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感谢小助手邀请。

糯米应该是大众朋友们都喜欢的谷物类食物,它口感香浓软糯,常被用来做成各种佳肴和糕点,比如我们喜欢的珍珠丸子、汤圆、糯米卷、粽子等等,我个人很喜欢糯米发酵制成的米酒,也叫醪糟或酒酿。糯米如此美味但为什么我们平时并不用糯米作为主食呢?主要原因应该有两个,一是它并不适合作为主食,另一点是因为它性价比不高,即使我们吃得起,国家也种不起。

我们平时常吃的白米饭中的淀粉大部分属于“直链淀粉”,而糯米中的淀粉大部分属于“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就如同它的名字一样,形状就像树枝一样有很多分叉,能够接触到更大面积的唾液淀粉酶,消化起来更迅速,所以一般来说,糯米吃后的升糖速度较快,特别是夏天吃了糯米饭,我们就会觉得身上发热,短时间内大量淀粉分解为葡萄糖,让我们充满能量。也正因为如此,糯米的升糖效果较好,特别不适合高血糖、糖尿病患者过多食用,对于一般人来说,如果长期吃糯米的话,对血糖也十分不友好。

其实直链淀粉中只含有1,4-糖苷键,支链淀粉中还存在1,6-糖苷键,淀粉酶主要水解的是1,4-糖苷键,所以如果过多食用糯米的话其实并不利于被人体消化。糯米的性质也是黏黏糯糯的容易累积起来附着在消化道上,特别是吃得过急过快的话很容易团成一坨,无法更好地接触消化液,反而会堵在肠胃里,让我们觉得消化不良,胀气,所以糯米不仅可能让我们血糖飙升,不小心多吃,吃得过快还有可能让我们消化不良,真是一个脾气不好的主食类食物。虽然糯米有很多优点,比如蛋白质比白米饭丰富,在传统医学上它还能活血化瘀,滋阴养心,但并不推荐天天作为主食。

糯米的种植面积和水稻相比起来要少很多,而且产量比起水稻也要少很多,糯米不像水稻一样受到人们重视,所以种植面积和产量并没有得到提高,相比之下人们早就认定水稻作为大量食用的主食,精心杂交育种,培育出了产量大,收获丰富的水稻,它养活了中国相当大一批人,但这是糯米无法到达的数量;从需求量来看,水稻更多,糯米也更少,一般来说糯米的批发价格比水稻要高出2~3倍,生意人或农民也不愿意大面积种植或大量购买更更昂贵而产量更低的糯米。

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说起糯米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就是糯米粽子,糯米年糕,糯米汤圆了,因为这些食物我们每年多要吃上一次的,所以一说起糯米相信大家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我们常吃的食物了,但是大家有没有发现,

无论我们怎么利用糯米,就是没有拿糯米做成主食的,而且这个现象是全国统一的,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才让我们没有拿糯米当成主食了,是因为这些糯米做成的主食不好吃,还是因为糯米就不能当成主食了

为什么很少拿糯米当成主食?

根据我查找到的资料来看,之所以不拿糯米当成主食,主要就是因为糯米的特性问题,数量问题了,不知道大家知不知道,糯米的数量是很少的,至于少到什么程度,那就是只有常规水稻的1/3左右

而糯米只要在数量上面一少了,那么在价格上面自然就是常规水稻的几倍之多了,所以光是这个价格问题,就导致很多人不拿糯米当成主食了,何况这些糯米在特性上面也是比较特殊的存在了,因为这些糯米只要一吃起来就会有粘牙的感觉了,而糯米只要有粘牙的感觉了,那么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不好消化了,所以有些牙口不好的人,肠胃不好的人也就不拿糯米当成主食了,

但是这个第一印象是不准确的,因为根据科学研究来看,要是只吃糯米主食不吃其它食物的话,那么糯米主食消化的比其它主食还要快,但是又吃糯米主食,又吃其它食物的话,那么就会造成消化较慢了,所以这个第一印象也是导致很多人不拿糯米当主食的直观原因了

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如果吃一个二两的糯米粽子,还能吃下一两碗米饭以及配菜,这人不是很能吃,而是比较能吃!饭量已经不可小觑!

我有一个朋友,早上的早点就喜欢吃炒年糕。20年前,我的另外一个朋友天没亮就去一家拌面馆吃新疆拌面,这两起事件老王记忆犹新,虽然中间相隔了十七年,一个在西北,一个在江南,但餐饮店的老板都是一个表情,一个回复:哪有大早上吃这个的!

