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湿气越重的人,寿命“越短”,夏季应该如何祛湿呢?

祛湿

感谢小助手邀请。

夏天到了,梅雨绵绵,这种天气湿气最容易找上门来,特别是沿海地区的朋友,由于空气湿润,整个夏天都觉得死气沉沉,出门热就算了,连个气都抬不上来,离开了空调和风扇简直就没办法活了。这样容易被湿气缠身的季节我们应该做点什么来祛湿更好?

最近有很多朋友关心湿气的问题,我想这也是因为我们生活中有大部分人都被湿气缠身的缘故吧。为什么我们总会让湿气入侵?其实这和现代人的不良生活习惯和作息习惯都是有很大关联的,所以要想赶出湿气,大家首先要做的就是改善饮食习惯、生活作息习惯。说起“湿气”大家都很在意,特别是很多减肥的朋友,的确如果湿气缠身的话,会让我们运化失常,湿阻于中焦,消化好的食物水谷精微无法传达到上,也无法沉淀到下,一直累积在中间不上不下的位置,我们总会觉得腹胀不适,食欲不振,吃不了多少东西,但营养得不到更好利用,热量堆积,反倒比别人更容易胖,这个亏真是太难吃了。

湿气的威胁有很多,湿气会和很多“邪气”结合,它也会像水那样,仅仅纠缠对方,更难以从我们的身体中消散,例如湿热、寒湿、痰湿、风湿,这些都是比平常的亚健康更难缠的问题。湿气会死沉沉拖住我们的身体,我们可能会常常感到乏力、精神不佳,做点轻活就觉得累,外出走几步就觉得想找地方坐,一觉起床会觉得身体灌了铅一样难以行动。从身体湿气过剩就能得知我们的脾脏虚弱。中医学上把我们的五脏六腑划分成了五行属性,比如心属火,肺属金,肾属水,肝属木,而脾属土,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有了堤坝,大浪才不能兴风作浪,所以脾脏如果健康的话,湿气也不会如此嚣张。要除掉湿气,养好脾脏就是关键。

脾脏是人体的大型淋巴器官,有免疫作用,不过脾脏也担任着“食物的运化”作用,也就是把我们消化好的食糜等物质,中医学上称为“水谷精微”分配给身体各部,让我们能更好地利用营养。要保护好脾脏,我们日常一定要注意不暴饮暴食,不摄入过多高油高脂食物,如果总是喜欢聚餐,三五天一顿火锅,一周来几盘海鲜大排档配啤酒,长期如此必然会伤害脾胃健康。凡是应当七分饱为宜,这样能够减少脾胃负担,让脾胃更好消化、运化食物,也让它们有更时间修复。特别注意夏日不要过度摄入甜饮料、冷饮,吃过多水果,过量的糖分很容易“生痰”,而痰和湿容易混合起来,让它们更难以排除体外。

夏季里如果天气不是太热, 还能够坚持,只是出点小汗,我们尽量不要开空调吹风扇,因为这样不利体内水液排出,积累起来反而成了湿气,如果太热我们吹吹风扇,开个10多分钟26~28℃左右的空调,保持心静就好,千万不要一天都待在空调房里,其实这反倒是阻碍自然规律的做法。很多白领可能难以避免这样的情况,因为公司整体都是空调大开,你去关了,可能还有人会唱反调。那么最好半小时左右出外晒晒太阳,走动走动。还有朋友喜欢在大汗后冲澡,但冲澡冲掉汗液,反而是阻碍了汗水的排出,也是让湿气更容易入侵的做法;更不推荐大汗后洗个热水澡,它让我们毛孔大开,外界风和寒更容易侵入,而且流汗更猛烈,这场澡洗了根本没意义,更是有朋友热水澡后空调风扇吹起来,更是在体表积累寒气,让寒邪、湿邪入侵的做法。最好是差不多不太出汗之后冲个澡。

居住在潮湿环境中的朋友一定注意生活环境中多通风,不要经常门窗紧闭。空调的话可适当开除湿和通风,但不推荐开制冷。由于潮湿的环境我们的汗液很难排出,总觉得闷热不爽,注意多加强运动,能够促进排汗,而且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心之火”是能够促进脾之土健康的,心火能蒸腾水汽,这些温热的水气还能温润脾土。日常可多吃一些利水利尿的食物,例如冬瓜、丝瓜、黄瓜、玉米等食物,吃一些能和脾健胃的食物调理,例如南瓜、山药、黄芪、枸杞等。

有人说,湿气越重的人,寿命“越短”,夏季应该如何祛湿呢?

