,会导致体重增加。
二、饭(米面等食品)
不论是米饭还是面食,都可称为饭,比如:早餐是吃面条或包子馒头,我们通常是说是早饭。
1、饭里面的糖
米面食品(饭)主要是五谷杂粮及其制成产品,而五谷杂粮中的糖只有少量的蔗糖(白糖)和葡萄糖等可溶性糖,主要是淀粉,淀粉是不可溶性糖,是一种多糖,淀粉在人体内可分解为糖,但需要经过消化过程,先是变成糊精和麦芽糖,然后再变成葡萄糖才能被人体吸收,这个过程是在人体的小肠中进行的。
由此可见,饭里面的绝大部分糖(淀粉),需要一定时间消化才能分解为糖,不会使血糖很快上升。
2、饭里面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素
饭(米面食品)里面除了糖(可溶性糖和不可溶性糖)以外,还有一定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素等,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素都是饱腹感较强的营养素,因此,吃饭比较耐饿,特别是粗粮饭更耐饿(膳食纤维素含量较高),这在某种程度上可避免吃入更多的糖,因为所有动植物食品中都含有糖。
小结糖分可溶性糖和不溶性糖,专家说的糖通常是指可溶性糖,这些糖易消化,可使血糖快速上升,并且不耐饿。
饭(米面等食品)里面主要是不可溶性糖(淀粉),需要一定时间消化后才能被人体吸收,不会使血糖快速上升,同时还含有饱腹感较强的蛋白质和膳食纤维素,比较耐饿,可避免吃入更多的糖。
因此,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我是60后食品人,专注食品科技,喜欢爬山。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留言,如果喜欢请关注,转发,收藏,点赞。
米面等食品体内分解为糖,为什么专家建议少吃糖而不建议少吃饭?
先少吃糖,也要少吃饭。糖尿病是必须要少吃饭的,即使血糖控制住,饭以后也要少吃,多吃就高,不信你试试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