糯米也一样,有几样东西最常见,一个是年糕,一个是粽子,一个是汤圆,尤其是年糕和汤圆都是用糯米来做的。所以大家发明了一个词语,叫软糯。其实糯米这玩意,如果当成主食,医院消化科排队的可能比现在翻几番。

糯米好吃吗?不错,黏性弹牙,好吃。比如烧烤摊上的烤年糕,很多人把烤年糕,和号称男人棒棒草的烤韭菜,是必点的烧烤菜品。但是大家有没有想过,好吃的东西,几乎都不会成为主食。

糯米之所以没人拿来当主食,只能成为主食之外的辅助品,最大的原因是糯米淀粉成分组成和普通的杂交水稻、粳米的结构不一样,一个很粉,一个很有劲,糯米就是很有劲的那种,淀粉是支链淀粉,简单的说就好像有筋骨一样。

就像面条,北方人吃面条,喜欢吃劲道的面条,和面的时候加入盐巴,是增筋,吃起来有嚼劲,甚至配菜都不要太多,就吃饱了。而南方吃米饭需要配菜,如果吃的糯米,糯米本身就压饿,再吃糯米,那就更不好消化了。所以,糯米多数以单独的食品形式存在,比如上面说的粽子、年糕、汤圆、发糕、单独成饮食辅助。

在食物选择和饮食习惯上,其实都是搭配好的,馒头配菜,大米配菜,但主食都是容易校花的,不容易消化的,往往都是单独食用的习惯。另外一点,糯米呢,从饮食习惯上来说,基本等同于五谷杂粮,不是日常口感的主流,这也导致市场需求量上不可能像其他常规大米那样的供应量。

当然糯米也不会受冷落,年糕和汤圆的转化,就是糯米的功劳,一个当辅菜配菜,一个当节日和平时饮食,也是喜闻乐见的食品。

所以,人们在主食选择上,早就分辨了其特性,糯米的成分直接导致了它不可能成为大众餐桌的主食,因为吃多了势必不会消化,如果糯米是千家万户的刚性需求,市场将充斥各种糯米。

(完)

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大家好!我是福爸,执业医师。专注体重管理和疾病营养治疗二十年。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用。

糯米也是大米的一种,但却非常特殊。糯米的特殊之处在于糯米煮熟之后变得非常粘糯,也是因为这个特点,糯米经常被用来制作年糕、糍粑等食物。那么为什么糯米没有成为大众接受的主食呢?原因也很简单:不好消化!

糯米之所以有粘糯的特点,是因为其淀粉以支链淀粉为主,而我们平时做主食的梗米以直链淀粉为主。两者的结构不一样,就像上图,左边是直链淀粉,右边是支链淀粉。

当糯米经过高温煮熟之后,支链淀粉的支支叉叉就会纠缠在一起,你缠着我,我抱着你,紧紧的不分开,就像上图那样。于是糯米就变得又粘又糯,可是消化就成了问题。淀粉酶消化淀粉是从淀粉分子的末端开始的,不是从中间开始的。支链淀粉抱成团之后,很多末端都包裹起来了,淀粉酶只能从周围开始一点点消化,消化速度当然慢了。

这就是很多人在吃了糯米饭、糯米粽子、年糕等糯米制品之后,会感觉胃胀、反酸的原因。以直链淀粉为主的梗米就要好消化得多。久而久之,人们自然会选择容易消化的梗米为主食,而糯米多用来做一些特殊的食品,例如粽子、年糕、糍粑等,偶尔吃吃还是不错的。

我是福爸,执业医师,觉得我说得有道理,就点个赞呗😜 关注我的头条号,这里有更多实用有趣营养健康资讯。

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糯米在我们这里也叫“江米”或粘米,一般家里都会多少备一些,因为它独特的粘性和香味,做为主食的添加是不错的选择。

在我眼里,糯米一直是做为节日食品和风味食品来食用的。糯米对于我家里来说,都是年节必备的食材。过年要用糯米粉炸油炸糕,端午节要用它来包粽子,平时做米饭时也会掺点到大米里,跟大米一起制作米饭,这样做出来的米饭有粘性,比较香甜。