有人说,湿气不算什么大病,但中医认为,“湿气”会引发多种疾病。

如果你体内湿气过重,就会肥胖、浮肿、肚子大、四肢沉重......严重的还会引发关节疼痛、脂肪肝等,影响健康。

只有了解了湿气的真正症状和原因,配合“1调2养3忌”的祛湿食养方案,就能帮你赶走体内湿气。

对照下面的症状

自检一下身体里是否有湿气在捣蛋

❍ 湿热症状:

脸油、头发油、苔黄腻、口干口苦、身重困倦、易生痤疮、大便黏滞不畅、小便少又黄、舌头周围有齿痕。对梅雨季节及潮湿的环境适应能力差。

符合湿热症状中的2条及以上,属于湿热体质。

❍ 痰湿症状:

胖大舌、舌苔厚腻、经常感到四肢沉重、容易困倦、肚子大、痰多、胸闷、舌头周围有齿痕。对潮湿或气温偏高环境较难适应。

符合痰湿症状中的2条及以上,属于痰湿体质。

湿气缠身的原因

脾虚是湿气缠身的根本原因。要知道,我们吃进去的食物,喝进去的水都要靠脾来运化、吸收,再将营养输送到全身各个脏器。如果你吃得太好,太油腻,脾就要帮你运化掉这么多油腻的食物,它就会累死。天天这样超负荷工作,铁定脾虚。

脾一虚,你喝进去的水就来不及运化代谢,就会停留在体内,时间一长自然形成了湿气。湿气在身体里淤积久了,就变成了粘稠的痰,湿气又升级为痰湿。

◆◆引起湿气的原因◆◆

❍ 喜欢吃甜食、生冷的食物

❍ 吃得太油腻

❍ 暴饮暴食或饱一顿饿一顿

❍ 经常喝酒

❍ 学习工作压力大,紧张

❍ 久坐不动,平时很少运动

❍ 潮湿的天气和环境的影响

湿热体质

每天早上冲1杯赤小豆薏米山药粉当早餐,或当下午茶也可以

痰湿体质

每天泡1包甩甩茶,用85度以上的水冲泡,1包可重复冲泡多次,建议从早喝到晚。

日常饮食

❍ 平时多吃健脾的蔬菜和粗粮,比如南瓜、山药,小米等。

❍ 饮食清淡,像黄瓜、冬瓜、鲫鱼等都是不错的食材。

❍ 按时吃饭,每次吃七八分饱。

身体养护

❍ 晚上尽量在21:00-22:00前睡觉。

❍ 洗完头一定要及时吹干,防止湿气入侵体内。

❍ 潮湿多雨季节,衣服一定要晾干再穿。

❍ 适当运动正常排汗。

❍ 夏秋雨水较多,要注意祛湿。

❍ 少吃甜食和生冷的食物

❍ 少喝酒,少吃油腻的食物

❍ 一日三餐不易吃的过饱

❍ 少喝冷饮,少吃冰激凌等冰凉的食品

❍ 冬天尽量少游泳

❍ 少熬夜

有人说,湿气越重的人,寿命“越短”,夏季应该如何祛湿呢?

小九教大家四招,赶跑夏日湿气!

1. 越懒越要运动

体内湿气重的人,往往都是那些饮食油腻、缺乏运动的人。

这一类人常常会觉得身体沉重、四肢无力,懒得运动。但是越不爱运动,体内积聚的湿气就越多,长期以往,体内湿气就会攻入脾脏,引发一系列疾病。

运动不仅可以缓解压力,也是加速湿气排出体外的好方法。

健走、跑步、游泳、瑜珈等运动,有助活化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

2. 外界湿气要避开

我们体内之所以产生湿气,除了自身代谢问题外,很大一部分来自环境。经常处于阴冷潮湿的环境中,湿气非常容易入侵体内。

日常生活中应留心下列事项:

·不要直接睡地板。地板湿气重,容易入侵体内,造成四肢酸痛。

·潮湿下雨天减少外出。

·不要穿未干的衣服,不要盖潮湿的被子,洗完澡后要擦干身子,吹干头发。

·房间多开窗透气。如果外面湿气也很重,还可以打开空调,保持空气对流。

3. 饮食清淡适量

肠胃功能关系到营养以及水分代谢,最好方式就是要适量、均衡饮食。

牛奶、酒以及各种油腻食物非常不利于消化,多食会造成肠胃闷胀、发炎的情况。

甜食、油炸品则会让身体产生过氧化物,加重炎症。

生冷食物、凉性蔬果(西瓜、大白菜、苦瓜等)以及冷饮,食用后会使肠胃消化功能停滞,最好在烹饪的时候加入葱、姜,降低蔬菜的寒性。

4. 薏米煮粥,淮山煲汤

祛除湿气,我们常吃的食物其实就能起作用。

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健脾除湿、清热利水、舒筋消肿等功效;红豆性平,有利水消肿、健脾止泻的功效,二者同煮后食用,能够利尿去湿。

此外还可以选择茯苓、红豆、党参、淮山等,加入煲汤材料中,或者煮水喝,都可以除湿,对水肿的人尤其有效。

值得注意的是,这两种方法都有利尿功效,不适宜尿多的人食用。

有人说,湿气越重的人,寿命“越短”,夏季应该如何祛湿呢?

注意生活环境中多通风,不要经常门窗紧闭。

空调的话可适当开除湿和通风,但不推荐开制冷。

潮湿的环境会使我们的汗液很难排出,总觉得闷热不爽,注意多加强运动,能够促进排汗,而且运动能够增强心肺功能,

“心之火”是能够促进脾之土健康的,心火能蒸腾水汽,这些温热的水气还能温润脾土。日常可多吃一些利水利尿的食物,例如冬瓜、丝瓜、黄瓜、玉米等食物。

吃一些能和脾健胃的食物调理,例如南瓜、山药、黄芪、枸杞等。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