为什么糯米人们很少拿来做主食

一,糯米的粘性太大 ,不易消化

  • 小时候吃糯米制品时,大人会说吃了粘的不许哭闹,否则会胀肚伤身。
  • 糯米如果当主食食用,吃多了感觉胃酸,而且容易引起便秘。
  • 糯米一般搭配做甜食比较多,经常做为主食食用发胖不说,而且感觉太腻。比如汤圆、年糕这些食物。
二,糯米的产量
  • 糯米是粘稻种植出来的,相比于普通的水稻产量还是产量低一些。
  • 糯米没有普及开来做为日常的主食,主要还是产量、价格,以及糯米的粘性不易于消化,加上本身含糖量要比普通大米高,所以很多老人和小孩,以及三高人群不能食用糯米。
三,糯米的口味
  • 其实每年不论南北家里都有几天拿糯米做主食的时候,不过吃过几天以后,就需要换一换口味。
  • 糯米的主要特点“甜、糯、粘”其实是它没有成为主食的关键,大家吃米饭馒头这些主食的时候,喜欢搭一些咸、鲜口味的菜品,这些主食可以说是百搭的。糯米虽然也可以做成咸味的,但是仅限于肉类。而且还需要脂肪含量高的肉食来搭配,如果搭配其它清淡的炒菜或者凉菜,糯米是不太合适的。口味上会感觉怪怪的。
糯米没有成为主食的原因,还是口味上不够百搭,加上本身甜、粘的特点,不太符合大众的口味。告诉大家一个做米饭好吃香糯的方法:制作普通大米饭或者熬粥的时候,可以少取一小把糯米跟大米一起制作,这样制成的米饭或粥有粘度,而且特别的香甜。比例控制在20:1即可。

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导读

粮谷类食物是中国的传统主食,通常情况下,南方以米(大米)为主食,北方以面(小麦粉等)为主食。

大米和糯米都是粮谷类食物中的米类食物,含量最多的营养成分都是碳水化合物,其次是水分、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素、矿物质和维生素等。那么,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糯米中的碳水化合物

糯米中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是淀粉,少量的蔗糖、葡萄糖等。

淀粉没有甜味,它是由很多个葡萄糖连接在一起形成的一种多糖,根据葡萄糖的连接方式不同,常把淀粉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

糯米中的淀粉几乎都是支链淀粉,有的人认为支链淀粉难消化,所以,糯米不易消化,真是这样吗?

淀粉的消化吸收

1、生淀粉

你看到的淀粉都是粉末状的,如果把淀粉放大看,它是颗粒状的,通常情况下,把没有经过任何加工处理的淀粉叫做生淀粉,生淀粉不能被人体消化吸收

2、淀粉糊化

生淀粉在30℃时,只能吸收少量水分,加热到55℃时,支链淀粉大量吸水膨胀,变得粘稠,随着温度上升,直链淀粉开始大量吸水膨胀,当温度达到80℃时,淀粉变成透明糊状,这个过程叫做淀粉糊化。

把糊化后的淀粉快速干燥(喷雾干燥),可得到预糊化淀粉,或叫α-淀粉,这种淀粉可快速吸水,再次变成糊化淀粉,利用这个原理,可制作各种方便食品,如婴幼儿米粉、方便面、方便米饭等。

3、淀粉老化

糊化淀粉在室温下,或低于室温放置,会从透明状态变成不透明(白色),变硬,这个过程叫做淀粉老化。

只有直链淀粉才会发生老化,支链淀粉不会发生老化,发生老化的淀粉在人体内不易被消化吸收。

糯米食品的消化吸收

糯米中的淀粉几乎都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在55℃时就会糊化,使糯米变得黏性很大,冷却后,糊化的支链淀粉形成凝胶,使糯米食品变得黏、软、糯、有弹性。这是因为支链淀粉不会发生老化的缘故。因此,熟的糯米食品是容易消化吸收的食品。

既然糯米容易消化吸收,为什么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

1、糯米食品太黏,结构紧密

由于糯米中主要是支链淀粉,支链淀粉吸水受热糊化,会变得很粘稠,使做成的食品太黏,结构紧密(体积小),想要吃饱,就要多吃点。

2、细嚼慢咽

在吃糯米食品时,如果你没有做到细嚼慢咽,会使糯米食品到了胃里仍然是粘结在一起的小团块状,消化酶与糯米食品接触面小,消化缓慢,让你感觉不容易饿。

小结

糯米中含量最多的营养成分是支链淀粉,糊化的支链淀粉不会老化,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因此,熟的糯米食品,是容易消化的粮谷类食物。

人们很少拿糯米当主食,主要是因为没有细嚼慢咽的饮食习惯,吃糯米食品时,也总是吃与其他主食同样体积的数量造成的不科学的观点。

吃糯米食品时,只要做到完全煮熟,细嚼慢咽,吃的数量要比吃其他主食的体积少,你就可以放心地拿糯米当主食。(图片来自网络)

我是@60后食品人,专注食品科技三十多年,食品讲师,食品工程师,分享食品制作原理、技巧和食品营养专业知识。欢迎大家参与讨论留言,如果喜欢请关注,转发,收藏,点赞。@悟空问答@头条美食

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需解决具体问题(尤其法律、医学等领域),建议您详细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版权声明: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删除。

相关推荐